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431节

  知府王心敬劝解起来。

  “哼!不止李公要亲自去服役,我们西安府的其他缙绅到时候都去服役!到时候,还请整个西安府的读书人都如白丁一样干些下力活,看看丢的是谁的脸!”

  “没错,我们就这样做,号召族中子弟,考试也不考了,书也不读了,朝廷不少在搞第一次五年计划吗?我们就去驿站、堤坝、河道、铁路服徭役去,或者给送税粮去!让朝廷丢丢这个脸,纵观史册,就没有令读书人为力役事的!”

  于是,西安府的士绅还真的这样做了起来。

  他们知道现在的皇帝朱克臧极其强硬,国子监的数千学子直接拉入黑名单,官员更是直接流放,他们也不敢直接对抗,便采取躺平的方式对抗。

  一些士绅,真的开始带着干粮,穿着粗布短衣,扛着杠子什么的,去了时下正热火朝天地建设着的铁路上服徭役。

  按照新大明现在的徭役制度,是可以交徭役银抵消徭役的,这样大明官府就用这笔钱雇佣工人。

  但是如果实在不想交钱,想出卖劳力服役的话,就只需有衙门报备,由官府按照一些工程的月俸标准,安排所纳徭役需抵押的工期便是。

  为此,知府王心敬没有办法,便按照这些士绅所需要缴纳的徭役银,安排他们都来建设铁路。

  主要是这些人年老力衰,一个不小心就倒在铁路上,到时候他这个知府的名声不就臭了?

  “快来看看啊!大儒李公来服役了!”

  而当李念慈等来服徭役时,还有好事的士子因此吆喝起来,故意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老朽年过古稀,如今也来此地服役,还请诸位乡邻多多关照。”

  李念慈还因此笑着说了几句。

  李念慈的骚操作看得王心敬头皮发麻,他也不好以扰乱公务的名头把李念慈强行抓回家。

  因为李念慈以前算是个好官,在陕西各地都有不小的名声。

  让王心敬头疼的不只这个,还有士子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罢考的事。

  “大宗师消消气,非下官贪墨了倡学之款,实在是西安府士绅皆因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事而不满!“

  ”目前的情况就是,西安府的士子们以需服徭役为名,不来参加考试,以至于到现在还没有顺利举行府试和府学科试。”

  陕西提学使官来归德举行院试时,也因见无生员应考,所以就质问起当地知府王心敬来,问起是否有为政不善之处,而令生员罢考,所以,知府王心敬便据实解释起来。

  陕西提学使官听完后也感到棘手,这算什么事啊?

  犹豫良久,他说道:“王知府,你据实向朝廷禀报吧,但要说清楚,士子们并非因对朝廷新政不满而罢考,反而是因为积极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才无暇应考,以免惹得龙颜大怒!”

  陕西提学使官也是听说过国子监的事情,他担心陕西的士子们也被列入不法士子。

  “下官已向朝廷上报!”

第751章 大明的读书人觉悟很高(求订阅!)

  1692年的冬季,十二月二十日。

  朱克臧得知西安士绅以及士子都在服徭役后,并没有龙颜大怒,直接大笑起来。

  这帮读书人真有意思。

  消极抵抗是吧,不给朝廷面子是吧,那就都别过了!

  当然,朱克臧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你面子没有反对,那朕也不抓你,但是朕可以魔法对抗魔法。

  朱克臧当即对议政院的大臣们下达指示:“太好了!难得这次西安府的士绅士子如此积极执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政,这西安府的士风和学风不错,应当鼓励!“

  “诸位,你们可能觉得朝廷丢脸了,可是朕可不觉得,读书人当差服徭役,不会丢朝廷的脸!”

  “劳动是很光荣的事,尤其是四体不勤的读书人,更需要体力劳动,需要通过服徭役等事更加真切地知道百姓艰苦,我大明士子能都若西安府士子一样主动参加劳动,这是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朕破例开一次恩科,因为西安府的事情,说明我大明读书人觉悟都很高,都值得到大明的众多岗位上奉献自己!”

  一些大臣们对此感到意外,都没想到皇帝陛下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反而很愿意看见西安府士绅去服役,完全不担心落下个刻薄读书人的不好名声。

  首相陈永华对此完全没有感到意外,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婿完全不在乎在读书人口中的风评,反正他已经控制了舆论权。

  议政院也有李念慈的弟子,他红着脸向朱克臧表态:“陛下,臣会写信劝劝老师。”

  朱克臧则摆了摆手:“不用劝!主动服徭役和积极缴税是值得提倡的事,尤其是李念慈这种地方大乡绅,主动参与国家建设,更是值得称赞!”

  “莫不成你要劝你老师抵抗朝廷新政?所以,以朕看,李念慈的行为该赏,传旨,授李念慈为西安府儒学教授,‘纳税光荣户’与‘模范户’于李家,令西安的衙门用公款在其宅邸前建造相应牌坊,以示荣光,另外,传谕陕西的官员,士子们参加徭役可以,考试以后再考,都没问题。”

  府级的儒学教授为正七品官员。

  “是!臣代老师谢陛下隆恩。”

  ……

  “什么,陛下说我们主动当差服徭役的行为很好,还授与老夫官?不是,陛下不觉得这……这读书人、大官绅服徭役,与庶民一样,天天夯土凿石,又修铁路,又修河道,不觉得很丢朝廷的脸面吗?!”

  李念慈不解地问道,皇帝是不是要捧杀他?

  “陛下说这是很光荣的事,赐了李家两块匾额,一个是‘纳税光荣户’,一个是‘模范户’还要在贵府门前立这两道牌坊!以示光荣!”

  王心敬回道。

  李念慈听后张口欲言又止住,因为他不敢当着王心敬的面骂朱克臧,只得气急败坏地将拐杖往青石板上猛敲!

  他实在是不敢想象,自己堂堂陕西大儒,竟要在家门前由官府立两块“奇怪”的牌坊是什么感觉。

  他已经预测到,他李家马上要在陕西士族面前抬不起头来。

  会不会有人骂他是士绅的内鬼?

  而且皇帝还开恩科安抚他们,那他们也不好反对官绅一体,反倒是他李家容易成为出气筒。

  想明白之后,李念慈他接下来倒也没再去服徭役,而是回了府里。

  他一退出,不少跟他一样想法的人也退了。

  因为他们只是想用主动服徭役的事,让皇帝妥协,结果皇帝不按套路出牌,那他们还服个啥,纯粹服了个寂寞。

  另外,服徭役的确挺累的,尤其是对于他们这些四体不勤、出门都要坐马车的读书人而言。

  大部分生员们也没再主动服徭役,交了徭役银,老老实实地继续参考,倒也真的没有罢考的勇气。

  当然也有一些大明读书人在服徭役的过程中,体会的朱克臧的良苦用心,在深入一线的时候,他们才能深刻体会到百姓的不易。

  他们没有急着准备参与恩科,而是继续体会百姓的不易,将自己的体会和大明农民工人的生存环境一点点记录下来。

  而没多久,因为朱克臧的圣旨,李念慈家门前的“纳税光荣户”和“模范户”牌坊便被加班加点赶制好了!

  李念慈看着这牌坊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停地唉声叹气。

  “士绅优免是前明太祖朝就开始的事,如今却要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甚至还提倡士绅力役劳动,岂有这样的道理!”

  “连太祖之策都没有继承,这算哪门子大明啊?”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何时,庄稼汉才做的事竟也值得表彰,竟还要立牌坊,李公,以我看,这是在羞辱贵府呀,也不知道是谁给陛下出的此主意,竟这么阴狠!?”

  有一些士绅也在这时候走了过来,看了李念慈家门口的大牌坊一眼,不断说着就替他打抱不平。

  “唉!”

  李念慈叹了一口气,不想多说什么,最可气的是还让他去当官上班?

  他都一把年纪了,当个七品官有什么前途?

  早些年朱克臧干什么去了,现在才能授官。

  当然,过一把官瘾也是不错的,西安府学教授也不是很累的岗位。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李念慈想要低调,可奈何这是关中啊,不少读书人都是习武的。

  而且自从真儒盛行后,关中士子武德更盛。

  于是,就有士子举着锤子在他家门口闹事了。

  “这有悖祖制!这是苛政!士绅岂能与庶民一体,儒士岂能不礼待,这还是圣明仁善之朝吗!”

  激进的关中士子振臂呼喊着,质问着。

  说完,他们还想拿大铁锤,想把李念慈家门口的两个牌坊给拆掉。

  这可把李念慈吓坏了,这两个牌坊可以被雷劈掉、被大风吹倒,就是不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被人拆掉啊!

  不然他李家就完蛋了!

  还要知府衙门派来的衙役,还有闻声赶来的锦衣卫把他们迅速拿下了、

  事已至此,王心敬只有一个办法,让锦衣卫出面解决。

  那锦衣卫怎么办呢?

  “着人将诽谤朝政者、破坏陛下御赐牌坊者拿下!革除功名,枪毙!”

第752章 克虏伯73型火炮(求订阅!)

  在枪毙完闹事者后,李家的御赐牌坊终于平静了下来。

  于是,大明帝国税务总局陕西分局便正式根据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新政在西安开始征收粮赋。

  首先被催缴的是李念慈李家。

  “作孽呀!作孽呀!我李家何时缴纳过这样多的田赋啊!”

  “李先生,纳税光荣,这是每个大明帝国人民的责任!”

  已经升官到帝国税务局陕西分局局长的徐宪文如是说道。

  他哥徐宪武在军队混得风生水起,连带着他也沾了光。

  这就是鸡犬升天。

  现在,李念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家的新粮被运了出来,且因此哭嚎了起来。

  对于李念慈而言,缴纳这么多粮赋给朝廷,的确算是剜心之痛,但他丝毫不敢反抗。

  西安府的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推行的还算顺利。

  虽然官绅们的怨愤很大,但摄于皇帝威严,也都没敢激烈对抗。

  事实上,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对官绅们而言,也就比以前多缴纳了一份徭役银和优免的粮赋而已,损失并不大。

  因为新大明的田赋本就不高,所以,田亩众多的官绅实际上并不会因为没有优免而影响富贵的生活。

  但这给朝廷带来的好处可不只是有更多的田赋收入。

  除此之外。

  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还抑制了土地兼并。

  因为官员士绅没有优免田赋的特权,所以,官员士绅也就不愿意再接受庶民地主的投献,毕竟如果庶民地主投献,自己还是交投献田地的田赋,相当于只是帮朝廷收一下税,官员士绅们自然不愿意。

  所以,接下来,官员士绅要想不通过巧取豪夺的方式兼并田地而让庶民地主主动投献是不可能的了。

  但已经投献的则难以再解除依附关系,所以,这些官员士绅如今反而要因为当初接受了一些乡民的投献,而替其缴纳田赋。

  如此一来,倒给大明朝廷不少便利。

  毕竟真分散成一个个庶民小户,收税也是很麻烦的,税务局都要增加不少人手。

  不过官绅一体纳粮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当官员士绅将在投献田地所收的租子交给朝廷作为田赋,甚至还要补缴一些后,毕竟庶民地主愿意投献的,肯定是因为官员士绅收的地租比朝廷赋税低。

  之后官员士绅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肯定会加收地租。

首节上一节431/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