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第37节

经济更是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在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之下,年均增长40%,1839年收入为12170.54亿华元,约为36.55亿英镑,人均财政收入10142.12华元。

如果从天空往下看,北华城市好像消失了,只在大树之间隐隐约约的看到一些建筑物和灯光,这让来北华旅游的很多国外游客很不适应。

绿树环绕,鲜花遍地,北华的城市就是一个大的花园,与城外之地除了人类建筑物之外没有太多的差别。每到夏秋时刻,城市到处洋溢着水果的清香,分外诱人。这可馋坏了很多小孩,爬树摘果,乐的周围人哈哈大笑。

这些水果都是政府种的公益性水果,成熟了市民可以任意的享用,只有一个原则,不能浪费。

北华政府对社会信用不是一般的看重,每个人在12岁开始都拥有一个100分的社会信用分,任何有损社会秩序、公德的行为都会被扣分,任何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志愿公益活动都会增加社会信用分。

社会信用分在福利分配、就业等问题上都是最重要的参考分数,因此很多北华人都十分乐意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各种募捐活动也少不了热爱公益的人们出手。

各种所谓的碰瓷在北华绝对是行不通的,再说城市里面已经没有了各种私家机动车的存在,人们出行除了公共交通工具之外,就剩下各种自行车、山地车的存在,另外人们对信用分低的人天然有种不信任的态度。

当人去世的时候,信用分也会被标注在墓碑上。为了拥有更多的信用分,不被后辈子孙嘲讽,很多北华人都把信用分放在了第一位置。

某种程度上讲,信用分比货币更珍贵。货币可能花完没有,信用分却可以积累,成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最后证明。

第127章 西征广西

为了应对寒冷的气候,北华很多建筑都建设了地下部分,尤其是纬度更高的地方。

各种钢筋混凝土在地下的大量应用,催生了北华钢铁产业的极大发展。

受惠于与各国之间的贸易平衡政策,北华的各项金属产量大增,尤其是钢铁,铜,锌这种建筑和机电工业需要的大量材料。

去年北华年产钢铁3780万吨,铜产量252万吨,锌产量10万吨。

急剧增长的产量堪堪满足北华各项建设的需求,可以说越往纬度高的地方,地下建筑越加普遍,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极大的减轻了寒冷气候的影响。

尤其是冻土地带,虽然各项工程机械广泛应用,极大缓解了人员劳力。寒冷气候也夺取了很多施工劳务人员的生命,土著劳工和岛国劳工功德无量啊,宋肖和北华高层为此非常感激。

作为寒冷地带国家,北华对于水电取暖设施非常重视,除了大量建设地下建筑之外,各种火力电厂分布在各城市的下方向。电力,暖气,水从地下走廊进入到千家万户。

…………

广州,大元帅府。

孙宁此刻的心情非常高兴。

自从数次击败满朝的平叛行动之后,革命领袖的头衔戴的更加稳固。

除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之外,很多的商人对两广革命政府充满信心,也把投注投在了孙宁的身上。

两广临时政府对北华的施政方式部分吸取,经济也是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不过,对于北华的限制高楼政策和假期政策,孙宁等人极为不屑,认为北华是越来越倒回去了。

不仅两广临时政府这么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认为北华的这些政策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自从1832年北华开展变革运动后,越发的低调,除了各种文化输出,对于各项经济指标,为了不引起世界其他国家的注意和恐慌,北华政府至今未对外发布。

各国也是没有具体的数据,只知道北华进口了很多矿产,这也是因为北华贸易平衡的缘故。

至于生产了多少钢铁,财政收入达到了多少,各国政府和势力也是两眼一黑,摸不清楚。碍于北华严寒地带的生活环境,不适合经济发展,也不认为北华经济规模会有多大。

尤其是北华各种在他们看来限制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高楼建设,汽车行业。

让各国政府下意识的认为北华只是一个土地广阔的大国而已,和自己差不多,因为距离遥远,也没有多大威胁。

这也是北华能够顺利发展至今的一个原因。

“大帅,如今我们实力发展已到一定程度,是不是需要把广西也纳入到革命的大家庭里?”作为以孙宁接班人自居的姜宇来说,对于革命政府的发展非常关心。

这些年来,凭借着在军事上数次击退满朝军队,姜宇的声望逐渐高涨起来,尤其是在部队,姜宇的声望更是超过孙宁。

这也让孙宁对姜宇有些警惕起来。

“可以,我们拥有了15万大军,经过了不列颠政府的支持,我们的军队精锐程度可以说是高于周围势力。我看可以,毕竟也是名正言顺嘛,我们两广临时政府少了广西可就是缺了一角,我们这次就补全它。”孙宁大手一挥,领袖的气质是扑面而来。

“大帅,这次就由我带领10万军队前去,保证一个月的时间拿下广西。”姜宇非常高兴,立即自荐当这次行动的指挥官,这可是增强自己影响力的好机会。

看了几眼兴奋的姜宇,对于他的算盘,孙宁是非常的清楚。

“就由陈泽民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你的责任也非常重要,要小心抵挡满朝趁着我们腹地空虚的机会过来找我们的麻烦。”

“大帅,还是由我去吧,泽民这几年忙于政务,对军事了解不如我………”

“就这么定了。”未等姜宇说完,孙宁语气坚定的定下了这次行动的指挥官。

张着口的姜宇说不出话来,此刻姜宇也明白了孙宁的想法。至于满朝趁机来攻,姜宇内心呵呵冷笑,自身难保的满清还有实力来攻打自己?说什么姜宇都不信。

各怀心事的两人简单的说了下日常的事情,分开开始自己的工作。

…………

两广临时政府举行了轰轰烈烈的西征广西仪式,让垂涎广西的唐尧和龙云也是心中一动。

这些年来,广西没有一个统一的势力,各地方势力实力弱小,占据一两个城市。

这也是因为广西山地居多,经济落后的原因。孙宁,唐尧,龙云把广西作为了势力之间的缓冲地带,默契的没有进攻广西。

这次孙宁大张旗鼓的进攻广西,这也就别怪我们分一口肉吃了,唐尧,龙云此刻心里这样想着。

随即安排部队展开了对广西的争夺。

世界各国势力在背后不同程度的支持各军阀,西方各种步兵操练手册和武器装备也是被各军阀获得和应用装配。

各国不同的武器装备应用在自己支持的军阀部队里,作为同为一个民族,北华的各种装备在关内受到各种排挤,西方列强国家心有灵犀的共同消除北华在关内的影响力。

北华对此倒是心知肚明,全身心投入变革运动,没有多少精力投身国外的北华,也是对混乱的关内有些厌烦,索性也就顺水推舟。

此刻的北华民众一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打造自己的家园,有些孤立主义的倾向。

与北华一样,自从获得德克萨斯之后,环顾四周,只有墨西哥还有可图的地方,其他都是自己不好招惹的存在,深感自身实力不够的大米国也埋下身子,与北华一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建设。

铁路更是以每年平均8000公里的速度增加。

与北华不同,大米国对各种高层建筑很是喜爱,尤其是纽约,许许多多十几层高的建筑拔地而起,如果不是电梯还未发明,建筑会更高。

第128章 亚历山大二世来访

关内的广西陷入三家之争,百姓流离失所,除了关内有些关注外,其他各国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亚历山大二世即将访问北华的消息。

这几年以来,亚历山大二世可是被世界所关注,原因有两个。

一是亚历山大二世经过对北极熊国情实地调研后,决定开始北极熊解放农奴的变革,目的就是让农奴从封建地主手里解放出来,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样工商业资本家可以有大量的劳动力。

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是农奴,这部分人口依据地主,消费不了太多的商品,且人口被大量牵制住,不能有效的投入到工商业当中,这是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北极熊不能更快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与伊凡诺夫商量后决定开始这场农奴解放运动。

这场农奴解放运动对于亚历山大二世注定是孤独的。因为占有农奴最多的恰恰就是北极熊的高层。

除了伊凡诺夫全力支持外,其他高层都持反对态度,毕竟这事关自身的切身利益,善财难舍啊。

农奴解放运动开展的很是缓慢,在伊凡诺夫的全力支持下,随着军队加强对全国各势力的镇压才慢慢的推广。这其中更是发生了好几起叛乱事件,尤其是几起遍布全国的叛乱,更是让北极熊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北华实在是看不下去,加大了对北极熊的资金支持,换去了部分矿石采矿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可能会因此下台。

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解放运动之外,最受外界关注的就是亚历山大二世的被刺杀数量。

这8年时间里,平均每周都有一次刺杀,可以说亚历山大二世荣登世界各国高层被刺杀最多的人物榜首,且遥遥领先于第二名,真是亚历山大啊。

受累于农奴解放运动,早就打算访问北华的亚历山大二世终于有了难得的平稳时光,开始这场被拖延8年的访问。

在这8年时间里,北极熊国内风起云涌,随着农奴解放运动的开展,北极熊的工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大量农奴的解放,给工商业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劳工,并扩大了国内市场,这也是亚历山大二世经历了初中期的困难之后,处境越来越好的原因所在。

越来越多的工商业资本家实力壮大后,加大了对亚历山大二世的支持,此消彼长之下,农奴主的实力越发的萎缩起来。

北极熊的钢铁产业得到北华技术支持后,年产量达到了52万吨,财政收入达到1.15亿卢布。

实力的增长也让亚历山大二世支持者越来越多。

与沙皇尼古拉一世一样,亚历山大二世也被张骞市繁荣的贸易和发达的交通所震惊。

与八年前不一样的是,进入北华的更多是多种多样的矿石,煤炭,木材。

北极熊目前拥有的土地很是广大,在北华探矿队的帮助下,各种矿产资源纷纷被开发,出售给北华。北华在经过提炼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金属原材料储存在鲜卑利亚不同的城市。

经过了8年多的矿产进口,各式各样的矿产从世界各地源源不绝的进入鲜卑利亚的各项资源仓库,分门别类储存。

鲜卑利亚的各大城市根据本地区资源属性,地形特点,分别储存不同的原材料,并因此发展出针对该材料的衍生工业。

除了常规材料之外,宋肖所关注的一些放射性原材料,比如铀矿石更是储存重点。这个时代铀矿石没有受到西方诸国的重视,只是简单的应用到钟表行业,需求很少。

各国对北华进口这种矿石很是奇怪,在利益的驱使之下,纷纷加大对铀矿石的开采。

不同于普通矿石的储存,在宋肖的特意安排之下,这种放射性的矿石被储存在鲜卑利亚靠近北冰洋的位置,利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造储存仓库,这里远离人烟,是个绝对的好地方。

这8年时间早已经存储了一百多万吨的铀矿石,深知其未来重要性的宋肖认为这种铀矿石只有更多没有最多,最好全世界的铀矿石都在自己手里。

北极熊的铁路速度得到了北华的帮助,提高到了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经历了8年的发展,北华的火车速度更加快速,平均速度达到了120公里每小时。这源于火车头的改变。

北华原有的老式蒸汽火车头,逐渐被内燃机火车头代替,效率提升,动力更加强劲的火车头立马把火车速度提上了一个新的档次。

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亚历山大二世的心情变的舒展开来。不同于国内的紧张,这次对北华的访问在亚历山大二世看来是一种放松。

国内有着自己伯父伊凡诺夫的坐镇,亚历山大二世非常信任。

亚历山大二世随机的在鲜卑利亚的几个城市下车,对北华城市治理进行调研学习。

与北极熊国内有些乱糟糟的环境不同,北华城市无论大小都显得很是干净。

火车只是停靠在城市外围,只能乘坐地铁进入城市。

北华城市除了给亚历山大二世干净的初始印象之外,就是安静,没有马车和最近几年流行的汽车。大街小巷里都是步行的行人或者骑着自行车或山地车的行人。

不过公共交通很是发达,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留意,每隔三百米左右就有一个进出站口。

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一个大花园。

虽然这里人口看起来有些少,商业却很发达,各种各样的商店服务场所应有尽有,不同于这个时代霓虹灯和各种各样的广告,这座城市的商店服务场所门口很是朴素,非常极简的写上了自己的名称,就再也没有其他。

在地铁里,亚历山大二世就已经注意到,地铁车站和车厢除了干净卫生之外,放置最多的就是各种报纸书籍,坐车的人随身从旁边的架子上取出书籍或者报纸,到达目的地后再把报纸和书籍放回原处。

这里没有广告的喧哗,每个街头都有一座图书馆,学习的氛围很是浓厚,这让热爱读书的亚历山大二世立马喜欢上了这里。

这里简直就是读书学习养老的好地方。

亚历山大二世在鲜卑利亚不同的城市下车调研,看到的是同样的干净,同样的安静,同样深厚的学习氛围。

第129章 北华对策

对于亚历山大二世的到来,宋肖和北华高层也很是重视,不仅特意与访问沿线的所有城市发布了通知,更是派出专人在车站做好迎接准备。

除了对亚历山大二世来访投入精力之外,北华政府在经过了8年的全身心向内发展之后,终于有精力投入到世界舞台之上。

在亚历山大二世到来之前,宋肖召集军政高层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研判。

“同仁们,经过了8年的努力奋斗,北华初步达到了我们目标中的一部分。现在我们可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为理想的生存之地,我们这里气候虽然寒冷,但是人们都能够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宋肖很是骄傲,对于8年的奋斗结果,宋肖很是满意,这也不枉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走一遭。

原时空自己遭遇的种种糟点,宋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在北华很少看到,很少发生。

解决了人们吃穿住行学习的绝大部分问题,这幸福生活不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各个不愁嘛。

首节上一节3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