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就是盛世之君 第162节

在写完密诏后,崇祯皇帝放下御笔,对一旁的王承恩说道,然后拿起这份密诏,吹干上面的墨迹。

“皇爷~”

不敢怠慢的王承恩,忙取来密匣,低首递给崇祯皇帝,接过密匣,将密诏放到里面,锁上铜锁。

“王伴伴,你将此密匣封好,在内廷这边,挑两名忠诚可靠,且有些身手的宦官,乘快马离京,赶赴陕西治下。”

将手中的密匣,递到王承恩跟前,崇祯皇帝严肃道:“亲自交到周遇吉的手中,并确保没有外人看到,切记,此事关系重大,绝不可有任何闪失,听明白没有?”

“皇爷放心,奴婢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承恩恭敬的接过密匣,郑重道:“若此事有任何差池,奴婢甘愿自裁!”

服侍在天子身边这些年,王承恩极少见到天子,这般郑重的交代一件事情,那所写密诏定然不是小事。

“去着办吧。”

崇祯皇帝摆手道:“做好此事后,就将朕先前给你讲的,也都办好,算算时间,曹文诏他们,就要快抵达京城了。”

“喏!”

王承恩应了一声,便捧着密匣,匆匆离开东暖阁,传递密诏之事,他必须要谨慎对待,所挑选的人手,必须绝对值得信赖才行,好在他已经选好了人手。

第314章 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叫周遇吉所领勇卫营,在山陕一带奉行天诛计划,是崇祯皇帝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下来的事情。

其实最适合做这件事情的,是毛承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这帮原东江一系,他们够狠,他们敢做。

只可惜崇祯皇帝不可能放他们去山陕一带,去贯彻精心谋画的天诛计划。

别肆虐山陕的各股流寇势力,还没有设法镇压下来,搞死张献忠、李自成这帮天生的流寇。

再叫毛承禄、孔有德这帮没调教好的人,瞧见洗劫臭名昭著的恶绅、地主,累世积攒的家财。

一个个再把持不住,听调不听宣,那乐子就闹大了。

本身大明的治下,就有不少的准军阀势力,或小的军头,再经自己的手,培养出一批的话,崇祯皇帝都对不起自己谋划的事宜。

“元辅啊,您说陛下就一点不顾及朝堂安稳吗?”

成基命面露忧色,来回走动着,对有些心烦的韩说道:“这都五日了,我等递上求见的奏疏,陛下都不召见我等。

军机处那边,明发的那几道上谕。

陈延生、李明忠他们,奉诏离京赶赴天津了。

这些事情,根本就不切实际,完全罔顾大明的安定于不顾。

朝堂当下的反响极大。

科道这边,甚至是部寺等处,不知呈递了多少规谏奏疏。

可陛下全都留中不发!

倘若陛下继续这般一意孤行,不听忠言,那我大明还会有安宁吗?”

“够了!别再说下去了。”

韩眉头紧皱,沉声道:“陛下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我等所能在私下妄加评议的吗?

成阁老,别忘了你的职责。

陛下决定的事情,你觉得会更改吗?

想想京营那边,被陛下罢黜的在职勋戚,还有现在裁撤的员额,兵部全都给停发了。

现在我等所能做的事情,是好好做好本职,辅佐陛下,替陛下稳定朝局,处理好大明的朝政!”

关于天津撤卫设州事,及军机处明发的几道上谕,韩在沉下心来,细细想了想,发现天子所谋甚大。

减轻国朝的财政负担。

增强地方的主动性。

加强地方的掌控力。

增补国朝所征赋税。

若是韩没有处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不明白当前的国朝,所经历的处境,那他会像朝中的很多大臣一样,不断向天子呈递规谏奏疏。

但随着他这个内阁首辅,所执掌的权柄增强不少,协助执政的范畴增大不少,压力随之就扑面而来。

当大明的内阁首辅,难啊!

只是难的又何止是内阁首辅呢?

“这么说来…近几日所闹的动静,韩这个内阁首辅,一直都在主动做事了?”倚靠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听完韩赞周所禀明的事情,笑着说道。

“是的皇爷。”

韩赞周微微欠身道。

“行,朕知道了。”

崇祯皇帝向前探探身,拿起那份《天诛计划善后、轮调等诸事》案牍,轻呼道:“韩能体恤朕心,朕很欣慰,着尚膳监那边,去文华殿那边,给韩送些糕点。

还有…把这份案牍,送到内书堂,叫朕选的那帮宦官,依着案牍上所写,完善体制,再送到御前来。”

“喏!”

这几日,崇祯皇帝就在忙一件事情,那便是周遇吉所领勇卫营,所挑执行天诛计划的群体,应怎样避免消息泄露,并如何安排那些将校和锐士等事宜。

由这样一件事情,又延伸到涉及辽东、山陕等地,所需要调整和谋定的部署,以确保平叛这盘大棋,能牢牢掌握在手中。

现在的内书堂,已然成为崇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内廷人才储备地,每一名内书堂宦官,都是崇祯皇帝精挑细选的。

忠诚是首要。

当大明的皇帝,身边没一帮忠诚的宦官,那才是最可笑的。

“皇爷,好消息啊!”

韩赞周前脚刚离开,后脚,王承恩就匆匆来到东暖阁,眉宇间是难掩的喜色。

“王伴伴,什么事情,叫你这般高兴?”

崇祯皇帝见状,端起茶盏,呷了一口,打趣道:“可是内厂那边,所筹建的诸厂,都建设好了?”

“是远赴山西的讲武堂队伍,抵京了!”

王承恩拱手作揖道:“为首的曹文诏,派人进宫复命,除押解回所抄银子外,还带回一众叛逆分子!”

“此事是真的?”

崇祯皇帝放下茶盏,看向王承恩说道:“那方正化所领的西厂,是否跟随讲武堂所部,一起归京了?”

“是真的,皇爷。”

王承恩忙道:“方太监所领西厂,想要回京…恐还需一些时日,据曹文诏派人所言,查抄的一应田产等事,至少需要一个月查验,所以……”

“哈哈,好啊!朕的虎将,都回来了。”崇祯皇帝大笑道:“这次他们办差得当,朕必须要好好犒赏他们。

王伴伴,你即刻领着内厂的人,将所押解的一应银子,悉数押运回内帑。

至于赏赐,等朕见到曹文诏他们再说。

对了。

押解归京的八大贼罪囚,派人去锦衣卫,叫骆养性带队,悉数押进诏狱中去,朕有大用!

等这些差事落实后,王伴伴领着曹文诏他们,即刻进宫见朕。

所领归京的一应锐士,皆赏银五十两,从内廷挑选御酒等,犒赏他们。

着办此事的人,不可懈怠朕的那些锐士!”

“喏!”

王承恩忙拱手道。

崇祯皇帝说的很快,很杂,但王承恩都一一记在了心里,相应的差事,该怎么办,该叫谁去落实,王承恩都有了想法。

服侍在天子身边,若是没有点应急的本事,那是得不到重用和赏识的。

“曹文诏他们,回来的正是时候啊。”

看着匆匆离去的王承恩,心情大好的崇祯皇帝,暗暗说道:“有了这笔银子,很多事情都能加快落实了。

至于范永斗这帮叛贼,那也能拿来做做文章了。

文官势力庞大,勋戚不作为,好啊,那朕就拿你们开开刀,还把事情办的漂亮,叫人找不到任何能泼脏水的机会!”

第315章 你们是朕的肱股啊

作为崇祯皇帝所器重的将校团,除去派往陕西治下的周遇吉、陈继盛等人,像曹文诏、左良玉、黄得功、孔有德这些人,那都是能力极强的虎将悍将。

忠诚这种东西,是能通过精心做出的恩赏,包括一些行为表现,来一步步培养出来的。

毕竟不是谁天生就是反贼。

若非是被逼到绝境上,前面没有任何路可走,为何要背叛正朔的大明呢?

“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当乾清门那边传报,以周遇吉为首的众将校,在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带领下,赶到乾清宫这边,崇祯皇帝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神情间流露出喜色,快步朝殿外走去。

“沙沙……”

在乾清宫这边,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以曹文诏为首的众将校,紧跟在王承恩的身后,快步朝着东暖阁方向走去。

“哈哈,朕的虎将,都回来了!”

崇祯皇帝的声音,叫曹文诏、左良玉这帮虎将悍将,心里一震,不少都看见天子,竟从东暖阁那边出来,在众多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朝他们走了过来。

这怎么得了啊。

见到此幕的众人,纷纷绕开王承恩,快步朝崇祯皇帝跑去,行进间,一个整齐的队列,便出现在崇祯皇帝的眼前。

“砰!”

“哗~”

在道道声响下,由曹文诏带队的将校团,挺拔而立,向崇祯皇帝行礼喝道:“末将等…拜见陛下!”

“好,好,快免礼。”

崇祯皇帝摆手说道,走上前,拍拍曹文诏的肩膀,锤锤左良玉的胸膛,对孔有德笑着点头……

这队列中的每一位虎将悍将,包括几名勋戚子弟,崇祯皇帝都表露出自己的态度。

“黑了,也瘦了。”

再度走到队列前时,崇祯皇帝轻叹道:“这次叫你们奉密诏行事,真是苦了你们了。”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大明效死!”

被天子闹这么一出,曹文诏这帮虎将悍将,哪一个不是面露动容,强压激动的怒吼起来。

首节上一节162/41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