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辅左自己的郎君在辽东立足什么的。”
“当然了!要想做到这样,并不容易,不单单需要有聪明的头脑,还要熟读各种书籍,明白各种事物的道理,否则……你们最多只能是看到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而尽出一些馊主意。”
“后果则是,轻则自己不被宠爱,重则,整个家族也都要跟着一起受累。”
……
在李重给儿媳说着话的时候。
四名姬妾这边,也是很快便结伴一起走了过来。
等她们一来,李重只好闭上嘴。
“郎君在这跟儿媳说什么呢?”
“没说什么。”
“那我看你说那么多。”
“只是稍稍地说一说,让她们明白人生的价值。将来,她们就要跟四小只一起去辽东了,如果她们不能跟自己的夫君互相扶持,那四小只肯定也走不远。” …
“你都让他们去辽东了,还能让他们一起走多远?”
“辽东其实没你们想象得那么差,不过确实!冬天肯定是会比长安要冷上一些。”
“我又怎会让自己的儿子跟儿媳真的去受苦。我跟陛下会倾尽全力,让她们以最快的速度过上好日子。就是冬天比较冷这个,真的解决不了。我又不是神仙,改变不了老天爷的脾气。”
之后……
李重又逐个了解自己儿媳的性格。
说实话,能一起的时间不多了。
八月。
大唐使臣从高句丽回来。
停战协议谈妥了,那就行了。
接下来……
便是安排人去接收城池。
同时……
也让军队,还有负责搞建设的人,分批准备出发。
主要是先把田地都搞好。
毕竟……
这农时可不能耽误。
与此同时……
科学院也开始把蒸汽拖拉机开出来,往辽东运。
一共五台蒸汽拖拉机。
在经过升级之后,一台日耕两三百亩一点问题都没有。
另外……
还有收割机。
说实话,这绝对是一件十分艰巨的任务。
而当蒸汽拖拉机出现在关中百姓的眼中的时候,这东西也是把不少关中百姓给吓到。
毕竟……
谁见过这种自己会走的钢铁做的东西。
不过……
如果你跟他们说,这就是传说中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那他们似乎也就很好理解了。
虽说,这诸葛亮用的肯定不是这一款。
一个蒸汽拖拉机队伍,至少要几千人护送。
因此……
这队伍走在路上,便也是十分地显眼。
房玄龄听闻蒸汽拖拉机出发了,也是眼睛一睁。
李重果然没有说错,科学院会对晋王提供最大的帮助。
甚至……
大唐自己好像都还没有蒸汽拖拉机,就已经被开去辽东使用了。
“蒸汽船应该也快要做出来了吧?”
房玄龄便忍不住问道。
那人也是回道:“扬州那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说起来……陛下还让人在来州附近等地,养猪、种白菜。”
房玄龄便道:“那应该将来通过船运,将来把东西都从海上送到辽东。”
“那这辽东……”
然后对方便悄悄地跟房玄龄道:“房相,你觉得去辽东如何?”
房玄龄也是笑了笑,“你问这个做什么?你想去?”
“房相你跟李重是亲家,你肯定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将来,陛下必然是要开发辽东吧,不然何至于如此兴师动众?”
房玄龄:“你这么想,倒也没错,只不过……那边苦寒,一般人应该承受不了。”
“主要是我有个侄子,在家里胡作非为,不干正事,我想让他去锻炼锻炼。”
房玄龄便道:“这个你得问李重,虽说我跟他是亲家,但你找我,不如直接去找他。毕竟你要是问我,我也很难给你答桉。”
其实房玄龄也想让自己儿子去试试。
毕竟……
要紧跟亲家的步伐。
说起来……
他跟李重结亲了,怎么好像一点好处都没有捞到?
正好第二天休沐。
房玄龄便把李重请了过来议事,问问李重还要人不要。
李重便道:“人肯定是要的,问题是,你舍得?”
房玄龄:“你都舍得,老夫为什么不舍得?”
李重:“那你打算让你哪个儿子去?只要不是你的二儿子,其他的,我都可以先看看,再考虑考虑。”
房玄龄没想到自己二儿子名声在外,就连李重都知道了? 。。
第两百零七章 准备妥当
梁国公府。
房玄龄肯定不会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去辽东。
毕竟将来还要对方来继承自己的家业。
二儿子李重又不要,那只好是委屈三儿子了。
现在房玄龄的三儿子正好倒是没什么太好的官职在身。
只不过有一个问题。
就是他这三儿子娶的是荆王李元景之女。
这县主,要是说让她去辽东,怕是会有很大的意见。
当然!现在房玄龄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跟李重说了说,可以让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去。
而且,他的这个最小的儿子为人向来是有些低调。
感觉是个可以踏实做事的。
李重便让对方来见自己。
然后……
经过了一番面试。
李重便道:“到时候,山东的来州会成为辽东跟江南物资的一个中转站,可以让他在那负责调配物资。”
要知道,现在的辽东可养不起一个闲人。
而房遗则,在李重的眼中,就是一个闲人。
至少……
目前李重看不出对方有任何特殊的才能,那就只能是让他去做一些留在大唐的打杂的工作。
李重算过了,一台蒸汽拖拉机一天能耕三百亩,算它辽东的地比较好耕,因为都是黑土地,地质比较地松软,所以一天能耕四百亩。
可五台蒸汽拖拉机一天也才不过是两千亩,辽东城一带一年最多只能种一季春小麦,春耕时间就拿二十天来算。
那一年下来,他们最多最多只能是种四万亩。
由于目前小麦种植产量还是比较低的,一般只是作为备用粮,所以产量一亩能有一石半就已经算是丰收了。
就当它没有受到自然灾害,而且有黑土地的加持,普遍产量都能到达一百五十斤以上。
那一年下来,他们所能收获的,最多也才不过六百万斤小麦。
假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一斤小麦,那他们全年所生产的粮食,最多也才不过只能养活一万六千人。
要是小麦收割的季节来一场大雨,毕竟辽东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也就是刚好春小麦成长跟成熟的时候,也正是辽东地区下雨频发的季节。
那这产量,估计至少得减半。
也就是说,五台蒸汽拖拉机的产量,最多也不过是只能养活八千人罢了。
经营辽东,在大唐国力强盛,国内粮食充足的时候,可以这么搞。
可是……
这必然还是需要动用大量牲畜跟徭役。
而且……
长期这么做,必然会让百姓都怨声载道。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自古以来,一直都很不好控制这里。
且明明这里土地肥沃,可高句丽,也还是得节衣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