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开局皇太孙,爷爷朱元璋 第149节

特别是他在知道了秦王被责罚了之后,更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当传旨的太监走后,朱棣双手拉起姚广孝,就要给他跪下来。

“姚上师神机妙算,多谢姚上师指点,我才避免了一场祸事。”

姚广孝当然不能让燕王真的给自己跪下来,伸手就把燕王扶了起来。

“燕王殿下言重了。”

“从古至今,夺位都是大事,所以必须小心谨慎,从长计议。”

“咱们这次也会误打误撞,也算在皇上心里留了好印象。”

朱棣本来也是情绪到那里了,也没想真的跪姚上师。

现在姚上师又那么上道,要扶起他,自然顺势而为,没有真的跪下去。

不过,听姚上师说起父皇,燕王真的一阵后怕。

这次皇上是来真的。

若是其他藩王犹豫不前,父皇也只是责罚一番。

但是他和秦王和其他藩王待遇不一样。

父皇让藩王离开之前给他们额外进行加封。

其中的意味也很明显,就是在告诉他们皇位和他们没有关系。

朱棣心里还是一阵后怕,如果他身边没有姚上师,或者他不愿意听姚上师的建议。

那么今天秦王的遭遇也会是他的下场。

如果一个藩王没有足够的卫队,那还是一个藩王吗?

那就是一头待宰的猪啊。

朱元璋出发 了一干藩王之后,就把矛头对准了朝中的官员。

只是这次的处罚不再是砍头,而是痛批了一些专营之辈。

比方说黄子澄这些人。

甚至朱元璋还对已经去世的太子妃之父吕本下了手。

不仅夺了吕本的全部封号还将其迁出钟山,迁到原籍安葬。

这个信号直接把这些官员给整不会了。

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啊?

是想给太子妃一个教训吗?

但是皇上现在这样打压皇长孙一脉,就不怕会影响到皇长孙未来的声望吗?

一时间大明文官集体为吕本求情,说他在生前也是为了大明勤勤恳恳。

甚至有人利用八议来劝谏。

所谓八议就是议亲议贵议故议贤议能议宾议勤议功。

其实这八议实际上就是给权贵开的后门。

若是权贵犯了事,可以用八议减罪。

按照这八议,吕本怎么说也占了议勤,议亲议功议贵。

但是任大臣们说破了天,也没见朱元璋给他们任何回复。

太子妃吕氏,现在一改常态,再也不敢出来瑟了。

她现在有理由怀疑朱元璋是想效仿汉武帝。

汉武帝当年选取储君之后,因为刘弗陵年幼,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直接赐死了钩弋夫人。

吕氏现在深度怀疑自己有了生命危险,自然不会为亲爹强出头,防止自己惹祸上身。

于是吕本迁出钟山这件事就板上钉钉了。

当然,最近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些小事同样引起大臣注意了。

首先皇上下令毁了怀王陵,甚至家庙中怀王的牌位也没有了。

这怀王就是朱雄英的谥号。

另一方面,朱元璋还让史官把朱雄英写活了。

之前关于怀王已死的记载全部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怀王病重,被全真教掌门丘处机收养。

第154章库房都放不下的赏赐

这些本来都是秘密进行的,轻易不会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但是朱元璋才刚刚打压太子妃一脉,那这些自然不会逃过有心人的法眼。

那这些事情传达出来的信号就引人深思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皇长孙朱雄英没有死。

再一个皇上打压太子妃吕氏,重用开平王常氏一脉,也透露出要立朱雄英为皇长孙的意思。

当然,目前朝堂发生的一切,朱瑜是不知情的。

首先是他的职位原因,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消息。

再一个朱瑜历史知识匮乏,他是真的不知道居然还有一个叫朱雄英的人。

他和后世很多人想法一致认为朱允就是皇长孙。

至于那些猜到其中内情的人,也是猜不出,既然皇长孙朱雄英没死,可他人在哪里?

难道朱雄英还真的是跟着丘处机在修行吗?

不过很快朱元璋有一个举措,验证了他们的猜测。

朱元璋封丘处机为护国真人,并拨出银两修缮在武当山的道观。

除了这些,朱元璋还下了诏书,邀请丘处机到宫中一叙。

当然为了达到目的,朱元璋也是给足了诚意。

若是丘处机真的来了,他愿意给出五百张度牒。

这度牒可不是凡物,这么说,这道观只要有了度牒就相当于得到了国家承认。

道观里的道士不再是野道士。

要知道没有度牒,就算是非法出家,要是被捉住了,责罚不会轻。

而且有了度牒,那么道观占的土地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役。

所以一张度牒的价值远远不是银钱可以衡量的。

于是在朱元璋这样的操作下,大明上下都在打听丘处机的下落。

这让待在山东的长春子很是惶恐。

面对这样的诱惑,别说是天下大俗之人,甚至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他都觉得靠不住。

他都在想,是不是已经有人出发来抓他来了。

此时长春子极力感慨:

“我长春子到底做什么了,让皇上这么惦记我。”

“老天啊,告诉我行不行,我改。”

就在长春子继续躲藏的时候,给他惹出这样的事的朱瑜,正乐呵呵的领皇上赏呢!

这也是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这么感谢大明皇帝。

虽然他从来没有见过皇上,但是这皇上似乎很欣赏他,时不时就会有一些赏赐下来。

但是这次有点不一样,这次的赏赐,他的库房都放不下了。

“龙鳞卫指挥使朱瑜接旨。”

“龙鳞卫指挥使朱瑜,献血救治元国瑞,救治有功,特赏赐补品如下。”

“赏赐野山参五百斤。”

“鹿茸五车。”

“阿胶五百斤。”

……

这次朱瑜也算真的长了见识。

之前他只觉得这山参可以算年限,可以论颗。

还是头一回听到可以论斤的。

现在条件有限,能够长成的人参都是正宗的野山参,不像后世那样工厂化生产的。

而且后世一颗野山参可以说是有市无价。

他现在有这么多的野山参是不是已经拥有无穷的财富了。

不过他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救了老元,皇上的赏赐居然会这么重。

看来老元在皇上 心目中还是有很重的分量呢!

就在朱瑜想到领旨谢恩的时候,没想到居然被传旨的太监给拦住了。

“朱指挥使,您先别急,离你谢恩还早着呢!”

“早着呢?”

虽然朱瑜自诩有些智商 但是此时却有些理解不了这句话。

是还有其他事吗?

就在朱瑜还在思考太监说的什么意思的时候,就见传旨太监拿出一摞圣旨。

是的!

就是一摞。

朱瑜眼睛眨了又眨,又用力揉揉眼,他只觉得自己是眼花了。

这大明皇上的圣旨是只写一句话吗?这次圣旨怎么这么多啊。

“赐龙鳞卫指挥使飞鱼服,绣春刀,銮带。”

飞鱼服的珍贵程度仅次于蟒袍和麒麟服。

而且以其纹饰华美出名。

朱瑜一听到自己居然可以有一套飞鱼服,立刻兴奋起来。

要不是这传旨的太监还在,他就这直接把这衣服穿上了。

首节上一节149/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