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这次也不帮李重了,直接帮长孙无忌道:“我认为齐国公说得对!我们想听点具体的,而不是道理。”
听到房玄龄也这么说了,那李重只能是道:“这可是你们要听的。”
一听到这开头,李二就觉得接下来李重肯定要说一些很不好的话。
果不其然!
只见李重道:“当年被迫签下渭水之盟,是陛下以及你们所有人的耻辱,你们可能会不要脸一些,反正盟约不是你去盟誓的,但是陛下肯定要脸,陛下一旦知道突厥生病了,肯定会趁他病,要他命。而且,历来在大国的周边,也绝对不会允许有一个或一股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国家或者势力存在,当年隋炀帝为何要攻打高句丽,除了好大喜功,正也有着这样的原因,甚至,将来的大唐,也必然会面临跟隋炀帝一样的问题。”
“当然了!大唐还不止这一个敌人,还有西边的吐谷浑。吐谷浑不强,但就是有点打不死,而且很喜欢反复横跳。”
“除非能把突厥,吐谷浑,甚至是薛延陀、高句丽都打臣服,否则,大唐的战马就永远都不会停歇下来。”
“如今,薛延陀派人来入贡,那肯定不是来长安城买菜回去吃的。肯定是想着要跟大唐修好关系,建立外交。”
“薛延陀几乎占据了大唐之北一半的土地,而且又正好在突厥的北方。只要大唐能五路大军齐进,封锁突厥颉利左中右的出路,他跑到了薛延陀,也只会被五花大绑地绑回到长安。”
“当然了,打仗,也必须要考虑到用最低的战损去打,毕竟哪个父母没有儿子,哪个儿子、女儿没有阿耶,不能让大唐的将士白白地丢了性命。”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出兵时机,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就拿这一次来说,薛延陀已经背刺了突厥,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而且以颉利之残暴,接下来受不了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甚至就连他的侄子突利,说不定都会在不久之后请求入朝。”
“对了!打仗嘛,这开战的借口也很重要。”
“上一年,这颉利不是既请和亲,又援助了梁师都么?”
“可以以这为借口。”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的,那就要看天时了,要是能再给突厥来一个霜冻,那就完美了!”
“到时候就连粮草都困乏,颉利真的是想不来长安跳舞都不行了。”
李重就跟换了个人似的,侃侃而谈。
直接把所有人都看傻。
不过一想到李重一开始说的,他们可以不要脸,但是陛下肯定要脸,所有人的脸上便又是不禁一阵抽搐。
“你们要问我突厥为什么要亡了!”
“第一,是它要自取灭亡,第二,是大唐需要它亡。”
“不知道,我说的,诸位可还满意。”
第六十三章 论
“我觉得还不太满意。”
这时,又一道不太和谐的声音响起。
李重定睛一看,不知道什么时候……杜如晦竟然也是来插了一脚。
只见他微微一笑道:“虽说从推论的角度上来说,太子太师说的都是对的,但是,你是如何断定,要是大唐发兵,就一定能打赢突厥?”
之后杜如晦又补充道:“毕竟这战场上的事瞬息万变,万一大唐打输了呢?”
“你觉得大唐会输?”
李重便道。
杜如晦回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你的底气何在?你凭什么认为,大唐只要一出兵,就一定能赢。”
听到杜如晦这么一说。
确实!
李重便不得不思考了起来。
然后道:“因为我看不到大唐为什么会输?”
“论兵甲之利,论君臣聪明与否,论齐心,论对敌人的了解,论制度与赏罚……我以为,突厥连一个优势都找不到。不过突厥勉强找找,还是能找到一个优势。”
“是什么?”
“地域辽阔,打不过,可以跑。”
“这就好比,在我眼前,看到的大唐,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而我看突厥,就好比是四五十岁。”
“四五十岁,有的人可能外面看着还很健壮,可到底已经外强中干。酒色,早已掏空了他的身体。”
“相反,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是一个懂得隐忍,在显德殿偷偷教人习武的年轻人,一旦看到对方露出破绽……”
李二觉得李重又在内涵他。
虽然他现在已经三十一了。
但嘴角边上的胡须还是忍不住抽了抽。
这人,可能他就不该把对方放在朝堂之上。说实话,如今他有点后悔了。
“我是指这一次的仗。”
只见李重说道:“突厥就犹如一个四五十岁的人,关键还被砍断了双腿,再对上一个二十岁,手里拿着弓箭的年轻人。颉利这一次,能跑掉就算赢。而大唐,只要进去了,就是胜利。要是能亲手擒获颉利,那就是大胜。”
杜如晦细细地品味了一番李重的话。
尤其是论兵甲之利,论君臣聪明与否,论齐心,论对敌人的了解,论制度与赏罚……
许久,这才说道:“太子太师言之有理,我明白了。突厥的确不可能赢。”
尉迟敬德,却是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只胡搅蛮缠地道:“你这说的倒是轻巧,你有上过战场?”
不过好在,李二却是打断了他。
只见李二道:“好了!朕也觉得,李重这话说得在理。如今,颉利人心背离,正是消灭突厥的好机会。那李重你觉得,什么时候出兵合适?”
李重便道:“臣没有带过兵,打过仗,更不曾去过突厥的地盘,所以什么时候出兵合适……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是要有霜冻,要有众叛亲离。薛延陀只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今年,说不定能看到很多衣服不一样的人入朝。”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
猜一下的话,大概应该就是,会有很多人来入朝朝贡吧。
当然,众人也没有特别在意。
毕竟,这只不过是李重一句胡说八道的话而已。
下了朝。
等到回到了立政殿,见到了皇后,李二这才想起来,刚刚在朝堂之上,李重内涵他的事,顿时也是在长孙皇后的面前发起了脾气。
“这李重,朕有时候真的忍不住想砍了他。”
长孙皇后眉头一皱,“陛下这是怎么了?”
然后李二便把事情跟自己皇后说了说。
紧接着,便从对方那里寻求安慰。
如果李重在这,一定会说禽兽!
……
第一天上朝。
一坐就是一个时辰。
李重这边,可真的是要了他的老命。
要知道,以前他可是可以躺着,绝不坐着的人。
“老师,喝水。”
李重接过李承乾递过来的水。
“这上朝,真累人。”
“老师你这才第一天,乾儿都不知道第几次了。”
“不过,也还行吧。”
只见李重道,“反正自己一个人待在家里,也挺无聊的,这上朝,还多多少少能够听到一些新鲜有趣的事。”
“老师你的心态永远都这么好。”
“我还记得当初老师你说的仰天大笑出门去。”
李重便道:“毕竟,人活着,不快乐,别人也不会可怜你。要学会自己找到快乐!”
然后说完。
李重又道:“不对!”
“什么不对?”
“应该是说,人要学会自己找到健康、有益于身心的快乐方式。”
“?”
“你以后就懂了,不过老师希望你永远都不用懂。唉,好无聊。”
“那我们去骑马?”
“太累。还是美女好。”
“……”
“老师你脑子里就只剩下美女?”
“那不然呢!算了,睡觉。”
说着,李重便找了个地方直接躺下。
到了用午膳的时候,李承乾叫他起来,他都不起来。
就这样一直睡到了太阳西斜,这才打着呵欠回家。
无所事事的一天,又过去了。
……
九月。
正如李重说得那样的,入朝的人开始多了。
都是原本一些依附于突厥的小部落的酋长。
不过说起来,李重更加在意的,却是八月的中秋。
大唐的中秋,好像还没有形成什么定式或者是规范。
不过,能跟四名姬妾一起中秋赏月,这的确是一件幸事。
唔……
还让她们准备了一番歌舞。
你吹奏乐器,她跳舞。
李重终于都好像找到了一点点穿越成古人的乐趣。
尤其是自己现在还会弹琵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