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自然知道这个设想一旦实现将会是何等的伟大,诸多困在地中海中的国家将会拥有一条进入东方的最便捷通道,成本降低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
对于奥斯曼来说,这个想法实在是疯狂,但是又太过诱人,他们自然是想跟大明一起挖的。
那时候是叶性德(纳兰性德)亲自找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二世谈的。
当时,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二世眉头一挑,问道;“您的意思是大明想开一条直通地中海的运河?”
“没错,大明皇帝建议,大明与奥斯曼合作,在这里开出一条运河,让奥斯曼的船只能够畅通无阻地由地中海直接进入红海!”
他大手有力的一挥,继续说道:“这一条沟通欧洲和亚洲的新航路,将缩短近1.6万海里的航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都必将是名留青史的世纪工程,造福全人类。“
实际上,苏伊士运河早有先例。
在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辛努塞尔特三世时,就曾下令挖掘过一条名为苏伊士的河流,贯通了红海与尼罗河。
地中海、尼罗河、红海串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壮观的航线,为南北、东西运输货物,进行贸易打下了基础。
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运河被废弃。
一千多年前,这一条运河不断被重建,改进,然后又被摧毁,再重建,直至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曼苏尔废弃。
可以肯定的是,开挖一条运河连接尼罗河,让地中海的船只不经过换船,直接进入红海是有先例的。
于是,奥斯曼苏丹同意了,明奥两国签订了《苏伊士运河合作书》,条约规定两国各自出资一半开挖大运河,大明可以出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而作为发起国大明人占股51%,奥斯曼占股49%。
当然了,要是奥斯曼垮台了,那这个运河就是百分百大明的了。
对于西方人来说,这个苏伊士运河可万万不能挖通啊!
苏伊士运河一旦挖通了,那可就不是大明海军进地中海了,而是奥斯曼帝国直接重回巅峰时代了!
这个奥斯曼帝国虽然在数年前打下了维也纳,但是谁都知道那并不意味着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也就那样。
实际上,那只是大明军援和法国的养寇共同创造出来的假象......
奥斯曼帝国的国力依旧在不断下滑,即便夺取了维也纳,也没有能阻挡住这个趋势。
而奥斯曼帝国之所以会那么惨,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还是穷啊!
奥斯曼帝国变穷的原因,则是的绕过非洲的新航道开辟后,奥斯曼帝国失去了拦路收费权,从此一年不如一年的。
因为东西方贸易的航线改动之后拉垮下来的也不只有奥斯曼,连意大利的“卷王”威尼斯共和国都不行了......
威尼斯多努力啊,近代资本主义的许多规矩还都是威尼斯共和国首创的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开通一条东方直达地中海的航路。
但是奥斯曼帝国自己没有足够的财力,也没有搞这方面大工程的技术,对于运河也只能有心无力了。
这买卖要成了,奥斯曼帝国可就又要发达了!
大明就能对奥斯曼肆无忌惮地输血。
原本大明输血只能把货物运到波斯湾,然后奥斯曼自己陆运到欧洲,这中间不知道多费劲。
甚至连威尼斯都想和奥斯曼一笑泯恩仇,一起加入这个工程,这绝对利好威尼斯啊!
“大汗,您说的是真的?”
法国大臣杰德还是有点不信,“大明真的要挖苏伊士大运河?这可是非常庞大的工程啊!”
历史上,这个运河是英法一起在埃及的土地上开挖的。
康熙摆摆手:“算不得什么,四百里的运河而已。大明境内的大运河总长有三千五百到四千里呢,一千年前就挖好了!”
第822章 蒙古洋、倭寇袭来(求订阅!)
其实挖一条几百里的运河也没多难,挖土而已嘛,苏伊士运河的难度远远不如巴拿马运河!
古埃及都能挖,何况新大明。
只是欧洲在罗马帝国崩溃后就没有巨型国家了(罗刹不算),自然少有这种浩大的工程了,他们搞工程的劲头都用在修建堡垒和教堂上了,只有荷兰人修建的拦海大堤堪称宏伟。
康熙汗看见两个西洋人的脸色,笑了笑道:“只要法兰克帝国和教廷能支持大蒙古为蒙古洋之保护者......朕就会设法阻止苏伊士运河的开挖。”
杰德望着康麻子大帝,“大汗,您真的能阻止这条运河的开挖?您有什么办法?”
康熙大汗笑道:“朕可以派出海军占领索特拉岛,把守住红海入口,还可以长期在那里驻军!”
索特拉岛就在索马里对面,确实是海上的交通要道。
“这倒是个办法。”
杰德想了想,又提出一个条件,“但是我们担心你们的蒙古海军不足以完成控制印度洋的任务......你们的海军,能挡住大明的海军舰队吗?所以我们希望可以组成一支以大蒙古海军舰队为首的联合舰队,由法兰克、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海军共同参与,执行保卫印度洋航行和贸易自由的使命!”
康熙笑道:“杰德,如果我们真的提出这样的要求,大明皇帝是不可能接受的,因为朱克臧是将蒙古洋当成南洋和欧洲之间的缓冲地带的......”
康熙说的也有道理,如果这样的话,大明势必会加强印度洋的海上力量,甚至爆发冲突,这可不是康熙想看到的。
实际上,康熙压根没想着拦着大明去修苏伊士运河,他只是想借口给大清的蒙古海军增加点力量。
“不过我们可以在密约上规定,法兰克、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等国海军的船只可以挂上大清蒙古的旗帜参加到大清的蒙古海军舰队中,共同执行保卫蒙古洋航行自由的神圣使命!”
杰德谨慎思考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就这样安排!那么,我们在对明谈判中的立场是不是已经完全统一了?”
康熙汗笑了起来,也不等隆科多翻译,直接就用拉丁文回答道:“统一了,咱们以后就共同进退,和大明好好谈谈如何瓜分世界!”
康熙想得很美好,只不过随着大明派遣的倭寇到来,康熙大弟的日子也越来越难受。
因为那帮倭鬼子太烦人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朱大头派来的,康熙没办法,只能加强海岸线的防守。
.......
1695年,秋季来临。
这个世界一下子失去了两位重量级人物。
一是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二世因过度操劳国事,直接过劳死。
奥斯曼的苏丹,继位之后是真的短命,从苏莱曼二世开始,就没有继位后统治超过十年的。
新一任苏丹是穆斯塔法二世。
这可是一位积极进取,励精图治的苏丹。
穆斯塔法二世是穆罕默德四世之子,1695年艾哈迈德二世去世,穆斯塔法二世被前苏丹指定为继承人后即位。
穆斯塔法二世他统治后期企图恢复苏丹权力,当十七世纪中期穆罕默德四世将行政权力交予大维齐尔时苏丹的权力就只是象征性质。
穆斯塔法二世的策略是建立非正规骑兵的地位,建立一个可选择的权力基础,而奥斯曼骑兵是世袭的,所以会忠于苏丹。
然而,历史上,1703年穆斯塔法二世的变法失败后被罢免。
第二位去世的重量级人物就是大明伟大思想家黄宗羲逝世,即便是有大明皇家医院的治疗,依旧无法挽救回黄宗羲的性命。
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去世,却是让大明的宫庭陷入了悲伤。
因为朱克臧后宫中,有位妃子就是艾哈迈德二世的女儿。
而朱克臧又和黄宗羲关系密切,自然少不得悲伤。
秋意在大明帝都渐渐浓郁了起来,朱皇帝的紫禁城内树木颇多,这会儿都开始飘散落叶了。
宫人侍卫换上了利落的锦袍或是小棉袄就在层层叠叠的宫阙当中进进出出,不过所有人的神情都比较肃穆,也没人敢大声喧哗。
甚至连蹬脚踏车的时候都轻手轻脚的,生怕惊扰了那位心情不佳的天子。
这几日朱皇帝心情不好,大家伙儿还是小心为妙,可别触怒了龙颜......
啪的一声儿,棋子轻轻的落在了棋盘上面儿。
一副棋局,正到了势均力敌的时候儿。
黑棋这边,已经少了一马、一车,但仍然一味猛攻抢先,大有一鼓作气杀了红棋老帅的意思。
而拿着红棋的黄百家,也就是黄宗羲的儿子明明占了优势,只丢了一马一炮,但仍然捏着个大车不知道该往哪里下子儿,眉头皱得很什么似的。
黄百家是都察院的副都御史,是新大明都察院的著名打手御史,靠着打架出名!
他自幼好拳术,师从鄞县内家拳师王来咸,精通内家拳。
打起贪污官员来,那是一个毫不留情。
今天他见完皇帝之后,就准备回老家丁忧了,为父亲守孝三年。
万万没想到皇帝心血来潮,拉着他下棋了象棋。
这可把黄百家急坏了,他能不急吗?
他那么大一个忠臣,又是皇帝的金牌打手,怎么能让皇帝输掉?
当然了,这事儿也不能都怨他,他也没想到朱克臧是象棋下得那么臭。
那么个臭棋篓子,居然能和他那个刚刚逝世的老爹黄宗羲棋逢敌手那么多年,他爹明明象棋下得很好的......
一定是皇帝陛下因为痛失忠良伤心过度,连下棋的功力都下降了,真是太让人感动了!
想到这里,都察院金牌打手黄百家的眼泪都下来了......
朱克臧也看见黄百家莫名其妙流眼泪,心想:“看看,孝子啊!”
就在黄百家筋疲力尽要让朱克臧嬴的时候,门外忽然传来了通报的声音:“陛下,叶性德请见。”
“陛下,桑结嘉措给您来信。”
坐在他对面,一身重孝的黄百家也不哭了,对朱克臧说:“陛下,年前锦衣卫和雪域办事大臣衙门就报告说藏佛的话事人桑结嘉措曾经翻越大山去了天竺......应该是去见了康麻子!”
朱克臧却道:“朕看这个桑结来意不简单,咱们不如一块看看他的信吧。”
朱克臧便把信封给打开,从中取出了信纸,展开以后细看了起来,才开了一会儿,脸色就已经阴下来了,口中还发出一声冷哼。
第823章 瓜分世界(求订阅!)
边上的大孝子黄百家,听见朱克臧的冷哼就回头看着他:“陛下,那个桑结喇嘛在信上写了些什么昏话惹您生气了?”
朱克臧冷冷道:“这个喇嘛仗着自己在雪域高原有点地位,这回是帮着康麻子来朕这里当说客了!”
黄百家问:“陛下,康麻子又想搞事情?”
“他想要朕,还有所谓的法兰克皇帝路易来个瓜分世界!”朱克臧又是一声冷哼,“他们也配!”虽然是这么说,但朱克臧并没有看不起康熙。
他过去常夸康熙能够从失国流亡的逆境中奋发再起,又开创出一番大好的局面,算是人中龙凤。
朱克臧对自己的这个夙敌评价还是很高的。
康熙不仅有骨子履败履战的顽强劲儿,而且学习能力还很强。
把大明搞出来的新式武器山寨了不少过去。
虽然真正的核心科技他山寨不了,但是凭着糖火药,他还是在中亚、西亚和天竺打出了一片天地。
这里面虽然有沾了大明的光,但是康熙的本事确实可以。
以至于朱克臧最后没有一棒子把康熙打死,还想看看康麻子能干到什么境界。
没想到,康麻子竟然和路易想和他瓜分世界。
朱克臧现在所谋的已经不是这辈子的事业了,而是在为百年之后的大明独霸世界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