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飙升的伤亡让率领骑兵作战的千户那颜们无法再淡定下去了。
他们原来,还天真的认为向明军发起冲锋就能够轻易撕开由步兵组成的明军战线。
但随后,向明军发起冲锋的蒙古骑兵遭到了更加猛烈的火力打击,他们勉强迎着一轮轮射向自己的弹丸冲到明军方阵前。
这时,他们绝望地发现明军手中的步枪居然化身成了一把把长矛,明军组成的方阵就如同刺猬一般,让他们下不去嘴!
“别停,冲过去!撕开他们的方阵!”
蒙古骑兵的千户那颜们高声呐喊,想要驱使收下的骑兵继续向前。
但蒙古骑兵也是人,他们不是傻子,他们早就被明军连绵不绝的齐射吓破了胆!
就算他们想冲,胯下的战马也畏惧于敌人手中的步枪刺刀,打着不安的响鼻踌躇不前。
马儿都不跑了,总不能他们下马用人肉去开路吧?
无可奈何的蒙古骑兵千户只能改变战术,带领部下围绕着明军方阵运动,想要找到能够突破的薄弱点。
但在他们运动之时,方阵内的大明狙击手却有条不紊装填着带狙击镜的步枪,向着蒙古骑兵中明显盔甲更高档的骑手射击。
连绵的枪声中,骑兵中的千户门被撤入方阵内的轻步兵接连狙杀!
失去了指挥的蒙古骑兵终于胆寒不敢再战!
他们叫喊着,在战马的嘶鸣声中调转马头直接逃跑,他们的台吉是汉人,连蒙古人都不是,自然不会为孙承运战到最后一滴血。
他们逃跑的一瞬间,孙承运带着绿营兵先他们一步逃命。
战场上逃跑,你只要跑得比你的友军快一步就高枕无忧了。
第659章 我蛮夷也(求订阅!)
大明国防军的骑兵并没有打算对这些逃跑的骑兵进行追击。
一来是他们对周遭地形不熟悉,怕被埋伏。
二来是他们要追杀的目标是那些步兵。
所以,断后的倒楣鬼就是中路的步兵们。
他们还不知道自家的汉人台吉和两翼的骑兵都溃逃了,还一个劲往前冲!
大明国防军小线列步兵们向近在咫尺的蒙古披甲步兵打出最后一轮齐射,随后在急促的军鼓鼓点声中,主动挺起刺刀,向蒙古披甲步兵发起反冲锋!
这最后一轮贴脸齐射直接就将蒙古步兵打崩了!
他们冲锋的势头也因此被打断,随后被大明国防军凶悍的反冲锋一举击溃!
随后,国防军的骑兵开始收拾残局,一举俘获将近四千的蒙古兵。
这一仗,大明依旧以少胜多,基本击溃了孙家在青海地区的最强的军事力量,再次震慑了青海境内的其他蒙古各部!
青海地区的光复仅仅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事情就是跑马圈地!
然而,一切没有这么简单就结束了,孙家不打算坐以待毙。
投降,那是最后的底线,如果能挣扎,那一定要挣扎。
自从拥有了准噶尔大草原以后,孙思克的心更野了。
孙思克很聪明,他清楚地认识到,想要在中亚活下来,那就要利用好大清和罗刹。
别看他趁火打劫,可是对于大清和罗刹,他仍旧是小弟姿态开展外交的。
这不,孙思克和罗刹一拍即合,双方展开了密切的合作!
罗刹国本来就很不爽大明割了他们西伯利亚大片领土,如果有机会给大明添堵,老毛子是乐意至极。
老毛子一看孙思克有骚扰大明边境的意图,当即派遣哥萨克骑兵助他们一臂之力,顺便还卖了一些老旧军火给孙家。
有了罗刹的帮助后,北线战场孙思克的大儿子孙承恩却是灵机一动,想要围甘肃救青海。
他们孙家现在也是半个游牧民族了,游牧民族嘛,那就要大力开展游牧侵袭,反正我蛮夷也!
距离青海一千里外,大明甘肃肃州。
后世管肃州叫酒泉。
肃州,寓“肃靖宁边”之意,甘肃的“肃”字便取自于此。
作为水草丰沃,适宜定居的天然湿地,游牧与农耕民族长期拉锯的百战之地,这里兼具着中原王朝开疆拓土封侯拜将的英雄气概,又具有塞外江南大漠孤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祁连支流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等穿行豪壮的戈壁,从远古到现在,在粼粼波光中,悠悠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传奇。
在肃州,有一道玉门关。
这里是新大明与新准噶尔汗国的边境关。
这道玉门关是新大明重建起来的。
因为原先的玉门关早已荒废了。
自北宋仁宗景有、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门关就从史籍上销声匿迹了。
在风沙的侵蚀下,玉门关渐渐消失,直到新大明的军队到来,重新将这道雄关给立了起来。
已被改造为军事要塞的玉门关沐浴着夕阳的金黄之光!
只见,玉门关正面有一座高大塔楼耸立在城中心,长宽各有四五丈,高达五丈。
塔楼的顶部,黝黑铁架搭起了一座也有近五丈高的三角高台,顶端是一座狭小的圆台,犹如战舰主桅顶端的嘹台一般。
而圆台上设置三脚架望远镜。
塔楼下,大明国防军的官兵端着搪瓷缸子正列队取餐。
按照兵部规定,类似于玉门关这种边远险恶边境地带,都是换防制度。
每两年抽一批士兵过来驻防,如此反复,既避免出现有边无防的情况,又防止了士兵长期久居边关与世隔绝。
玉门关驻扎着大约二千名国防军,大部分是陕西、四川调过来的兵。
一位年轻的士兵盖好两个装满食物的缸子,将其卡在背包左右的网兜卡座里。
负责给士兵们打饭的厨子见他这装束,嘴里絮絮叨叨着:“兄弟,你是上楼么?包里空荡荡的,就带了毛毯,没带棉袄?不怕冻死啊!近十丈高处,那风可不是两层棉衣能挡住的。”
年轻的士兵回答道:“大哥,我是新来的,班长怕我背着棉袄动作不利索,先带上楼了。”
胖乎乎的厨子怜悯地看着年轻的士兵:“上面用人也真狠,不在大后方先练练,直接就把你塞到玉门关来,这可是最前线了!”
厨子的话真没错,大明的目前的边境线里,甘肃这一带是比较危险的。
一方面要镇压那些回人的漏网之鱼,一方面要面对孙家手下的准噶尔蒙古人。
不过,厨子的话没有影响到国防军士兵的心态,只见他自得地笑了:“我可是肃州军队比武大赛第一名,当然得放在最紧要的地方。”
厨子也笑了,竖起大拇指:“兄弟,玉门关不会辜负你!”
他再道:“听你的口音,是陕西人吧,酒量多少?”
年轻的陕西士兵答:“西安府的,酒量不大,一斤吧。”
这个老厨子丢过来一个手掌大的扁扁玻璃瓶,瓶身纸封写着“军”字:“小陕西,这是四川的杂粮酒,二两,带上去暖暖身。”
被取了个外号的小陕西感谢不迭,将酒瓶麻利装入背包后,急急奔向那座高塔。
旁边的其他士兵不满了:“陛下严令军队禁酒,他怎么能喝酒啊?”
老厨子却嗤道:“人家是灯号兵,你们也愿爬上十丈高处吹一夜冷风,我也会给!”
边疆的事情,总要特别对待。
起哄声顿时停了,看看上面那座高塔,大家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如果这是特许喝酒的代价,那还是算了吧。
而那位被称为小陕西的士兵,名叫黄汉升。
他默默在攀爬这座钢铁制造而成的塔座。
好在,这个塔座有一架从上面垂下来的简易铁梯,攀爬难度不高。
只不过,由于没有安全绳,黄汉升的信心随着高度一步步跌落。
他拼命压住朝下看的冲动,嘴里念叨着:“俺行的,俺不怕高!”
可背上原本不觉得重的背包也在一点点变重,当他感觉到铁梯开始微微摇曳时,背包更重得像有人在扯着,要将他从梯子上拉下去。
“哎哟妈呀……”
第660章 何须生入玉门关(求订阅!)
小陕西黄汉升出于本能,忍不住把头一低,看了看底下。
顿时,他眼冒金星、头晕目眩,只见列队进餐的战友们已经跟小老鼠差不多大小了。
这种高度,就算没有恐高症的人,都不由自主心跳加速。
黄汉升感觉自己手脚发软,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虽然训练过无数次了,可真的攀爬这座望塔,依旧感觉是生死磨砺额。
现在支撑黄汉升惟一的信念,就是灯号兵不非的生活补贴了。
活着才能拿更多补贴,他必须活着!
黄汉升照着训练时教官所教的方法,抓着一个念头不放,再不去管高度,也不去管越来越明显的摇曳感,就这么一步步向上爬着。
他的身体紧绷着,马上就要到最后一阶铁梯。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
黄汉升就在这最后一刻放松了一下,伸手抓了空,身体也瞬间失衡,极度惶恐之下,另一只手也松了。
双手空空,剩下双腿支撑着,眼见就要出事,一只大手伸出,牢牢揪住他的右手,接着更一把将他扯上了狭小到两个人都转不开身的高台上。
浑厚的嗓音响起:“臭小子,你才第一天上岗就想让家人领抚恤金?”
黄汉升惊惶刚定,这话又让他垂头丧气:“班长,我的本领还不过关......”
被称作班长的是个中年汉子,拍拍黄汉升的肩膀,也怕他下次不敢来了,安慰道:“小子,别想太多,这种事情也叫鬼门关,今天你过了一次,想必日后不会再犯糊涂了。”
班长纯属想多了,年轻人心气高着呢,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撂挑子。
黄汉升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的惊悚很快就消散了,他掏出酒瓶给王楼官:“班长说得真没错,老厨子,给的不是米酒,是四川宜州的杂粮酒,味道闻起来真不错!”
班长哈哈笑着接过,眉飞色舞地道:“那厨子知道我是酒鬼,我去拿就给没劲的米酒,不给好酒,今天你立大功了!”
两人端着饭缸子挤在一处,眺望正沉下地平线的夕阳,呼哧呼哧大口咀嚼起来。
时不时再喝了一两口小酒,暖暖身子,还不快哉!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喝下小酒,望着夕阳,黄汉升忍不住吟诗一首。
“你小子还会吟诗,怎么不去考科举或者参加公务员考试,怎么跑来当灯号兵,真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