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签到:从一个脚巡开始发迹 第142节

仁乐县的赖家派了3个人,辉县的熊家是2个人,胡家则是3个人。

这16名二十出头的青年实际上并不是很愿意来到这江渡县。

虽说他们不是各个家族的嫡系子弟,将来能继承族长的位置。

但至少他们可以在家族的产业中舒舒服服的当个管事、掌柜、把头,或者靠着家族的人脉,去县里官府里谋个好差事。

哪里还要跑到这江渡县来,在外人的手底下当差干活,家族也帮不到自己,还要看别人的脸色才行。

而且,当他们在被林鸿飞接见时,这些青年们对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林鸿飞,也并不是很服气。

林鸿飞自然也瞧出这一点了,他倒也没生气,年轻人嘛,总是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最厉害、天下无敌。

当初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想要把他们身上那股老子最流弊儿给按下去,就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流弊。

恰逢林鸿飞要去独立团视察,于是便带上这些年轻人一并过去,让他们见见世面。

这些有些高傲的年轻人们来到独立团的训练场后,首先的反应便是这帮大头兵身上穿的衣服料子,怎么比自己的衣服料子还要好上一些。

容不得这帮年轻人们多想,独立团的士兵们开始了操练。

这些年轻人们在老家时,见到的最精锐的部队,也就是有一年,省里的督军大人带着队伍路过三县,看到的督军大人手下的军队罢了。

可是当他们看到独立团士兵那整齐划一的队列,以及熟练精准的枪法后,他们突然觉得,督军大人手下的队伍,好像一支散兵游勇啊。

但这还没完,哒哒作响的重机枪、支离破碎的木板、威力惊人的迫击炮、轰然倒塌的土坯茅屋,都显示出这支队伍那强悍的战斗力。

而随着两辆雷诺坦克在一阵轰鸣的马达声中出现后,这16名青年直接呆愣在原地,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坦克这种武器。

看着那两个铁皮怪物在场地里进退自如、转向灵活,以及上面车载机枪和坦克炮的火力,让这些青年们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新式事物的出现,是最能给人的心理予以冲击的。

坦克是第一次,那么铁甲炮舰就是第二次了。

被命名为‘江渡号’的铁甲炮舰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实弹演习。

一开始,码头上的众人还会被吓得躲在桌子下面。

等候后来,人们不仅不躲了,反而一个个站在高处,饶有兴致的看着实弹演习,听着那轰隆隆的枪声、炮声,大伙儿有一种过年的感觉。

而16名青年面对着这场演习时,耳朵被炮声、枪声震得嗡嗡作响,林鸿飞麾下那强悍的军事实力彻底击碎了这些青年们的傲劲儿。

但军事实力是一部分,当他们看到江渡码头的繁荣景象时,尤其是那3个学过钱粮核算、出纳的赖家子弟,他们很清楚这样的繁荣景象,每天将会给林鸿飞带来不菲的利润。

恐怕码头一个月的利润,就要超过赖家半年的收入。

这一刻,众人看向林鸿飞的目光不一样了,那里面多了崇拜和敬畏。

16名青年就此踏实下心来,决定留在江渡县,跟着林鸿飞闯出一番事业来。

第218章 京城的动作

京城

林府

在书房内,挺着个大肚子的吴玉漱小心地将一封信铺平,然后放入一个锦盒内,盒子里还有之前收到的几封信件,那些都是林鸿飞从江渡县发到京城的。

平日里吴玉漱想林鸿飞了,就会把信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

在这个交通通讯都不发达的年代,信件是缓解人们相思之苦的最好办法之一了。

吴玉漱低头抚摸着肚子,嘴里柔声说道:“等你从娘的肚子里出来,我就带着你去找你爹。”

一旁的小丫鬟很有眼力见的拍了个小马屁:“夫人,您和老爷长得都那么好看,小少爷一定是个貌比潘”

“潘”小丫鬟突然忘了那个有名的美男子叫啥。

“潘安!”吴玉漱忍不住笑道。

“啊对对,潘安!”小丫鬟赶紧说道。

此时,屋外传来了吴二憨的媳妇琴嫂子的声音:“玉漱,老爷子来啦。”

吴玉漱一听,赶紧说道:“快请老爷子进来。”

说着,一旁的小丫鬟将吴玉漱搀起来,她本来打算要起身迎接,但钱明鹤走进来后,立刻挥手示意她坐好:

“别起来了,快坐好,小心动了胎气!”

吴玉漱笑道:“老爷子,我哪有那么娇贵啊,动弹两下,就会把胎气动了。”

“嗨,小心一些嘛!”

钱明鹤坐在太师椅上,琴嫂子赶紧给他上了一杯热茶,吴玉漱开口道:“老爷子,鸿飞给您的信,我已经派人送到您府上了,您看到了吗。”

钱明鹤说道:“看到了,我正是为这件事来的!”

“这小子很能干啊,以800冀鲁子弟兵起家,远赴岭南省。”

“如今麾下已聚集三千精锐,镇守江渡县,挟持松山、辉县、仁乐三县之地!”

“整个江北也不过是七县之地,他一个人就占了一多半!”

说到这儿,钱明鹤看向吴玉漱道:“因此,我打算把江北镇守使的差事,给鸿飞弄到手!”

“有了江北镇守使的身份,鸿飞在江北地区行事就更加方便了,而且若有哪个县不听从他的命令,鸿飞可以师出有名。光明正大的派兵清剿。”

“除此之外,江北镇守使还兼负江北地区水域的治安、军防事宜,这一片的长江水域也能被鸿飞所掌控。”

吴玉漱听完,开口询问道:“老爷子,既然这个位置这么重要,肯定会有不少人在暗中争抢吧。”

钱明鹤直接说道:“所以,这正是我今天来找你的原因。”

“你马上清点一下家里的现钱,有多少就准备多少,有备无患。”

“另外,再准备一些古董字画,我知道鸿飞开着一家古玩铺子呢,让掌柜的把压箱底的宝贝拿出来。”

“这个时候不要抠抠搜搜的,想办成大事,就别心疼钱、心疼东西,这些都是死物件,等到把江北镇守使的差事拿下来,这些死物件早晚都会回到咱们的手里。”

“至于跑关系、走人脉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这江北镇守使的位置已经空了一段时间了。”

“之前鸿飞刚去江渡县,势力还算弱小,我担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便没给他争取这个差事。”

“现如今,鸿飞已经小有势力,自然不能将这个差事拱手让与别人!”钱明鹤说完,身上散发出一缕决绝霸道之意。

吴玉漱也并非糊涂之人,立刻派管家去清点家中的现银,若是不多了,就去京城里的钱庄、银行去提款,另外又让吴二憨、卢孟实把车厂、饭庄子柜上的钱也拿过来,有备无患。

而云宝斋掌柜佟奉全也把铺子里压箱底的宝贝用几个精致的金丝楠木锦盒装好,然后在几个北城区警局警员的陪同下,小心地送进了林府。

而冯有德听说这事儿后,也把自己攒下的家底儿全都交了上来,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林鸿飞的地位越高,他这个青龙帮帮主的位置就牢靠。

甚至,将来林鸿飞真成了岭南省的督军、省长什么的,那他就带着青龙帮的骨干去岭南省发展,直接统一整个岭南省的黑道!

嘿!想想就觉得带劲!

以林鸿飞目前手上的兵力、财力,担任江北镇守使的确是实至名归。

毕竟整个江北地区,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跟林鸿飞相提并论。

但钱明鹤在帮林鸿飞跑官时,那些同样竞争江北镇守使位置的人们会以林鸿飞年纪太小、资历太浅,不能担此重任作为反对的理由。

不过,光嘴上反对没用,你得拿出真金白银来反对,或者是找个强力人物开口帮忙。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比真金白银,这帮人根本比不过麾下开着两座工厂、一间洋行的林鸿飞。

若是比拼关系,担任内务总长的钱明鹤已经是核心高层之一了,比他还高的,就只有那几位大帅了。

而负责岭南省军务的督军何泰康,他的势力目前只局限在首府东江市一带。

作为钱明鹤的子侄,林鸿飞也被何泰康视为自己人,他也希望有一个自己人把江北地区管辖起来。

因此,他在得知此事后,也专门派人去京城送信,希望能让林鸿飞担任江北镇守使的职务。

如此一来,比钱比关系都拼不过,这帮人的反对理由也就成了聒噪的蝉鸣鸟叫,打扰了上层们赚钱的事情。

随着一批真金白银、古玩字画的出手,再加上钱明鹤、陈奉昌等人从中游说,这江北镇守使的差事算是落在了林鸿飞头上了。

与江北镇守使一并下来的,还有林鸿飞越级晋升为上校军衔的任命。

其实江北镇守使是少将级的军事职务,但上面的大帅发话了,说这便宜不能都让林鸿飞一个人占了,把差事拿到手就行了,至于少将军衔,还是留给别人吧。

大帅都发话了,钱明鹤也就不好说什么了。

况且,在同龄人撑死就是个少校的时候,林鸿飞就扛上了上校军衔,这已经是走在同龄人的前面了。

也可以了,人嘛,还是要知足的。

当不了少将就当不了吧,人生嘛,总是会有些不如意、受委屈的时候。

只要放宽心态,耐心等待,过不了一两年,这少将军衔也就来了。

人嘛,受点儿委屈也正常。

第219章 俘虏的生活挺好的

清晨时分,天色微亮

十几个妇人已经在纺织厂工地的伙房内忙活起来。

领头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妇人,因为丈夫姓曾、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大伙儿都叫她曾三嫂,如今岁数偏大了,也有晚辈开始叫她三奶奶了。

只见曾三嫂一边用着水瓢改成的饭勺搅动着锅里的稀粥,一边冲着其他妇人们说道:

“这锅好了,快拿粥盆过来!”

很快,一个可以用来洗澡的大木盆被妇人们搬来,然后将锅里的稀粥一瓢一瓢的往里盛。

曾三嫂又转身走向笼屉那里,踩着高凳把最上一层掀开,一阵白色的热气升腾而起。

但曾三嫂似乎并不觉得烫,直接伸手抓起一个滚烫的野菜包子捏了捏,嘴里说道:

“这屉热好了,拿大簸箩来!”

随着一桶桶稀粥、一簸箩一簸箩的野菜团子、糠窝头端到了打饭的柜台旁,不远处的棚屋里已经有俘虏工人出门过来打饭,曾三嫂这才找了个板凳坐下。

“三嫂,喝口水吧!”

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走过来,殷勤地端上一碗热水。

曾三嫂接过热水,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小媳妇问道:“槐树家的,今天第一次干这个活,觉得累不累呀?”

小媳妇嘿嘿笑道:“这有啥累的,不就是起早做饭吗,在家不也是干这个。”

曾三嫂点点头,然后叮嘱道:“那你可要好好干,县长大人仁义,你们光是做做饭,一天三顿纯干粮的饱饭,每个月还能拿20斤地瓜。”

“要不是你男人在帮着县长抓俘虏时,被俘虏捅了一枪,差点儿把命丢了,这么好的差事,能轮到的你吗?”

小媳妇一边连连点头,嘴里说着自己一定会好好干,然后又反过吹捧了一下曾三嫂:

“三嫂,还是您命好呀,五个儿子,除了小儿子进了县长办的洋学堂,剩下的仨儿子进了队伍,一个儿子去了水警。”

“我听说当初找管工地伙房的把头时,还是县长下得令让您当的,说您把四个儿子都交给他,他得多照顾照顾您。”

曾三嫂也是有些得意,不过嘴里依旧谦虚道:“哈哈,那是县长他老人家仁义,要不然,这好差事轮得到我吗?”

作为工地伙房女把头的曾三嫂,她每个月能拿40斤地瓜。

而且县长还说了,只要自己干得好,将来工厂建成了,就让自己当工厂伙房的把头,每个月不光拿粮食,还给饷钱。

首节上一节142/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