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67节

曹公公,你来太原的时间也不断,你说说,本官说的对不对,不是本官不想查下去,是不能再查下去了!”

坐着的刘鸿训,曹化淳二人,神情凝重,想起这段时间,在太原府所查通敌案,查明的一些真相,叫他们都觉得触目惊心。

“李枢辅!!”

难掩愤慨的刘鸿训,拍案而起,迎着李邦华的注视,沉声道:“你可要想好了,查通敌案,乃陛下钦定之事。

查到现在,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就一个太原府治下,便闹出这么多的亏空,先前国朝拨发的钱粮,是用在平叛事上的。

可就途径太原这边,就被扣走了三成!!

三成啊!!

若不是曹公公的东厂,无意间了解到此事,我等甚至到现在,都被那帮贪官污吏,给死死的瞒着。”

听着刘鸿训所讲之言,李邦华无力的摆摆手,坐在官帽椅上,此时的他,只觉得阵阵的心累。

刘鸿训所说的这些,他又怎么可能会不清楚呢。

可是他能怎么办。

查下去,必然波及到整个山西官场,甚至拔出萝卜带出泥,还要牵扯到陕西官场。

硕鼠!

贪官!

当真是放眼望去,山陕两地的治下,有着数不尽的不平事。

“李公,刘公,你们能否都先消消气?”

见到此幕的曹化淳,眉头微蹙,站起身来,开口道:“刘公,咱家希望你能理解,李公讲这些话,是为了甚么。

眼下陕西那边,又开始起了风波,几支流贼势力,是虎视眈眈的想流窜到山西治下。

若我们继续查下去,叫山西治下,尤其是临近陕西治下的府县,处在人心惶惶之下,一旦出现,流贼杀进山西的态势,那……”

“那我想问李公和曹公公一句。”

刘鸿训轻呼一声,皱眉说道:“若是我等坐视山西官场,继续糜烂下去,叫那帮贪官污吏,继续横行地方。

你们觉得山西治下的百姓,会不会如同陕西那般,一个个被逼上绝境后,也造大明的反啊。”

“……”

在这正堂内,刘鸿训的质问声,回荡着,李邦华、曹化淳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

针对这些,他们心里丝毫不否认。

一旦继续这样下去,那无需陕西一带的主力流贼,杀进山西治下,要不了多久,或者说再来一场灾情,那山西治下的小股流贼态势,就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别说了!”

李邦华拍案而起,皱眉道:“本官是钦差,通敌案一事就此作罢,此事必须宣讲出去,叫局势先稳定下来。

本官要回京,但是…刘公,你不能离开。”

“嗯?”

本想反驳李邦华的刘鸿训,骤然听闻此言,愣住了,这是什么道理,李邦华又想要干什么?

“李公,你的意思是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曹化淳双眼微眯,看向李邦华说道:“那若是这样的话,咱家所领的东厂,也必须跟着你一块回京。

这单独留下刘公,又能解决什么问题?”

“能做的事情多了!”

李邦华撩了撩袍袖,正色道:“东厂赴山西这么多人,留下一些,不是什么问题吧?

本官归京,向天子禀明山西的情况,叫陛下调集强军进驻山西,到时朝廷再谴派钦差大臣,负责整顿山西官场的事宜。

但是想要做成这些,就必须要有铁证,怎么查,如何查,刘公能否将这些事情做好?

尤其重要的一点,这件事情要查下去,不能牵扯到九边重镇,更不能牵扯到陕西那边,其中的尺度,刘公能把握好吗?”

面对李邦华的询问,刘鸿训沉默了,他清楚李邦华的意思,抓一头,放一头,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替朝廷解决些问题。

至于陕西的事情,九边重镇的问题,只能等到日后再做打算。

“此时此刻,我算是彻底明白,天子为何要力排众议,特设军机处了。”刘鸿训神情冷然,紧握双拳道。

“国朝所定的平叛事,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难怪辽前和山陕两地,国朝调拨这么多钱粮,可所取得的进展却这般迟缓。

若建虏还算难以对付的话,那流贼算什么?”

“现在说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

李邦华摆手说道:“等回到京城后,本官要向陛下谏言,将推行到蓟密永三协、辽前等处的粮饷制度,落实到山陕两地来。

宁可在军机处这边,多增补些参赞大臣,叫四卫营等天子亲军,负责押运粮饷,也断不能再经地方之手了!”

先前在李邦华的心中,对崇祯皇帝的一些决定,是有着意见的,是有着不同看法的,认为这是在破坏国朝的体制。

但是宣府镇和太原府的经历,彻底扭转了李邦华的看法,若国朝是不平静的,那大明地方官府,在某些地方是过分到极致的。

甚至李邦华都能联想到,为何山陕一带的流贼之势,会表现得这般迅猛,实则是地方官府做的太过分了。

跟这样的人,一同为官,李邦华心中感到羞耻。

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他这个军机处大臣,兵部左侍郎,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做好,不叫不法风气横行大明!

第323章 吏治新规(1)

“阿嚏……”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揉揉鼻子,笑着摇起头来,这又是谁在背后念道朕,估计没什么好事吧。

从钦定袁案,明确内阁职权后,这朝堂上的氛围,就悄然在发生着改变。

一批务实、有能力的良臣,被他提拔上来,赋予相应的权柄,在各自的官位上,做着应尽的事宜。

“韩卿…近期国朝接连出现状况,你这个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心里是怎样想的?”收敛心神的崇祯皇帝,看向欠身而立的韩继思,开口说道。

“朕现在是愈发的觉得,我大明的吏治,出现了很大问题,若是不加以整治的话,那大明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天子这是想整顿吏治?

借着京通贪污案发威吗?

韩继思眉头微蹙,心里暗暗揣摩着,崇祯皇帝所讲之意。

从他替代刘宗周,出任这都察院左都御史后,这都察院所空缺的官位,就增补了不少。

“启禀陛下~”

韩继思拱手作揖道:“从通敌案,到京通贪污案,的确暴露出很多问题,近期臣在都察院这边,也与同僚研讨此事。

觉得有必要在国朝这边,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纠察,尤其是六部这边,兹事重大,若是不加以整肃的话,恐国朝法纪,必将受到动摇。”

对韩继思这位新上任的左都御史,崇祯皇帝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他不会像刘宗周他们那般,为了朝局的影响,在一些大臣的影响下,公然跟他这个大明天子顶撞。

作为大明的监察机构,都察院的职责很重,是整顿吏治,震慑官场的要地。

只是受连年党争的影响,从万历年间后期开始,都察院这个重要机构,不是被齐楚浙党的人把持着,就是被东林党把持着,最后被阉党控制着。

使得都察院渐渐有成为摆设的味道。

而吏部职权之内,这六年一次的京察,三年一次的大计。

分别对准京官和外官的考核制度。

亦在这种不正风气下,成为朝中各派势力,来回打击政敌的利器。

名义上是替国朝分忧,淘汰不好的官员,实则却是行党同伐异之事,给大明带来很大的危害和影响。

“这些事情,你们都察院负责即可。”

崇祯皇帝端起茶盏,呷了一口,说道:“朕召韩卿过来,是有几件事情要说,且都察院这边,近期就要开展落实下来。”

韩继思认真的听着,但是内心的直觉告诉他,天子要讲的事情,那必然是牵扯不小的事情。

毕竟从天子御驾亲征,打败寇边进犯的建虏八旗后,其整个人的治政风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自朕御极登基以来,这国朝上下,所闹出来的事情就不少。”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继续说道:“尤其是在京为官的群体,多数的官员是好的,但总有一小撮人,心摆的不正。

韩卿也知道,眼下的国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看似平静的背后,却有着诸多的弊政需要处置。

如果说在朝堂这边,都没办法摆正风气,摆正心态,好好为大明社稷分忧,那又如何约束地方,叫地方上的官员,一个个的为国朝分忧呢?”

当初崇祯皇帝登基之时,对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表现出极为的厌恶和仇视,觉得大明衰败的根源,就是他们为非作歹所致。

所以在拿下魏忠贤这个权阉,将其发配之际,就开始大力罢黜阉党官员,提拔韩为首的东林党人,这也使得天启朝绝迹的东林党,再度登上了大明朝堂的舞台。

可那时的崇祯皇帝并不明白,大明所衰败的根源,不是某一派造成的,是连年的党争,导致吏治腐败严重,加之诸多缘由共同催化出来的。

如果说在大明的朝堂上,只有一派独大的话,那遇到问题,遇到突发状况时,就是会遇到诸多的掣肘。

“……朕打算叫都察院这边,遴选一批年轻的御史,派驻到部院寺等衙署,甚至是内阁这边,也要派驻。”

崇祯皇帝神情严肃,开口说道:“将都察院的职责,深入到国朝的每个衙署,确保责任制和追责制,能切实落实下来。

而不是说只是个空谈,这样一来的话,哪个衙署出现问题,都察院这边,就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倘若最后叫朕知道了,是无故爆出来的,那不管是涉及到谁,还有相对应的派驻御史,都将受到国朝法纪的严惩!”

韩继思闻言,心里不由得一惊,脸色微变,按照天子所讲的这些,那都察院的职权,无疑是大大增加了。

毕竟先前的都察院,所负责纠察一事,是风评弹劾,这样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

但对国朝所辖的一众衙署,都派驻监察御史的话,那无疑是变被动为主动。

可是这样的事情,在大明从没此先例啊,若是朝中的大臣知晓此事,会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呢?

“…陛下,此事是否先会同内阁,商榷以后,经廷议后再断?”韩继思想了想,拱手作揖道。

“毕竟这样的事情,在国朝内是从没有过的,都察院这边,具体该怎样做,也是没有先例可循的。”

“不用!”

崇祯皇帝摆手说道:“朕说的这件事情,是都察院的事情,跟国朝的其他衙署,没有任何的干系。

若是按照你这样说的,那就算商讨个一年半载,只怕也没有任何的结果。

你是朕擢升上来的左都御史,替国朝纠察吏治,整肃朝堂和官场,本就是职责所在,难道这些事情,你都不敢去做吗?”

对韩继思的内心想法,崇祯皇帝的心里,还是很清楚的,无非就是大明从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且身边派了一帮监察御史,时刻盯着他们做事,那不管是对谁来讲,内心深处都是极为抗拒的。

但对崇祯皇帝而言,想要平抑住党争的风气,叫大明朝堂做出改变,就必须要做让文官群体,觉得难受的事情才行。

第324章 吏治新规(2)

当然…都察院的那帮官员,也属于大明文官的一份子,为了叫派驻监察制度,能有效的运转起来,崇祯皇帝特意点名,筛选年轻的御史负责此事。

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和刚入官场的新人,那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首节上一节167/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