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舅驾到,快锁门! 第210节

这一期报纸大卖,别的记者一看,这样也行,纷纷跟风,

特别是柏良平,他是左都御史,都察院的一把手,请他证实消息的人就更多了。

于是,今天,几位御史对此消息闭口不言,不予证实,让百姓自己评判。

明天,就是左都御史对另一消息闭口不言,不予证实,让百姓自己评判。

后天,………。

这些个火爆消息,让报纸连发七天号外,广告收入挣了个盆满钵满。

直到柏良平再也受不了了,只得到内阁向张嗣成低了头,这才让张嗣成发了话,让巨阙旬报放过了都察院。

第343章 凉朝要开始进攻了

北方边境坐镇的右都督高虎松了一口气,海军的牵制活动已经成功。

最近在边境,凉朝共抽调了二万骑兵,和三万步兵,去了津东府,让边境压力大减。

不过,最近打草谷的凉军越发凶残,有千余平民被杀死。

高虎只得让平民暂缓耕种,撤回内地,以防止被杀。

但各个屯堡的士兵都没撤,严密监视着凉军的动向。

北方军骑兵也分成小队,以小队方式,对抗凉军游骑。让游骑不能在边境中肆意打探情报。

北方十万大军正严阵以待,到了秋季,就是决战之时。

…………

在西川,南方军已经杀到锦官城下,西川的石剑关再也挡不住神策军的进攻了。

大炮连续轰击几个月,报废了几十门大炮后,终于,轰开了一道口子。

大军开始总攻,在这个突破口,经过数天的的反复争夺,石剑关守军已经没有援兵了,他们快要顶不住了。

在镇国公派出最后的预备队,准备争夺突破口时。

顷刻间,石剑关的守军崩溃了,神策军一拥而入,冲进石剑关。

随着投降免死的喊声,石剑关里的战斗结束了。

五万西川守军,伤亡一万多人,其余不是被俘就是跑了。

镇国公一攻破石剑关,马上派兵将斜谷,青山谷,骆马道全部守住,以防西厦攻入汉中州。

主力休整数日后,往锦官城开拨。镇国公已得到孙修传来的消息。

一路上,神策军对耿齐的天道军视若无睹,你走左,我走右,两军秋毫未犯。

镇国公也没有在锦川州和汉中州中间的关隘留下驻军。

任由天道军流窜到汉中州,又开始分田地打土豪。当然,后面还跟着谷政的剿匪部队。

南方军和神策军已会师于锦官城下,以镇国公为主,孙修为副,组成了攻城军团。

虽然,神策军,南方军两军共十五万人,战力强悍。

可锦官城也有五万锦川军,五千虎贲卫军。和从石牌关撤下来的石牌军,共八万五千人。

这八万五千人对镇国公和孙修来说不是大问题,要是野战,一战就能定乾坤。

关键的是锦官城,锦官城为华族三大名城之一,千年来一直被各朝加固。

虽然和玉京城相比差了一点,但坚固程度和玉京城、巨阙城是一样的。

当被攻破巨阙城,要不是南越没有粮,加上孙修连施巧计,打击了士兵的士气,又策反城中高官。

巨阙城不死个几万名士兵,是绝对拿不下来的。

现在,要想攻下锦官城,要是没有意外的话,几万人的死伤应该是少不了的。

要知道,锦官城高约十六米,城基约十四米,城墙厚度约七米多,最厚的地方约十二米。

由内向外形成了王城、宫城、京城三重城墙的格局。

也就是说,你攻破了京城,里面还有宫城,宫城后还有王城。你要连破三城,才能彻底的占领锦官城。

大营中,宁军将领会聚一堂,正讨论攻城的方法。

在帐中,孙修拿出了沙盘,让大家进行沙盘推演。高震作为守将,众人用尽了各种办法,锦官城都巍然不动。

众将提出了异议,高震乃西川第一防守名将,号称铁壁将军。

有他在,锦官城当然不容易攻下,但现在高震已经归降了,锦官城的防守力度当然要降低。

可高震又说了,锦官城的主将,是车骑将军童源,是他的老上司。他的指挥防守的经验不在他之下。

大帐中顿时鸦雀无声。心中都叹道,我宁愿和凉朝铁骑野战,也不想攻西川人守的城池,这太憋屈了。

镇国也是无奈,他也不想强攻,那会让士兵大量消耗在这里。

要是凉朝突破了北方防线,就有可能长驱直入,到到玉京城下。

那时,部队大量伤亡于锦官城,想回去救援,都兵力不够了。

他看看孙修,看他有没有办法。

‘乐安侯,你怎么看。’

孙修道:‘这锦官城正面强攻是不行了,伤亡太大,还是要从内部攻破。’

‘你有何办法?’

‘先不要说我们,我们先从西川百官的心态看。

他们想让我们退兵,唯一的希望都放在北方。只要凉朝、西厦出兵,猛攻我北方,西方防线。不管攻破哪道防线,我们都得退兵。

所以,攻破锦官城的重点就不再是我们这里了,是在北方防线上。

只要北方守住了秋季,冬天一来,凉朝就得退兵。

那时,西川官员唯一的希望没了,锦官城的军心,民心都要垮掉。

我们再让谍卫招降,应该会轻松很多,伤亡也会小很多。’

‘说的不错,看来,我们就要在这里耗下去了,并希望高虎能守住。’

…………

在北方沿海,津东府这个点已经占住了。

按照战前的计划,莫商留下二个伯爵级编队,帮助守卫津东府城。

主力则凉朝沿海到处劫掠,所过之处,村市荡为邱墟,庐室为之一空。

这让凉朝非常头疼,没办法,只得又从北方边境调来二个万人骑兵队,沿海岸驱逐劫掠的宁军。

这个行动,不光是烧毁了粮田,让几万匹战马不能放牧。

还让凉军不得不用粮食喂战马,进一步的降低了凉朝粮草的储备。

这样一来,凉朝这北方的进攻部队只剩下,六万骑兵,十万步兵。

还好,经过凉朝历年的储备,粮草还能支持此次进攻,只要攻入了宁军境内,粮草什么的宁朝人都会给我们的。

至于他们愿不愿意?凉军会用刀和他们好好的商量商量。

夏末秋初,夏季的炎热还在肆虐,凉朝已经忍不住了。

宁军的军队已经攻到西川的国都,再不出兵,万一宁军攻破了锦官城,神策军回援,那这仗还打个屁啊?

于是,北方边境战云密布,双方兵马都调动频繁。

右都督高虎看凉朝要出兵了,马上开始了烧荒计划。

一时间,北方边境各屯堡出动了小部队,将屯堡周边一百里处,所有牧草,通通点着了。

一时间,火光熊熊,烧的天边都映红了,死去的动物到处都是。

第344章 乐安侯的投胎技术让人羡慕

虽然这样烧荒,对明年牧草的生长很有好处,但这对凉军是一个重大打击。

凉军大营,凉军将领都在帐中,主帅是左贤王,副帅是左右朔方王。他们得到了宁军放火烧荒的消息。

左朔方王布和道:“左贤王,宁军竟然烧毁了他们屯堡前的牧草,这样对我们可是非常不利的。”

右朔方王阿古也道:“是啊!不知道谁出的这么一个馊主意。

等我们攻过去,没有牧草,这仗可怎么打呀?

虽然,战时我们的战马为了保持体力用粮食喂,不用喂草,可我们带的牲畜怎么办?

那可是给我们士兵吃的军粮啊!我们总不能用粮食去喂那些牲畜吧!这样会让我们粮食储备不够的。”

左贤王紧皱着眉头,对粮草官道:“你算一下,宁军这样操作,对我们的作战有多大影响。”

粮草官考虑了一下道:“本来此次战事的粮草是勉强够,可宁军这样干,粮草只够维持三月消耗了。

三月之内,如果不能在宁朝那里获得补给,我们就要退兵了。”

“三月,这不可能,最近这些年我们可是开荒了不少地,粮草可是富裕的。怎么会粮食不够?”

粮草官道:“最近二年多,宁朝商人在我朝大力收粮,价格翻了二番。

不管是朝廷还是民间,趁此机会,都只留下必要的储备粮食,其余的全都卖了。

所以,今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后,征集的粮草就有不足了。”

左贤王等人沉默了,因为他们族人的粮也卖了不少。

半晌,左贤王喃喃自语道:“提前几年高价收购我们的粮草。

后又沿海骚扰,烧光我们种的粮食。又正面烧荒,让我军带的牲畜无草可吃。

这些无不针对我们的弱点,粮草不足。哎,不知道宁朝中是谁想出了这个计策?难道是前任北方军总督高虎?”

左朔方王道:“这不可能,高虎跟我们打交道了十多年了。

要是说他能打,我承认。可这样的战略计划,打死他也是做不出来的。”

左贤王望着他边上的两位军师道:“北宫望,你怎么看?”

众人看向北宫望,他身着长袍,低着头,微躬着腰,蒙面黑巾挡住了他的容貌。

他说话的声音像是沙子在铁器上摩擦一样,令人牙齿直发酸。

“宁朝这几年国力、军力都突飞猛进,打压南越粮价,致使南越国无粮应战。

又在西川的盐价上动文章,让西川国力大减,不得已只好加税,引起国内民怨沸腾。

加上这些针对我们的方法,都是在经济方面的,宁朝最通经济的就是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是六部之一,他有权力影响宁朝的经济战略,正好,他也是最近几年才上任的。

所以,我认为,这制定战略计划的人是户部尚书金怀昌。”

众人听了,觉得有道理。

首节上一节210/2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