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人格分裂被朱棣推演曝光东 第49节

“放屁!狼兵军机涣散,烧杀害民之举亦在多多,这样的一群人,怎能犁庭扫穴?”兵部尚书方宾当即反驳。

朱棣冷眼看着这一切,看样子,朱勇并没有将当时奏折上的内容,传给五军都督府的人知道,否则这些人,也不会说出这些愚蠢的意见。

朱勇这小子,本事没有,脑子倒算清醒。

一群人吵吵嚷嚷,谁也不能说服谁。

朱棣轻轻咳了一声,争吵声瞬间停止。

他目光看向朱高燧。

朱高燧面露希冀,老爹,快问我!我知道答案,让我震惊你!

朱棣皱着眉看了朱高燧一眼,随即转头看向朱瞻壑,秒变笑脸,温声问道。

“瞻壑,你怎么看?”

第68章 新式练兵之法

我怎么看,我用眼睛看!

朱瞻壑心中腹诽。

他正打算敷衍着说上两句,闹个笑话,坐在右上方的三叔就突然开口了。

“父皇,议程很紧,怕是不要问瞻壑了。”朱高燧说道。

这句话说的客气,但意思也很明显。

一个纨绔子弟,他能有什么见解?

朱棣瞪了他一眼。

“难不成,今日就你能言语,说个章程?”

朱高燧心道当然,当时在鼓楼大街,铜面人告诉我的内容,我都一字不漏的记下来。

对于犁庭扫穴的理解,在场的人,无人能出其右。

“瞻壑打小就聪明,肯定有独到的见解,听听他怎么说。”

朱棣并不想理会朱高燧,仅是目光移向朱瞻壑。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看向朱瞻壑,想要知道这位整个京城都极为出名的纨绔,到底能说出怎样的高谈阔论。

“的确有些见解。”朱瞻壑点点头,他十分平静。

朱棣面色一喜,这小子莫不是转了性?

“孙儿认为,以皇爷爷的威严霸气,王师所到之处,神鬼辟易!哪里需要多做准备?莽就完了!”

朱瞻壑满脸自信。

整个大营的人,都呆呆的看着朱瞻壑。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到底要多愚蠢的人,才能说出这样愚蠢的话?

蒙古人要是真的这么好解决,赵宋怎么会被打的亡国?

陛下为何又多次北征?

还什么王师所到之处,神鬼辟易?

当真是可笑至极。

朱棣脸上的笑容顿时一僵,还以为这小子转性了,结果还是这一副无赖模样。

瞅瞅你说的是人话吗?

“荒唐!实在是荒唐!”平江伯陈顿时出列,愤怒的说道。

汉王爷被这小子坑到只能去云南,让靖难的勋贵们,哪个不是恨得牙痒痒?

原本他们这一众靖难功勋,是打算将这汉王世子痛打一顿,给汉王出出气,也让他们顺顺气。

要不是汉王奉劝他们不要出手,他们早就找个僻静的地方,将汉王世子套头打了。

现在又在这疯言疯语?

汉王爷如此勇武,怎的就能生出个这玩意?

杨荣眉头也微微皱起,这汉王世子,行事也太荒诞了些,跟圣孙相比,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除了一副臭皮囊还算不错之外,其他一无是处。

还好采萱是有智慧的,绝对不会喜欢这种沐猴而冠的废物。

“陛下,军议乃是大事,世子殿下之言,实在儿戏,传出去,恐贻笑大方。”杨荣轻声说道。

杨荣一说,户部尚书方宾也跟着说了起来。

朱瞻壑心道都是好人呐,皇爷爷,快处罚我,打我板子,禁足我!

朱棣看着朱瞻壑洋洋得意的样子,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看来,自己还是得找些别的法子才行。

“瞻壑所言……看似荒诞,其实还是不错的,再议,再议。”

大帐内众人都不解,这还不错?

陛下不会真信了这种粗鄙不堪的马屁吧?

“老三,你怎么看?”朱棣面容沉沉。

朱高燧嘴角勾起,到了该我表演的时候了。

“儿臣以为,这支骑兵的兵员,绝对不能用三大营的骑兵,三大营的骑兵固然称得上精锐,但是他们的战法,用来犁庭扫穴,是绝对不成的,而且恕儿臣直言,三大营的兵,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好的习气,想要改变起来,非常困难。”

“在白纸上作画和在画作上作画,谁更简单,显而易见。”

众人微微颔首,不得不说,赵王爷的这番话,的确有些道理,看来赵王爷这些年,还是用功了不少。

朱高燧看到众人的表情,不禁暗自得意,继续说道:

“作为一支新军,训练之法也要有些变动,采用新式练兵之法!”

“敢问王爷,何为新式练兵之法?”有人当起了捧哏。

“练兵之法,管之为要,管兵之法,在于训导。”

“军事化的管理,日常的训练,都是最关键的部分,这是我关于管理和训练的一些看法。”

说罢,朱高燧拿出一叠公文,由张谦分发给在座的各位。

朱棣打开册子,看着上面的内容,心中暗暗吃惊。

他虽然知道大致内容,但绝对没有如此详尽,他只知道朱瞻壑在鼓楼大街告诉了老三练兵之法。

但是具体内容,他却知之不多。

但眼前的东西,绝对是开创性的。

而且从模拟器看来,这种方法,的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能犁庭扫穴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小子,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

不止是他,在场的所有人,看着折子上面的新式练兵之法,都有些吃惊。

军事化的管理,就是全封闭式,起床、洗漱、睡觉、吃饭,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衣服、被子,都必须要照规定的方法折叠,如果出问题,扣分,扣分达到一定数额,体罚外加扣饷。

杨荣不愧是知兵之人,一眼就看到了这种的管理的好处。

这是让兵员学会守规矩,学会令行禁止。当一个人一直生活在某种规矩当中,他就会习惯规矩。

以后到了战场上,绝对可以令行禁止,全军拧成一股劲。

而所谓日常的训练,就让杨荣有些看不懂了,什么稍息、立正、站军姿,踢正步?这些玩意儿,到底有何意义?

且听听赵王殿下如何解释。

“所以,三大营的骑兵,绝对不行,他们习惯了以往的风气,改变起来太过艰难。”

“而浙江福建一带的矿工,经常为护矿而械斗,民风极为彪悍,而这种人有了规矩,其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是不可估量的。”

众人听的连连点头,赵王爷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瞻壑,你这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竟然能想出这种绝妙的手段,我韩信领兵打仗那么多年,都没见过这种奇妙的治军方式。”

“而且我有感觉,你这治军之法,比以往的任何时代治军之法,都要好!”韩信不由得发出感慨。

“是啊,即便是我手下的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虽说用兵不错,但治军手段,也很一般。”

连秦始皇这位一贯喜欢唱反调的秦始皇,都对这治军之法,表示肯定。

“你们觉得仅仅是这治军之法厉害?我倒觉得这小子在江浙一带挑选矿工作为兵员,才是真的厉害。”诸葛孔明突然发声。

“此话怎讲?”英灵齐齐发问。

“咱们也是跟着瞻壑一直成长的,东南什么情况,也都比较了解,那些矿工日子不好过,但偏生性格彪悍,如不处理,未来必成大患。”

“所以瞻壑此举,肯定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这种预判未来的能力,才是最厉害的。”

“小子,不错。”

朱瞻壑腼腆一笑,他的确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不是因为预判。

而是他隐约记得,再过二三十年,东南诸省,就会爆发一场持续数年的农民起义,殃及闽浙赣三省,耗费钱粮无数,才镇压下去。

而这支起义军的主体,就是矿工。

所以将这些矿工弄来当兵,将这些矿工处置妥当了,就可以消弭那场灾祸。

第69章 会写诗有个屁用?

“但如此严苛,将士们怕是不能接受。”有人提出质疑。

“只要饷银正常发放,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

“能吃饱饭,能给妻儿老小存些银两,不比他们在矿洞里朝不保夕强?”

朱高燧一边回想鼓楼大街铜面人告诉他的话,一边侃侃而谈。

众人不禁颔首。

这支军队的重要程度如何,不言而喻。

连陛下都亲自参加军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所以即便朝廷财政再苦难,也都会先紧着这一头用。

军饷这方面,自然不会有任何问题。

保定侯孟瑛第一次抬起头,饶有兴致的看着朱高燧。

说实话,按照他一直以来的认知,这赵王虽说算不上一个废物,但本事也不会有多少,只配当汉王的小弟。

所以对于这个新任勋贵集团的领袖,孟瑛一直都抱持观望的态度。

但现在看来,这赵王爷,当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首节上一节49/11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