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示意朱高燧弹劾要拿出来证据,赵王随口说出,唐宁身为江西道的御史,借助自身官位实力,强占百姓土地,现在家中良田近五千亩,还差还趁着灾荒季节大肆的低价抢夺农人良田。同时唐家勾结地方官员不让百姓上告,联系土匪将几名打算到府城上告的百姓全部杀害。
听完赵王朱高燧的陈述,御史唐宁已经瘫软在地上。看着朱棣冷冷看着自己的目光,唐宁赶紧不停的求饶。
朱棣说道;‘好一个欺压百姓,勾结匪类,来人将唐宁拉出去腰斩,全家男性斩首女性全部打入教坊司’
‘皇上饶命啊,皇上臣知错了,太子殿下,阁老救命啊’唐宁看着一旁听政的太子和几名内阁阁员喊道。
尽管太子很想出手帮助,但是现在证据确凿皇帝又是在震怒的时候,自己也不好出面劝说啊。
‘启禀皇上,臣有话讲’朱瞻壑这时候却站了出来。
第82章 想办法增加朝廷收入
‘噢,壑儿你有什么话啊。’
‘臣请饶过唐宁家人的性命’朱瞻壑说道
‘什么你可想好了’朱棣有些诧异,满朝的文武百官也纷纷注视着朱瞻壑,没想到唐宁对着朱瞻壑的罪过一直死咬着不放,但是朱瞻壑却以德报怨站出来为唐宁的家人求情,真是仁义啊。顿时朱瞻壑赢得朝堂中不少官员的好感。
‘陛下,太子殿下,各位臣工,众所周知我大明刚刚打完交趾的叛军,为什么交趾地区一直叛乱不断,有贪官的压榨,有地方交趾豪绅的鼓动等等原因,最重要的是我大明在交趾的汉民人口不足。
整个交趾土著人口近五百余万,而我大明历经这十几年的迁徙汉民的人口才不到三十万,大部分还集中在三江府地区,臣此次在交趾平乱,已经基本上将北方交趾土著的人口努力减少到两百万以内,大批的仆从军还在不断的清剿,驱逐交趾土著。
现在交趾北方有大量的良田没有人种植,交趾南部的清剿行动也在进行,但是空出的良田数目会更多,因此有必要大规模的移民到交趾,巩固领土。因此臣以为可以将唐宁的家族人员全部流放到交趾充实人口增加我汉民的数量。’朱瞻壑平静的说道。
‘不错,太子还有你们以为如何’朱棣看着太子,汉王内阁几人问道。
‘臣等附议’
‘好,唐宁全族流放交趾,遇赦不赦’朱棣说道。
唐宁听到自己家族的人可以避免斩首,打入教坊司的灾难,顿时喜极而泣结结实实的给朱棣磕个头谢恩,同时给朱瞻壑磕头感谢他的出手帮助。朱瞻壑没想着帮助唐宁家里人躲过一劫,只不过是为充实边塞的大局考虑。
借助这个由头,朱瞻壑又将希望朝廷大规模移民交趾,将交趾牢牢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但是一向是宽德仁后的太子朱高煦却提出反对的意见,他认为大明的老百姓都是故土难离的,强行的将大批的百姓迁移到交趾,太多残忍而且花费巨大,现在朝廷北边备军防备鞑靼的阿鲁台部,南边英国公张辅的十几万大军还在维持治安,郑和的船队还在出使西洋,北京城还在建造,这种种大事都在消耗着大明本就不足财政,所以实在是拿不出更多的银子用于移民实边工作。
一直在朝会上沉默的户部尚书金忠也站出来说道;‘大明一年全部的财政税收不足三千万两,其中白银税收最多时也不过八九百万两,支持北京城,支持郑和下南洋,南北两方的军队开销,朝廷的收入早就入不敷出了,所以大规模移民的计划还需要搁置,’
朱棣也是紧皱着眉头,他知道朝廷的这几件大事都很重要,不能停下。但是朝廷目前没有钱也是事实。
朱瞻壑看到朱棣有犹豫的神情,心中大急他知道移民计划不成功,交趾的土著还会造反,大明翻翻覆覆的派兵镇压,只要有一场失败大明朝廷就有可能放弃交趾这块土地。后世历史不就是在明宣宗时期将交趾放弃的嘛。
、于是朱瞻壑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我有方法解决朝廷税收不足的问题。
‘啊,壑儿你可不能骗你爷爷啊,欺君之罪你可知道’’本来还在纠结的朱棣一听这话,立刻来了兴致。
一旁的辅政的太子朱高炽,户部尚书金忠都兴致勃勃的看着朱瞻壑能说出什么样的办法。
队伍中的汉王朱高煦心中急的不行,增加朝廷收入这么大的事,朱瞻壑有什么本事啊,别到时候朝廷税收没增加,还让让皇帝失望从而失宠就坏事了。
看着自己的老爹不停的在给自己使眼色。朱瞻壑依旧无动于衷,这可把脾气火爆的朱高煦气的不行。
朱棣知道增加朝廷税收此事事关重大,不适合在大朝会上谈论,看时间也不早了,朱棣就让朱瞻壑将自己的想法写好折子呈上去,到时候内阁一起讨论一下。至于那二十廷杖就先挂在账上,要是朱瞻壑有功就一笔勾销,要是有过就加倍惩罚。
所有人在一阵谢恩声后,慢慢的退出右顺门。
在出皇宫的人流中,朱高煦捏着朱瞻壑的耳朵,疼的朱瞻壑呲牙咧嘴的,但是又不能反抗,在一片朝臣的目光中,自己被老爹拉上了王府的马车。
在马车里老爹气冲冲的松开朱瞻壑的耳朵,没好气的说道;‘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这朝廷的税收是何等的大事,多少能臣志士想破头都没法解决,你倒好还敢放大话自己有办法,你有几个脑袋,敢犯下欺君之罪啊’’
朱瞻壑知道这是自己爹的关系,他轻轻的揉揉自己发胀的耳朵,对着朱高煦撒娇的说道;‘老爹,儿子我你还不知道吗,从不做没有根据的事情,我说能解决朝廷没钱的问题,就能解决。放心,到时候这事要是成了,我看爷爷还不放我们去青州就藩’
朱高煦看着一旁微笑着憧憬未来美好生活的儿子,自己心里五味杂陈,从最近老爹的表现看,老爹压根不想让自己一家去山东就藩,现在自己儿子老是遇到各种事情发生,不排除是太子一系的人出手的。可能十之八九就是自己的好大哥出手的。
看着自己的儿子,朱高煦也跟着笑着,自己儿子这么优秀是好事,但是也会引起太子一方的敌视,如果不能出京就藩消除双方的误解,那就只能好好的争一争这皇位,自己决不能坐以待毙,朱高煦为了自己的儿子心中暗暗的发誓。
太子乘坐銮驾回到自己的东宫,看到一脸期望眼神的朱瞻基,没好气的说道;‘干嘛啊,盼着你老爹出事吗’
朱瞻基一看自己爹心情不好,赶紧上前搀扶着,边走边问今日在朝会上出什么事了;太子就将所有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当听到饶州知府崔大可被关在刑部大牢交由三司会审的时候,朱瞻基搀扶太子的手,无意识的力道明显的有些加重。这样肥胖的朱高炽眉头一皱,但是看到自己儿子心不在焉的样子,就不好说什么。
第83章 宝钞和商税
将自己老爹送回房间,朱瞻基就立刻找机会溜出了东宫,到酒楼找孙若微,徐滨两人,看到朱瞻基的到来,孙若微脸上明显的高兴许多。
‘朱公子你来了’
焦急的朱瞻基简单的跟孙若微寒暄几句,就来到平静吃饭的徐滨旁边,轻轻的说道;‘饶州城知府崔大可已经被抓了,现在就关在刑部大牢里,皇帝要三司会审,到时候崔大可就有可能把我们供出来啊’
徐滨缓缓的喝了一口酒,说道;‘世子,如今这崔大可已经被抓,跟他接触的除了我没有别人,你怕什么’
‘废话,我可是跟他写过亲笔信的,那东西能见人吗’
徐滨放下手中酒杯看着朱瞻基的眼睛说道;‘这朝廷各个部门都是你爹的手下,只要这知府不能出来受审不就行了。’
朱瞻基赶紧摇摇头说道;‘不行不行,那些人跟着我爹,是因为我爹宽厚待人又是嫡长子 帝国的储君,他们尽心为我们办事最后却落个身死的下场,以后谁还会跟着我爹啊,我不能这么做’
徐滨摇摇头说道;‘朱公子你错了,他们这些文官之所以会死心塌地跟着你爹,不是因为你爹的仁义道德,而是因为你爹是储君,他们尽心竭力的辅助你爹在未来当上皇帝,那么这些人就是从龙功臣,以后官运能不亨通吗’
朱瞻基坐下也大口大口的喝着酒,内心做着无数的挣扎。
‘我听徐先生的’
随后两人嘀嘀咕咕了一番后,朱瞻基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东宫。
朱瞻壑则苦逼的在自己的书房中,仔细想想后世的经济学,但是他在后世学的是理工科啊,这种高深的国家经济学,可是让朱瞻壑费了不少的脑细胞。
朱瞻壑对比大宋跟大明的经济情况。北宋熙宁年间,国家财政收入就达到了7000万贯,就连当时的商业税都达到了5000万贯,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数据的大小,做一个对比,明朝永乐时期的财政收入只不过是这个时期的1/4左右,由此可见当年的宋朝有多么的富有。
而宋朝财政之所以这么富裕的原因是,手工业第一!宋朝时期的手工业生产非常的发达,这时期的很多手工业分工以及精细程度都要远超唐朝,瓷器的发展也在宋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采矿冶炼技术第一!在北宋的时候,金银铜铁煤的开采程度和规模非常的大,铜和银在宋神宗年代的开采记录是7000万,银有100多万两,这些数据都要远超以前的其他朝代,宋朝的采矿冶炼技术非常的高超。
铁产出量第一!铁在宋朝时期的产出量位居世界第一,宋朝的开采矿业技术非常的发达,以宋朝的铁产出量非常的高,据记载宋朝一年的铁产量就有15万吨,不过这一点朱瞻壑不以为然,自己创办的句容双顶山铁厂,再加上还在建设的交趾鸿基港铁厂,朱瞻壑有信心把钢铁产量推高到两百万吨以上。
造船行业第一!船只的制造在宋朝时期也是位居世界之最,在这个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并且具备了建造超大型船只的实力和技术,到了南宋时期,泉州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舰船制造基地。这一点朱瞻壑也不是很在意,因为现在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远胜宋朝。
就拿龙江造船厂给郑和下西洋建造的福船来说,最大的福船也就是郑和乘坐的宝船是44丈长、18丈宽(即146.67米长、50.94米宽)排水量应该达到5000~10000吨,载重超过800吨。这么大的宝船远航万里吃水深度肯定远远超过6米。宝船的桅帆总体设计上采用纵帆型布局、硬帆式结构,帆篷面上带着撑条相当于筋的加固作用。郑和的远洋船型上采取"底尖上阔"的结构,船头昂船尾高。
船体结构上设了多道横舱壁,把一整个舱按功能分割成多个小舱,多的二十八舱,少的也有二十三舱,这不仅有加强结构和分舱水密抗沉的作用,使船舶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分割舱段分类载货,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此时明朝的造船技术应该是世界第一的。
朱瞻壑最先想到了收商税了,改革货币。朱瞻壑不禁为自己的皇祖,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感到牙疼。元朝末年,中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饿疾病和瘟疫,以及连年战争,期间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口也大量减少,经济全面崩溃,人民处在流离失所的过程中。
朱元璋的大明建立并统一全国后,面对哀鸿遍野、饿殍满路的凄凉局面,朱元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朱元璋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难,就像刚刚会飞的鸟不可拔羽,才种的树不可摇根一样。现在必须采取这种政策,同时主张藏富于民。
其中的商税,三十取一,还公布征税品名,零星物品和农具、书籍免税,竹木柴薪免税。经过洪武年间的休养生息,现在的大明商业已经十分繁荣,朱瞻壑认为商税三十抽一已经不合理,让国家收不到足够的税款支撑朝廷军队的运行,只把税都集中在靠土地过日子的小农身上。这只会让富者更富贫者更贫。
还有就是大明宝钞。朱瞻壑认为大明宝钞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大明没有好的经济学家运行,导致宝钞一贬再贬。最后到了当擦屁股纸都嫌硬的地步。
朱瞻壑知道大明宝钞以桑皮纸为印钞材料,一贯钞长一尺,阔六寸,即36.4 χ 22 厘米,是中国票幅最大的纸币。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中部顶端为"壹贯"钞额,其下为十串铜钱图案,两侧分别为篆书"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字样。
再下端注文曰"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仍给犯人财产。洪武纪年。宝钞四周饰以龙纹及海水图案。在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八年(1375年),建立纸币本位制度,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发行的"大明通行宝钞"是不兑换纸币。
第84章 宝钞提举司’正七品提举,
宝钞不兑现,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没有发行准备金,不改币名和形制,币制始终如一。
朱瞻壑知道这大明宝钞漏洞之一,就是它的倒钞法。洪武九年(1376年),朝廷颁布倒钞法,在各地设行用库收换破损的旧钞。洪武十三年(1380)又规定了调换破损旧钞的界限,凡票面金额、文字可以辨认的都可以继续使用,不许对用旧钞买货者提价,
可是实际上,朝廷收税只收新钞,而民间老百姓对旧钞则降价使用或拒用。这就形成了新旧钞的差别价格,造成了大明的通货膨胀。
还有就是这宝钞推行只出不进政策,即只投放不回笼或是多投放少回笼。
朝廷发纸钞支付俸给军饷,而向民间收取物资和金银财货,但是朝廷收税却只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还用大明律强制商人和普通老百姓用钞,这就会让民间更加害怕使用宝钞。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行流通过程宝钞不断贬值,朱瞻壑觉得要是再这么一直持续下去,宝钞估计再过个二三十年就没有购买力了。想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有足够的货币李彤,而宝钞就是很好的货币。
但是要重新设计纸币,已经想办法让宝钞维持足够的购买力,恢复民间对大明宝钞的信心。
朱瞻壑相信,只要宝钞可以稳定币值,依靠大明的影响力和军队实力,就能掌控其他国家的财富。到时候大明也能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来收割一波其他国家的财富。想到这里朱瞻壑嘴角不自主的流下来贪婪的口水。
经过一夜的反复思考和修改,朱瞻壑写好了一份关于增加大明朝廷财富的折子。
当朱瞻壑顶着一双熊猫眼走出书房的时候,自己的老爹和老娘则是一脸担忧的站在外面。
可把他吓了一跳。
‘爹娘,你们这是怎么了’朱瞻壑问道
‘你这臭小子,还说呢,一晚上不睡觉,干嘛这么拼命的,赶紧吃饭,吃完饭好好睡一觉’说完王妃韦氏就拉着眼皮稀松的朱瞻壑先洗漱一番,然后到餐桌前也不让宫女动手伺候,自己给朱瞻壑又是添饭又是夹菜的,朱瞻壑的心里感动不已。
‘朱瞻壑边吃边对着一旁的老爹汉王朱高煦说道;‘爹你看看,这是我给爷爷写的增加朝廷收入的折子,’
朱高煦默默的拿起折子仔细观看起来。林林总总的满纸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增收商税,改革币制。
朱高煦看完,慢慢放下,看着还在满头苦吃的朱瞻壑,满脸笑意。
‘壑儿,这折子你打算就这么交给你爷爷’
‘爹,怎么了哪里不妥吗,这可是我花费一个晚上才想出来的折子啊’
‘没有很好,你吃饭吧,先吃饭,吃完就好好休息一下,这折子我替你交给你爷爷’朱高煦微笑的说完,转身走出房间前往皇宫,但是他转身的瞬间脸色变的凝重起来。
朱瞻壑也没有注意到,就只顾着吃饭。吃完在下人宫女的伺候下,回到房间好好睡一觉,因为他知道这份折子一旦在皇帝那里通过,整个朝廷也会炸开锅的,自己要有足够的精力,来应对即将来到的狂风暴雨。
朱高煦经过求见,看到了处理政务的朱棣和一旁辅政的太子朱高炽。
‘拜见爹,见过大哥’
手中折子刚放下的朱棣看到,自己老二来了。就赶紧让一旁的黄严拿个凳子,让他坐下。
‘老二今天怎么想起来找爹了。’朱棣笑着说道
‘对啊,二弟,这段时间你进宫次数越来越少了,咱们兄弟见面的次数都少了许多。’
还在满头批注的朱高炽也高兴的说道
‘朱高煦犹豫一下还是从袖子中拿出了朱瞻壑花费一晚上时间写的折子。黄严捧着朱棣拿起来看了许久。
随后递给了一旁的太子。他对着汉王说道;‘老二。这是你家小子写的’
‘是,昨天晚上一晚上没睡觉熬夜写的’
‘你觉得怎么样’
‘爹我觉的事情可以办但是,要徐徐图之’朱高煦说道
朱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太子朱高炽看完之后,朱棣又问起他来;‘老大,你是太子也处理政务这么多年了,你侄子的这封折子,感觉如何’
‘后生可畏啊,想法多,但是我认为一旦实施可能会造成江南不稳啊还请爹好好考虑一下’
太子朱高炽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棣起身,一旁的黄严立刻端来一杯茶,朱棣慢慢的喝完放下杯子说道;‘老大,你记住你是大明的储君,你要想的是大明的整个天下,所有人,而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和地主豪绅。你的仁义可以施展,但是不要仁义过头了,宋襄公的事你又不是不知道’’
朱高炽赶紧站起来行礼说道;‘儿臣知道。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展开泓水之战。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这样吧,老二,朕觉得你说的徐徐图之可以,这币制改革比增收商税的反对力度会小一点,那就先从改革币制开始吧。
朕就不跟内阁商议了,直接下旨封朱瞻壑为宝钞提举司’正七品提举,全权负责钞纸、印钞二局和宝钞、行用二库。你回去之后告诉壑儿,让他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做好币制改革工作,不管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来找朕,朕会想办法给他解决的’
‘儿臣遵旨’汉王老老实实的接旨
另一边,三司会审在刑部大堂上开始了。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对人犯饶州知府崔大可进行审问,其他罪犯都被朱瞻壑在饶州已经处置了。这个事件关乎汉王世子,所以三司的最高长官都参加了进来,一开始气氛就比较凝重。
因为是刑部地盘由刑部尚书夏原吉首先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