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酸儿辣女,再搭以喜脉,不就知道你怀了啥娃子了?”
闻言,徐妙锦顿时满脸羞臊,忍不住道:“大姐,你怎么……”
一旁的徐增寿,笑的很贼,拍了拍朱寿的肩膀,道:“老朱,来都来了,今日你也别回去了!”
“快!”
“去跟妙锦回闺房造娃吧!”
朱寿抬头望了眼天色,懵逼地道:“小公爷,时辰还早……”
“呸,乱矜持个什么劲!”
“看刀!”
可话还没说完,徐增寿顿时翻了个白眼,上去就是一手刀,便把朱寿给敲晕了。
一旁的朱高炽都看傻了!
啥情况啥情况?
好端端的,小舅怎么冲着小姨夫出手了啊?
本世子要不要拦一下?
可心里刚升起这个念头,徐增寿已经是迈步上前,照着徐妙锦的脑后,也是一手刀下去了。
等两人全都晕了过去,他大手一挥,吩咐道:“来啊!”
“送俺妹子和姑爷入闺房造娃!”
“遵命!”
说罢,一众婢女迈步上前,熟门熟路扶着朱寿、徐妙锦,一路送去了闺房歇息。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徐妙云默然无语极了。
啊这……
怎么看,增寿这个混账都不止一回干出这等混账事了啊!
贱不贱呐?
不过……
妙啊!
妙锦越早生娃,皇长孙妃大位越是稳固,老朱家正统子孙绵延,出于哄重孙子,老爷子不至于琢磨来好燕王府的羊毛了!
她侧头瞥了一眼徐增寿,略带欣慰地道:“你这孽障,可算干了一桩人事!”
“来人!”
“把阿胶糕带上,本妃要入宫把云锦阿胶之事,请老爷子定夺!”
“遵命!”
说罢,燕王府的下人抱着一堆阿胶糕,随徐妙云火速入宫。
此时此刻,朱元璋正在谨身殿批阅奏疏,还不忘问道:“蒋!”
“尚服局可把雄英的太孙服赶造出来了?”
蒋不敢怠慢,连忙抱拳:“回皇爷,已赶造大半,定在册封大典前,彻底而成!”
朱元璋重重点了点头,说道:“如此甚好!”
“准备准备,定个日子,把孔讷那个老东西,拖出来砍了!”
“咱要用这老东西的血,庆雄英回宫!”
“是,皇爷!”
也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迈着小碎步入殿,恭谨地道:“皇爷,燕王妃携礼求见!”
“宣!”
“遵旨!”
须臾之后,徐妙云迈步走入殿中,行礼道:“儿媳,拜见爹爹!”
“儿媳过来,是要给爹献上阿胶糕!”
说罢,便把阿胶糕献上,并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啥?
雄英见了高炽?
等等!
以这兔崽子的揍性,不会……
朱元璋听完之后,顿时面色一凛,看也不看阿胶糕,赶紧问道:“妙云呐,咱问你,雄英可是跟高炽说结拜了?”
徐妙云懵逼地道:“不曾啊……”
闻言,朱元璋一下愣住了。
卧槽!
没结拜?
咋,雄英这兔崽子终于出息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 一门双皇后,双国公
此时此刻,朱元璋整个人都懵了。
奇了怪哉!
雄英这娃子,碰到老四一脉的朱高炽,竟然没拜把子?
出息了啊!
不、不对!
算下来,朱高炽乃是雄英的堂弟啊!
既当了小姨夫,还结拜干啥?
难道说,这兔崽子唯有碰到自己的长辈,才一个劲追着结拜、占便宜?
无利不起早的臭德行,随谁了?
罢了,容这孽障胡闹一阵吧!
转念一想,他便收敛心绪,看向了徐妙云,笑呵呵地道:“不结拜好,不结拜好啊!”
“妙云呐!”
“你刚才说啥来着,献给咱什么糕?”
徐妙云不敢怠慢,连忙施了一个万福,恭谨地道:“爹,承雄英之福,儿媳献云锦阿胶糕入宫!”
“阿胶糕之五成利,也一并献于爹,以供朝廷治天下之用!”
“对了!”
说到这,她忙是从袖中掏出一沓旧制大明宝钞,递了上去,笑盈盈地道:“爹!”
“这八十三万两银子,乃是燕王府献上的孝敬之礼!”
“还望您老人家收下,充盈内帑!”
望着摆在御案之上的宝钞,朱元璋一下愣住了。
咦?
老四这么快就凑出来这么多银子?
是这兔崽子实在过于生财有道,还是咱薅的太轻了?
他皱了皱眉,问道:“妙云呐,咱问你,这银子何来?”
“莫不是老四搜刮了民脂民膏?!”
民脂民膏?
老爷子!
您老咋处处给燕王一脉挖坑呢?
图个永乐年号,也太难了吧?
闻言,徐妙云吓了一大跳,忙摇头道:“爹!”
“这银子,乃是增寿孝敬给儿媳之贴己银,儿媳想着朝廷还要疏运河、迁都北平,花银如流水,故而赶紧入宫献礼!”
朱元璋这才满意颔首,老怀欣慰地道:“不错不错!”
“妙云,你有心了!”
“老四有你这个贤内助,咱也可省心不少呐!”
说到这,他还不忘给徐妙云吃下一颗定心丸,笑呵呵地道:“妙锦与雄英成婚之后,莫要多虑!”
“你爹徐达,乃是咱的老兄弟,咱的老朱家既是皇帝……”
“那你徐家姐妹定为一门双皇后!”
“往后增寿若收敛纨绔之性,随辉祖立下灭倭国之功,咱也不妨叫徐家一门双国公,朱家不死,徐家永存于大明!”
一门双皇后、双国公?
啊这……
徐妙云听得满脸错愕,忍不住说道:“陛下,徐家之尊荣,是否过于重了啊?”
“正所谓,烈火烹油、盛极而衰……”
“一门双皇后,已是陛下隆恩,可这一门双国公,照增寿的混不吝性子,一旦册国公位,还不得尾巴翘上天啊?”
“儿媳怕他将来居功自傲,纵是朱不杀徐,满朝文武也得裹挟大势,以至于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说罢,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为臣子者,尤其是功至世袭罔替的勋贵武将,不怕后代平庸,唯怕一门连出两国公!
毕竟,两大公爵同出一门,爵爵相护,兵权岂不是直压帝王家?
可此时,朱元璋听完之后,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今时不同往日!”
“以雄英的心性,登基之后,定是一个志在开疆拓土的尚武之君!”
“朱徐一体!”
“咱给徐家极尽尊荣,利于雄英之统治!”
“再说,迁都北平之后,应天府当为陪都,无勋贵国公坐镇,去制衡江南士族,咱压根不放心南方之稳固!”
“咱这辈子,唯信徐、汤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