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99节

现阶段所处的境遇,对崇祯皇帝来讲,必须要稳中求胜,安置灾民事要解决,蛀虫要揪出来杀一批,山西民乱必须镇压,若是一切都能顺利解决,那所掌握的优势,就能增多不少。

“臣…徐光启,求见!”

王承恩前脚离开,后脚徐光启,就来东暖阁这边。

‘嗯?徐光启此时过来,是所为何事?’

崇祯皇帝闻言,心里不由得暗暗思量道:‘莫非是仓场那边,又出现什么事情了?’

带着种种的疑惑,崇祯皇帝召见了徐光启。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此来见朕,所为何事?”

徐光启作揖行礼道:“启禀陛下,臣此来…想奏请陛下,准许农科,在北直隶治下各处皇庄,试种番薯。

当前国朝所遇局势艰巨,又是安置灾民事,又是山西民乱事,臣这些时日,一直在跟农科的人,在一起探讨。

能否趁着此次春耕到来之际,在试种番薯的这些皇庄,谴派农科官吏,跟随所种育秧番薯。”

作为高产的农作物,由于是舶来物的缘由,使得大明对于番薯的种植技术,都在摸索和总结之中。

但生活在神州的族群,乃是最会种植的族群,若是没有这次所遭遇的问题,徐光启或许不会这般着急。

然眼睁睁的看着天子所遇处境,国朝所临格局,并非徐光启所能眼睁睁的在旁看着。

“徐卿…对待试种番薯一事,可有多少把握?”

崇祯皇帝看向徐光启,说道:“徐卿应该也清楚,朕很是重视此事,若番薯试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朕必将要在大明各地推广种植。

特别是山陕、辽东等地,对待粮食的需求,可谓是极大的,此事若不能有所成效,那朕是不会允许的。”

虽说番薯、土豆等物,在万历朝,甚至更早一些,就通过西洋海船,传播到了大明治下。

但真正等番薯、土豆等物,开始在神州种植开来,那都等到鞑清的康乾年间了。

对待外来物种的接受程度,尚且经历这般漫长的时间,由此可见,在思想方面的守旧程度,是何其顽固的存在。

好在崇祯皇帝已然想好了对策,利用银钱大批收购,以此来叫底层百姓,大范围的种植番薯、土豆等物,通过生产烧酒等物,来更换方式售卖出去,只要坚持一到两年,就能逐步叫更多的人接受。

等到日后灾害愈发频繁之际,即便无需国朝来强迫种植,那底层的百姓也会主动去种植的。

毕竟连观音土都能吃进肚子里,那还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臣不敢说有绝对的把握,但也有七成把握。”

徐光启神情严肃,作揖行礼道:“若是小范围的试种,想要总结相应的种植经验,肯定是缓慢的事情。

但若是定在遍布北直隶的皇庄,各处都总结相应的经验,到时再汇总到一起,那才能在日后,先行在北直隶治下推广种植。”

但凡是没有这等紧迫的事情,徐光启肯定会选择稳妥的方式,可现在却不能稳妥了,必须要适当的迈开一些步子。

“行,既然徐卿这般说,那朕就恩准了。”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缓步朝徐光启走来,托起双臂,正色道:“番薯种植一事,徐卿必须要重视起来。

朕会叫内廷,给各地的掌庄太监传旨,叫他们全力配合农科的官吏,不管有任何所需,都全力满足。”

“臣领旨谢恩!”

徐光启闻言,当即应道:“请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做好此事,尽早叫番薯这一良种,在最短的时间内,于我大明治下种植起来。”

徐光启所想的这些,正是崇祯皇帝所念,粮食,是步入小冰河时期下,大明所最紧缺的存在。

如果能多一口口粮,那大明就能少死很多的人!

第378章 抓!都抓起来!

分流安置山陕籍逃难的灾民,随着各方局势的挤压,在京畿一带造成的影响,可谓是引起较大的风波。

特别是山西民乱的消息,随着军机处有所行动,使得朝野间知晓后,叫科道这边的言官御史,是没少向通政司呈递规谏奏疏。

面对这样的态势,崇祯皇帝根本就没理会,呈递到御前的奏疏,被悉数留中不发,可这也使得京畿这边,恐慌进一步被加剧。

“指挥使,这几日的暗查,京城、通州、良乡、顺义等地,所查明恶意哄抬粮价、布价等,散布诸多不利于安定谣言者,多达数十家。”

曹化雨面露倦意,眼眸布满血丝,胡子拉碴,看着稳坐官帽椅的骆养性,皱眉道:“甚至在这一期间,有不少的人,暗中算计这些地方所开设的便民铺。

眼下整个京畿一带,除了这个不知来历的便民铺,还对外售卖平价粮、平价棉布外,其他粮商、布商等,都把价格哄抬上去了。

京畿这边的百姓,受混乱局势的影响,又因为便民铺定额定人售卖粮食、棉布等,出于恐慌的心理,又购买不少……”

听着曹化雨所讲的这些,思绪杂乱的骆养性,剑眉倒张起来,心情可谓是坏到了极致。

就他所掌握的情况,此番京畿所闹出的动静,牵扯到不少京城的人。

对当前这种情况,若放在其他时候,他骆养性断然是不会掺和的,但面对天子的威压,那已然不是他不想掺和,就不掺和的了。

“本指挥使知道了。”

骆养性沉吟片刻,沉声道:“继续追查下去吧,把这些家伙背后站着的人,都给本指挥使查明出来。”

“指挥使,此事不能再继续查下去了。”

曹化雨闻言,皱眉道:“且不管这些人的背后,究竟站着的是何人,就当前京畿一带居高不下的粮价、布价等。

若是咱们锦衣卫,再不采取措施的话,那价格只会继续走高。

先将这一批奸商抓起来,再一一的分别审查,我们顺藤摸瓜,定然能查明背后之人,究竟是谁。”

对骆养性的决断,曹化雨是存疑的。

他明显能感受到,骆养性叫其继续暗查下去,分明就是心里害怕了。

至于怕的是甚么,那就不用过多猜想。

无非就是京城的那帮权贵、文官。

只是眼前的这种局面,若是不加以遏制的话,那京畿一带的乱局,必然会影响到安置灾民事。

一旦说真定府、保定府那边,局势进一步混乱下去,蜂聚在此的山陕籍逃难的灾民,肯定会发生民变的。

“你是在质疑本指挥使吗?”

被曹化雨这般打断,叫骆养性心生怒意,那深邃的眼眸,盯着曹化雨,沉声道:“这锦衣卫,还轮不到你当家做事。

本指挥使,有任何的决断,那是有着深思熟虑的。

不要忘了,被移交诏狱的李如桢,还有八大贼一众,都还没有定案。

现在就抓捕这些奸商,那他们背后的人,嗅到危险,万一收手了怎么办?”

面对骆养性的怒视,曹化雨神情冷然,迎着骆养性的怒视,平静的站在原地,垂着的双手,下意识紧握起来。

骆养性给他的直观感受,就是京畿的局势,继续乱下去又如何?

期间死掉多少人,又如何?

多少为此破家者,又如何?

只要能查明最终的真相,这些代价都是值得付出的。

“骆指挥使,你好大的官威啊。”

在这公事房外,一道阴柔的声音响起,叫骆养性心里一紧,脸色微变,下意识抬头看向堂外。

本盯着骆养性的曹化雨,跟着转过身去,却见堂门处,身穿蟒袍的王承恩,神情冷然,垂手站在原地。

“上谕!”

王承恩一句话,叫骆养性、曹化雨二人,忙快步朝堂门处跑去,行跪拜之礼,而在王承恩身后,听闻此言的不少人,都纷纷作揖行礼。

王承恩冷冷道:“皇爷口谕,骆养性,朕叫锦衣卫调查一事,查的怎样了?”

骆养性忙道:“启禀陛下,京畿一带,已查明哄抬粮价、布价者,散布谣言者,已查明数十家。”

王承恩又道:“既然查明,为何锦衣卫不行抓捕事?难道你骆养性,想看着京畿爆发民乱吗?”

骆养性心惊道:“臣不敢,臣想着查明他们背后之人,究竟是谁,好叫陛下所命旨意,能妥善的解决好。”

王承恩冷哼道:“哼,依着朕看,是你骆养性怕了吧,若是这样的话,那这锦衣卫指挥使,你算是当到头了!”

骆养性惧怕道:“臣不敢,臣都是为了陛下的旨意啊,臣想着把一应事宜,全都办妥,这样逮捕那些奸臣逆子,才能……”

王承恩冷冷道:“既然是为了朕,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那就给朕,把现已查明的奸商,都给朕抓起来,别告诉朕,你锦衣卫的人手不够!”

骆养性胆寒道:“臣领旨!臣即刻着办!”

骆养性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所想的那些话,竟然会被天子知晓的这般清楚,甚至他透过王承恩所讲之言,能清楚的感受到天子之怒。

甚至于说,若他胆敢再有其他想法,别说锦衣卫指挥使之位没了,只怕他的身家性命,也难保啊。

想到这里的骆养性,站起身来,垂着的双手,不受控制的颤抖起来,看向曹化雨说道:“曹同知,即刻召集锦衣卫……”

“骆指挥使,安排抓捕奸商事,皇爷说了,交由曹化雨着办即可。”

王承恩神情平静,出言打断骆养性,说道:“请骆指挥使,即刻点一队人马,随咱家赶赴神枢营。”

骆养性:“……”

“曹同知,皇爷说了,逮捕京畿奸商事,若是出现任何纰漏…”

在骆养性惊疑的注视下,王承恩看向曹化雨,淡然道:“那你就不用再回锦衣卫了,直接回家抱孩子去吧。”

曹化雨闻言,当即作揖道:“请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抓捕一应奸商!”

第379章 剑指勋戚

从锦衣卫衙署走出,来到神枢营这边,骆养性都不清楚,自己这段路途,究竟是怎么走来的。

王承恩在锦衣卫那边,所表明的态度,叫骆养性的心情很是惊惧,甚至他都有些惧怕,自己所想的那些事情,是否都叫天子洞察到了。

“骆指挥使……”

王承恩的声音,在骆养性的耳畔响起,见骆养性有些愣神,王承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轻笑。

果然。

这骆养性真的跟自家皇爷,所讲的那般。

若不敲打一二的话,那他就不会尽心办差。

“王太监,您有何吩咐?”回过神来的骆养性,见王承恩看向自己,忙询问道:“可是要做甚么?”

“没有。”

王承恩平静道:“这神枢营驻地到了,随咱家见祖大寿他们吧。”

“喏!”

骆养性当即应道。

相比较于前去锦衣卫衙署,此来神枢营这边,王承恩的内心深处,要更为难安一些。

毕竟自家皇爷,吩咐他所做的事情,实在太大了,以至于王承恩都不免揣摩,此事真要是做了后,能办好吗?

若是在朝野间引起较大的轰动,又该如何啊。

带着种种的猜想,在骆养性的陪同下,王承恩来到了神枢营中军帅帐,见到了出帐相迎的神枢营左副将祖大寿,右副将吴襄,及一众神枢营的将校。

原神枢营右副将刘文炳,原神枢营左哨主将卫时泰,皆被崇祯皇帝下诏,擢升到京卫都督府任职。

首节上一节199/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