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忌惮的,是在陈芝豹身旁,那个单手拎着酒葫芦,正旁若无人饮酒的独臂老者!
这个老者,才是让他真正感觉到要命的人!
项梁此时也察觉到了气氛的异常,转身看到陈芝豹和李淳罡之后,怒道:“难道你们非要赶尽杀绝?!”
项羽已经死了,难道这还不够?
陈芝豹冷冷一笑:“赶尽杀绝?”
“项将军,你这话说的可真奇怪。”
“如果那天胜的是你们,难道你们会放我一条生路?”
项梁顿时语塞。
没错,如果那天胜的是他们,那他们肯定也会将邯郸城中的秦兵尽数歼灭。
至于身为将军的陈芝豹和王翦,也肯定不会放他们活着离开。
这是关乎两国国运的事情,绝不能够心慈手软。
项梁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当他成为那个战败者的时候,才知道这个惯例,是多么的残忍和无情!
见项梁说不出话,陈芝豹提起手中的长枪,缓缓向着项梁和范增走去。
“项将军,认命吧,别让我太费劲。”
看着陈芝豹手中长枪泛着的寒光,项梁瞳孔微缩。
他知道陈芝豹是绝对不会放他们走的。
正准备将项羽的尸体放下,然后和陈芝豹舍命一搏的时候,一旁的范增突然开了口。
“项将军,你带着盟主的尸体走吧。我来断后。”
项梁没想到范增会突然开口,有些惊讶:“范先生,你……”
“呵呵。”
范增苦笑了一声:“项将军,我既然身为盟军的参谋,理当如此,快走吧。”
项梁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范增竟然还愿意舍身相救,大为感动。
他抱起项羽的尸体,站起身,冲着范增行了一礼。
“范先生,保重!”
说完,项梁便准备离开。
但他刚跨出一步,便听到陈芝豹冷笑了一声,心中不由得一惊。
“就这么走了?是不是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陈芝豹说话的时候,目光是看着范增的:“难道你以为,你拦得住我?”
范增没有说话,而是将手中的羽扇突然向空中抛去。
羽扇的羽毛,顿时四散飞舞,将陈芝豹和范增隔开。
“此扇乃是当年书写封神榜的姜太公所用,难道你还能比姜太公更强?”
然而,范增的话刚刚说完,一旁的李淳罡,在喝完了一口酒之后,便将手中的葫芦,悍然扔出!
咻!
酒葫芦眨眼之间便飞入了羽毛的范围。
但就在进入羽毛范围之后,突然像是遇到了一层看不见的软屏障,速度竟然以一个不可思议的速度降了下来。
很快,并停了下来。
范增见状,神色有些得意。
这可是姜太公留下来的羽扇,岂容小觑?
接下来,酒葫芦就该坠地了。
然而,就在酒葫芦彻底停下来之后,一道耀眼的白光,突然刺痛了范增的双眼。
咻!
长枪如龙,带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刺了出去,不偏不倚的刺在了葫芦之上。
明明尖利无比的长枪,却并没有将葫芦刺穿,而是让原本已经停下来葫芦,再次有了向前的动力!
“来得好!”
但范增却丝毫不慌乱,对着空中的羽扇默念咒语。
飘在空中的羽扇,顿时急速旋转起来。
随着羽扇开始旋转,酒葫芦的速度,再次急速降低。
就在范增眼看着酒葫芦即将停下来之后,突然,一道磅礴之力,轰然打在了羽毛上!
砰!
正在急速旋转的羽扇,霎时间炸裂开来。
满天飞羽,缓缓落下。
噗!
也就在同一时间,范增一口鲜血喷出,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怎么可能?!”
范增看着只剩下扇柄的羽扇,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这可是姜太公留下来的羽扇,怎么这么轻易就被毁了?
对方,到底是什么人?
范增先是看了陈芝豹一眼,但随即便移开了视线。
陈芝豹的实力,他一眼便看了出来。
绝对不可能有将羽扇摧毁的实力。
那么真正的作俑者,就是刚刚丢出葫芦的那个老者啊!
范增看向李淳罡的瞳孔,骤然一缩。
刚开始,他以为李淳罡只是一个试探,却没想到,李淳罡才是真正的杀招!
但他意识到的是在太晚,已经在没有机会补救了。
而看着生龙活虎的陈芝豹,范增也终于明白,邯郸城的所有一切,都一个局。
一个让他们的十万大军送命的局!
噗!
惊怒交加之下,范增吐出一大口鲜血,随后生机尽数消失,倒在了地上。
至于项梁和项羽,也在刚刚爆炸的瞬间,灰飞烟灭。
李淳罡看着死不瞑目的范增,摇了摇头。
“何必呢?”
说完,李淳罡又将目光投向远方。
他还记得,嬴息曾经跟他描绘过的万世基业。
“希望总有一天能够看到这一盛事。”
陈芝豹走到一旁,郑重的点了点头:“会的!”
就在反派联盟最后的残余力量消灭的时候,咸阳城也正在进行一场讨论。
咸阳学宫内,荀子和追随与他的一众弟子席地而坐,神色凝重。
荀子看了自己的弟子们一眼,随后说出了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你们觉得,如今举行的科举制度,是好是坏?”
这个话题一说出来,坐着的学子们,神色各异。
第399章 你以为我不知道?
只是这些学子在互相看了一眼之后,又全都陷入了沉默。
他们有些不清楚荀子的意思。
荀子见弟子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便鼓舞道:“你们但说无妨,今天只是来聊一下这件事情。”
有了这句话,学子们顿时大胆了起来。
“弟子觉得,这科举制将延行了千年的举荐制废除,实乃弃祖背宗,不妥,不妥!”
立刻有几名弟子连连点头,附和道:“弟子也是这么认为的,此举实在不妥。”
但除了这几名弟子之外,其他弟子却一句话都没有说。
即便是开口的那几名弟子,说话的时候似乎也带着几分犹豫。
他们都是读书人,对于科举制的利弊,看得比一般人更加清楚。
当然能够看得出来,相比于举荐制的好处。
更何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家族中不受待见的人物,既继承不了爵位,也无法得到举荐成为官员。
而科举制虽然对家族不利,但是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希望!
所以虽然嘴上说着不妥,但眼中的欣喜和渴望,却是怎么也掩藏不住的。
而且他们所学的儒家知识,也总是要求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修身他们已经做到了。
但他们不是家族中的重要人物,齐家是肯定做不到了。
更别提后面的治国平天下了,这和他们就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可科举制,让他们有机会和这些事情有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符合他们所学习的儒家知识的!
荀子能够教导这些人,眼界自然不会比这些人差,也能够看得出来科举制度的优势和好处。
但他却十分纠结。
因为他自己是举荐制度的受益者,自然知道在举荐制度下,他可以将已经拥有的东西牢牢把握住,甚至直接沿袭给后辈儿孙。
但他又知道,科举制能够让整个大秦变得更好。
一个,是让自己和家族的人变得更好,一个是让大秦变得更好。
这两个不可兼得的东西,让荀子很是迟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想从弟子们口中,得出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