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177节

“剩下就是陕西、河南、甘肃、山东的考生了,他们那里都是人祸,一个福王一个胶州王,肯定自顾不暇。孔先生去跟他们说,朝廷在北直隶还有些田地,若是他们愿意,则可以安顿书信驿站,将家人父母接过来落户居住。”

勐吃了两口饭,喝了一口汤,这才又说道:

“朕刚才说的最后一条,钱谦益你去和内阁通报一下。看看韩首辅的意见,免得朕想差了。”

一顿饭的时间,又是没有能好好正端的吃几口,正说着话,王承恩过来说道:

“陛下,约好的时间到了。”

流程还是那个流程,只不过这次受到表彰的是昌平甲字蒙学的先生杜景素。他没有勋章,只有礼部发放的证书和朱由检亲笔写的教书育人四个大字的牌匾。

发完了奖,朱由检依旧是对着杜景素还有钱谦益说了自己的想法。

“打仗是兵部的事情,收税是户部的事情,唯独教书育人的这个事情是朕的事情。大明现在的蒙学已经有了快要贰佰所。钱卿家,你要想一下,要是蒙学有一天到了一万家,县学到了三千家的时候,大明谁来管理这些学校。一年一所学校的支出是一千两,这就是千万两的支出啊。”

钱谦益对于数字根本就是完全没有概念,皇帝这么一说,他却是被吓了一大跳。

“一千万两!?”

“是啊,是今年大明岁收的两倍。”朱由检补充说道。

“这……这……”钱谦益平日里面对于皇帝陛下说的蒙学有概念,但是对于这种规模和投入就完全没有概念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

朱由检画了一个圈子,将杜景素、钱谦益、孔尚乾划了进来。

“朕的目标是五年之后,朝廷要有一个和六部并列的教育部。专门负责蒙学、县学、学院和科举。这个部门一年也是上千万支应的大部。从教材的编撰、到考试举行、到录取入学、到毕业确认。几位,任重而道远,大家都多多努力吧。”

给几位画了饼子,描绘了远大的前途后,朱由检又要赶往城门和皇后会和。懿安皇后和秦良玉老将军回来了,说不得他们要出城门去迎接。

城内还不是很明显,城外的雪花已经很大了。

朱由检坐在马车内,将手伸到皇后的面前,任由皇后轻轻的握住。

“朕这个皇帝啊,比农家的驴子还不如。”

“信王又说笑了。”皇后一高兴,或者一生气,都会叫朱由检信王。

“哪有将自己比作驴子的。”

“朕就是。这个大明的磨盘可要比农家的磨盘沉多了。”

皇后也知道皇上最近忙的一塌湖涂,她也不说话,只是将皇帝的手放在自己的怀中,轻轻的摩挲着。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谁叫信王成了陛下了么。”

“陛下说的下江南,还有时间么?”

说到这里朱由检自己都有点尴尬。

“有,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等到开春了,朕就和皇后下江南去。”

“信王可莫要骗人。”

第三百零三章 英灵殿前

第三百零二章英灵殿前

崇祯二年腊月,英灵殿修建完成,各路的将领也回到了京师。

修好的英灵殿伫立在紫禁城的西边新拆迁出来的空地之上,和原本的皇家寺庙连接在了一起。

依着地势,高高在上的大殿本身并不大。但是英灵殿的园区占地却很宽广,上面栽种了无数的松树和柏树。中间一条石板铺成的道路从大门开始,笔直的通向英灵殿的正殿。

在道路的两旁,是无数面高大的黑色旗帜,上面一条条的金龙不像外面的黑龙旗那样张牙舞爪,而是半闭着眼睛,哀伤地匍匐在云朵之上。

风从松柏之间吹过,将黑龙旗吹得簌簌作响,在大殿的东北角,是一座巨大的大钟。

朱由检拒绝了寺庙和龙虎山的请求,并没有将英灵殿的看守责任交给他们,而是将英灵殿的交给了锦衣卫。由此,銮仪卫甚至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仪仗队,专门用于牺牲将士迎接、路途和安放。今天的他们就站在英灵殿大门外,等待着准备上殿的各路主帅们。

安灵仪式的引导人是秦王朱存枢,他穿了一身黑色的长袍,站在英灵殿的正门口的高台之上。

英灵殿的大门只有今天才敞开,好像是欢迎在外牺牲的英灵从长长的甬道回到自己在大明的家。

在銮仪卫的带领下,第一个上殿的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李若链,他手里面捧着一卷薄薄的帛布,上面是锦衣卫崇祯二年逝去的将士的名单。走到了高台之下,他将自己手中的帛布交给了站在高台下面的銮仪卫,然后侧身面对通往大殿的甬道,双手交织放在胸前,仿佛等待着自己的子弟们回归锦衣卫一般。

銮仪卫登上高台,将帛布转交给了祭祀的司仪朱存枢,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了帛布,开始用一种略带着吟唱的调子,开始朗诵上面每一个名字。

每督导一个名字,大殿之中的銮仪卫就会将他们的牌位悬挂到大殿之内的墙面上。

接下来是西厂的魏忠贤,西厂的名单也很长。虽然魏忠贤的脸被黑纱蒙着,但是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是谁。

排在第三位的是科学院。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结伴而来的。在院长徐光启的陪伴下,孙元化捧着牺牲在试验场和生产线上的名单,宋应星捧着红薯和玉米。为了科学院的名单,朱由检还和礼部的人争执了半天,才让工匠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祭祀仪式上。

孙承宗站在朱由检的身后,所以学院派出来的还是三个学员代表。他们今年名单上的人一部分是牺牲在训练场上,一部分是牺牲在学生军的实习战场上。

每一个学生军牺牲的名单后面,都被授予了相应的军中职位。

接下来,老将军秦良玉,腰杆笔直的走了上来,身边还跟着一位浑身白色孝服的女子,将名单递给朱存枢之后,老将军就自己一个人站立在大门的门槛处,神色一下子就垮了下去,像是一个老守门人。

她的第三军在大同牺牲的并不多,可是却是朗诵名单最长的一位。光是戚家军有名有姓的将士就足足有三千一百七十多名。最后读到戚继光的名字的时候,朱由检走了出来,将戚家军三个字的金牌转交给了老将军身边的女子。由她一步一叩头的将这一面金牌供奉在了大殿的供桌之上。

以前朱由检对这些仪式是不相信的,他甚至连逢年过节上坟的事情都不愿意去参加。可是今天,站在大殿外面的他甚至能够看到那些影影倬倬的亡魂,按照这大殿外高耸入云的巨大的灯笼的指示,从四面八方携手飞了回来,拥挤着,观望着,推拉着走进了这座大殿。

仪式在安置了戚家军的铭牌之后继续进行。

董朝莆代表着夜不收。

洪承畴代表着第三军。

袁崇焕代表着第四军。

赵率教代表着第一军。

越往后代表战事越是激烈,越往后他们手中的帛布也越来越厚,到了老将军赵率教的时候,帛布几乎堆满了朱存枢面前的长桌。

原本空荡荡的英灵殿大礼堂,仅仅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被灵位占满了一大面墙面,每一个逝者的灵位也不过只有一寸宽而已,两寸长而已。

一坛骨灰、三十个龙银,以及一张军部盖章的文书。

这就是崇祯二年每一个战士死战之后的全部所得。

也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痕迹。

骨灰需要专人护送回牺牲将士的家中安葬,龙银也需要发放给战士的亲属。至于证书,一式两份,一份送给家属,另外一份会在县衙中存档。

按照崇祯二年新颁布的律法,在牺牲将士名下的田产,十五年可以不交税,兄弟子女可以优先入大明正军和皇家学院。

读完这一万二千多姓名之后,朱由检在朱存枢的带领下,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接下来所有的祭拜仪式。即使朱由检无比讨厌王朝中所有的繁琐的形式化的驿丞,可是今天,面对着这一套礼仪,他做的不厌其烦。一丝不苟。

所有的将军们在大殿之上束手而立。

充当英灵殿指挥官的朱存枢,已经在高台之上站立了四个时辰,但是他的声音依然中正平和,让每一个将士的名字清晰的飘荡在松柏之间。

同样的,站立在英灵殿大门两侧的孙承宗和韩,他们双手抱在胸前,脸上带着端庄和煦的笑容,注视着眼前空空的走廊,仿佛注视着即将要出征的士兵一般。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孔尚乾并没有上殿,他带领着上千名的士子和已经考上了县学的学子们,坐在大殿之外的松柏林中。

随着大殿里面一声声的钟声响起来的时候,这上千名的士子开始齐声朗诵文天祥的遗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朗朗的读书声和长鸣的钟声混杂在一起,如同之音。

一直到黄昏的时刻,祭祀的仪式才宣告结束。

送走了所有的礼官,朱由检手持一把横刀,跌坐在英灵殿的大殿之上,他的身后是一大面凋刻着世界地图的墙面。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剩下的将军和重臣都坐在他的面前。

“莫要自污,朕不是一个容不下战功的皇帝。”朱由检坐在无数的蜡烛上面,开口说道。

“真还没有昏庸到需要你们贪污娶妾才能活下来的地步。”

说话间,赵率教和熊文灿走了出来,跪在正中间。

“一个六十岁了还要迎娶京师中的美人,一个让手下到锦衣卫去告状自己贪污。”朱由检没声的笑了笑。

“你们这是看不起朕,还是看不起你们自己?”

第三百零四章 烛前夜谈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三百零四章烛前夜谈

“皇帝”

两个字似乎是有魔力的。

它能够将所有的亲密关系变得疏远起来。

这并不以人的关系而转移,更不会因为朱由检是一个穿越者,就能够在大明的这块土地上做出任何的改变,更不可能在现在的历史环境下产生任何跨越式的发展。

朱由检有着后世不可以计数的历史记忆。

他知道,所以不管是任何处于好心的妄图跨越的发展,没有一个会给这个国家带来好的下场。只会有无穷无尽的灾难。

所以,在即将到了的崇祯三年之前,他想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

所以,即使赵率教和熊文灿已经出来承认了自己错误,他都不认为这些人真的认为自己就是错了。

“臣知罪。”

即使朱由检说话的声音很小,但是两个人还是很心惊胆战的出来认罪。

他们心中依然是保持着伴君如伴虎的认知,也许他们觉得皇帝陛下在这件事情上批评了他们就算是自己过了关。

“有事说事,你们就是这件事上做的欠妥,但是这是朕遇见的第一次,下不为例吧。”

“臣谢陛下洪恩。”不处罚也是一种恩赐,所以也要大声的谢恩。

“原本祭祀结束后,是皇后给各位在宫中准备的晚宴,光是好酒,就堆满了宴会的大厅。可是朕听到了你们两个传来的消息,朕思量再三,才说服皇后将宴会推到了明日。”

朱由检挥挥手,几名锦衣卫的侍卫关上了英灵殿的大门,点燃的一团团的烛光照亮了整个英灵殿的大厅。

首节上一节177/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