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171节

这是乡里面孩子最喜欢的时刻,他们大部分在强烈的太阳下,挥舞着拳头,虎虎生风。

“好啊!”

夏允彝看到这活泼泼的一幕,不知道说什么好,搓着手激动的走到了朱由检的旁边。

“瑗公,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夏允彝一犹豫,他不知道皇帝陛下还真的对周易有所了解,思考了一下,然后说道: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朱由检倒是真的喜欢上了这一位,他也知道只有这样的父亲,才能培养出那样一个好孩子。

“朕倒是听说了一句话,倒是比朕和你说的更贴切一些。”

“哦?愿闻其详。”夏允彝显得更感兴趣,倒把还有点做作的孔尚乾搞得有一点尴尬,他想插话,却是找不到更好的点。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夏允彝细细的咀嚼着这两句话的意思。

“陛下,天下之学院、书林都应该将其刻在大门之处。”

“唉,移风易俗何其难也。”朱由检暗然说道。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夏允彝说道。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打拳完了之后,就是学校里面一天两餐饭的早饭了。

“瑗公,咱们说的都太文绉绉了,能吃两顿饭,才是朕骗来这么多孩子上学的根本原因啊。”

说着,就带领着一群人走到了吃饭的地方。

学校的建设很简陋,根本就没有给吃饭盖房子,只给发放餐食的地方搭了一个小棚子。棚子里面是两掺的花馍馍,海带豆腐和骨头熬的汤菜。骨头真的就是骨头,上面的肉都已经剔除的干干净净了。

“别,我看看就好。”

看来王承恩已经给大家都打好招呼了,所有人都有点颤巍巍的,但是却没有人参见。学生根本就把这几个陌生人放在眼里,大家的眼中只有热腾腾的饭食。

“海带,这东西是孙元化给朕提供的,大海边上千上万斤,我请太医院看了,却是是好东西。朝廷一斤三文钱从登州渔民手中收过来,这边给孩子当菜吃。现在还不明显,冬天就当是青菜了。倒不是我小气,这里都是一人一份,有时候还不一定够。回头朕给你们府上都送一点。皇后那里有做菜的食单,一并也给你们送过去。”

“走,我们走,咱们在这里人家吃的都放不开。”

估计先生们给孩子也都交代过了,孩子们吸吮大骨头棒子的时候,也变得很斯文。几个孩子都吸不出来里面的骨髓,已经开始给朱由检他们脸色看了。

也难怪,这里已经有很多大官过来参观过了,孩子们也适应的很。

学校门口是个茶摊子,朱由检也不挑,直接就做了下去。

“孔尚乾,这几日有什么想法?”

第二九二章 不要忘本

第二九二章不要忘本

这和孔尚乾设想中的完全不一样。

在他的心目中,应该是自己穿着祭孔大典时候才会穿的礼服,三叩九拜地走到金銮殿龙纹御座的前面,在皇帝陛下的面前,众多一二品大员的注视下,像自己前辈董仲舒一样,将一位风姿绰约的女人奉献给陛下。

可是现在的这个场景,怎么说呢,比自己家里面下人聚在一起喝茶的待遇还不如。

街边的茶水摊能有什么好茶?就是一只粗大的白瓷茶壶,里面日积月累全都是焦黄色的内壁。仿佛就是不放茶叶,也能冲出来金黄色的茶汤。

凳子比较矮,像是坐在野地中一样。朱由检个子很高,两条大长腿撇在两旁。像是无意的问道:

“如何?有什么看法,有什么想法?”

“陛下,我们的习得书院也可以派出来一些先生,用以支撑朝廷的教育大计。”

孔尚乾觉得自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陛下,要是说道教书育人,你搞得这一些还真的外行,就现在学校里面的这些,哪有成为国之栋梁的影子?

写公文?算一些不明所以的题目?

这就是朝廷口中模范的蒙学?得了吧!

说着,他对皇帝越发的失望了起来。如此不知礼节的皇帝,有与蛮夷有什么区别。

“草民今日也要劝谏陛下,为人主,为天子者,当以礼为第一要务。人不知礼,中国与四夷何异?”

“哦。”朱由检饶有兴趣的喝了一口茶水。

“中国为何要与四夷有所区别呢?”

“四夷者,西戎东夷南蛮北羌,无长幼秩序,无文明尊卑,君子所不耻。”

“孔家算是君子么?”

“虽不敢言是,但一日不敢忘求仁之心。”

“奈何大元蒙古人入侵我中原,孔家也上表口称皇帝!孔家也是只敬衣服不敬人?还是孔家觉得朕的刀子没有蒙古人的锋利?”

噗通!

孔尚乾直接就跪倒在了地上。这一举动,倒是把旁边茶摊的老大爷给唬住了。

“你本来就觉得商人、学生、官吏都能坐在这里喝杯茶的小木几委屈了你,朕也就不让你起来了。朕也不是翻旧账,不过既然你也是孔圣人的后人。朕今日倒是对你们孔家所作所为有一些不解的地方,也想请你给朕解决一些困惑?”

朱由检没有等到孔尚乾回话,而是坐直了身子,端起桌子上面的粗瓷碗喝了一口,这才问道:

“一箪食一壶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怎么到了你们这些人的时候,孔家后人就连老百姓都能喝,朕都能喝的茶水都觉得是个侮辱了呢?”

“陛下,草民不是这个意思……”孔尚乾觉得皇帝在挖坑给自己跳。朱由检倒是根本就没有理会他这一反应,而是接着问道:

“你习得书院,朕也清楚,自正德朝以来每次科举也均有人入榜。可是你孔家南宗所在之地,为什么整个衢州每年能读书的孩子不超过三百个?教化、教化,这难道就是孔圣人的教化之道?”

“你南宗孔家,更是讲究仁义传家,可是朕且问你,自从你孔家南宗在正德朝可以衢州祭祖之后,你南宗除了朝廷的五千亩封地外,剩余的三万亩田地有是从何而来?”

“陛下!南宗铁骨铮铮!我南宗在大元朝远避深山,家中男丁十不余一。陛下!南宗……”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由检也缓了缓语气。

元朝时期,孔家分成了两支,嫡系长子远走衢州,次子旁系留在了曲埠守陵墓。

元朝打南宋的时候,有骨气的人不愿意投降的都跳海了。

南孔的大部队也一并跟着跳海了,只留下了少部分人带着孔子的楷木像逃到了深山老林。

元朝因为看重孔子的影响力,忽必烈找到了这部分嫡系。

忽必烈想让这部分躲起来的嫡系继承衍圣公,可他们不干,跟忽必烈说让山东曲埠的旁系来继承,反正他们不当衍圣公。没办法之下,忽必烈只能把衍圣公的称号给了山东的孔家旁系。旁系摇身一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正宗。

直到明朝正德年间,朱厚照在位期间,把这部分嫡系后人找到了。可当时衍圣公是北孔,人家不给这个称呼了。朱厚照没办法,便给孔家嫡系封了个五经博士的官,在衢州可以光明正大的祭祀孔子了。

可是即便如此,从正德朝开始恢复元气的孔家南宗,很快也就变化了。他们也开始像曲阜一样,侵占田地,聚拢钱财,大搞精英教育。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安卓苹果均可。】

可是一想到了后世,在自己自挂东南枝之后,孔家南宗还是抵抗后金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朱由检也有点心软。

他走了过去,将孔尚乾从地上扶了起来,温言说道:

“若不是朕觉得你们南宗还有些有骨气的人,朕才不会把你从衢州远远的召过来。”

孔尚乾又要跪,朱由检伸伸手给拦住了。

“莫要跪了,朕这一次给你时间,也给你机会。朕不是圣人,但是朕和孔圣人的愿望是一样的。朕要用自己一辈子的功夫,真正让圣人的理想在大明实现。”

“每一个大明的孩子都要认识字!读书识字不能是有钱有权人的专属。”

“朕今天就当着你的面说清楚,朕不介意孔家后继无人,朕介意的是孔夫子后继无人!”

一句话,犹如黄钟大吕在孔尚乾的耳边炸响,他都听不到皇帝陛下后面说的是什么了。似乎看见了夏允彝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向皇帝陛下施礼。也似乎听见了皇帝陛下更加骄傲的说道:

“瑗公,朕就是不相信,给朕十年时间,当朕有了成百上千愿意教授知识的先生之后,这些人那一个不是孔夫子的后辈,那一个又不是孔夫子的继承人?”

当孔尚乾从自己的幻想中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从蒙学旁边的茶摊离开了,但是却没有回到四海客栈,而是坐在一间牢房的里面。

皇帝和夏允彝已经不见了,身边还是一身青衣的王承恩。

“公公!”

这时候,知道了皇帝陛下底线的孔尚乾更加的谦卑,他拱手问道:

“不知这里是?”

“这里是锦衣卫的大牢。”

一听到锦衣卫三个字,孔尚乾的心脏一下子就缩成了一半。

“我终于是因为触怒了皇帝而被关进来了么。这可是天下闻名的锦衣卫的牢房啊!传说中一个让人生不如死的地方。”

他有点呆滞的环顾四周。

牢房很干净,也有一点点的阳光从高处的窗子洒落进来。只有一张四四方方的桌子和四把椅子。没有床铺,在床铺的地方堆满了金黄的麦草。

倒是看不到传说中骇人听闻的刑具,也没有听到犯人哀嚎哭泣的声音。

看着他一直直勾勾的盯着稻草看。王承恩还好心的解释道:

“挨打了犯人是不能躺在床上的,捂着伤口就更不好了。这麦草最是适合。”

“哦。”孔尚乾有点机械的说道。

“曲阜孔祥熙在京城中犯了事,陛下安排你在这里见一下他,一会就有人将他和涉及他的宗卷都给你送进来。你要是见完了,摇摇铃铛就好。咱家回宫复命去了。”

“哦。”一想起自己要在这里度过余生,孔尚乾心不在焉。

等到王承恩都走远了,他这才反应过来。

“什么?公公?”

好像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正想着,一个番子推着有两个轮子的椅子,上面端坐着的正是曲阜的孔家老三孔祥熙。他睁着眼睛,但是依然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弹,还不时有口水从嘴里面流出来。

“孔先生,我将犯人给你留在这里。”

这时候,从番子和蔼的语气中,孔尚乾才知道自己还不是犯人的身份。

“这些文书、书信都放在这里了,你慢慢看。”

另一名番子将一尺多厚的文书放在了四方桌上,还热心的为他点燃了一盏油灯,放下了一壶清水和一个铜铃铛。

孔祥熙虽然不能动,但还是被番子用五条三指宽的皮带牢牢的捆在椅子上,就这么推到了孔尚乾的面前。

第二九四章 深入了解

第二九四章深入了解

这是锦衣卫的大牢,孔尚乾原本准备尽快翻一翻这些文书就出去,可是没有想到一翻开就不想离开了。

时间匆匆而过。

其中,申用懋进来过,他是来调用山东曲阜孔家的土地清册的。一问之下,才知道现在正在看这些清册的人居然是孔尚乾。申用懋还客气的向他请教了孔家的一些规矩和人员姓名。

“这些土地鱼鳞册子上面都是准确的吗?”

首节上一节171/17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