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做小地主,被逼登了皇位 第59节

  今日在此下棋确实是骆安回禀说有一少年跟自己长相相似。

  他很是好奇,故意在此等待查看。

  见到的时候惊异确实是真的,如果不是那孩子太过于年轻,他都怀疑是他自己本人,那就是活脱脱年轻的时候的自己。

  他不是无知之人,知道天下之大,任何事情都有之。

  事情不弄清楚,不会妄下断言。

  刚开始下的时候,他的思绪乱飞,想到若干种种。

  片刻之后,就想不了那么多了。

  这小子真是一点不客气,步步紧逼,一点不承让,自己稍微慌神,差点被他逼入绝地。

  最后以朱佑险胜而结束。

  对于刚才不小心输掉一子儿,秦邵很是不甘,很想再来一局搬回来,王寅从山下远远走过来。

  “今日时间不早,家人等回,等有机会再与道长切磋!”

  秦邵这才想起自己在这耽误不少时间,急忙起身要告辞。

  朱佑似乎也意犹未尽,问了秦邵情况,相约下次再来下个痛快。

  然后目送那小子匆忙离开。

  “王爷!”

  秦邵刚走,从静室走出一年长男子,正是兴王府长史袁宗皋。

  “确实很是相像,但可能只是凑巧!他是住在县衙西街的一个学子,平时读书,今日休沐出来游玩,你安排人去调查一下。”

  这是两人下棋闲聊的时候,他偶尔探道的。

  “是!”

  袁宗皋低头颔首,随手吩咐一卫士跟随秦邵等人。

  ……

  秦邵等人一路紧赶到家之后,夕阳已经落山。

  远远地就看到祝老头和观路在门口徘徊。

  “秦公子,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们家老爷等你们好久了。你们再不回来,我就要去道观找你们了。”

  看到他们,观路就奔了过来。

  “发生了什么事?”

  秦邵有些惊异地问道。

  看到祝老头迎了过来,急忙从车上下来,走向祝老头,揖了一礼。

  “自明,县衙贴出公告,县试的时间提前了,挪到了9月份!”

  祝枝山神色焦急地说道。

  他是早上才得知消息的,听说今年的县试继续举行,因为二月份耽误,挪到了9月份。

  刚开始还不是太相信,直到贴出了公告。

  后来想想也是正常,因为贼乱,一些地方已经持续两年科举暂停了。

  选拔人才是持续的,一旦停下影响是深远。

  所以出现提前状况,祝枝山觉得是正常的,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对于普通学子可能影响不大,人家都学了那么长时间了。

  自己这学生秦自明那就不一样了,这小子才学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距离考试如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他刚上三个月学就要跟人家学了七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人一起考试。

  “自明,这马上就要报名了,你说你这是报的好,还是不报的好?”

  祝老头紧张地问,那种急切比秦邵本人都急。

  “我们回去慢慢商量。”

  秦邵将路上在农户家买的桃子比较甜软的给祝老头挑了一些,带着那些桃子跟祝老头回到他的书室。

  他不懂得这大明的考试制度和流程,所以了解的都是韩瑾蓉告诉自己的、附近打听的,然后最全的就是祝老头给自己讲解的。

  祝老头突然说要改到九月份,他听了属实觉得有些懵逼。

  祝老头一番解释,他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那就直接报名好了,有机会就试!”

  秦邵直接说道。

  “你……可……可你就学习一个多月,再加上一个多月,不到三个月就参加县试,人家可是学了十多年才参加考试的,你确定要报名?不是太开玩笑?”

  祝老头有些不确信地问道。

  虽然得到消息的时候,他有些激动。

  毕竟时间突然调整,明年县考的时间还不能确定。

  万一再有什么问题,对辛苦学子们的影响是不小的。

  这会儿情绪稳定下来,他觉得秦邵这次还是不要报名了,等明年或者后年就行。

  他学的时间太短了,万一参加考试,考得太差,担心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第69章 大明县试

  “反正还有一个多月,不耽误,我多读读背背,不成问题,考不上,明年或者后年再来!”

  秦邵不在乎地说道。

  看到这小子不在乎的样子,祝老头才松了口气。

  想当年他们参加考试的时候,一个个如临大敌,很是重视。

  这小子如此不在乎,也好也不好。

  好的一面是这样心态好,不会紧张,很多学子平时学的不错,一旦考试就拉胯了。

  原因就是心态不好。

  不好就是他担心这小子太不在乎了,很容易不好好学。

  他这种性格,让他报名也好。

  考的差也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放下轻慢之心,以后好好苦学。

  ……

  在祝老头指导下,秦邵找到本县的廪生,交了3两银子,人家查看了他的出身资料,自动帮忙找到四个人跟他互结保单。

  跟前世找中介一样,只要钱交上了,符合条件,一切都很快搞定。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最后的冲刺学习。

  前些日子秦邵已经将要考试的13本书背诵了10本,剩下的三本,用了两天的时间也很快背完。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默写那些书。

  他的记忆力、理解力现在真是超群,只要自己用心记过的,基本过目不忘。

  那些原先觉得困难的繁体字,在这些日子的练习和记忆下,也已经很熟练。

  尽管他的书法还谈不上多好,好在他以前练习的就是正楷书法,工整整齐,还看得过去。

  唯一的弱项就是做诗和做文,做文还可以,反正结合四书五经发表观点议论,注意形式格式。

  做诗对他来说有些难,要知道在前世他们可没有学习做诗这个技术活。

  最多也就背诵一些诗歌而已。

  他必须得让祝老头在做诗这方面好好教教自己,到时候弄个比葫芦画瓢也行。

  接下来又传来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

  那就是他擅长的算术一科不加入童试。

  原来算术科虽然在前面的朝代有,但是到了大明几度被废除。

  结果到了正德朱厚照这里,这个皇帝是个阴晴不定的。

  有一天不知道怎么心血来潮,听说前朝考什么算术,就让加入里面。

  真是够阴晴不定的!

  祝老头不是很高兴,他在这一科没少花费时间学习。

  要知道他年纪大了,数学这种动脑子的东西,对他来说有些难。

  好不容易啃得差不多了,这又不考了!

  秦邵也不高兴!

  这大明很多人在数学方面不是很好,他还想着靠这一科朝过别人呢!

  现在看来这项优势没有了!

  不过时间紧急,他也没时间考虑那些。

  他现在必须每天练习怎么写诗,他写的太糟糕了。

  祝老头好几次给他出题目,憋了半晌终于憋出一首,祝老头说是他做的就是打油诗,狗屁也不是。

  气得老头脏话都出来了。

  重新复习背诵那些要靠的书籍,又找来往年县试考试优秀试卷温习,每天再做几首诗,让祝老头贬损。

  这样折折腾腾一个多月,终于迎来了县考之日。

  在这期间,田地那边的红薯已经结果,玉米棒子也可以吃了,毛豆能煮着下锅了。

  这些都王寅他们带回来的,听说长势很是不错。

  秦邵好几次要去田地那边看看,都被祝老头给要考试的原因给阻拦了。

  为了这次县考,秦邵这一个月除了睡觉,基本都是在祝老头家里度过的。

  幸好只有也一个月,如果像祝老头那样一下子N多年,他感觉自己几乎都抑郁了。

  县考是在县里举行,有专门的场地。

  幸好距离家里不算远,很多乡下的考生提前两日就进城找客栈住宿。

  京山的大小客栈人满为患。

  这古人也不愚笨,一些附近的住户看一些学子没地方住,也招揽学子到自己家住宿,赚个零用钱。

  秦邵感叹自己幸好买房在这京山县城,可以舒服住在自己家。

  他前世听说这古代科举要连考几天,吃喝拉撒都要在考场里,想想真是受不了。

首节上一节59/4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