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差点累死在妙锦的闺房,这要留宿,本少爷还不得活活瘦两圈?
可他心里这么想,面上浑然不改色,振振有词地道:“噢,本少爷认床!”
“留宿?”
“留什么宿?”
“睡在魏国公府,多不踏实啊!”
老方一下愣住了。
认床?
不至于啊?
老奴伺候您多年,也没见着您有这个习惯啊?
莫非是少爷……
正想着,朱元璋带着沈迈步入院,大笑招呼道:“寿儿,爷爷来看你了!”
朱寿转过身来,顿时惊喜叫道:“呀,老头子!”
“咦?”
“沈大人,你咋也来在下府上了?”
闻言,沈长叹了口气,拱了拱手,道:“朱公子,不瞒你说,在下是向你求策来了?”
“求策?”
“对!”
“你献于朝廷的好东西,工部造了之后,发现越来越钻研不透里头的工艺了……”
“长此以往,朱公子再献什么好东西,工部也无力造出来啊!”
“敢问朱公子,可有什么办法?”
话音刚落,朱寿瞬间陷入了沉思。
对啊!
光顾着给未来的永乐皇帝弄好东西,本少爷差点忘了这茬啊!
不成、不成!
倘若工部钻研工艺过慢,甚至停滞不前,两三百年后,被西方诸国赶超我泱泱华夏咋办?
既然如此,那不如……
转念一想,他眼眸闪烁了几下,顿时笑嘻嘻地道:“沈大人莫急,这不就巧了?”
“在下正好有个办法!”
呦?
咱的好大孙还真有办法啊?
岂不是说,咱又可以白嫖了?
还没等沈开口,一旁的朱元璋已经压不住激动之心,忙是问道:“寿儿!”
“快跟爷爷说说,是啥办法?”
朱寿也不卖关子,很干脆从嘴里蹦出一句话。
“立格物院,革新工业之命!”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东风一炮灭倭国,朱元璋震惊
随着的朱寿话音落下,朱元璋君臣二人面面相觑极了。
格物?
革新工业之命?
听来好神奇的样子啊!
尤其是朱元璋,心头诧异之余,忍不住看向了自己的大孙子,问道:“寿儿,格物为何?”
“还有这工业之命,又该如何革新?”
“倘若革新,于我巍巍大明朝,于我泱泱华夏,有何益处?”
对于便宜爷爷的三连问,朱寿也不含糊,笑了一下,便道:“老头子,咱们先来说说格物院吧!”
“格物、格物!”
“正所谓,格物而致知也!”
“朝廷立下了格物院,招工匠子弟、甚至是读书人过来学了理工之道,可拔高造物钻研之速!”
“人力有时而穷!”
“光靠孙儿一个人的本事,叫不了我大明永世镇压四方诸夷,唯有人才滚滚,方可国力蒸腾日上!”
“也正因如此,等到这帮人学有所成,纵是没了孙儿,也可源源不断造出好东西,以造福我大明万民!”
说罢,心里止不住涌起一个念头。
工业革命!
正因它的出现,叫闭关锁国的鞑清步步落后于人,叫西方诸国赶超了我泱泱华夏,且因重重割地之策,带来了百年之耻!
什么?
鞑清奠定了华夏今世之版图?
笑话!
到了最后,鞑清之土,唯有区区一个紫禁城!
堂堂以华夏皇帝自居的末代,竟屈身于倭狗之下,立辽东之伪国!
要是没有那位的雄才伟略,带着无数先烈收复失地,何来今世之盛?
鞑清之遗老,也配把此功按在自己头上?
放屁!
跪久了,站都站不起来是吧?!
而此时此刻,朱元璋听完之后,则是感到一头雾水,懵逼地道:“格物而致知?”
“理功之道?”
“寿儿,怎么个立功法?”
朱寿一屁股坐在板凳上,侃侃而谈道:“朝廷立下格物院,当开设工、农、医、兵四大科!”
“这工科嘛,则含化工、物理、数术、建造等等几小类!”
“化工、物理……”
“算了,这玩意三言两语说不通,孙儿跟您老说说建造之类吧!”
“要是善于建造之工匠,沉心钻研此道……”
说到这,他两手比划了一下,转而说道:“别说几层,纵是上百层、且高耸可入云的楼宇,假以时日,也未尝造不出来啊!”
话音刚落,朱元璋、沈对视一眼,听得目瞪口呆!
啥?
百层高之楼宇?
古之商纣的摘星楼,怕是也不曾如此吧?
工匠们造的出来,岂不是真成了李白所说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转念一想,沈回过神来,顿时震惊地道:“朱公子,莫不是在说笑?”
“这……”
“岂是人力可为?”
朱寿笑了一下,说道:“沈大人,老话说得好,人定胜天!”
“这也是立格物院之因!”
“开创之心不可无!”
“老祖宗们已经把路趟出来了,咱们站在老祖宗的肩膀上,为啥故步自封?”
“何不把道路拓宽拓大呢?”
说实话,华夏几千年下来,点的技能树有点歪了。
别的不说,譬如说这马车,四轮动之载人而行,偏偏停滞了上千年,直到鞑清愚民之后,竟又放弃该坐了轿子。
要是微微往深了琢磨……
车轱辘早跑的比马快了!
再有这数术,如南宋之秦九韶,开创的正负开方术,乃是史上最早的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
倘若后世之人承继其绝学,再发扬光大……
十大猜想,恐怕就换西方累死累活的来破了!
而且,四大发明,其实就是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的基础!
路本就在,无非是差个引子罢了!
以华夏几千年之智,还怕三四百年,也完成不了初步的工业革命?
听着大孙子的凿凿之言,朱元璋顿觉老怀欣慰,也起了考校之心,笑呵呵地道:“寿儿好见识!”
“不过……”
“农之一道,又当如何格物而致知?”
朱寿摇了摇头,笑道:“老头子,这您老就不懂了吧?”
“农道,非革不可!”
“您老想想,要是咱们把土豆种出来,朝廷推行天下,可有些土地质质过劣,实在种不了土豆咋办?”
“没了收成,岂不是糟践了百姓手里的土地?”
“百姓靠老天爷吃饭,岂不是因此没了活路?”
朱元璋顿时一愣,下意识地道:“种不了土豆,朝廷不可命百姓种别的庄稼吗?”
朱寿长叹了一口气,道:“老头子,这就衍生出另一个问题了!”
“出于土地之质,有些土地善种稻米,有些则善种小麦,还有些干脆两者皆无,只善于种别的庄稼!”
“倘若地方的父母官,不知农事,明明是一片善种稻米之土,偏偏改稻为麦、改稻为桑,百姓岂不是还没有活路?“
“可要是革新农道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