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装瞎皇子,被周姐直播曝光 第129节

  郁新闻言就是一愣,主要是他搞不清楚朱元璋究竟是什么意思。

  户部,主要掌管的就是钱粮,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但同时也分担一部分民政部门的职责,可以说管着的应该是老百姓的方方面面。

  不过明朝的民政主要的执行管理单位,还是当地的官府,户部最多就是负责了解统计一些数据,具体的管理并不插手。

  就比如朝廷制定的各项规则,在各地施行之后的效果,户部都得有一个统计的办法。

  再比如各地藩王是如何管理他们的封地的,户部也有了解和监督的义务。

  虽说发现问题和弹劾官员是监察御史和督察院那边的事情,但他们需要的证据,却掌控在户部的手中。

  比如这个贪官侵吞了多少老百姓的田地,这些田地原本该属于谁的,范围有多大,你让御史盐官不通过户部的确切资料,想要调查清楚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御史言官有闻风而奏的权利,就是说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可以不需要证据直接开启弹劾,然后再通过其他部门掌控证据。

  当然,大部分御史言官为了更稳妥,会先掌握一些表面证据或者初步证据之后,再报告弹劾,然后让上面下命令,再让各部门开始配合调查,就是这么一回事。

  所以对于汉中府的整体情况,户部肯定是六部之中对汉中府掌握最全面的部门。

  “汉中府的情况,户部这边的确掌握了一部分,但也并不全面。陛下如果是想要了解民生和吏治方面的事情,臣倒是能讲个大概!”

求鲜花

  郁新赶忙解释道。

  “嗯,那你就跟咱好好说说!”

  朱元璋做出了洗耳恭听的样子。

  郁新迟疑了片刻,理了理头绪,然后就开始讲起了关于汉中府的吏治和民生问题。

  除了朝廷规定的一些制度外,汉王朱栎从就藩开始,就有计划的实行了一些政策,有一些政策甚至是跟朝廷的制度相违背的。

  比如取消宵禁,又比如让农民或者贱民都能做工挣钱之类的事情。

  再则就是地方官员在汉王府的监督下如何勤政,如何着重发展农业和工业之类的事情。

  其实这些事情,朱元璋平时该了解的也基本都了解了。

  “咱就是想听一点咱不知道的,有没有新鲜一点的消息?”

  朱元璋听了半天,开始有些不耐烦了起来,直接打断了郁新又问道。

  郁新闻言就露出了难色。

  实际上户部平日里就会把全国各地大概的情况进行汇总上奏给朱元璋,大部分事情该说的也都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其实说了也没用,他作为户部尚书,也不可能记得那么多,毕竟大明朝那么大的疆域,他哪能全都记住?

  “怎么?除了这些之外就没有了?”

  朱元璋看着郁新满脸纠结的模样,脸色顿时就沉了下来。

  “有……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也是汉中府那边报上来的消息,不过就是汉王制定的一个新规矩,臣觉得无伤大雅,所以还没来得及及时奏报!”

......... ...... 0

  郁新吓得一个激灵,赶忙解释道。

  “说!”

  朱元璋不耐烦地催促道。

  “还是汉中人口激增引发的问题。汉王给汉中府定了个规矩,说是为了不影响汉中府的市容,还有礼教风华,特意规定了不许任何人当街随意吐痰,不能随意解大小手。其实这个规矩在汉王就藩的时候就已经立下了!”

  郁新赶忙解释了起来。

  “市容是个什么玩意?”

  朱元璋闻言就是一愣,这个词他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该听到不允许吐痰之类的细节之后,他也大概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

  意思就是要汉中府保持整洁,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不允许当街做呗?

  这算是屁大点的事?

  “以前发生这样的事情,汉王顶多就是罚钱,发现一次就扣一次,老百姓为了钱袋子,自然不敢违反。”

  “但后来这两年,随着新迁移到汉中的流民难民越来越多,这样的事情又开始多了起来,而且一群穷得连裤衩子都穿不起的流民,身上连个铜板都没有,靠着汉中府的救济粮活着的,还上哪罚去?”

  “于是汉王殿下就把规矩给改了。谁要是敢违反规矩的,直接就是竹笋炒肉伺候!”

  “从那以后,此类影响所谓‘市容’的事情才逐渐少了起来!”

  郁新又跟着解释了一番。

  “竹笋炒肉?又是什么玩意?”

  朱元璋闻言都有些傻眼。

  这不是一道菜么?

  还能吓得那些流民都不敢随地吐痰了?

  “所谓的竹笋炒肉就是一种刑罚,汉王让人专门制作了用竹条做成的刑具,但凡是抓到有人不守规矩的,直接往人身上招呼。”

  “据说这竹条抽在皮肉之上甭提有多疼了,那种痛楚的感觉,吃过一次所有人也都长记性了!”

  “现在但凡是汉中府大街上再有人想要当街吐痰或者随意大小手的,都得挨打!”

  “汉中府的老百姓现在就流行一句话,当你要坏规矩的时候,人家就会劝你,当心汉王请你吃竹笋炒肉!还别说,这效果出奇的好!”

  “如果不想挨打的也行,直接缴纳20两银子的罚款!”

  “这银子怕也只有不差钱的那些富商能够交得起,这些富商毕竟也是大户人家,为了体面一点,不想吃竹笋炒肉就只能交钱了!”

  “而这些有头有脸的富商,就更不敢带头坏了汉王定下的规矩了!”

  “所以现在的汉中府由内而外,整个看上去都比西安府更加的干净整洁,老百姓们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从来都不敢做什么坏规矩的事情!”

  郁新赶紧解释了起来。

  朱元璋听完之后更加无语了!

  还是老九会折腾啊!

  就利用一根竹条,直接就让封地内的老百姓都乖乖的听话了?

  “行了,你先回去吧!”

  “以后给咱记着,但凡是关于汉中府的所有消息,事无巨细,第一时间给咱报上来!”

  朱元璋最后还不忘对着郁新交代了一番夕.

108:派李景隆去汉中和稀泥,看老九如何应对!

  108:派李景隆去汉中和稀泥,看老九如何应对!

  汉中府的人口激增问题,让朱元璋意识到了些许不同寻常的地方。

  北方连年有流民不假,但为什么都往汉中跑?

  汉中真的有那么好么?

  脑子里想着这些问题,朱元璋不免有些患得患失。

  最让他头疼的问题,还是朱栎在汉中府的户籍改革。

  其实黄册登记的户籍世袭制度,是他在大明建国初期无奈之下的选择。

  大明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与百姓休养生息,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稳!

  不管是军户、匠户、贱民等等都是沿用的前朝的政策,毕竟大明刚建国的时候不适合改革,也不能改革,所以他选择的是沿用,但需要修改!

  他不是往宽松了修改,而是往更严苛来修改。

  他希望能将全天下的人都固定下来,固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如此才能被朝廷所掌控!

  这就是朱元璋的私心。

  说穿了,朱家皇室,就是大明朝最大的地主,其他阶层,不管是官户也好,民户也罢,都是要给他老朱家服务的!

  但老九在汉中改革的这些制度,已经隐隐有了要打破他初衷的意思了!

  朱元璋重视百姓不假,但他更重视的还是朱家皇室,自己的子孙后代!

  双标这样的事情,只发生在朱家子孙的身上,对于其他人,朱元璋却是毫不在乎的!

  “父皇,西安府那边来消息了!”

  就在朱元璋还在为汉中头疼的时候,太子朱标突然进了御书房。

  “嗯?说啥了?”

  朱元璋闻言顿时挑起了眉毛。

  如果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朱标也不可能进门就特意强调!

  “西安知府和布政使都有奏折呈上来,说“九六零”是老九在西安府迁了一部分百姓直接去汉中府!”

  朱标一脸捉摸不定地神色。

  虽然看似就是少部分老百姓的迁居,但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的!

  “老九还从西安府移民?迁了多少人?”

  朱元璋闻言立马就瞪起了眼睛。

  “人倒是不多,总共也就八百户,总数只有三千多!”

  朱标还在皱眉思索着,反正是看不明白朱栎迁这些人去汉中做什么?

  “这么点?”

  朱元璋闻言也是一愣。

  他还以为老九从西安府至少迁了几万人呢,没想到才三千!

  这么点人犯得着特意让人迁么?

  “迁的是什么地方的老百姓?”

  朱元璋越想越不对劲,有些狐疑地追问道。

  “怪就怪在这里!”

  “这八百户人家,每户大概三到四人,而且并非是一处城镇,而是从西安府各地抽选出来的,相互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也没有任何规矩可寻!”

  朱标苦笑着解释道。

  “这个老九又在搞什么?”

  朱元璋的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别说朱标看不懂,就连他也看不懂老九的骚操作了!

  他要这些人,究竟干什么去的?

  还是从西安府各地抽选迁移,这其中要说没有门道,谁都不回相信!

  仅仅只是为了提升汉中府人口的话,直接将一片区域内的老百姓迁过去,那不是更加省心省力么?

  “汉中那边铁板一块,目前儿臣这边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朱标无奈地叹了口气。

首节上一节129/19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