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305节

崇祯皇帝心里也很清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一批批通过各地赈灾行署,所简拔起来的群体,正式迈进大明仕途之中,从最底层的官吏做起,那难免会有一批被腐化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毕竟人都是会变得。

大浪淘沙浪淘尽。

崇祯皇帝心里同样坚信,那些坚持操守和信仰的人材,日后能肩负起更重的担子,以推动大明的革新。

“明确好这些事情后,卿家要挑选一批可靠的人,暗中搜集各地宗藩,在河南诸府州县侵占田亩诸事。”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当前国朝每年所征赋税,根本就不够朝廷所需,毕竟朝廷开支的粮饷太多了。

过往一年多的时间,错非朕从内帑调拨一部分,先后命户部和内廷,以官田和皇田为锚定物,对外发售债券应急,只怕国库早就透支了。

真要让国库透支了,到时朝中必然有人,重提摊派三大饷。

而这等损害社稷根脉,坑害百姓,养肥一批贪官污吏的恶政,朕绝不愿再做了!”

辽饷、练饷、剿饷这等摊派行为,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就是恶政。

就算向地方上摊派再多,朝廷能得到的也是一小部分,多数都叫各级官员截留了。

饮鸩止渴之事,崇祯皇帝是不会再做了。

从崇祯三年开始,国库一旦空虚,就动不动摊派辽饷等事,在崇祯皇帝的刻意淡化下,就没有再进行过了。

毕竟大明治下的地方百姓,那日子过得太苦了。

本就快喘不过来气。

再这般不顾他们死活,去摊派辽饷、练饷、剿饷等,真是逼急了地方百姓,就会在各地形成造反势头,这是崇祯皇帝绝不愿看到的。

“陛下是想查抄河南境诸宗藩名下田产?”孙传庭眉头微皱道:“倘若这样的话,只怕会在地方引起不小的风波。”

崇祯皇帝眼神坚定道:“不能说是查抄,而是将侵占的河南治下所辖官田,重新隶属于各地官府名下,并重新造鱼鳞册。

朕要卿家在河南治下,跟各地的宗藩分支,好好打一场官司,让本就属于朝廷的官田,统统回到朝廷掌控之下。

此外凡是牵扯到违背大明法纪,而侵占地方百姓的田亩,也都要一一夺回来,重新发还给那些苦主。

如果这件事情能够办好,不说能为朝廷增收多少田赋,单单是河南治下自给自足,是能够保证的吧?”

大明各地的宗藩群体,在各自就藩地境内,侵占田亩的情况很严峻,先前崇祯皇帝腾不出手来,去真正削减这些宗藩。

大明严重的土地兼并之风,必须着手打击了,倘若不能遏制住的话,那以后激化的矛盾和问题,只会愈发的严重。

趁着当前局势逐步安稳,对内的削减、打击、分化等一系列组合拳,也要跟着打出来了。

大明宗藩群体就首当其冲!

毕竟他们的身份特殊,属于皇明族裔的存在,真要对宗藩采取限制举措,甚至剥离他们的财产,并不会引起文官群体的反扑。

更不要提文官群体的背后,所聚着的读书人、士绅、大小地主等群体,毕竟他们不属于同一阶层。

见天子态度这般坚决,孙传庭忙作揖应道:“臣会尽力办好此事!”

“不是尽力,而是必须。”

崇祯皇帝正色道:“不要惧怕那帮宗藩,有朕在背后给你撑腰,他们还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真敢做出格的事情,那朕整饬的三大营,同样也不是吃素的!

何况归拢河南所辖官田,还会牵扯到另一项准备试行的新政,朕以后要废除丁税,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统一征收,以此完善一条鞭法。

河南境内所辖官田,就是以后要试行的承载,到时遇到任何问题,要设法解决问题,完善摊丁入亩的政策。”

孙传庭脸色微变。

崇祯皇帝所说的摊丁入亩,的确让孙传庭有些心惊,倘若此事传出去的话,必然会引起诸多反对。

毕竟真要这般做的话,那以后拥有土地越多者,所缴赋税就越多,相反也是一样,甚至没有土地的,就不用再缴税了。

“涉及摊丁入亩的事宜,卿家不要对外声张。”

崇祯皇帝走上前,轻拍孙传庭的手臂说道:“大明治下的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朕要给他们减负。

同时叫国朝该收的税,全都收上来。

在清查河南境内宗藩,侵占土地一事没弄清楚前,这件事情暂时不要去做。

朕之所以和卿家讲这些,就是想要让卿家知道,大明想要中兴,想要改变,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且多是都是迫在眉睫的。”

“臣遵旨!”

孙传庭当即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会拼尽全力,将这些事情都做好,多多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虑。”

第573章 北直隶裁撤卫所

大明现存的问题很多,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诸如田赋、商税、矿税、盐税、苛捐杂税、火耗、土地兼并、吏治腐败……

这一件件弊政和毒瘤的背后,就代表着一群既得利益者,想让他们将吃进去的肥肉,再给吐出来,是很难的事情。

谋改维新的推行,往往就伴随着对立,毕竟屁股决定脑袋。

面对这等复杂的环境和大势,惟有分清主次矛盾,先将能够解决的解决掉,不触碰到广大官绅、地主等群体的敏感神经,顺带减轻底层百姓的部分压力,让随时会爆发的大明,能够延缓爆发的期限,那才能将大明逐步扳正回来。

崇祯皇帝在摸透现有症结后,将初期谋改的目标,集中到勋戚、宗藩、卫所官这些世袭的群体身上。

利用分阶段的谋划部署,斩断这批群体的不法利益,整改相应的敕赏制度,初步逆转大明财政窘境,缓和地方矛盾冲突,培养出一批务实派,整顿一批强军,试行中期新政,为下一阶段谋改奠定基础。

时下在大明北方诸省,委以重任的孙承宗、袁可立、卢象升、孙传庭、刘鸿训、陈奇瑜等封疆大吏,每位大明栋梁之才,所对准的就是部分弊政和毒瘤,他们在地方是否能取得成效,就代表初期谋改何时能结束。

乾清宫。

崇祯皇帝稳坐在龙椅上,看着被传召进宫的杨嗣昌,其父杨鹤被罢黜归籍,错非可用之人较少,为将杨嗣昌增补进军机处,以确保大明军队方面的谋改,能有相应人才去做。

像奉行绥靖政策的杨鹤,曾导致山陕局势恶化,崇祯皇帝必然是要严惩的。

“将卿家增补进军机处,当初朕可是顶着不少压力,朝中对杨鹤的争议可不小,连带着对卿家也是一样。”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杨嗣昌说道:“不过卿家的所作所为,也算没有让朕失望,在军机处任职期间,所做种种朕都是能看到的。

像京畿卫戍调整期间,涉及到卫所裁撤诸事,卿家的见解和措施很独到,使得京畿区域内的卫所,并没有出现相应动荡。”

“这都是臣该做之事。”

杨嗣昌当即作揖道:“能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虑,就算是再难,臣也会尽心尽力的将差事办好。”

天子所说的这些,杨嗣昌是清楚的。

毕竟其父杨鹤,出任三边总督时,镇压流贼叛乱诸事,并没有取得相应成效,甚至还使得局势出现恶化。

错非有天子所谴诸军,包括军机处外派的平叛分指,在期间起到了大作用,甚至山西境内会冲进更多流贼势力,到那个时候局势就更糜烂了。

“有这样的心,朕很欣慰。”

崇祯皇帝微笑着说道:“现在朕就需要像卿家这样的人,能为朕分忧,为社稷虑,而非表里不一的说和做。”

杨嗣昌的能力是不错,然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

毕竟其在崇祯皇帝眼里,算旧官僚这一派的,特别是主张摊派辽饷、剿饷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维护既得利益群体的。

“当前国朝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

崇祯皇帝收敛心神,继续说道:“特别是财政的收支,依旧是不平衡的,所以要给国朝减负,要给国库创收。

既然京畿卫戍调整,所裁撤掉的卫所,没有引起相应的动乱,朕就想在北直隶境内推动此事。

朕打算让卿家奉旨离京,主抓北直隶裁撤卫所诸事,和直隶巡抚卢象升一起,将这件事情做好,做扎实。”

卫所裁撤这件事情,崇祯皇帝一定要坚决推动下去,不破不立,既然大明卫所糜烂已成定局,那就没必要再存在了。

倘若不将卫所裁撤掉的话,可是根子都烂掉了,就算再怎样修修剪剪,缝缝补补,也终究难以扳正回来。

考虑到内部秩序稳定,明确新军制等事宜,崇祯皇帝会用5到8年的时间,来逐步将卫所裁撤掉,并将卫所下辖的庞大军户群体,都妥善进行分流,确保他们在推动此事期间,不会和朝廷对抗。

“陛下,倘若将北直隶所设卫所,都逐步的裁撤掉,那涉及地方驻防等事,又该如何明确呢?”

杨嗣昌神情严肃,拱手作揖道:“倘若这件事情不能妥善解决,那臣恳请陛下,应暂缓裁撤卫所一事,毕竟一旦地方上出现混乱,这对朝廷来讲会造成不小的……”

“这件事情卿家就不必担心了,朕已有决断。”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卿家将该做的事情做好即可,确保在裁撤卫所期间,不过出现相应的动乱,确保卫所下辖的屯田,都能顺利追缴回来,并且要补进地方所辖官田中,交各地官府调派。

至于说地方驻防等事,朕会和有司明确的,北直隶裁撤卫所之事,不可心急,要扎实的将此事办好。

当前北直隶所辖诸府州县,都在积极地发展,特别是整饬驰道、整修水利等事,朕不希望它们受到任何影响。”

“臣遵旨。”

杨嗣昌当即作揖道。

尽管生出不少疑惑,可是天子都这般说了,那杨嗣昌除了尊奉旨意外,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见杨嗣昌这般,崇祯皇帝露出会心的笑意,倘若北直隶治下诸卫所,能够顺利的逐一裁撤掉,那不仅能增扩一批官田规模,还能释放出一批劳动力,这给北直隶之后的发展,会起到极佳的促进作用。

至于说杨嗣昌所担心的事情,崇祯皇帝心里早就想好了,不过他并不打算让杨嗣昌管着裁撤卫所诸事,还管着新军制的推行。

一个人的能力就算再强,那干一件事情,和同时做两件事情,所达到的成效,终究是不一样的。

当前大明就算推动谋改,崇祯皇帝也要避免让一个人,肩负起过多的职责,要让他们集中精力干好一件事情,以此确保所要做的那些事情,都能妥善的得到解决和改善。

第574章 新军制

对现阶段的朝堂,崇祯皇帝采取的态度很明确,他只侧重于他主导的诸事,像别的日常政务,多交由内阁来处置。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将所有事情,全部都抓在自己手里,这样就会让所有事情都办砸。

所以一个相互制衡的内阁,能让崇祯皇帝占据主动,使得外朝文官限制在某一范畴内,而他则遥控北方诸省谋改,逐步改变这个破败的大明。

“王枢辅,你说陛下此次传召,会是为了何事?”去往乾清宫的途中,黄立极眉头微皱,看向王在晋说道:“那杨嗣昌先前得天子召见,就告假不来军机处了,本辅总觉得有些不对的地方。”

“本辅也不清楚。”

王在晋看向不远处的乾清宫,轻叹一声:“应该和有司反对兵饷一事相关,至于杨嗣昌这边,谁都猜不透他去干什么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崇祯皇帝通过特设的军机处,的确促成不少事情的改变,而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崇祯皇帝选择特殊的时期,而突然决定做起来的。

这也让王洽、王在晋这些军机大臣,并不清楚天子心中所想,只是决断下来了,旨意传达了,他们根据所定去尽所能的落实。

走在这紫禁城内,看着沿途的诸上直亲卫军,王在晋、黄立极心里颇为感慨,从京卫都督府特设后,外朝想了解内廷的动向,变得是格外艰难,甚至可以说一点风向,都打探不到了。

这在过往是不敢想象的。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放下御笔,看着拱手作揖的王在晋、黄立极,脸上流露出淡淡的笑意。

杨嗣昌尊奉自己所下旨意,离京赶赴保定府,去和直隶巡抚卢象升,明确推动北直隶裁撤卫所一事。

那么伴随着卫所的逐步裁撤,围绕大明的军制调整,就要有条不紊的推进,以确保大明各地的安稳。

“朕此次召见两位卿家过来,就是想聊聊裁撤卫所后,如何确保地方安定之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看向王在晋他们,开口道:“杨嗣昌尊奉朕的旨意,已离京赶赴保定,推动北直隶裁撤卫所诸事,最迟一年时间,最快半年不到,我北直隶治下就再无卫所,针对这一情况,朝廷也要适当做出些调整,以确保地方的安定才行。”

王在晋:“……”

黄立极:“……”

听闻天子所讲之事,他们就知道杨嗣昌离京,必然是有着事情的,只是没想到是涉及进一步裁撤卫所诸事。

首节上一节305/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