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94节

缓和这一主要矛盾后,像工厂主盘剥的问题,等朝廷中央集权增强后,再出台相应的政策制衡就是。

“陛下啊陛下,您有此等雄图壮志,是好事。”

看着汇总的一封封案牍,刘鸿训眉头紧皱起来,“但是这等规模的聚集灾民和流民,一旦粮食出现短缺,那必然会爆发民乱啊,这个问题您打算怎样解决啊。”

从出任山西巡抚后,刘鸿训就没睡过囫囵觉,山西治下的局势,表面看起来很平稳,可实则却藏着各种隐患。

稍稍处置不当的话,就会引起大混乱。

山西不能再乱了。

“巡抚,您是担忧赈灾行署这边,所储粮食不足吗?”去而复返的徐英雄,见刘鸿训这般忧愁,上前询问道。

“是啊。”

刘鸿训轻叹道:“赈灾行署张布的公告,让治下的灾民和流民,悉数聚拢起来,甚至不少佃户,都逃离那些士绅、商贾的掌控,以避免遭受盘剥。

这一张张嘴,如果不能得到解决,那会引起多大的风波和民乱,不用本抚多言,你心里也清楚吧。”

“的确。”

徐英雄点头道:“如果说是这样的话,学生倒是觉得有一良策,能缓解这种威胁,叫赈灾行署掌握些主动。”

“哦?”

刘鸿训眉头微挑,开口道:“说来听听。”

在山西赈灾行署筹建之际,所招募的诸多生员和读书人中,刘鸿训看重的一批人,徐英雄算是翘楚。

虽说此人没有考取功名,然在刘鸿训的眼里,磨砺后治理一县是没问题的,若是表现突出的话,那治理一府,甚至进京为官,都是可行的。

“晋地自古就是地少人多,从事商业的人很多。”

徐英雄拱手作揖道:“从陛下传递密诏,命我山西赈灾行署,在杀虎口堡开设榷关,并完善各项制度,该地已成赈灾行署的重要财源。

不过在学生看来,当前的杀虎口榷关,所设榷关十三行规模,依旧算是很小的存在。

如果巡抚能够出面,在各州府筹设一批联合商号,让有意出口经商的商贾,都加入进来的话,那我们是否能以粮食充当抵押金?”

刘鸿训双眼微眯,沉吟片刻,伸手道:“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本抚从不相信山西境内,那般多的士绅、商贾等群体,名下会不私藏着粮食。

毕竟陕西境内的平叛,推行到现在,已经是愈发明朗了,不过灾情并没有得到缓解。

这等赚取银子的机会,他们绝不会放过的。

不过要做这件事情,就要增强相应的监察规模,毕竟对各项违禁品的查处,包括对杀虎口榷关的监察,都绝不能放心。

这样吧,此事就由你来具体负责,先拟定一份公函,倒是召开士子会议,具体研讨相应措施。”

“喏!”

徐英雄当即拱手作揖道。

第551章 山陕的新生(2)

“金参赞,你说周遇吉、曹文诏他们,所移交的这批金银,究竟是从何处所得?”

陈奇瑜眉头紧锁,负手而立,看着眼前排队就餐的队伍,“勇卫营和神机营这边,就算在前线迎战诸部流贼,靠着结硬寨、打呆仗,一次次收窄流贼叛乱势头,可是靠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他们,似乎……”

“陈巡抚,有些时候要难得胡涂些。”

金声双眼微眯,指着眼前的灾民和流民,“如果说真要深究此事,先前摆在陈巡抚面前的难题,能得到实质性解决吗?

本官也清楚陈巡抚,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心中有浩然正气。

可是这该死的世道,却也不是非黑即白啊,陈巡抚出任陕西巡抚后,所遇到的那些腌事,难道还少吗?”

陈奇瑜:“……”

金声的这番话,让陈奇瑜沉默不言,周遇吉他们谴派人手,押送到西安府的那批金银,虽解了陈奇瑜的燃眉之急。

不过却也引起陈奇瑜的警惕。

这让陈奇瑜下意识的联想到,过往那段动乱浩劫下,陕西各府州县不少士绅、商贾等群体,惨遭各部流贼洗劫的事实。

尽管那批被洗劫的士绅、商贾等群体,皆是平日里为非作歹、盘剥百姓的存在,但是这件事情,却也在陕西境内造成不小的轰动。

这迫使着很多没被劫掠士绅、商贾等群体,积极响应三边总督洪承畴的平叛,捐银捐粮的支持平叛大军。

“陈巡抚,朝廷所下公函,你现在落实的怎样了?”

见陈奇瑜沉默不言,金声眉头微挑,开口道:“此事说是朝中有司拟定,实则却是陛下所定,不管是募工一事,还是后续筹建官办诸厂。

如果说真能做好的话,的确能帮陕西境内,有效平抑灾民、流民再度流窜,确保叛乱之患不会再发生。”

陈奇瑜,陕西巡抚。

金声,参赞大臣,领流贼平叛前指。

本不会有太多交涉的二人,随着陕西境内平叛诸事,逐步变得明朗后,也渐渐的多了不少交集。

“已经在积极推进了。”

陈奇瑜撩了撩袍袖,正色道:“陕西赈灾行署,是诸赈灾行署中,创设时间最晚的,不过却也吸取不少经验。

特别是北直隶赈灾行署那边,所探索出的经验和政策,很适合陕西这片土地。

现在延安府、西安府、汉中府、凤翔府、庆阳府等地,正在积极的聚拢灾民和流民,集中安置在特定地域。

,.?"千.???:.,:源;,中,,.裙?,":2;;0'6!'?,8.;.?5;6:0,.5"?"3  而在陕西以西的诸州府卫,则让勇卫营、神机营、平叛大军等部,协助张布告示,让治下灾民和流民,朝所设灾民救济区聚拢。”

“那赈灾行署这边的人手,足够吗?”

金声眼神坚定道:“要是存有缺额的话,本官能从前指这边,遴选一批吏员,转隶到你们行署这边。

陕西境内的流贼叛乱,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就必须设法解决受灾群体,真正能温饱的问题。

像整饬驰道、整修水利,明确以工代赈诸事,真要是能做出成效的话,那必然能拔除掉流贼的根脉。”

“如此就烦劳金参赞了。”

陈奇瑜闻言,当即拱手道:“本抚这几日啊,为招募吏员一事,可谓是愁坏了,先前流贼叛乱势头强劲,使得治下的不少读书人,都向山西、四川等地避难。

尽管现在的叛乱势头,算是被朝廷镇压下来,可是有些事情吧,还需要慢慢的推动。

特别是整顿陕西官场期间,本抚就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般多的贪官污吏,每每想到这些,本抚就甚是愤慨。”

陈奇瑜是一个纯粹的人,他跟卢象升、孙传庭都属于同一类人,不想看着大明社稷糜烂,想真正做些实事。

“本官能理解陈巡抚的心情。”

金声双眼微眯,感慨道:“大明有此等乱局,很大程度上就是吏治腐败所致,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设法整顿才行。

除了官场上的腐败,陈巡抚应该也能看出,陕西境内所设卫所,也存在严重的腐败吧。

这份公函陈巡抚可以看看。

陛下在京城那边,正在积极推动京畿卫戍区调整,裁撤掉所设京卫,顺天和永平两府的卫所,也都会逐一裁撤掉。”

嗯?

陈奇瑜眉头紧皱,接过眼前这份公函,神情严肃的翻阅起来。

见陈奇瑜这般专注的看着,金声也没有出言打扰,他之所以提供这份公函,纯粹是奉天子密旨。

趁着勇卫营、神机营、平叛大军等诸军,在陕西境内逐步推动平叛流贼事,要逐步谋划陕西境内裁撤卫所,增补官田规模诸事。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大明的卫所制度,已然彻底糜烂掉了,想要在这烂摊子上进行整顿,还所获取的成效微乎其微。

所以崇祯皇帝必须要整顿一套新军制。

“这是陛下的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陈奇瑜拿着手里的奏疏,眼神坚定的看向金声,“如果说裁撤陕西境内的卫所,纵使能有效整顿陕西风气,可也会面临新的问题。”

“的确会遇到新的问题。”

金声感慨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徐徐图之,以抓典型为推动手段,逐步裁撤掉相应的卫所。

本官这些时日一直在想,如果西安府所辖卫所能率先裁撤,并缔造一支镇御地方的新军,那后续的局面就好打开了。

毗邻边疆的地域,可以放到最后去做,先把内部的问题厘清,就算后续真出现一些问题,那也能有斡旋的余地。”

“这件事情关系重大,本抚要好好考虑一下。”

陈奇瑜沉吟片刻,皱眉道:“如果说真的要做的话,那本抚需要金参赞的支持,特别是粮饷这一块,毕竟当初裁撤驿站,给山陕境内造成的危害,都是有目共睹的。

想裁撤陕西境内的卫所,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相较于那些卫所官,最根源的问题还是底层的军户,能安抚好他们,安置好他们,这件事情才算能有效推动起来。”

第552章 辽东新局

稳步向前迈进,对时下的崇祯朝而言,就是一个主旋律,只要能缓和财政压力,那很多事情,就是有希望改变的。

军机处、赈灾总署、武备院、理藩院、廉政公署、国税处、京师大学堂……

这一批先后特设的新衙署,从朝廷层面对准各个领域,安排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情,就能避免秩序混乱。

乾清宫。

“新的一年,新的挑战啊。”

崇祯皇帝站在殿外,看着皑皑白雪,感慨道:“希望崇祯四年的秩序,能不受破坏,继续稳定下去吧。”

伴驾的王承恩,听闻天子所言,眸中闪过一丝疑虑,他不清楚自家皇爷,为何会有此等感慨。

难道现在的秩序,不是最好的吗?

和自家皇爷御极之初相比,不知要好多少。

“王伴伴,将在京勋戚所募,首批的900万两足色银,着内厂押运西山,叫皇明海贸总会的人一起,兑换成新制钱。”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对王承恩说道:“剩下的几批足色银,都按此章程来办,天津那边的中旨,可以下发到陈延生处。

告诉朱纯臣他们,皇明海贸总会的运营、监察等事,必须按朕所定章程来办,想赚取银子的话,谁都不能破坏规矩,包括朕也一样!”

“奴婢遵旨。”

王承恩忙作揖应道。

和在京的勋戚群体,搞联合海贸的事情,到底是推动下来了,毕竟谁都不会跟银子过不去。

不过所定的5000万两银子所占银股,崇祯皇帝适当的做出了让步,分一年缴清所占银股。

毕竟对朱纯臣、徐允祯这些勋戚来说,让他们开始就掏空所积攒的家底,和大明皇帝联合搞海贸,多少是有顾忌的。

“一个个全都是嘴上穷,实则都富得流油啊。”

崇祯皇帝撩袍坐到龙椅上,拿起一封奏疏,似笑非笑道:“不叫他们见到好处,想心甘情愿的掏银子,是不现实的事情。”

在联合海贸有所进展时,管绍宁所领国税处,以皇庄所辖良田为锚定物,新发售的一千万两份额的平叛债券,在京畿和整个北直隶都受到哄抢。

毕竟给与的利钱很多,还有皇庄所辖良田为锚定物,这让很多权贵、官绅、商贾等群体都愿意掏银子购买。

只是想购买平叛债券,就必须用朝廷所定新制钱购买,这让川海总会近期很忙,连带着内帑也增补不少财源。

1两足色银对准1两银元,这其中有多少暴利,唯有崇祯皇帝最为清楚,新制钱体系开始在北直隶逐步明确。

虽说发售的平叛债券越多,崇祯皇帝背负的财政债越多,但是能将窖藏的银子重新流通起来,并用到发展建设上来,只要内帑不空虚,总额3000万两的平叛债券,崇祯皇帝有办法全部偿还。

首节上一节294/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