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当肥羊 第84节

想到执掌户部的这一年多来,自己多次面对皇上的诘责,仿佛国库空虚,皆因他沈立本昏庸无能所致一般!

可谁又知道,自己面对国库拮据之事,是常常夜不能寐,就连鬓角的白发,都已平添了许多...

想到这里,沈立本心底的委屈,不由的涌上心头,而后微微转头,望向孔希学,讽刺道:

“...呵呵,好一个钱粮之事,不归你管,好一个一推四五六,什么都没有!”

说着,沈立本不由的抬高了声调,沉声道:

“...孔大人虽身不在户部,可身为太常寺卿,当朝正三品大员,遇事自然该从大局出发,

...否则,咱们虽身为朝之重臣,却与那地方官府内的刀笔小吏,又有何区别?”

.

“...沈大人,老夫也只是就事论事?何故出言讥讽?”

说着,孔希学对丹陛上,双眼微微眯起,仿若睡着了一般的朱元璋,双手抱拳,行了一礼,而后反驳道:

“...早朝议政,本就是众大臣,针对国家政事,各抒己见而已!

而老夫身为太常寺卿,应皇命讲讲应对倭寇的办法,...又有何不妥?

至于老夫的建议,是否能够行之有效,是否能够遏制住倭寇的肆虐,

又是否适合推行下去,一切当由皇上做主,我等做臣子的俯首听命便是!”

要说委曲,或许孔希学觉着自己,比沈立本更加委曲才对,刚刚自己发言不当,令皇上怒火中烧,

在自己独自面对皇上的怒火之时,在自己面对李善长步步紧逼之时,在自己下不了台,尴尬无比之时,你沈立本在哪里?

...当时又可曾有一人站出来,为自己尴尬至极的处境解围?

而现在自己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想出了一点建议,不论皇帝采不采纳,最起码可以缓解自己的尴尬,挽回点自己的颜面!

也可以稍释皇上对自己的不满,让皇上知道,他这位太常寺卿,正三品的朝中大员,并非一无是处,吃干饭之人!

也让奉天殿内的众臣僚知道,他这位当代衍圣公,并非浪得虚名!

...他,孔希学,既有满腹经纶,又有治国之才!

可没想到,自己的建议,才刚说一半,你沈立本就迫不及待的跳了出来,讽刺自己不知大局,与地方刀笔吏一般!

这无疑令孔希学大失颜面,心感委屈的同时,又恼怒万分!

既然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孔希学冷笑着望着沈立本,道:

“...沈大人,你刚刚说身为朝中大臣,遇事当以大局出发,老夫以为,...此言说的极是,但却不能太过绝对!”

.

“...沈大人,孔大人,同是一殿为臣,你们就...”

朱标见孔、沈两人,此时言语颇有些针尖对麦芒之意,原本想劝两人各退一步!

...更何况,此时已经明显偏离了主题了!

但朱标没有注意到,虽然已是偏离了主题,可自己的父皇,却并没有丝毫不耐之色,

反而背靠在龙椅上,眯起了眼睛,仿若睡着了一般!

而后,在朱标想要劝慰沈、孔两人,话未说完之时,朱元璋却是微微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语,

“...太子,咱刚刚说过,话不挑不清,理不辩不明,朝会本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的地方!

...让他们说吧!”

见皇上并未因自己两人的争论,而有不耐之意,虽觉有些诧异,可事已至此,

面对孔希学的冷嘲热讽,身为户部尚书的沈立本,如若此时退缩的话,那颜面何存?

“...哼,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孔大人的话,倒是让人莫测高深了!

...还请孔大人赐教!”

面对当代衍圣公,以及六部之一的户部尚书沈立本,两人之间的争论,文臣之中,并未有人敢于轻易插足进去,

身份不够的,不敢轻易得罪两人,身份够的,却又一言不发!

李善长悄然抬头看了看丹陛上的朱元璋,见其嘴角处露出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微微思索了一番,就已明其意!

而结合太子朱标的劝慰,被朱元璋摆手打断,就已经充分的说明了一切!

...因此,身为文臣之首的李善长,面对沈、孔两人之间的争论,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与文臣之列死气沉沉的气氛,正好相反,武将之列的那些武将们,面对一位户部尚书,以及当代衍圣公两人之间的争论,倒是兴致勃勃!

...毕竟,身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臣们,一向自诩为谦谦君子,

如今日这般,针锋相对的情景,除了曾任中书省中丞的杨宪,以及曾任中书省参知政事的胡惟庸,两人之间曾当庭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之外,再无有过!

...更何况,武将虽觉得文臣虚伪,柔弱,手无缚鸡之力,可对于文臣的口才、辩才,却是心服口服!

...因此,既可以看戏,又可以偷师,何乐而不为呢?

第 113 章 朱元璋:..宣吴忧,上朝议政

“...既然沈大人有所疑问,那么老夫自当为尔解惑!”

与户部尚书沈立本的争论,虽非孔希学所愿,但既然沈立本非要死缠烂打,分出个所以然来,

...那么,身为当代衍圣公的他,也只能奉陪!

微微沉吟了一下,理了理思路,孔希学捋着半白的胡须,不慌不忙的说道:

“...据沈大人所言,身为朝之重臣,应以大局出发,老夫深以为然的同时,亦有不同的看法!

所谓大局,固然重要,可从来只须少数人掌握大局即可..

如若掌握大局的人多了,并非是一件好事!”

或许是觉得此言颇有些空洞,孔希学竟举起了例子:

“...不说其他,就以户部为例,如若户部之中,人人皆想着所谓的大局,

却连自己份内的事都做不好,...试问,这样的大局观,...又有何用?”

“正所谓农夫耕其田,商者行四方,工者为其匠,士者劳其神!

...依老夫看来,如若人人皆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已是异常难得了!

...又岂能强求,人人皆从大局出发呢?”

说到这里,孔希学眼珠子一转,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对朱元璋躬身行了一礼,而后朗声道:

“...就好比此刻,在这朝堂之内,我等身为臣子,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即可,

...至于大局,交由皇帝即可,又何须我等劳心?”

不得不说,孔希学虽然颇为迂腐,却亦有其长处,身为太常寺卿,对于其本职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

而对于本职工作以外的事情,亦从来都是不闻不问!

为人虽有时爱出风头,喜欢大讲什么仁义道德,...但除了这些之外,就连朱元璋,亦难以找出孔希学的不是之处!

“...老孔此话不假,就好比咱们这些将军率兵打仗...

步兵、骑兵,弓箭手,前锋、中军、左翼、右翼,

主力精锐、后勤辅兵,只要手下的军士,尽皆能够各司其职的话..

...那么,这场战事尚未开战,已是先胜七成!”

蓝玉的性格一向就是如此,虽然其一向视孔希学为酸臭腐儒,深为厌之,可却不会因厌其人,...而鄙其言!

蓝玉的突然发言,令孔希学倍感欣慰,精神大振,而沈立本此时,脸色却颇为苍白!

不得不承认,孔希学刚刚的那番话,确有其道理,...更何况,孔希学这酸儒,举例子都举到皇帝身上了,

既拍了皇上的马屁,又令自己无从辩驳!

难道咬着牙继续强辩说:“皇上一个人主掌大局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共同执掌大局才行!这不他娘的找死么?”

...想到这里,沈立本只能苦涩的摇了摇头,正当其准备举白旗投降之时,一道温厚的声音响了起来:

“...孔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只要诸位能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亦不失为一位贤才!

至于沈大人所言,皆因所处位置,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户部,主掌天下钱粮收支,如若只考虑户部内的一亩三分地,而不从大局出发,那是肯定要出乱子的!”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

朱标先是肯定了孔希学,而后又给了沈立本一个台阶,令其不至于太过难堪!

不得不说,朱标行事已是越发的老练,说话办事,总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番话既令孔希学满面红光,又让沈立本感激万分!

当然,说这番话的人是太子朱标,如若是其他皇子,公然为其他大臣开脱,必有收买人心之嫌,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就算是太子,亦不能深交朝中大臣,以避非议!

如朱元璋这种,对于太子储君,绝对放权,绝对信任的皇帝,...可谓是前无古人了!

望着左手旁从容自若,身躯挺直如松的太子,朱元璋不由的暗暗点了点头!

眼中的欣慰之色一闪而过,朱元璋摆了摆衣袖,望向孔希学的眼神,诧异的同时,竟难得的出现了一丝欣赏之色!

“...好了,大局也好,各司其职也罢,并无对错之分,皆由职责所定!

沈爱卿身为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收支,职责重大,凡事从大局考虑,此乃恪尽职守,并无不妥之处!”

“...孔爱卿身为太常寺卿,主掌祭祀等事宜,说起各司其职,孔爱卿自任太常寺卿以来,从未出过纰漏,各司其职之道,可谓做到了极致!

孔爱卿有一句话,咱非常认同,如若人人都能够各司其职,做好自己本职内的份内之事,...就已非易事了!”

除祭祀需要,在朝内并无多大存在感的孔希学,虽时不时的喜欢蹦出来秀一秀存在感,却从未得到过朱元璋的赞同!

此次竟难得的得到了朱元璋的赞许,一时竟有些情不自禁,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好了,言归正传,孔爱卿还是谈一谈,你刚刚所讲的此长彼消之法吧!”

虽然孔希学刚刚所讲的在沿海各省,增设卫所,增添军士之言,颇有些老生常谈,可也还算靠谱!

...并且,在文臣武将之首的李善长及徐达两人,对如何应对倭寇,皆感到棘手之时,

孔希学能够有其建议,已是殊为不易了!

...因此,本就为集思广益的朱元璋,并不介意听一听孔希学应对倭寇的建议,

...万一,奇迹出现了呢?

“...回皇上,对于削弱倭寇,臣共有三点建议!

一,沿海各省,靠近海岸线百里内的百姓,一概内牵,远离海岸线!

...如此一来,既可减少沿海各省百姓的伤亡,又可拉长倭寇的行军路线,

而一旦倭寇胆敢深入内陆,那么他们再想如以前一般,逃之夭夭,...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二,鼓励百姓举报,与倭寇暗中勾连的内贼再多,多不过我大明百姓!

首节上一节8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