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22节

“臣领旨!”

韩当即拱手应道。

“嗯,既无事,便都回去吧。”

崇祯皇帝看向韩,淡然道:“韩卿,朕希望内阁这边,还有其他部院,当已稳定国朝为重,击退建虏是我大明该做之事。”

言罢便转过身去,看向孙承宗几人,缓步朝军机处正堂内走去,心中却暗暗轻笑起来,这一战,终究是朕赢了!

若没有建虏寇边一事,想特设军机处,特设京卫都督府,放出厂卫,这些断然不可能实现的。

不能再刺激朝中的这帮东林党,还有文官群体了,眼下这朝堂微妙的平衡,算是初步打造起来了。

“孙卿,你们几人都进来。”

走进正堂的那一刹,崇祯皇帝收敛心神,对依旧站在原地的孙承宗几人说道。

“臣等领旨!”

孙承宗、王洽等人,当即拱手应道,看了眼已站起身的群臣,随后便快步朝正堂内走去。

“韩元辅,难道此事就这么算了吗?”

李标神情复杂,瞅着近在咫尺的军机处正堂,却有着相隔千里之感,看向韩说道:“这京卫都督府,就这样特设下来了?”

“是啊,此前从没有过这种先例啊。”

钱龙锡紧随其后,对韩说道:“您看身边这帮同僚,那一个个都不愿这般,咱们就不再劝谏陛下了吗?”

“怎么劝?!”

韩看了眼朝军机处正堂走去的朱纯臣,皱眉说道:“如今建虏进犯一事,叫天子彻底怒了,眼下所做之事,皆是以稳局势而特设。

等建虏被我大明击败,再度守好京畿防线,那咱们再劝谏陛下也不迟,现在再继续纠缠这些,只怕我等的名声,就算是彻底臭掉了。”

李标、钱龙锡他们,还有站在左右的大臣,在听完韩所讲后,那一个个的脑海里,都浮现出方才发生的一幕幕。

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请出《大诰》之言等等。

真要是逼急了天子,做出这样的事情,只怕这朝堂会变得更乱,而他们的仕途,他们的名声,都将不保啊!

这也使得他们脸上露出落寞的神情。

唉,都是这建虏闹的,要不是他们进犯大明,又怎会闹出这么多风波,没事不在辽东好好待着,偏跑到关内干什么!

第37章 帝王心术(下)

“孙卿,成国公留下,其他卿家,都去忙各自差事吧。”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孙承宗他们几人,神情淡然的说道:“宣府镇、密云等地军务,必须尽快整理出来。

另军机处要拟定个章程,若有义军进京驰援,当如何分属,如何调遣,别到时候真有义军来了,再生乱子,此事王卿主抓吧。”

“臣等领旨。”

王洽、李邦华、周延儒等人,当即拱手应道,随后便离开此处,回到各自位置上,准备继续忙碌起来了。

“哒,哒,哒。”

候着的孙承宗、朱纯臣,听着崇祯皇帝敲击龙案的声音,内心却是不一样的情绪,此刻的他们,心里都不知道,天子接下来要说什么。

“孙卿,把京卫都督府所拟奏疏,拿来叫朕看看。”

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淡然的说道,随后便端起手边茶盏,呷了一口,咀嚼着喝进嘴里的茶叶。

“臣领旨。”

孙承宗将方才拿到的奏疏,恭敬的递到崇祯皇帝跟前,站在一旁的朱纯臣,却变得忐忑起来,生怕天子再询问他什么。

“孙卿,朕记得你昨日对朕讲,想调宣府镇、密云等地兵马,朝廷还缺一百万两银子,外加十万石军粮?”

崇祯皇帝翻看着手里奏疏,却对孙承宗说道。

嗯?

孙承宗愣了一下,自己什么时候讲过这话?

不对,这是天子想向朱纯臣他们,索要钱粮,以此换取京卫都督府所任人选!

“没错陛下。”

孙承宗拱手说道:“别的地方还好说,但宣府镇、密云等地,距神京有一段距离,一旦上述援军开拔抵京,日后与建虏交战的话,那朝廷这边必须解决钱粮才行。”

“嗯。”

崇祯皇帝搁下手中奏疏,抬头看向神情微变的朱纯臣,说道:“卿家,各勋戚子弟,进府军前卫一事,是否派人传达下去了?”

“回陛下,臣已传达。”

朱纯臣忙拱手回道:“最迟明日,适龄的勋戚子弟,将悉数前去府军前卫报备,听候陛下差遣。”

崇祯皇帝拿京卫都督府,要置换外朝脱离京卫控制,张维贤在京营顺利整饬,顺势再拿些好处是必然的。

除了勋戚子弟进府军前卫,充当质子之外,然同样来讲,他们亦有了前程,这并不算是好处。

毕竟那些在京营任职的勋戚武官,这些年来,于京营贪墨多少粮饷,唯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卿家做的不错。”

崇祯皇帝拖着长音,敲击着龙案,对朱纯臣说道:“不过卿家可知,此前李卿整饬京营事,曾向朕上一份密奏。

然考虑到兹事重大,朕一直都没讲出来,本想着就此作罢,但眼下朝廷的难处,卿家也是知道的。

方才外朝的那帮大臣,对京卫都督府一事,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卿家也都看到了,若此事传出去的话,只怕……”

“陛下,今国朝遭遇建虏进犯,臣等身为大明臣子,理应为国朝分忧才是。”

朱纯臣神情正色,对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臣等会儿就召集京卫都督府之人,为朝分忧,还请陛下允准。”

“卿家,真乃我大明忠臣啊!”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快步朝前走去,托住朱纯臣的双臂,道:“朕有卿家相助,真乃朕之幸,大明之幸啊!”

“臣惶恐!”

朱纯臣忙垂首说道。

瞧见此幕的孙承宗,此刻内心充满感慨,天子果然乃一代明君啊,简简单单几句话,便解决了一百万两银子,还有十万石粮食。

“孙卿,京卫都督府所呈奏疏,要抓紧办。”

崇祯皇帝此时转过身来,看向孙承宗说道:“另派人去司礼监,在西苑准备一处地方,朕要叫府军前卫的人马,皆去西苑操练,创西苑新军!

日后,京卫都督府也好,京营也罢,所缺将校,优先从西苑新军中遴选。”

“臣领旨!”

孙承宗忙拱手应道。

被崇祯皇帝托着双臂的朱纯臣,此刻内心充满感慨,更充满敬畏,天子这是在敲打我们啊。

看来先前在京营所做之事,天子都一清二楚,只是未寻到合适的机会,所以才隐忍下来了。

想明白这些的朱纯臣,哪怕是再不想主动掏银子,可当想起天子之前的表现,发自心底的生出一股寒意。

连朝中的那帮大臣联合劝谏,天子都未曾退让过半步,那他们这帮初掌权的勋戚,天子又何曾会放在眼里啊!

拿银子换自家子嗣的前程,是朱纯臣唯一能说服那帮勋戚的理由。

“陛下,那臣就先告退,处理京卫都督府之事了。”想清楚这些的朱纯臣,忙拱手说道。

“好。”

崇祯皇帝轻拍朱纯臣肩膀,说道:“卿家,京卫都督府之事,就全靠卿家来整饬了,要办好,各卫所缺兵额,可等国朝安定后再议。”

“臣领旨。”

朱纯臣忙应道,随后便恭敬的离开军机处正堂。

“孙卿,你以为我大明勋戚,可堪重用?”瞅着离去的朱纯臣,站在原地的崇祯皇帝,对孙承宗说道。

“需甄别。”

孙承宗简言意骇道。

“是啊,需甄别。”

崇祯皇帝感慨道:“不过眼下还不是时候,就先这样吧,等朕击退了建虏,这朝堂也该变变了。

孙卿,你去忙吧。”

“臣领旨!”

强压惊骇的孙承宗,忙拱手应道。

大明的勋戚啊,这里面有好也有坏,就跟朝中的文官,也是有好也有坏,一刀切的事情不能做。

水至清则无鱼。

在大明的朝堂上,想绝对禁止党争、权谋算计之事,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维系了这么长时间的生态,骤然彻底改变,这怎么想,都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不过贪了朕银子的那帮蛀虫,必须要一一铲除掉,这点事毋庸置疑的。

想当初快递小哥领着一帮子流寇,杀进京城之后行拷响之事,竟拷出几千万两银子。

这大明臣子,竟比大明天子,要富的多得多。

这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必须要一步步设计,给它充入内帑才行!

第38章 袁崇焕

建虏寇边进犯大明一事,对京畿一带造成不小轰动,以至崇祯皇帝频频出手,使得朝堂有相应改变。

然此事对辽东亦造成不小轰动,谁都没有想到,皇太极会亲率建虏八旗,绕道蒙古,直扑京畿关内三协而去。

“督师,建虏将大安口攻破,那狼子野心算是昭然若揭!”何可纲眉头紧皱,看向沉默的袁崇焕,说道。

“遵化、三屯营两地,定是建虏必攻之地,建虏奴酋皇太极,是想趁此良机,打下我大明神京啊!”

“怎么会这样呢?”

袁崇焕双眸有些涣散,一向注重仪容的他,此刻胡须杂乱,坐在官帽椅上,嘴上囔囔说道:“建虏放着辽前不打,却转攻关内三协,朝廷那边只怕……”

站着的祖大寿、何可纲见状,神情变得有些复杂,显然他们能够理解,此时袁崇焕的心情。

自知晓建虏绕道蒙古,避开锦州前线,兵犯关内三协要地后,袁崇焕的内心,就遭受到极大冲击,事态明显超出他的掌控。

五年平辽的豪言壮语,在当前残酷的现实面前,就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在他袁崇焕的脸上。

“这一战,我大明不能败!我等更不能败!”

袁崇焕猛然站起身来,双眸微张,盯着祖大寿、何可纲二人,沉声喝道:“建虏奴酋皇太极,奸诈,不守道义!

其统兵进犯关内三协,定是跟朝中阉党余孽勾结所致。

此时国朝必然震动,天子亦对我等生疑,但当前这种局面,唯有我等才能解大明之危。

首节上一节2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