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77节

大明文官群体,一个个是怎样的德行,他心里比谁都要清楚。

纵使是时下出镇辽东的孙承宗,在黄台吉的心里也不认为,保守的孙承宗,有胆量做出这等事情。

从万历年间那场萨尔浒之战,他们八旗劲旅,就不断遇到大明文官,在出镇辽东,应对乱局时,所做出的种种表现。

在众多的辽东巡抚、经略、督师中,最难缠的当属熊廷弼,其次算孙承宗,嗯,还要算上个袁崇焕,至于其他的文官,根本就不值一提。

尤其是袁应泰、王化贞这两个家伙,八旗劲旅能在天启初年,先后夺取辽左、辽南、辽西等地,那还要感谢他们呢。

“主子,当前的局势来看,应尽快调集重兵,扑灭辽南的叛乱。”范文程神情正色道:“奴才以为,应谴派大贝勒代善,统率两红旗,携随军阿哈出战辽南,现在辽东的乱局,都是围绕辽南展开的。

与此同时,应谴派大臣赶赴科尔沁草原,安抚诸部,必要的时候,可跟察哈尔等部展开交战,以震慑住那帮部落。”

“除此之外,定辽右卫一带,也必须要增派些兵马才行。”

宁完我紧随其后道:“蟠踞皮岛的东江军,一旦知晓辽南的局势,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的。

这刘兴祚的能力,或许没毛文龙强悍,然此贼却清楚我八旗的情况,倘若忽略那边的驻防,多线作战之下,对大金造成的被动太大了。”

黄台吉一言不发的聆听着。

此时此刻的他,只觉得压力很大,这是他从继承汗位后,所从没有遇到过的困境。

自崇祯二年率部攻打大明关内,没能攻破大明京城,退回到辽东以后,黄台吉就渐渐的发现,大金所处的境遇,非但没有变好,相反却变得更坏了。

从最初的八大家被除掉,到刘兴祚执掌东江镇,开始袭扰辽南诸地,再到孙承宗不再修筑建城,反一步步威逼辽西……

这一步步局势的悄然变动,都代表着大金的处境很危险。

“拟令!”

黄台吉强忍怒意,低声喝道:“命代善统率两红旗,着岳托、硕托、济尔哈朗随军,奉令赶赴辽南,接替阿济格平叛。

着莽古尔泰统御镶蓝旗主力,命阿巴泰、汤古代随军,赶赴定辽右卫驻扎。

着多尔衮携……”

一道道军令,从黄台吉嘴里讲出,范文程、宁完我他们,这跪在地上书写起来,八旗劲旅的战争机器,开始高效运转起来。

先前黄台吉不想叫代善、莽古尔泰他们出动,就是想靠所简拔的那些人,逐步掌控住局势,这样能逐步削弱三大贝勒的特权,可现阶段所处的处境,叫黄台吉敏锐的觉察到,再这般继续下去的话,就会动摇八旗劲旅的统治根基,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第519章 辽东狮虎斗(3)

“刘帅,就真的这般着急,要这般做吗?”

金铉停下脚步,海风吹在他身上,那身官袍乱飘,看向刘兴祚说道:“这无疑是一场豪赌,拿东江镇的命脉,去赌能赢下此战,某这心里总是觉得不塌实。”

“金参赞,某清楚你所担忧的那些。”

刘兴祚双眼微眯,看向不远处汇聚的船队,说道:“这算是一场赌注,但是绝不能称之为豪赌。

某心中始终坚信,此次辽南生出的风波,必会对建虏八旗造成极大的被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黄台吉所坐的那尊汗位,远没朝中那帮大臣,所想的那般牢靠。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在建虏八旗中所掌的话语权,或许比黄台吉要弱一些,可一旦他们联合起来,那就超过了黄台吉。

更别提多尔衮、多铎这帮贝勒了,建虏八旗在战场上的确所向披靡,使得我大明一次次蒙受惨败。

可是他们内部的权力斗争,亦是极为残酷的存在。”

“你说的这些,某能想象到。”

金铉眉宇间带着忧色,伸手道:“可是现阶段的局势,还没有彻底明朗起来,倘若此时我东江军乘船渡海,杀奔镇江堡而去。

一旦说建虏八旗调转枪头,要先围攻我东江军,那局势就算再好,也是……”

刘兴祚笑着打断道:“金参赞,这就要看先前李自成这个家伙,在绣岩一带的抗击,会对黄台吉造成怎样的压力了。

某倒是觉得现在的火候刚刚好。

依着某对黄台吉的了解,先前他没有谴派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几人,统率麾下的精锐之师,赶赴辽南镇压叛乱,明显就是抱着侥幸心理。

原因嘛,很简单。

黄台吉想削弱代善他们的权柄,除此之外,应该就是科尔沁等地,也给建虏这边造成压力了。

这一点通过辽前那边,所传递回来的军报,也能窥探出一二了。”

风,吹在刘兴祚、金铉的身上,很凉。

现在辽东这边,气候是愈发的冷了,如果说不是李自成统率辽东义军,攻陷了建虏所窃据的绣岩城,恐辽东也不会有大的动荡。

毕竟辽东的气候,可谓是一日一变,就辽南衍生出的这场仗,真要是打到隆冬将至,那对三方造成的非战斗伤亡,必然是不小的存在。

“唉!”

金铉轻叹一声,刘兴祚这般坚决的态度,叫他也知道自己的劝说,无法叫刘兴祚再考虑考虑。

“打吧,打吧!”

金铉眉头微皱,眼神坚定起来,“倘若真遭遇某所想的那种情况,某拼着这条命,也要从天津、登莱两地,协调过来援辽大军。

既然决定的事情,那就不想其他的了。

建虏八旗肆虐辽东已久,对我大明所造成的伤害太大,不打打他们的嚣张气焰,真不知我大明之威。”

“哈哈……”

刘兴祚闻言大笑起来,“能得金参赞的支持,某心里的信心更足了,倘若这一战,不幸战死前线,记得给某撒几坛烈酒。”

“怎能讲此等晦气之言。”

金铉皱眉斥道:“镇江堡一战,必是我东江军取胜,刘帅先前所讲,能收复此地,必能搅乱辽东局势。

只要能叫建虏麾下兵马,多多的调动起来,那辽西必然会出现空虚,到时我大明的多线反攻,就开始了。

某先前所讲的那些,是胡扯乱想。

跟刘帅在一起这般久,辽南所展开的破袭战,无一例外全都取胜,由此可见,刘帅对辽地局势的洞察,远在某之上。

这一战,东江必胜!大明必胜!”

“对,东江必胜!大明必胜!”

刘兴祚眼神坚定起来,朗声道:“建虏并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我们东江军不比他们差在什么地方。

这一战,某要叫建虏上下知道,我大明雄威!!

不说了,东江镇就靠金参赞了,等此战结束后,某与金参赞把酒言欢。”

言罢,刘兴祚冲金铉抱拳一礼,随后便快步朝港口处走去。

“一定要赢啊。”

看着刘兴祚的背影,站在原地的金铉,低声道。

现阶段辽南的局势,对刘兴祚、金铉他们来讲,算是很难抉择的,毕竟等到现在,依旧没等到建虏主力,向绣岩一带增派兵力。

或许继续这般坐山观虎斗,的确能叫东江军不受任何损失,但想要叫大明获取什么好处,却不那般容易了。

毕竟仅靠李自成所率辽东义军,就想吸引大批建虏主力,肯定是不现实的,那样辽西的局势,就不会轻易改变。

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刘兴祚果断下令东江军出战,不管沈阳方面是什么态度,集结数万大军,分批乘船渡海,杀奔镇江堡。

战场上的局势稍纵即逝,刘兴祚不希望被李自成撬动的辽东局势,就这般到最后被白白浪费了。

只是东江军这般大规模的出动,刘兴祚也好,金铉也罢,并不清楚建虏方面知晓后,是否会舍弃李自成,主攻他们东江军。

毕竟真要遭遇这等境遇,就算辽西局势动了,辽前所驻明军能择机出动,可他们东江军这边的压力就大了。

“刘帅,不然首批出战的军队,就交由末将来统辖吧。”左良玉挎刀而立,见刘兴祚快步走来,皱眉说道:“毕竟东江先锋登陆之后,就要对镇江堡展开进攻,倘若……”

“行了,这首战的功劳,你们谁都别跟本帅抢了。”

刘兴祚笑着摆手道:“东江军的主帅,是我刘兴祚,说起来,从本帅接管东江镇后,还没为陛下献上一份厚礼。

这次李自成这般生猛,那本帅也不能软了。

如果说后续建虏主力,真跑到定辽右卫一带,到时候这仗啊,有你们打的时候。”

左良玉、沈世奎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起来,别看刘兴祚说的那般轻松,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

恰恰是登陆镇江堡一带海岸,向镇江堡发动攻势的首战,这是最难打的,毕竟为节省时间,先锋主力没携带过多的火炮,如果说不能趁着第二批大军,乘船渡海赶赴前线,将镇江堡打下来,那之后面临的境遇就被动了。

第520章 募工(1)

辽东境内掀起的战争风云,受地域限制的影响,暂且没有在大明境内,产生什么较大的风波。

随着流贼平叛、建虏平叛的势头,渐渐开始变得明朗起来,这也使得大明北方诸省的秩序,不像先前那般混乱。

甚至像山西治下的发展,也渐渐有了起色,这对崇祯皇帝来讲,心里是非常欣慰和感慨的。

文华殿。

“朕今日摆驾文华殿,召集诸卿,是有件政事要商榷。”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韩、毕自严他们,神情正色道:“现在气候是越来越冷了,距正旦也没几个月了,农忙秋收的时候也都过去了。

此前直隶巡抚卢象升、天津知州陈延生他们,向朕呈递过重修直隶境驰道的奏疏,朕那是也恩准了。

地方筹措一批,内帑调拨一批,这件事情算是逐步落实下来,相应的建设都起到不错的成效。”

韩、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都在想天子所讲,究竟是何意。

对卢象升这位直隶巡抚,朝中那帮文官群体,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毕竟卢象升自赴任以来,所做的事情很多,甚至还和韩继思一起,清查掉一批地方贪官,这引得很多群体的强烈不满。

北直隶治下的官场风气,在卢象升的监管下,算是在一点点的逆转,甚至地方上的士绅、地主等群体,都不敢公然僭越大明法纪。

卢象升没有当直隶巡抚以前,那北直隶治下的各府县,可谓是各种事情都有,像什么贪赃枉法、盘剥百姓、兼并土地等等,根本就是毫无顾忌的在做。

尽管北直隶就在大明天子的眼前,不过地方上若是不想叫一些坏事,捅到京城这边来,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可恰恰是独设直隶巡抚后,尤其是直隶赈灾行署的创设,逐步渗透到各府县治下,情况就发生逆变了。

地方官不敢怠政懒政了。

士绅等不敢肆无忌惮了。

直隶赈灾行署所辖生员和读书人,一个个都年轻气盛,倘若他们知晓什么不法之事,都会及时禀到直隶巡抚府。

这谁受得了啊。

“朕觉得这算是不错的契机。”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继续道:“朕想以赈灾公署的名义,向山西、直隶、山东三地所设行署,下发一道旨意。

着命三地赈灾行署,开始在治下着手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

通过这些兴起的建设,在所辖府州县进行募工,来吸纳治下流民群体,并逐步完成登记造册。

对完成登记造册的流民,可让三地巡抚,在各府州县治下,以赈灾行署的勘探意见为主,拨部份官田进行安置,叫他们有落脚之地。”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韩听闻此言,忙上前拱手道:“倘若真这般做的话,那无疑会拖垮国库啊,毕竟上述三地境内,究竟有多少流民,这谁都不清楚。

甚至临近的布政使司,若是知晓这一募工情况,是否会大批涌进上述三地?

况且各地的官田,都是有数的,倘若用作安置流民所用,那有损的会是国库赋税啊。”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对韩这般激动的反应,他多少是能猜出一些的。

首节上一节277/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