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 第144节

可陈林此时早已坐上大船,顺流而下,马上要进长江了,正在研究朱元璋留给他的一份.......家族取名录!

舆龙丽翰操,合保祺仍云........

老朱这是将自己的的后代的名字都安排明白了,这些辈分沿用完,三百年都过去了...

朱元璋给子嗣安排的取名录,陈林只对燕王一系有所了解。

从朱棣开始,大明历代皇帝,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

可惜,后面还有一大串没用到,大明就亡了。

话说回来,和这几个字比起来,自己这一系好像没什么气势啊!

肯定是心理作用。

至于名字中的第三字,则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回轮流使用的。

像朱高炽的火,朱瞻基的土......

巧合的是,陈林名字中这个林,竟然和朱棣朱标等哥几个的木字旁暗合。

朱林!

我去,怎么听着这么别扭,还是陈林叫起来顺耳。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

杨士奇最后看了眼身后的秦淮河:“师父,咱们就这么走了,将来怎么面对句容百姓?”

陈林一巴掌拍过去:“多愁善感个屁,要不你现在回去跟他们告个别?”

“不不不....”

杨士奇一听要告别,立马跟吃了药一样摇头......

句容县那些人是什么德行他最清楚,要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等人偷溜,就自己这小身板,走不出城门就得当场挺尸。

杨士奇一细思就蔫了:“算了,就这么着吧!”

李善长看着两人:“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官员离任,百姓夹道阻拦挽留,这是何等的荣耀,你们却避之不及,啧啧啧......”

这时,一名身穿黑色劲装的锦衣卫上前禀报:“侯爷,马上要入江了,请您抓好扶手。”

.........

第183章 三位有志青年

经过两天时间的长江水道航行,十艘六百料宝船来到了长江出海口以东海面。

海神号已经在附近海域溜达一天了。

当李善长和杨士奇第一眼看到高大的海神号时,着实呆了!

陈林之前对六百料宝船不屑一顾的姿态,他们现在终于能理解了。

“你小子,哪来的这么大的海船....”

杨士奇更瘫坐在甲板上,呆呆的看着慢慢靠近过来的海神号:“师父,弟子是不是错过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师父”

“大师兄”

陈林咧嘴一笑:“你师弟来接你了,在师弟面前表现的这么掉分,没问题吧小杨哥?”

杨士奇一愣,赶紧揉了揉脸,立马恢复云淡风轻的逼样。

上了海神号一番叙旧后,郑和这才偷偷在陈林耳边说道:“师父,弟子这一路下来,在绕过山东后,就一直有船远远跟着海神号。”

“似乎是永昌侯的船。”

蓝玉!

朱标的铁杆支持者。

可惜他知道的太晚了。

现在即使让朱标知道了自己手上有此等巨舰,对方又能拿自己怎么样?

如今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了....

此时蓝玉就在海神号身后不远的地方盯着。

刚好看到陈林一行人登上海神号。

这陈林隐藏着这么一艘巨舰,没有上报朝廷,而是在外海偷偷摸摸的。

他想干嘛?

等等,他们怎么又南下了,回辽宁不应该北上吗?

在蓝玉的跟踪监视下,海神号一路南下,经过宁波、合州、温州。

每到一个地方,就用高额的军饷和福利,诱惑招收了不少年轻渔民充当水手。

蓝玉还发现,陈林这一路下来还得到当地卫所的热情招待,不仅帮忙招收渔民,连一些沿海卫所的船匠都直接拱手送人。

原本蓝玉还想继续跟下去的,可马皇后大殓在即,他必须得回去了。

“必须向太子殿下禀报此事....”

另一边,陈林继续一路南下,又在福建的福州、泉州两地,招收了不少渔民。

特别是泉州,作为蒙元时期海贸最发达的州府,这里有着大量的技艺精湛的造船工匠。

可惜,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实行海禁政策,这些大匠一下都没了生计。

手下的船匠、徒弟等,散的散,改行的改行。

他们自身也只能沦为普通渔民,顶多修造一些小渔船过过手瘾。

虽说现在已经开海,可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往日造船业的辉煌。

一些老船匠更是早已过世,因为没人愿意学造船,他们只能带着自己手艺一同埋进棺材。

陈林抵达泉州港时,以前繁荣的港口已经退化的不成样子。

除了一些渔民的小船,其他零星的大船都是藩国来泉州做买卖的。

要不是泉州离南洋近,新设立的海关衙门又建在这,再加上从江西过来的青花瓷。

种种有利条件加在一起,这些藩国商人才愿意在泉州停靠,不然早就都跑到应天府了。

当海神号以绝对霸气的姿态驶入泉州港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特别是一些在海边缅怀过去海贸繁荣的老船匠们,他们似乎又看到了几十年前泉州港的繁荣。

.........

陈林的到来,得到了泉州知府和泉州海关的热烈欢迎。

特别是泉州海关的官员,陈林作为他们的顶头上司,亲自来泉州视察,自然备受重视。

在陈林的指示下,泉州知府和海关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就集合了数百经验丰富的老船匠。

陈林也不客气,愿意拖家带口的全部带走。

不愿意的也不勉强,当场预发了丰厚的工钱,让船匠们留在泉州的家人生活无虞。

他的这一举动,直接让大部分原本没打算迁居辽宁的船匠们改变了主意。

他们觉得跟着这么一个出手大方的侯爷,在辽宁的生活肯定不会差,那就一起走呗。

最后,仅有很少一部分的船匠,割舍不得家乡情,留下父母妻儿,只身北上辽宁,打算赚到钱后再落叶归根。

人各有志,陈林自然不强求。

他相信,到时候这些船匠见识了辽宁的好处后,会改变主意的。

泉州船匠及家属的跟随,终于让十艘六百料福船装满了。

陈林此次南下的任务也圆满结束。

起航前,他望着泉州港的东边海面,身后是杨士奇跟郑和。

“你们知道海的对面是哪里吗?”

郑和抢先回答道:“师父,我知道,是东番岛,永昌侯的人已经在上面开辟了一个聚集点。”

“是啊,可惜仅仅只是一个聚集点,这么久了,他甚至连聚集在澎湖的海盗都没搞定。”

“那里既没有大明的府县,也没得到朝廷的什么册封,终究还不是咱大明的土地。”

“郑和,师父希望你是那个人,那个将东番纳入大明版图的英雄。”

“到时候,那里将会成为你杨帆南洋,纵横西洋的起锚点。”

“你有信心吗?”

郑和被说道热血沸腾。

英雄!

对于他这种身体残缺的人来说,这两个字眼是多么的虚无缥缈。

可现在师父说只要拿下东番岛,自己就是英雄。

“师父,弟子真的行吗?”

杨士奇上前拍了拍自己师弟的肩膀:“师父说你行,你就行。”

“是,谢谢师父,谢谢大师兄!”

“郑和会努力的。”

陈林哈哈大笑:“那你呢小杨哥,郑和的事业在大海上,你的目标是什么?”

杨士奇一愣,想不到陈林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时之间竟回答不上。

“弟子不知道.....”

李善长原本在三人身后默默看着,看着年轻人该有的意气风发。

可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竟然连自己师父一个问题都回答不上来。

“咳咳....”

三人同时看向身后坐着喝茶的李善长。

杨士奇似乎心有所感。

“师父,弟子想成为萧何,想成为像韩国公那样的治国贤臣....”

说着说着,杨士奇又低下了头,似乎有些信心不足。

“好!”

“有志气,那老夫就拭目以待了。”

首节上一节144/1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