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九层观星楼明天就竣工了。”
巨子摇摇头,转移话题道。
经历好几个月的九层观星楼终于要竣工。
他们墨家研究院又有地方可以随心随意搞研究了。
“明天就可以了?”
“那我明天就先不去刺史府了。”
方源顿时被吸引住,也是开心激动。
墨家研究院倾注了方源大半心血,在上面投资巨多。
只要是墨家研究院的人提到的要求,方源都尽可能满足他们。
“对,我回去再看看有没有哪里遗漏的,确保明天完美竣工。”
巨子得意笑道。
拍了拍方源的肩膀,转身离开。
方源看着巨子离开的背影,心中叹息。
巨子是有心事的,但是什么他不肯说,估计是怕为难自己吧。
回头让刺史府的州吏盯着出现在辽州城的游侠,看看他们因为什么事出现。
一夜过去。
方源次日没有去刺史府。
巳时左右,巨子来通知九层观星楼竣工。
很快,方源等人就来到方府禁地,这里不允许外人进入。
就是薛家姐弟搬进来这么久,也因为正在修建等原因不被允许进入。
“哇,这就是九层观星楼吗?好高啊!”
薛娇燕也跟着,看到九层观星楼之后哗然感叹。
她的记忆中,辽州没有这么高的建筑物,这里应该是第一高。
这是一座呈灰白色的圆台体建筑物,底部直径两百米,顶部直径一百米,高五十米,每一层都有好一些窗户。
“直接上去还是走上去?”
巨子看着楼顶,笑问道。
“还能直接上去?”
薛娇燕更加震惊了。
小小的脑瓜大大的疑问。
但是没有人回答她的问题。
“直接上去!”
方源轻笑道。
他提出的设计,自然能够直接上去。
“周实,过来帮忙。”
巨子向一个青年喊道。
周实是巨子的徒弟和助手,跟方源差不多年纪,但看上去白皙很多,有点小白脸的感觉,缺少太阳导致。
很快,几人走进九层观星楼,进入内部的一个大大的门口停下。
巨子按了一下门口的侧边的一个卡槽,门里面顿时爱响起轰隆一声,大门缓缓自动打开,向侧边的方向收回去。
“哇,好神奇!”
薛娇燕惊呼出声。
就是红絮和青也是连连惊叹。
他们都没有见过自动打开的门,满是震惊。
巨子听到他们的惊讶之后,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
“声音大了点。”
“开门的速度也稍微慢点。”
方源提出意见道。
“器械还没成熟,正在调整。”
巨子顿时不开心了,瘪瘪嘴说道。
方源点点头没有再说话,待门完全打开之后走进。
空间挺大的,能够乘坐十五个人左右,门口一旁台摇手轴轮放着。
光线不暗,设计了窗户,光线投射进来。
“方源,这叫什么?”
薛娇燕跟着进来,像是好奇宝宝一样看着。
这里就是一个空间,没有特别出色的地方,但薛娇燕很好奇。
“电……不,叫手梯。”
方源正想说是电梯。
但是看到门口的摇手轴轮后,改名为手梯。
这是根据后世的电梯,再通过方源的点子和墨家研究院的技术,研究出来的手梯。
通过手摇轴轮,控制隐藏在房子内部的转轴等机器,达到上升下落的作用,将人送上想要到达的楼层。
此时,巨子再次按一下门口边的卡槽,大门就缓缓关上,在最后的一声轰隆响中,大门确定关好。
周实站在门口的摇手轴轮边,一手抓住摇手进行顺时针摇动,手梯又是一声轰隆作响,开始慢慢上升。
看周实的神色和动作,转动摇手不需要多少力气。
“这,这,这,好神奇!”
薛娇燕嘴巴长大,都能塞下咸鸭蛋。
“老爷,这是怎么做到的?”
红絮和青也是震惊无比。
她们站着不动,却感觉到自己在升上去。
这种感觉让她们感到既刺激又害怕。
“问巨子吧。”
方源平静道。
但心中也是很振奋的。
没有后世的科技,在唐朝也能造出手梯。
这种成就带来的激动,丝毫不亚于捡到几百上千万。
“巨子~”
红絮青等人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巨子。
巨子顿时飘飘然,干咳一声后噼里啪啦介绍着手梯的结构等等。
大概六十息左右,手梯停下,到达了顶部,再次按下卡槽,手梯门被缓缓打开。
门一打开,方源就看到平坦的水泥面和广阔的天空,四周还如同庄园般进行布置,有花有草有树。
红絮和青以及薛娇燕姐弟已经哗然不知所以,看着如同世外桃源一样的第九层楼顶,一时间沉醉其中。
方源走到最外护栏,整个方府所有地方都能看到,半个辽州城都看得清楚,一时间情不自禁生出豪迈气概。
“怎么样?”
“满意吧?”
巨子走到方源的身边,嘿嘿笑道。
他站在这里看着辽州,都有种辽州尽掌手中的感觉,更何况身为刺史的方源呢。
“很满意!”
方源郑重点头。
真的很满意,这里的九层观星楼比武陵县的还要好。
武陵县的九层观星楼担心被发现,控制了高度和位置,用方府挡住了。
但在这里不怕,这里自己是刺史,不要说建一座就九层观星楼,就是整个辽州都建城这样的高楼也不怕。
“满意就好!”
“那是第十层,关键之中的关键,只有两把钥匙,你一把我一把。”
巨子指着第九层楼顶的一处说道。
并从怀里掏出一把铜造的钥匙给方源。
方源接过,看着看似没有什么特殊的第十层感叹。
如果从上空看下来,就会发现第九层楼顶的各种布局花草布局不简单,第十层所在位置更是骇人。
……
下午的时候方源才到刺史府值班。
人刚到,司功汪温书就拿着一沓资料走出。
“刺史大人,开学院的夫子不够,这是下官选的几位夫子,您要不要过目?”
汪温书恭声道。
那天从三甲村回来后,方源让他着手重开州学院一事。
这些天他都在忙碌,打扫原先学院,购买书籍和寻找教书夫子等等。
“我们刺史府的博士不够吗?”
方源没有一皱问道。
他记得刺史府有好几个博士的。
这些博士平时没有什么工作,偶尔帮忙写写画画而已。
“我们刺史府的博士只有五人,开学院至少要十三人才能满足。”
汪温书如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