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第22节

  这次收买冯府下人的工作就是李老太监完成的。

  “老李,把这个好东西给咱们冯将军用了,记住千万不要碰到里面的液体,否则人没了我不管。”郑克臧吩咐道。

  “是,殿下,保证完成任务。”李老太监说完,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老李真能干,以后就让他当西厂厂花吧,郑克臧心想。

  能够这么顺利收买冯府下人,第一是因为冯锡范不在,西征战败、冯锡范生死不明的消息传出,府上人心惶惶。

  第二因为华夏英雄纪念碑这个奇观,加了百姓忠诚度,冯府的百姓也算是郑克臧百姓,自然也会有影响。

  天时人和地利,冯锡范不驾鹤西去,就对不起郑克臧的布置了。

  其实吧,冯锡范此时死去,无论是对明郑,还是对他自己都是极有益处的。

  有诗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那么也就是说,冯锡范现在死去,他就不是备受千万人唾弃的弑君奸贼、叛明汉奸,也不用去当大清的什么忠诚伯爵了,入那汉军正白旗。

  现在死去就是因为西征落败,灰心丧气,看不到华夏复兴的希望,郁郁而终,他郑克臧就给他追封个明郑的忠诚伯爵。

  郑克臧感觉自己做了大好事,对反对自己的奸臣都这么用心,身前身后事一手操办,实乃感动十七世纪好君主。

  郑克臧这边还在自我感动着,冯锡范那边已经走上了前所未有光明的忠臣之路。

  【冯府】

  “夫人,这几天我感觉有点喘不上气,吃什么东西都吃不下。”冯锡范感觉最近是不是年纪又大了,干什么都不得劲了。

  “我看你好得很,是不是最近练武练少了?”冯锡范的妻子道。

  “老夫我天天在练武场锻炼身体,但最近几天使不出力气来了,算了,先吃饭吧。”冯锡范决定先干饭。

  但是吃着吃着,他的身体又有反应了,突然间,他感觉到喉咙一甜,便将吃进去的都吐了出来。

  还没吐完,就看到妻子脸色苍白,指着地上呕吐物惊恐:“当家的,地上有血,地上有血......”

  冯锡范顺着妻子的目光,看到地上的呕吐物满是鲜红的血迹。

  只觉两眼一发黑,险些晕了过去,他的妻子赶紧上前扶住他,大喊道:“来人啊,快喊郎中!快喊郎中过来!”

  作为沙场宿将,他平时可没有这么脆弱,可最近身体由不得他逞强。

  很快的,他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奢华的木床上。

第43章 葬礼

  “冯将军是得了肺痨。”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中医道。

  “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倦怠,饮少进,甚则痰涎带,咯吐出,衄、热,都是肺痨的症状。”老中医叹了口气道。

  肺痨在古代是绝症,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办法,生死由天。

  因而,冯锡范醒来后,听到郎中说的话,差点又晕了过去。

  “好端端的,我怎会得肺痨!”冯锡范不解道。

  “当家的,你要振作起来,你天天练武,身体肯定好得快。”冯锡范的妻子安慰道。

  可惜,冯锡范得的不是肺痨,而是百草枯中毒。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到一个月时间,冯锡范呼吸便越来越艰难,一代沙场宿将、未来的奸臣就这样走向末路。

  弥留之际,冯锡范已经无法开口,身旁只剩下妻子还有为数不多的儿女,他们哭着喊着,但也无济于事。

  因为郎中给他诊断的是肺痨,明郑集团的重要人物为了防止被传染,都不敢来见他。

  冯锡范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了,他还挣扎着想坐起来,因为他还不想死,还想看着女婿郑克当上延平王,他还想大权在握。

  慢慢地,他已经无法呼吸了,只留下满眼的怨恨和一副残躯,以及身边人的哀嚎。

  ......

  冯锡范身亡的消息,让明郑集团大部分人都淬不及,前些日子还在战场上活泼乱跳的人,转眼间就入了地府,让人无限感慨。

  “复甫啊,前些日子我还和希范(冯锡范的字)一起喝茶,这才多久,就先走了。”郑经出席了冯锡范的葬礼。

  如果没有未来的东宁政变这件事情,冯锡范对郑经可以说是忠心耿耿,甚至郑经死时还专门喊他来托孤,可惜冯锡范没有完成对郑经的诺言。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想必希范的遗志一定是恢复神州故土,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帮他完全这个遗愿。”陈永华属实高估了冯锡范。

  “哎,追封冯锡范为忠诚伯,希望他一路走好。”郑经望着前方的棺材,叹气道。

  郑经对忠于自己的人都不会亏待,追封一个伯爵爵位,以冯锡范在明郑的地位,完全没有问题。

  “诺!我明天就给希范操办这件事情。”陈永华答道。

  郑克臧也在葬礼现场,听着耳边传来的激昂唢呐声,他有点怅然若失,一生之敌就这样走了一个,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下一个就轮到康麻子了,他就没冯锡范好对付了,不过没关系,郑克臧不怕。

  ......

  翌日,郑经罕见地出席了朝会,就为了给冯锡范追封爵位,平时他都直接让郑克臧自己上。

  冯锡范的追封仪式,没有人反对,毕竟都是死人了,他们也不在乎一个死人伯爵。

  不过真正的重头戏,要属侍卫镇的分配了。

  朝会上因为这件事人声鼎沸,活像秃鹫分尸的现场。

  “我推举刘国轩将军任职侍卫镇署总兵官都督同知。”吏官洪磊建议道。

  郑经犹豫不决,不知如何分配是好。

  这时候,郑克臧突然发话:“侍卫镇的总兵人选,我认为暂时先搁置到一边去,目前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刘国轩将军已经是左武卫和右武卫的总兵官,不适合再兼任侍卫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话里的意思大家都听出来了,刘国轩兵权太重,不适合这个职位。

  “不如推选征北将军曾瑞担任侍卫镇总兵职务。”兵官陈绳武推荐道。

  很快地,就陷入了争吵,有的支持刘国轩,有的支持曾瑞,吵半天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有一策,不如将原侍卫镇的将士分配给左右武卫镇,侍卫镇暂不发展,等合适的机会,再重建侍卫镇。”郑克臧建议道。

  一个折中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郑经等人的支持,刘国轩也满意了,虽然没拿到职位,但也给了他实实在在的好处,大家谁都不吃亏。

  而且少一个镇的编制对于现在的东宁是好事,本来岛上人口就不多,不能再穷兵黩武了。

  至于侍卫镇还要不要重建,就全看郑克臧的心情了。

  冯锡范一死,郑克臧心情特别舒坦,铲除了未来一大隐患,同时他的弟弟郑克也不会因此和他产生矛盾,两全其美。

  心情甚好的郑克臧决定在系统商城购物一波。

  “系统,请给我公元1680年的大事记。”郑克臧对系统说道。

  他现在对历史的改变不大,这个时期买大事记非常划算。

  【扣除5点数,余额30点】

  【大事记已发货,请查收】

  郑克臧拿起书桌上的1680年大事记,开始认真翻阅起来:

  一月份没有事情,二月份康熙皇帝颁旨,设立武英殿造办处,专门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装潢。

  看到这里郑克臧心想,要是点数充裕他也该发展印刷技术,把报纸行业发展起来,成为他的喉舌。

  继续看,三月、四月没有事情,五月清廷平定“三藩”叛乱的战争,历时七年,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康熙皇帝在养心殿正间大宴百官。

  看来吴三桂的孙子吴世已经撑不住了,可惜了不能给他争取更多的时间。

  继续看,5月,郑军水师朱天贵率部2万余人、船300余艘献铜山降清,沿海诸岛复归大清所有。

  靠,朱天贵投降,还带走了两万军队,怎么回事,郑家还有这一号人,赶紧唤来李老太监了解一下。

  原来,朱天贵是渔民出身,因为出色的才华,官至左都督,统领水师二十八镇,驻防在铜山一带。

  朱天贵投降此事万万不能发生,得想办法改变历史,难怪明郑后来败得那么快,原来是“海军司令”都跑路了。

  整整三百艘战船投敌,他必须得想办法阻止这件事,不能让清军水师强大起来,他才能在东南沿海为所欲为,才能有空去征服吕宋群岛。

  要是清军有了这么多战船,随时都能来偷他的家,哪能有机会为吕宋岛的华夏百姓报仇雪恨。

  五月份发生的事情,现在还有机会。

  还好冯锡范死翘翘了,郑克臧有机会整合东宁现有的水师和陆军力量,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铜山和东山岛,拯救迷途大将朱天贵,再把战船和人都带回东宁府,大事可成!

  有了思路之后,郑克臧也不慌,继续看1680年大事记。

第44章 报纸

  郑克臧继续阅读《1680年大事记》,六月记载的是:

  在清军第二次收复东南沿海的作战中,大清不再依赖荷兰舰队,而是使用福建水师从海上发起进攻,对郑军侧背形成极大威胁,导致郑军陆上防线全线溃退(此时陆上的还有潮州府邱辉的军队)。

  有了朱天贵投降带去的舰队,当然不需要荷兰人了。

  继续翻阅,郑克臧发现后续没有什么对明郑比较重要的事情了。

  目前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左都督朱天贵投降的问题。

  郑克臧说实话,投降也怪不到人家身上。

  朱天贵驻守的铜山城,是明郑在内地最后的军事重镇,摆在他面前的就两条路,投降或者撤军夷州岛。

  显然投降的出路更好。

  关于朱天贵事件要怎么办,郑克臧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这么办:

  第一,封他个爵位,反正大明都快亡了,爵位不值钱了,先稳住他再说。

  第二,下令让他连人带船,赶紧溜回来。

  第三,如果他不愿意回来,说明他心里已经完全打算投降了,必须武力镇压了。

  郑克臧真不愿意到这一步,亲者痛仇者快。

  他派兵去镇压也有风险的,万一他和清军合作,一起攻击他,那就危机了。

  岂不是一片石之战重演,朱天贵变朱三桂。

  只能尽力争取,不成功再说。

  这事情还得跟岳父陈永华商议,让他给朱天贵传令。

  不管了,有事明天再说,先去和陈妃睡觉吧,郑克臧思考完,便推开书房的门,急匆匆跑向卧室。

  翌日......

  朝议之后,郑克臧单独找陈永华商量调回朱天贵和封爵的事情。

  “岳父,左都督朱天贵那边情况危急,是撤是战应该早做决定。”郑克臧严肃道。

首节上一节22/53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