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230节

  康熙如同一个疯子,又骂又砸,此时身前的桌子上早就已经空无一物,尽数都被康熙砸了出去,现在就差掀桌子了。

  这也怪不得康熙如此疯狂,好不容易新军有所气色,又征服西伯利亚、平定准噶尔,结果现在关内动荡不安,大明一来,肯定死翘翘。

  “奴才(臣)无能,请皇上恕罪!”

  呼啦啦,一众大臣跪倒在地。

  这一幕,非常具有大清特色。

  皇帝开心,跪。

  皇帝生气,跪。

  皇帝不开心,也不生气,也跪。

  反正跪就完事了。

  康熙深吸一口气,怒道:“朕刚即位的时候,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就是鳌拜,朕灭了鳌拜。以为最大的敌人是吴三桂,朕平了吴三桂。罗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收了西伯利亚。噶尔丹又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朕平了准噶尔。”

第410章 大清的心头之患就在这乾清宫!

  康熙只字不提大明,清廷近几年来,似乎不太能面对大明要取代大清的现实。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清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乾清宫!就在朕的骨肉皇子和大臣们当中,咱们这儿烂一点,大清国就烂一片!”

  “要是你们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揭杆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想想吧,崇祯皇帝朱由检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啊!忘了,你们忘了!那棵老歪脖子树,就站在皇宫的后边,天天在那儿盯着你们,盯着你们啊!”

  “朕,已经三天三夜没合眼了,总想和大伙儿说点什么。想来想去,只有四个字:正大光明。正大光明!这四个字,说说容易,要身体力行又何其难啊!这四个字,是从朕的心里刨出来的,是从血海之中挖出来的。记住!打今儿个起,此殿就改名为正大光明殿,正大光明殿!”

  在一片皇上英明的喊声中,纳兰明珠是直挺挺的站在起来,看着纳兰明珠风轻云淡的模样,康熙也是乐了,问道:“明珠,你这般样子,可是有了平匪之策。”

  康熙也是调侃一番,谁知道,所有人就看见纳兰明珠拱手说道:“启禀皇上,臣苦思月余,终有一法,想来可平定乱局!”

  “你有办法?”康熙差点惊叫起来。

  所有人都吃惊的看着纳兰明珠。

  其他和他关系好的大臣更是不停的给纳兰明珠打眼色,提醒他不要再做出头鸟了。

  现在各地匪患日益严重,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没有根治的办法,或者说,就是有办法,若是说出来,最后达不到好的效果,难免遭人非议,甚至会被皇帝斥责,最后吃了挂落。

  纳兰明珠却仿佛看不见一般,自信满满的说道:“启禀皇上,是的。”

  “计将安出。”康熙急不可耐的问道,如此心急,也不知道是对于纳兰明珠本人才华的信任,还是病急乱投医了。

  纳兰明珠深吸一口气,站在一片跪倒的文武大臣面前,朗声说道:“这是臣写下的上《坚壁清野并招抚议》,请皇上过目。”

  大太监梁九功连忙从纳兰明珠手中接过,送到了康熙手中。

  康熙立刻打开看了起来。

  纳兰明珠侃侃而谈,说道:“各地匪患四起,我大清各地驻军疲于奔命,一来无法有效率的清缴匪患,二来也是糜费军资,损耗巨大,短短两个月,我大清就耗费军费多达千万两,而成果几近为无,各地匪患依旧猖獗。”

  “故而,臣请旨,在各地设置团练乡勇,由各地有官身的士绅招纳百姓山民,训练乡勇,保护地方。”

  “此法,有数个好处,一来,置办团练之团长,须有官身方可,可让各地富豪乡绅踊跃捐官,可以大大缓解我大清财政支出,短时间内弥补我大清数月一来的军费损耗。”

  “二来,各地团练,皆需听从各地官府总兵调遣,补足我大清各地军队数量不足的缺点。”

  “三来,各地团练,并非我大清朝廷的军队,乃是各地自发组织的保护地方安定的义士,朝廷无需拨给军费,可缓解我大清军费。”

  “四来,各地乡勇,朝廷可大加提倡招抚流民,山民等无家可归之人,一来减轻地方压力,二来解决无家之人生活之难,三来不影响各地农耕。”

  “最后一点,此策的重点,乃是以汉制汉,发放些许权利,使得各地乡绅将所有利益与大清捆绑在一起,到时候,各地想要再次发展成直隶这等声势浩大的反叛,希望几近于无,当保我大清,传承万代。”

  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纳兰明珠,康熙一边听着,一边沉思,脸色十分凝重。

  过了一会,康熙皇帝冷笑道:“好,好,好一条饮鸩止渴之计啊!”

  但是,十分了解圣心的纳兰明珠就知道,康熙心动了。

  此时,也没人敢吱声,生怕撞在枪口上。

  “众爱卿先行平身吧!”听着康熙语气平淡,已经没有之前的气愤,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康熙心动了。

  但是,此事事关重大,康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立刻就同意。

  “将此策递与诸位爱卿一观。”康熙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梁九功,稳稳的坐在龙椅之上,招了招手,从宫女手中接过茶杯,悠哉悠哉的喝着茶,也不催促,静静等待所有人将奏折看一遍。

  不多时,乾清宫中,不对,是正大光明殿中就响起了阵阵低声的商讨之声。

  大半个时辰过去。

  康熙才慢悠悠的问道:“诸位爱卿,看过此策以后,有何想法。”

  “朋春,你乃是我朝名将,对此,你当有见地!”

  朋春一听,赶忙说道:“启禀皇上,奴才确实有疑问,按照明珠大人所言,团练势必遍布我朝上下,届时团练之兵勇,当多达数十上百万,如此巨大的力量,对我朝安危是个巨大的威胁。”

  “明珠,你如何说?”

  纳兰明珠笑着说道:“朋大人所言甚是,臣已经在奏折中写的清楚,各地训练乡勇,当又各地官府监管,促使他们严格遵守本策纲领。”

  “各地团练,要遵守最基本的几点要义和职责,即,齐心、约束、筑堡、保甲、教习、守御、防间、镇静、查察、和好、埋伏和号令等。并要求练识、练心、练胆、练身、练手、练足、练耳、练目。熟悉刀叉枪炮,教以忠义。各地团练,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制约,听从于各地总兵都统和衙门,并且严格限制各地团练人数,防止做大,进而威胁各地安危。”

  “并且,即使某地团练有反心,但是区区一地,一但发现,附近团练和驻军势必可以围剿之态,在极短的时间里实施镇压。”

  朋春一边听,一边点头,最后拱手说道:“佩服!”

  康熙听的极为满意,看向众人,说道:“各位大人,可还有其他问题。”

  索额图思索一会儿说道:“奴才有一问。”

  说着看向纳兰明珠,说道:“明珠大人,各地团练,我朝廷不拨给军费,全凭各地团练练正自筹,各位当知,训练军兵,军费巨大,即使是富豪之家,又有几人可以承担,长此以往,恐难持久。况且,团练所招收乡勇,多为无家可归之流民,山中的山民野人,这些人多为不受教化之人,到时也怕与当地百姓横生嫌隙,官民关系难民多事纷扰。”

  纳兰明珠听完,心中一紧,不愧是老对头索额图,短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团练制度美好的外表下,隐藏的危机。

  纳兰明珠刚想说什么,康熙却说道:“军费确实是一大难题,不过些许犯禁野人,有一除一,若有违反我大清律例者,按照我大清律例查处即可,些许小患,不足为虑。”

  纳兰明珠真恨不得竖起大拇指给康熙点个赞。

  这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康熙竟然帮助自己解决了。

  “不过,明珠大人,这军费你是如何想的,如何解决,若是不解决,团练无法长久,倒是这些乡勇,受过训练,若是乱起,流毒更大。”

  纳兰明珠说道:“此事臣也深思,按照臣的想法,各地团练,日常除了保护地方,亦可协助地方稽查捕贼,协助收取捐税等,朝廷可令地方留取部分捐税,用来奖赏各地团练英勇作战之勇士。二来,可划分荒地,给予粮种,令各地团练,自行耕种,开拓荒地,农时耕种,闲事练勇。”

  康熙静静的听着,显然非常满意,看着康熙已经无法掩饰的笑意,众位大臣就知道,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定局。

  但是,他们却没有发现,这件事自开始商谈之时,就是在讨论如何办团练,而不是这团练该不该办。

  几乎所有人,都在一开始,就陷入了纳兰明珠的套路中而不自知。

  其实,抛去各种弊端不说,团练军的战力是非常可观的。

  这就要从团练乡勇的成员构成来说了,团练实际上就是民兵,他们的目的就是守护家乡。

  因此团练乡勇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有关系的,可能是兄弟,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亲父子,因此他们在作战时相当勇猛团结。

  团练乡勇毕竟只是民兵,理论上说,团练应当是作为正规军的辅助性防御力量而存在的,然而大清在大明的打压下,逐渐颓弱,各地匪患不止,团练竟成为康熙最后的救命稻草。

  团练制度在满朝文武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由于康熙已经下定了决心,加上内阁阁老和众多实权大臣都已然同意,倒也没有过多的波折。

  但是,同样,也有人担心贸然在天下都施行此法,有些不妥,最终,这件事还是先知直隶这个地方施行。

  反正直隶现在已经成了一摊烂摊子,所以,也不怕直隶更烂。

  虽是饮鸩止渴之计,但多放点糖,鸩酒也许就不苦了。

  于是,康熙下旨,在直隶作为试点,推行团练制度。

第411章 留给大清的时间不多了(求订阅!)

  应天府。

  细雨迷蒙的天气下,一队队近卫军正在集结备战。

  这是近卫第一、第二、第三镇,他们正在为将来大举北伐做准备。

  除了一支接着一支的军队在集结。

  北上运粮以及其他弹药辎重的船也没有停歇地往应天府而去。

  暹罗、交趾运来白花花的大米,吕宋都护府运来大量天然橡胶,东瀛都护府运来一箱箱硝石、硫磺,承天府工业老区运来成堆的军大衣、步枪、火炮。

  因而,现在的整个河道以及海上可以说船挨船,联接成线,昼夜不停。

  在空中花园的加持下,大明各地的粮食都爆发大丰收,此次北伐的军粮完全不需要担忧。

  傍晚,视察物资运送的朱克臧眺望了一下长江江面上红彤彤的一片天。

  他知道那是大量船上灯笼照亮后的结果。

  随着大明蓬勃发展,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逐渐抬头,民间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

  朱克臧自然是从善如流,大明的国家机器,如同上了发条,每一个环节效率高得看不懂。

  为了缩短最新情报到达自己手里的时间,早已下旨指示陈为国皇宫内设置机密室,专门处理各地发上来的电报。

  一旦朱克臧不在皇宫内,陈为国便会策马奔腾,第一时间把情报送至朱克臧手上。

  现在朱克臧听着哒哒的马蹄声就直接猜到是陈为国又来了。

  喘着粗气的吴孟明果然来到了朱由检身前:“皇上,北方的锦衣卫地下组织传来最新消息,康熙决定下旨让北方士族大办团练,是纳兰明珠出的主意!”

  “这个纳兰明珠真刑,北方士族要蠢蠢欲动了!”朱克臧听后不由得说了一句。

  如今大明许多开工厂搞工业的新兴资本家早就眼馋北方士族之人口土地资源,所以,这次北伐必定是一场剧烈的南北之战!

  “皇上,据锦衣卫探知,北方士族对大明如今重商税轻农赋之策也颇为抵触,因为北方大族中,加上团练制度,将来这些北方士族真会竭尽全力地支持鞑清。”陈为国继续分析道。

  不过朱克臧听到团练这两个字的时候,却是露出一抹怪异的微笑。

  “虽然鞑清团练对大明诸多不利,拖累我们收复全国的步伐减缓,但朕相信因为团练,鞑清也最终迎来了倒计时。”

  这时候陈为国有点听不懂了。

  这所谓的团练与大清灭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他觉得,若是鞑清推行这种“私军政策”,明军的推进将会是困难重重。

  因为他们不仅仅要面对大清的正规军,还有地方势力的乡勇,如此一来,战斗对象从一变成二,或是三。

  虽然大明军队战斗力强,但陷入乡勇的汪洋大海,不是大明想看到的,这些可都是未来大明的人口,如此消耗掉,属实可惜。

  朱克臧则道:“康熙这是在分权,而且他将最为重要的军权分出去了,朕想象得出,未来的大清,如果没有大明插一脚,将会是群雄割据时代,到时候什么军阀都会出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已。”

  这让朱克臧想起前世的晚清也是如此做法。

  因为“太平天国”打得大清抬不起头,什么八旗绿营全都养废了。

  甚至出现让人哭笑不得的事,绿营兵与太平天国对战,只闻炮响人还未见,绿营兵直接就溃散,清军还未开打就输得一塌糊涂。

  清军战斗力已经低下到只能依靠团练来维持一下脸面。

  当时的清廷战争赔款越来越多,所有的家底都赔光了。

  何来的军费?

  所以只能推行这样的政策,兴办团练,允许各总督自练兵团,维持行省制度。

首节上一节230/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