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丽历代国王举行即位仪式之际,都有“受大宝”的环节,即新王接过国印。
国印由宗主国颁赐,所以李即位时所受国印是鞑清所赐的。
历史上,李弥留之际,左议政李颐命从承文院故纸堆中发现了大明成化年间所赐国印印文,献给李。
李命人将其刻成国印,并宣布:“嗣位日,每用清国宝,心常未安矣。后得皇朝赐本篆,画如昨,遂摹刻作金宝藏置,以此用之。”
并遗命以后历代国王即位时所受的国印都必须是他用大明印文刻成的国印,不得再用鞑清所赐国印。
好在,这条历史线上,李终于不用等到快死的时候,才用上大明的国印了。
高丽朝堂上,一道道目光交错汇聚,江胜的眼神压迫感十足的扫视四周,开口说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高丽国王李忠谨仁佑,勤而守礼,心怀家邦……”
结果不出李所料,这一封圣旨,确实是承认其王位的合法性的。
在宣读完圣旨之后,江胜开口道。
“请高丽王接旨吧!”
李快步上前来,不顾自己国王的颜面,亲自从江胜手上接过了圣旨,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
“完事了,过来签个条约吧!”江胜又开口说道。
原来,朱克臧和金寿恒早就拟好《汉城条约》:
第一,大明承认高丽为大明附庸国,加入神圣大明联盟;
第二,高丽国王亲自前往大明请罪,并将世子作为质子,留在大明;
第三,大明设立驻高丽总督府,第一任总督为江胜,高丽政事,经高丽国王批准外,还需征得总督府同意;
第四,高丽赠予大明济州岛(原为租借,现改为赠予),作为补偿,大明驻军汉城,保证高丽的安全,但大明舰队和陆军的后勤粮草皆由高丽负责;
第五,高丽每年须派儒生前往大明留学。
这些条件,总体来说,李都能接受,只是有一个小问题。
“高丽王,皇上吩咐过本将军,高丽世子,可入大明国子监学习,学成之后,回高丽继承高丽王位,也能更好的治理高丽。”
江胜的意思很明确,赶紧派质子吧。
“上国将军所言有理,让世子去大明学习,确实是应该的,可是高丽世子之位尚是空缺!”李听闻此言,也是开口说道。
李还没儿子呢,没法派去当质子啊,总不能自己亲自上吧!
王族里面,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原本是有的,就是李的三个堂叔,也就是福昌君李桢、福善君李、福平君李。
但是这三人,是谋过反的,史称三福之变,就在四年前,福昌君李桢和福善君李直接被赐死,福平君李被流放,后来没多久就病死了。
好嘛,那江胜没办法了,人家生不出来,总不能他来帮高丽王生吧。
别说,好像挺不错的,江胜有点心动。
就在江胜浮想联翩的时候,李打断了他。
“本王有一妹,生的花容月貌,姿容秀丽,愿意进献给皇上,让她在皇上身边伺候,还请将军转达!”
“我大明和高丽夙来亲厚,且也有联姻的习惯,想来此时应该不成问题。”江胜颔首道。
李的妹妹就是明安公主,名叫李温姬,容貌确实不错,把他进献给皇上必是大功一件。
毕竟皇上的后宫还不够充实。
在江胜看来,此事皇上大概率不会拒绝,应该问题不大!
至于质子的问题,那只能等李生了,历史上,他的儿子李昀还得四年后才出生。
第304章 应天府奇观、繁荣的应天港
江胜在高丽作威作福,朱克臧也没闲着。
他在发掘应天府的奇观。
朱克臧从乌衣巷后侧的一处入口来到了乌衣巷内。
巷子不宽,两边的墙壁却很高,两个人挤在一起正好通过。
巷子弯弯曲曲的,比较狭长,墙上的石砖经历多年风雨,摸着有些光滑,在斜阳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偶尔还会看见小草从石缝里钻出来。
这些青砖墙都默默的向人们诉说着它们历经的沧桑岁月。
沿着巷子,向东北方向再走不一会儿就看见王谢故居,里面有东晋时期两位名相王导、谢安的家。
再往前走就到了应天府学了。
应天府学在后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夫子庙
此时,夫子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历经沧桑,几番兴废,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华夏四大文庙之一。
夫子庙不仅是明清时期应天府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
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高20米,是华夏照壁之最。
北岸庙前有聚星亭、思乐亭,中轴线上建有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另外庙东还有魁星阁。
来到夫子庙前,熟悉的系统声响起。
【奇观“夫子庙“录入成功,系统开始启动评级机制.......】
【评估成功】
【奇观名称:夫子庙】
【奇观评级:A级】
【奇观位置:秦淮河北岸】
【奇观介绍: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奇观特性:推广汉文化速度+10%;真儒传教强度+5%】
这是野生奇观中,级别最高的,刷新历史了。
之前的野生奇观,要么只对省分起做作用,要么对一片地区,终于有个全国加成的野生奇观了。
朱克臧龙心甚慰,没白打应天府,唯一遗憾就是应天府的紫禁城太破旧了,虽然系统提示是否开启评级,但被朱克臧拒绝了。
因为此时开启评级,必然评分很低,不如再修缮修缮。
......
应天府石头津。
石头津是大明应天府沿江通海的大型国际皇家港口,水域面积约二百亩左右,加上簸箕口外沿江两边逶迤,足够停泊“万艘”之多,史书中也有这里因刮大风而“败舟万计”的记载。
这样一个大型港口,将应天城与外界连接起来,华夏文化从这里走出去,漂洋过海,传播至倭国、高丽半岛、交趾等汉文化圈,甚至传播至更遥远的罗马。
同时,世界各地文明也远渡重洋,跟随着来访的外国人的脚步纷至沓来。
当时,中华门外的来宾街市、江东门外的江东市、下关的龙江市都有大型贸易市场,也都是大宗货物的集散地。
徽商、晋商、陕商、燕商齐聚此间,其中又以徽商居多,他们开设的商行,不光有盐粮,还有木、布、绸缎。
这些徽商多聚居于上新河,有杨姓徽商“起家万金”,筑亭江边,“远观于江,犹观于海也。天朗则水天一色,风则波滔汹涌,鸥鹭翔集,豚鱼浮没,帆樯往来,山川隐映,俨然一奇画图也。”
可惜,鞑清入关后,应天府遭到战乱的破坏,工商业更是衰颓,港口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阶段。
好在,大明如闪电般归来,这座千年古港,又迸发出新的活力。
为了防止闲杂人等涌入港口内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和安全隐患,大明在港口几个入口处都设立了检查站。
需要货物的入港凭证,或者装卸公司的入港凭证,或者官府提供的入港凭证,这三种方式才能获得进港的资格。
朱克臧今日微服私访石头津,想来这边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奇观触发,结果当然没有。
索性,他开始视察起这个历史悠久的港口。
朱克臧一行几人,出示了官府凭证,再通过简单的检查之后,便成功的进到了港口中。
一行十人,出示了凭证,再通过简单的检查之后,便成功地进到了港口中。
而随着越发的接近码头,仿佛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这里像一个凌乱的战场。
外港的帆船几乎停满了整个港口,进进出出,有的还不时地发出汽笛声,那是大明的蒸汽货船。
堆积如山的货物摆满了码头,到处是来不及清理的各种垃圾。
成千上万的装卸工人分拆着货物,然后如蚂蚁搬家一般将一堆堆货物运到停泊的商船上面,商船的甲板上也有大量忙碌的工人负责摆放货物,恨不得将每个角落都塞满。
还有成群结队的车队在排着队,焦急的等待着货物的装卸……
人声鼎沸,热火朝天,这也许代表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繁荣吧。
眼前所见的一幕幕场景,如果没有锦衣卫在现场巡逻的话,这繁荣的场景让朱克臧瞬间想到了未来电视剧中某特别时期的上海滩码头。
许文强、丁力、三大亨,洪帮、青帮、斧头帮,还有刚出场就完蛋的鳄鱼帮。
码头上鱼龙混杂,尔虞我诈,刀光剑影。
电视剧总是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穿越过去置身其中,梦想自己也能够在所谓的上海滩闯出一些名堂来。
可现实,朱克臧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在大明上演的,因为那不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繁荣,反而是意味着混乱和暴力。
因为那时的码头都是被各大帮会控制着,普通工人想要在码头上混口饭吃,首先就要加入帮会,这就是所谓的“拜码头”。
有了帮会,就有了纷争,各大帮派为了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普通人的性命就如同蝼蚁一般,这也很不利于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
正因为如此,朱克臧一开始就想要杜绝这种事情的发生,严禁任何帮会的形成。
所以,那些随着港口的兴盛而自然形成的帮会,还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就被锦衣卫南镇抚司迅速的扑灭了。
“为国,干得不错!”看到在锦衣卫治理下,码头井然有序,朱克臧当即夸奖起锦衣卫南镇抚使陈为国。
第305章 集装箱的设想
“皇上,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为了进一步确保各港口的安全,每个中大型港口都有锦衣卫驻守,他们时刻监视着港口的运行,以防隐患。
像石头津这样的大港,有两百余人的锦衣卫在负责这里的安全。
如今,大明港口的管理和基本运营由各地方官府负责,但是货物的装卸和运输,则都按片区的划分出租给了各商业公司。
所以,那些装卸工人都是这些公司的员工,抵达其所租借码头船只上的货物,就由他们公司的装卸工人负责装卸,不用去争抢,更不用拼个你死我活。
而这些公司又受官府监管,自然就无法再形成有威胁的帮派,维护了港口的稳定。
“皇上,微臣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忙碌的场景,真是太壮观了。”
王夫之很是感慨的,他知道,像这样的港口越多,越忙碌,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一个国家的强大。
可作为穿越者,朱克臧却并不惊讶这种情景,反而有些可惜的摇摇头道:“这样繁荣的港口,应该用更简洁的装载方式。”
“这么多人,这么拥挤,不但增加了各方面的成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效率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