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92节

“金州就不用想了,那里已经叫明军占了。”

李自成想了想,看向杨方兴说道:“不过复州这个地方,我军还是要占领的,从现在开始,你把详细的情报都写下来,过两日本帅会谴一部偏师攻打。”

“喏!”

杨方兴当即作揖道。

对李自成而言,像杨方兴这等二五仔,其内心深处是厌恶的,只是再怎样厌恶,该用还是要用的。

毕竟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他就要率部盘踞在辽东,与那大明军队一起,面对着凶悍的建虏八旗。

行军打仗的事情他能管顾过来,不过治理地方、筹措粮草军需等事,还真离不开杨方兴这样的人。

只是李自成哪里会知道,他在盖州城这边,算是捡到宝了,这个杨方兴的能力,可比他所想的要厉害多了。

“崇祯啊崇祯,你个狗皇帝,等老子筹措一批匠户,以后再买你兜售的火器火炮,被你这般盘剥,是不可能的了。”

看着杨方兴离去的背影,李自成眼神冷厉,嘴上骂骂咧咧道:“真是他娘的黑啊,难怪大明这边,有这般多的人,造你个狗皇帝的反,想在辽东这边,借建虏的手,来杀老子,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率部在辽南被建虏追着打,围着打,让李自成的心里恨极了崇祯皇帝,要不是崇祯皇帝的话,他也不会落得这般境遇。

第547章 辽东诸港(1)

下了一夜的大雪,让紫禁城披上一层银装,旭日东升,阳光铺洒大地,在琉璃瓦的映射下泛着金光。

寒意是愈发逼人了。

东暖阁。

“陈卿从天津秘密归京,一路辛苦了。”

崇祯皇帝坐在罗汉床上,看着消瘦不少的陈延生,面露关切道:“卿家和先前相比消瘦不少啊,在天津的压力很大吧,要照料好自己,别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遇到难事,就向朕呈递奏疏。”

“能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虑,乃臣的本份。”

陈延生从罗汉床上站起,拱手作揖道:“陛下对臣的支持够多了,倘若臣不能在天津那边,多做出一些成绩来,就辜负陛下的期许了。”

“快坐。”

崇祯皇帝伸手道:“这东暖阁就咱们君臣二人,外朝的那套规矩就不必了,朕也开门见山了。

天津形成的发展势头,朕心里很满意。

坚持开海通商,不仅带动天津本土的发展,还间接推动着北直隶的改变,这是朕最想看到的。

特别是天津所设海关,征收上来的关税额度,能有那样的成果,是朕所没想到的,这也坚定了朕的决心。”

“天津能有今日的改变,全是陛下英明决断所致。”

陈延生微微欠身道:“臣初任天津知州时,对开海通商一事,心里并没有多少底气,毕竟大明先前没那般走过。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聚天津的欧罗巴各国海商增多,依托对外这一口岸,所形成的繁华海贸产业,让臣渐渐明白,开海通商对大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陛下,天津海关所征收的关税额度,是否要押解到京城,补充进……”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不用,继续留存天津地方财政,用以各项规划建设中,天津能有当前势头不容易,要给朕保持好。

特别是围绕北直隶境内,所筹建的驰道建设、水利建设,还需要依靠天津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天津的这笔海关关税银子,若是从地方押解进京,增补进太仓这边,的确能帮朝廷分担部分压力,但这样天津的发展,北直隶的谋划,就会相应受到影响。

这是朕所不愿看到的。

朝廷的财政压力,由朝中那帮大臣去扛,去分担。

毕竟就算是到现在,还是有不少的人,质疑和反对天津开海一事,朕知道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

对发掘出陈延生这样的良才,崇祯皇帝的心里很是满意。

本以为在天津撤卫设州,让陈延生前去主持,能取得一些阶段性的胜利,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没想到陈延生这位天津知州,所带来的惊喜很多,不仅把天津发展好了,还帮助崇祯皇帝分担不少担子。

大明其实并不缺少良才。

只是过去混乱的秩序,尤其是朝中的无序党争,让这些良才没有出路,遭受打压和掣肘,使得他们的才能,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现在局势渐渐变得不一样了。

“陛下,您此次密召臣进京陛见,可是为了辽东?”

陈延生神情严肃,看向崇祯皇帝询问道:“现在金州卫这边,已被我天津和登莱两地援辽军攻占,那里驻扎的建虏,包括背叛大明的逆贼,都被悉数处决了。”

“没错。”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就是为辽东谋划,才密召卿家进京的,有些事情在密旨里是讲不清楚的。

其一,朕将在京勋戚聚拢起来,筹设了皇明海贸总会,以后驻地会安排在天津,涉及这部分的机密,卿家可等回天津后,详细了解后再做安排。

其二,朕要卿家在天津治下,接管内厂此前筹措的军工产业,纳归天津府衙管辖,遴选一批可靠的人手掌控,并逐步扩张所辖军工产业,带动天津的相关产业发展。

以后天津的军工产业,要向辽前提供所需火器、火炮等各项军需,朝廷会调拨相应的粮饷开支。

此外卿家要秘密开辟一条航线,以满足李自成所领辽东义军,向天津军工产业所下各项订单,哪些能卖,哪些不能卖,朕会根据辽地的局势变化,定期向卿家下达密旨。

这件事情必须严格保密,经手此事的人必须可靠,有些事情朕不能叫朝堂知晓,希望卿家能牢记在心。”

“臣遵旨。”

陈延生强压内心惊意,起身拱手作揖道。

就当前辽地所处的局势,崇祯皇帝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仅靠大明一方势力,想完全钳制住建虏发展,是断然不可能的事情。

李自成所领的辽东义军,在此后的数年内,崇祯皇帝都会叫其保持独立性,并不会从朝廷层面将他们招安。

毕竟真要是招安了。

就大明文官群体的德性,肯定会想尽千方百计,要限制住李自成麾下势力,到时就会陷入内耗之中,那摆明就是给建虏机会。

与其是那样的话,还不如叫李自成所部独立,一方面协助大明减压,一方面刺激着大明军队。

与此同时,还能通过李自成这条线,倾销大明所产军械火器等,以谋取军火暴利,推动大明治下的改变。

原始工业化想要落地生根,想要发展壮大,就需要大批的倾销地。

既然辽东无法全部收复,那索性就当成一个倾销地,此外崇祯皇帝还要设法将朝鲜治下,逐步变成大明的倾销地。

崇祯皇帝继续说道:“除了这些事情外,李明忠所领的天津兵,就不用再回天津了,就驻扎在金州治下。

李明忠所领天津将军罢免,擢升为金州总兵官,麾下所统那帮精锐之士,兵饷每月增发一两银子,这部分兵饷由天津提供,李明忠在金州卫治下行军管事,金州之外疆域不必出兵收复,就叫李自成所部占着。

空缺的天津将军一职,着卢象晋出任。

像这些事情,等卿家回到天津后,派人前去金州卫传口谕,明确告诉李明忠,朕很看重金州,要替朕,替大明,将金州卫守好了,绝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

第548章 辽东诸港(2)

对外开海通商的海贸红利,让崇祯皇帝尝到甜头,鉴于当前所处复杂时局,土地兼并依旧严峻,特别是对江南诸省的掌控,呈现持续下行的衰减大势下。

崇祯皇帝想要改变格局,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既要给国库开辟新财源,又要聚拢累日增多的破产群体,还要减缓粮食荒的威逼,就必须在不过度触犯‘土地所产’这一基准线,扩大围绕海贸的诸多布局。

别看大明的朝堂上,存在不少江南籍官员,以维护所代表群体的利益,然藏在大势之下的,却是南北对立的基调。

大明江南诸省的富庶,超出寻常人想象。

不管是流通的银子,还是发展的工商业,亦或窖藏的银子,都是极为庞大的存在。

反观大明北方诸省,受吏治腐败、频生灾情、建虏叛乱、蒙鞑寇边等多重挤压,所表现出的总体发展趋势,是经年下行的衰败格局。

倘若崇祯皇帝能在未来几年,以北直隶为核心基本盘,带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诸省,通过一批对外港口进行倾销,深化推动原始工业化,逐步调整产业构架,逐步推动税改,完善各项制度新规,那所面临的格局就彻底逆转了。

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想要在这等复杂大势下,走这样一条此前没有走过的路,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局,必然是极多的。

“陛下是想在辽东治下,像天津这样开设港口吗?”听闻天子所讲的这些,陈延生渐渐明白过来,说出心中所想。

“不错。”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打算在秦皇岛、锦州、金州等处,筹建起一批港口,对准天津发展内向海贸。

通俗些来说,就是泛辽东的这批港口,不对外、只对内,以此满足辽东治下,对粮食、棉布、盐、茶、铁等各项所需。

等这批港口筹设起来后,针对戍守辽地各处的大军,不再直接调拨粮食、棉布等各项所需,将全部折现成‘新制钱’,谴派专门的押解队伍,运输到辽东督师府名下。

日后涉及辽东各军的粮食、棉布等各项日常所需,将由辽东督师府去统筹购进,这样可以减轻中转过程中的漂没和贪腐。

仅仅是上述的这些需求,就可以吸引不少大明海商,带领着名下船队,通过直隶境内的天津港,赶赴到辽东各处港口。”

陈延生:“……”

天子所说的这些构想,倘若真能逐一落实下来,那所带来的格局变化,无疑是翻天覆地的。

所存漂没和贪腐,仅在辽东会被砍掉多半。

内向港口的发展,会逐步繁荣和发展起来。

承接所需的天津,将趁此风口进一步壮大。

朝廷所定新制钱,将逐步的扩大流通范畴。

辽地崩坏的吏治,将逐步推动收窄和整顿。

“陛下,倘若是这样的话,只怕朝野间的争议和批驳,将会很大吧。”陈延生收敛心神,看向天子说道:“毕竟真要这样做……”

“卿家无需担心这些。”

崇祯皇帝摆手道:“地方落实的事宜,卿家做好就行,涉及朝堂的纷争和斗争,就交由朕来解决。

分工明确,咱们君臣齐心协力,将这件事情做好。

以后天津的担子,会变得越来越重,毕竟持续性开海通商,必然会触碰很多群体的既得利益,特别是江南诸省那边。

要尽可能多的遴选和培养人材,将天津直隶州的内部构架,逐步的完善健全起来,这样才能应对风险。”

“臣遵旨。”

陈延生当即作揖道。

为了寻找突破口,当初天津撤卫设州,崇祯皇帝可砸了不少银子,倾注了很多心血。

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天津就像是他生养的孩子,他很想看着天津,能逐步的成长,有朝一日能替他分忧。

“陛下,臣还有一件事情。”

陈延生想了想,欠身道:“让臣遴选出一批人才,赶赴您所言的地域,去筹设内向港口,这不是问题。

不过所遴选的那批人才,并没有相应的功名,可是想要再……”

“先以天津州府的名义,外派出去。”

崇祯皇帝出言打断道:“告诉外派的这批人才,谁能在所属的港口,做出相应成绩,帮国朝分忧,那朕会下旨简拔他们。

与此同时,在这批港口没有成型前,直归天津直隶州管辖,不受地方的约束,放开手脚去做,别有任何的顾忌。”

大明治下的层层加码,比想象的要严峻多了,想在大明办成一些事情,该赋予的特权必须赋予。

崇祯皇帝需要的人才,不是单纯的通过科举遴选的,他需要复合型人才,专业型人才,以此推动各领域的改变。

首节上一节29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