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第10节

”委员长,北海道面积8.3万平方公里,是日本的第二大岛,现在处于德川幕府统时期,北海道道虽然与日本本州岛相隔津轻海峡,但是北海道一直以来都是虾夷人的领地。北海道由于气候严寒,而且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贫瘠不适合大规模的农业耕作,因此一直以来作为原住民的虾夷人主要以狩猎和捕鱼为主。这也导致了虾夷人的人口数量一直不多,整个北海道也不过数万人口。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气候条件导致德川幕府对这个“夷人”之地不感兴趣,仅在函馆、福山靠近海洋的地方设立了统治机构。“负责情报的陈羽整理了手中资料说道。

听到德川幕府对这个时候的北海道不感兴趣,眼神一亮,“德川幕府治下情况如何?”

知道宋肖的意图,陈羽接着说道,”德川幕府是1603年由德川家康在江户所建立,已成立220周年。现在统治不太稳定,德川幕府和满朝一样都是人口大国,百姓依靠土地庄稼生活,通过土地兼并,很多底层的农户、中下级武士生计很难,纷纷投靠各地大名生活,各地大名势力大增,对幕府威胁很大。比如加贺石高达到了102.5万,其次是萨摩的77万石高,仙台的62.5万石高,要知道,德川幕府规定一石高为150公斤大米重量,这些大名凭借着大量的粮食聚集了很多军队,德川幕府现在的统治有些摇摇欲坠。”

听到德川幕府的统治情况,宋肖更感兴趣了,“既然德川幕府统治这么危险,我看我们可以给德川幕府提供支持,比如枪杆、弓箭、刀剑这些军用物质,可以与他达成交换北海道的交易。”想了想,非常确定自己的想法,“我看这个方法不错,有种说法不是叫做宁予外邦,不予家奴嘛,在这些统治者看来,外邦目的不是来要自己的命,给了外邦自己可以生存,把好处给予了家奴这类的底层势力,自己的生命可就没有保证了。我想,现在的德川幕府会认真考虑的。”

“郭强,麻烦你派人与德川幕府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达成这个交易。”

“好的,委员长。”

。。。。。。。。。

德川幕府,江户。

德川家齐看着眼前的中原人。日本对于中原的语言和文化很是喜欢,上层人物都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原话。

“你是吉林将军府的人?”德川家齐非常诧异的问道,不清楚吉林将军府为什么会与自己联系?双方没有打过什么交道啊。

“是的,将军,我是受我们吉林将军府宋肖将军的委托来与将军做个交易,这是我的委托书。”说完把委托书递给旁边的侍者。

拿到委托书看了看,上面有非常清晰的吉林将军府印鉴,很是正规的官方文件格式,初步确立了这是真的念头,这时候应该没有人会造这方面的假吧。

德川家齐也是中原文化爱好者,能够看懂汉字,看了看委托书上的内容,刚看到上面说交易北海道时,德川家齐心里非常的恼怒。北海道虽然在自己眼里是一个非常荒凉的地方,面积可是不小啊,仅次于本州岛,对于面积本就不大的日本列岛来说,交易北海道绝对是一个糟糕的做法,这就相当于富人在乞丐碗里找食吃。

毕竟这是吉林将军府的正式文件,强忍心中的怒气,继续看下去,看到最后心里的想法有些动摇起来了。宋肖在委托文件书里提到,愿意提供两万柄步枪、十万把钢刀换取整个北海道。作为德川幕府的当家人,德川家齐深知底下的情形,就像火山喷发的火山口一样汹涌危险,各地大名的势力总和已经超过了德川幕府势力,依靠幕府统治的长期惯性,凭借着德川幕府的实力和手中掌控的天皇,才能勉强稳住摇摇欲坠的统治。

有了吉林将军府的装备支持,德川幕府的统治想必会更加的稳固,相比于贫瘠的北海道,自家的统治更加重要。

“贵客稍待,我与众位大人商量再做决定。”

“好的,”使者礼貌的回答。

第036章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返回宁古塔途中的宋肖不知道一位历史上的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人物已来到吉林。

魏源,去年刚刚中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意气风发,粪土当年万户侯,感觉世界对自己是多么的美好,自己要用自己的所学大干一场,不负人生来一会。中举之后,交流圈子升了几级,获得的消息也愈加的广、深度更深。作为对封建制度了解很深的他来说,在广东与国外交流频繁的他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可他的这种思想被圈内人认为是奇谈怪论甚至是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这让他很郁闷,很恐惧,越发的感觉到自己在目前的官场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周围的人不赞同自己的主张,甚至自己的家人也隐隐的告诉自己要和光同尘,枪打出林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缓解郁闷的心情,魏源决定四处走走,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借此对自己的思想进一步的整理、规划和升华。经历了一年时间的关内游历,这一次,魏源决定到大家心目中的塞外苦寒之地看看,他来到了关外吉林将军府,一个能吓到所有官员的宁古塔地区。

刚进入吉林,魏源就发现与关外其他将军府的地广人稀不同,吉林将军府人口明显增多,最显眼的仍然是那一路望不到头的水泥路,这种水泥路比青石路好多了,更不要说三合路了,就是不知道成本如何。

水泥路两旁是一排排的杨树,笔直的排着,像一排排整齐的等待检阅的士兵,偶尔有焦黄的落叶在秋风的邀请下,打着旋的不舍得落下。

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完,红墙青瓦之下只有一群老年人在聊聊家常,不见中青年人,也没有玩耍的少年,这让魏源很是诧异。在其他地方,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荒度时光。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呢?

好奇之下,魏源问了下闲聊的老年人心中的疑问。老年人看他的样子就知道魏源是外地人,“后生,你这可就问对人了,我们这的年轻人啊都去了厂子当工人去了,”吧嗒了一下旱烟笑眯眯的,“娃儿们都去学校上学去了,宋委员长好人啊,关心我们,娃儿们上学都不要钱的,最重要的是,宋委员长给我们上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我们现在生病看病都不用花钱了,老了都有官府给我们养老,祝宋委员长长命百岁啊。”

旁边的几个老年人同样一脸感激的祝福宋委员长长命百岁。

听到几位老人的话语,魏源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这难道就是自己追求的大同社会吗?无论在原时空还是在现时空,魏源都是赞同开办工厂,学习西方技术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到了年老的时候,魏源思想里甚至有了反对封建主义,主张民主统治。

辞别几位老人之后,魏源心情激动的继续游览吉林将军府的各个地方,有朗朗读书之声的小学,有正在建造的中学,师范学院,看见了铁轨上呜呜叫的蒸汽火车,看见了拥有成千上万人红火火的各式各样工厂,也看到了不需要吃草就能跑的蒸汽汽车……

一路上魏源看到了许多,想了许多,也终于下定了心中的决心,他决定了要参与到这伟大事业的创立当中。

………

华宇集团办公室,宋肖待的最长的地方。

一位秘书走了进来,“委员长,一位名叫魏源的人求见。”

“魏源?自己不认识这个人啊。难道是?”想起历史当中的魏源,正是在这个时期存在,写下了有名的《海国图志》,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虽然也有人说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在宋肖看来,无论是《海国图志》的广泛传播还有魏源在思想上比林则徐更有反封建思想,魏源比林则徐更可以称得上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

意识到可能是历史当中的魏源,宋肖没有等秘书带魏源过来,自己在秘书的陪同下主动前去会见。

在秘书的指引下,就见到一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一身朴素的青袍丝毫不影响其在宋肖眼中的形象。在宋肖看来,有的人不会因为穿着奢华的服装,就能够遮掩其草包的形象,也有的人不会因为衣着的朴素,就能遮掩胸中的笔墨。魏源显然就是后者。

这一刻,宋肖认定了眼前的魏源就是历史当中的魏源,历史不会那么凑巧。

“魏源先生,欢迎来到吉林。”这是自己碰到的第一位历史名人,作为有些名人收集癖的宋肖看来,自己第一个目标出现了。

丝毫不知道自己已是宋肖眼中猎物的魏源,非常诧异宋肖能够出来接见自己,一个封疆大吏能够主动出门接见自己,魏源心里有了被重视的感觉,心中的决定也愈发的坚定下来。

“多谢宋大人,学生十分惶恐。”魏源十分谨慎的回应,非常担心自己在宋肖眼中的形象。

宋肖上前非常热心的拉着魏源的手,边走边热心的说道,“你我之间岁数相差不大,我们就以兄弟相称如何?魏老弟?”

“魏,何德何能能与宋大人兄弟相称?”魏源非常惶恐,惶恐于宋肖的过分热情,也坚定于自己的内心决定。

摆了摆手,“就这么定了,魏老弟。”宋肖单方面的决定了双方之间的称呼。

诧异于宋肖的霸道,也暗地里点了点头,没有一定的霸道和决断力,优柔寡断的可称不上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那好吧,宋大哥。”魏源颇有些无奈的说着。

“这就对了,魏老弟,你我之间何必这么客气,忒生分了些,不好不好。”宋肖摇了摇头。

“那就是弟的不是了,”魏源有些好笑的说着,随即双方哈哈大笑起来,越发的对对方更加满意起来。

第037章 大U型战略

宋肖与魏源相见恨晚的聊了一些话语之后,宋肖带着魏源来到了沙盘,眼前的沙盘是整个亚洲的沙盘,沙盘上的各种地形与现实一致惟妙惟肖,现在时空当然做不出来,沙盘源于基地,目前随着现实工业的发展,基地的作用不如刚开始起步时那么重要了,主要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储备基地,随着现时空教育科技的发展,基地的作用也会更加逐步的降低,当然,这也符合宋肖的意图,对于基地这种莫名其妙的力量,还是不能太过于倚重,天知道基地什么时候功能会莫名其妙的消失,目前来说,只能作为一个后备依靠。

宋肖简单的把自己的战略目标说了下,便询问魏源的看法。

看到面前巨大的沙盘,感觉大开眼界的魏源,自然知道这是宋肖对自己的考验,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盯着巨大的沙盘,魏源沉思了许久。宋肖也没有催促,就坐在旁边的沙发上,一口一口的喝着茶叶水,不紧不慢的盯着魏源,也不打扰他,心中也有些好奇魏源会给自己提供什么好的建议。如果意见中肯有用,以后肯定会重用魏源,安排到相应的位置,如果意见一般,没有达到针对性的点,则只能是自己的魏老弟了,安排一个闲散职位罢了,满足一下自己搜集名人的癖好。

沉思了大概半小时,从沉思中缓过来的魏源脸色非常自信的神情,不紧不慢的说道,“宋大人,你制定的战略非常好,实行顺利的话,能够拥有这片广阔的土地,趁着其他人的不重视,给我们的未来留下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完美了。”魏源对宋肖的战略也是非常的赞同,能够参与进来,给子孙留下大片的生存空间,魏源非常愿意。

宋肖对于魏源对自己战略的赞美非常的高兴,不过如果只有这么点的话,也就可惜了。对于双方的称呼,双方都很自觉的没有改为兄弟称呼,工作场合和正式场合,还是正规称呼好。

仿佛是感觉到了宋肖心中的不在意,魏源非常自信的拿起手中的指挥杆,“宋大人,你看,”魏源说着用指挥杆从最东边的山海关,一路沿着长城,到陕西,到甘肃,到四川,到云贵,最后到广西。“宋大人,你看,这像一个什么?”

宋肖仔细的看着魏源手中指挥杆经过的地方,认真的想了想,突然恍然大悟起来,这不是历史当中很有名的U行战略嘛。

“U”,听到宋肖嘀咕的声音,魏源非常确定的说着,“对,这就是西方文字当中的U字母。”

“大人,你看,如果我们像元朝忽必烈消灭南宋战略一样,先消灭北方敌人,再消灭四川,云贵和广西的势力,就这样,南宋就没得跑了,只能窝在东南一角,被元朝慢慢的挤掉消灭掉,最终出现崖山之战的惨剧,汉人政权被灭掉。”

“我们可以学习元朝战略,先消灭点满朝关外势力,再拿下西域,高原,甘肃,陕西,云贵和广西,除了东边和南边沿海地带,满朝就像被关进一个笼子里,没了资源和辗转的战略之地,只能等死。”

“啪啪”,宋肖非常高兴的拍打着手掌。拍了拍魏源的肩膀,不愧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第一人,眼光就是不一样。宋肖知道,这种战略在华国大地上是非常适合的,金角银边草肚皮,没有强大的实力,中间势力下场都很惨。

“好,非常好,得魏源先生犹如刘备得孔明,曹操得郭嘉啊,我得魏先生犹如刘邦得张良,魏老弟,做我智囊如何?以后就多多麻烦魏老弟了。”

“弟,恭敬不如从命了。”说完,双方大笑起来。

“魏老弟,有没有好友相介绍啊,我这里招才若渴啊。”看到魏源这么优秀,优秀的人总与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宋肖对人才的渴望非常强烈。

想了想,魏源说道,“大人可知道龚自珍?”

“龚自珍?”宋肖想了想,突然激动的站起来,“是那个写不论盐铁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的龚自珍,是那个写下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

看到宋肖对自己好友龚自珍这么熟悉,居然知道自家好友的诗句,非常高兴宋肖对人才的重视,“是的,大人,龚自珍目前正在杭州紫阳书院讲席,我现在就书信与他,邀请他赴吉林一趟。”

拥有名人收集癖的宋肖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说道,“那就麻烦魏老弟了,给,魏老弟,这是给你准备的一套房子,稍后由侍者带你过去。”宋肖对人才很重视,在建设华宇大厦的同时,早早就在华宇大厦附近建立了一个小区,小区里的房间都是独门独户的,绿化很好,小区里大树、草坪到处都是,水电齐全,很多政府、军队高官和华宇集团高层人物都在这里安排了房间,宋肖也准备了很多空房子,专门用于奖励优秀人才和特殊贡献人物。小区门口有军队保卫,小区里也有军队巡逻,非常的安全。

“魏老弟,你与林则徐关系如何?”宋肖突然问道。

知道宋肖招揽人才的意思,“我与林大人交往颇深,林大人遍历地方,治绩卓著,对于西夷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是名能臣,然愚忠思想强烈,今年正月又刚被擢升为江苏按察使,在我看来,林大人不会过来的,宋大人最好不要把吉林的消息泄露给林大人,不然,以林大人的愚忠思想,会强烈建议朝廷消灭掉大人的。”

听到魏源的介绍,宋肖有些遗憾的瞥了瞥嘴,没办法,林则徐愚忠思想严重,现在又是处在官场得意之时,确实不太好招揽。不过有了个龚自珍也不错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人社部长的好苗子啊。

第038章 军演

1823年9月20日,呼拉喀,陆军大型训练场所。

这一天整个大型训练场所红旗招展,数百面鲜艳的红色旗帜高高飘扬在演练场四周,从国防军一师、三师,预备役一师、二师分别抽取的三个团,共计十二个团正整齐排列的等着宋肖,部队身后是同样等着检阅的陆军军用运兵车、65毫米拖曳火炮、陆军专用医疗车、军用饮水车、军用餐车,整个部队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只有风吹荡红旗的声音。

载着宋肖、魏源和其他部队高层人物的车辆缓缓驶入首席台。

首席台上,宋肖对着简单的扩声筒发表了讲话。

“将士们,与其他军队不一样,我们国防军是从人民走出来的部队,是人民的子弟兵,经历了保安部队、辉南战役、剿匪行动等多次军事行动,我们取得了整个吉林将军府的和平安宁,这都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可是,我们能够马放南山、铸剑为犁了吗?不,我们还远没有到达那个时候,现在近的,我们周围就有黑龙江将军府和盛京将军府对我们虎视眈眈,远的就有满朝朝廷和北极熊、不列颠、荷兰、法国等西方国家对我们垂涎三尺。”

我们的好日子是我们辛辛苦苦靠着沾满双茧的手挣出来的,工人通过双手产出了一件件商品,农民靠着双手种出了满仓的粮食,商人通过双手带动了商品的流通,士兵们通过双手打出了一片安全的天地,士兵们,有了我们辛辛苦苦的劳作,才有了我们幸福的日子,孩子能够免费上的了学堂,老人能够免费的医疗,所有人老了都能够有政府负责养老,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辛辛苦苦挣出来的,不是那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施舍出来的,不是那遥远的朝廷怜悯给我们的,事实证明,没有他们,我们能过得更好,过得更幸福。”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士兵辛辛苦苦的训练站岗,我可以这么说,乡亲们能够拥有太平幸福的生活,就是因为有我们这群人在帮他们抵挡住那些不怀好意的势力,乡亲们能够睡得安心,那是因为有我们这帮当兵的在站岗。士兵们,那些乡亲们有我们的爹娘兄弟姐妹,为了他们,我们又怎能安心的放下松懈的心里,又怎能心安理得的对自己说算了吧,今天就这样了。我们背后不容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身上穿的庄严的军装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

“士兵们,今天是考验我们训练成果的日子,我常说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现在我宣布,1823军演正式开始。”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士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以高昂的士气,用急行军的步伐在首席台前穿过,一股股金戈铁马气势扑面而来。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气势的军队,”魏源心有感触的对着宋肖说道。走过天南海北,见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就属眼前的军队最有气势,魏源内心对自己的决定更加的坚定。

雄赳赳气昂昂,十二个团一万两千余人,十二个方队以排山倒海的英姿走过首席台,临近首席台就以标准的军礼向他们心中的长官敬礼,宋肖则以同样标准的军礼回敬他心中可爱的战士们。

十二个步兵方队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五十六辆军用步兵运输车,每辆车上拥有十名士兵笔直的站立,每辆车后面拖曳着56毫米的火炮,经过军火专家的改良,火炮重量从过千斤削减到了几百斤,军用步兵运输车能够很轻松的带着火炮转移前进。

军用步兵运输车后面是一辆辆的后勤车辆,军用医疗专用车、军用饮水车、军用餐车,这些车辆虽然不起眼,但是对军队的战力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

阅兵全程没有任何一只马匹,没有任何牲畜蓄力,现在宋肖的部队除了车辆实在走不进去的地方之外,全部改为机械动力。

坐在演习台上,宋肖举起望远镜看着演习场所,这次演习是随机抽选,从随机四个师里各自随机抽选三个团,这十二个团又随机分别抽选为红蓝方,这样最大程度的保证军演的公平。

“嗖嗖嗖,”只见红方二百门火炮齐刷刷的往蓝方阵地轰去。显然是红方侦探兵首先探测到了蓝方部队的位置,率先发动火炮攻击。为了保证安全,这次军演用的炮弹和步枪子弹都用的是军演专用炮弹和步枪子弹,炮弹和子弹里面填充的是鲜艳的染料,只要身中染料即被击毙,不能再有其他动作。当然,这依然拥有一定的危险性,每次军演都被允许有一定的伤亡指标。

红方二百门火炮连放三次炮击后,在军用步兵运输车的拖曳下迅速转移阵地,没过多久,大概两分钟后,蓝军的炮击轰向原红方炮兵阵地。

这个时代的炮击就是这样,没有火力侦察雷达和炮击雷达,全靠侦察兵的发挥,谁先发现对方,胜利的天平就倒向谁。显然可见,蓝方在炮击方面失了分,反应慢了许多,红方在蓝方炮击之前早已跑路。首席台上,蓝方的几名将领脸色瞬间黑了起来,心里想到的绝对是回去好好训练训练自己的兵,这可给他们丢脸了,尤其是在宋肖和所有军队高层面前。相反,红方几名将领脸色乐开了花,有几名红方将领特意走到蓝方将领面前瑟几句,搞得几名蓝方将领脸上的黑度高了几分。

蓝方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在派出所有侦察部队的同时,让自己队伍分散的更开一些,尽量减轻红方火炮对自己的打击。

红方在确定双方处境后,见招拆招,也派出自己所有的侦察兵,尽快查清蓝方的所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看到双方的斗智斗勇宋肖在首席台上点了点头,军演的目的就是这样,查缺补漏,让部队知道在真实的战场上会面对什么,好做好准备。

第039章 军校

华国陆军指挥学院。

一副对联贴在了指挥学院门口,“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为了人民”。这显然是宋肖的杰作,宋肖把有名的黄埔军校大门的对联移到了此处,不过横批改了改,黄埔军校的横批是“革命者来,”宋肖的是“为了人民。”

宋肖对黄埔军校的对联非常赞同,这也是他对军校的要求,部队不允许逃跑者的存在,如果贪生怕死就不要走军队这条路,在后方好好的工作也不错,部队官兵要拥有改天劈地的勇气,能够在宋肖的指挥下破碎旧有的势力,军队在宋肖看来就是打破黑暗铰链的斧头,不容许贪生怕死的人进来。部队的存在一切的价值就是为了人民,不全是为了革命。

有了一定政治智慧的宋肖,决定模仿某人兼任所有军校的校长,具体负责管理陆军指挥学院的就是王亚轩将军,作为总参谋长,对部队很熟悉,不仅了解部队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宋肖对部队改革的思想,是作为军校校长的最佳人选。

走在学院的道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梧桐树,宋肖对着旁边陪同的王亚轩笑了笑,“当年可是我建议学校里面种梧桐树,亚轩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知道,校长。当年你说过,种的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王亚轩在旁边感慨的说着。

“是啊,我当年成立这个军校的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部队更加正规化,能够系统性的培养军事人才。说实话,这个军校的目的就是能够成批成批的培养更加正规化的指挥官,不求指挥官多么惊艳,因为再普通的指挥官只要有了各个参谋再各个方面的查缺补漏,在我们优势火力和准备充分的后勤保障之下,没有多大问题都能打胜仗,我们的后勤保障在经济发展之下保障的更加充分,只要有这种懂得一定知识的指挥官,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发展壮大。”

眺望了远处的教学楼,宋肖继续说着,“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军事天才,庸才居多,”说完盯着王亚轩,“天才你算得上一个,”不待王亚轩表示,继续说道,“法国的拿破仑也算一个。这个世界上天才是很少的。我们只能按照庸才的标准来培训他们。”

“不过再是庸才也有闪光的点,这就是他们的经验和根据经验得出的新的点子。这样我打算每年从部队里选拔一批从普通部队里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是在部队里最有经验的人,这些普通人中出现的优秀人员,尤其是经历实战出现的优秀人员不在一线担任职务,全部到军校负责教学,把他们的优点传给学员,这样一批批优秀的人在后方教学,永续不断。”

盯着王亚轩的眼光,很认真的说道,“我的意思,你懂吗?”

听到宋肖的话语,王亚轩深深的知道一名统领和一名手下的区别,也清楚的知道宋肖建议是多么的绝妙。

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校长,一线最优秀的人才不在一线遭受任何的损失,这些经历炮火选择的人回到后方,把他们的战场经验传给学员,这些学员带着经验在一线经历炮火的磨练,带着更先进的经验回到后方,这样我们的队伍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战斗力会稳步的提升。”

首节上一节10/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