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吩咐道。
“另外给朕传工部尚书曾省吾。”
……
工部排六部之末。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度,器物铸造之范式,河渠兴建之方法,皇家陵寝之典制。
凡天下土木、水利、机械、矿冶、纺织等全都受其综理。
工部衙门。
正堂。
营缮司郎中金应徵拿着材料册正与工部尚书曾省吾说着什么。
“大司空,这万历王府其制若遵从王之制,未免有些逾制了。”
“纵然万历王殿下曾为天子,但如今已是亲王,就应按亲王规制。”
金应徵说道。
曾省吾点了点头,“此处原先是嘉靖年间严嵩的府邸,之后元辅曾住过一段日子。”
“再往后,元辅就将此府邸捐出,改做全楚会馆。
现在这全楚会馆改做万历亲王的王府刚刚好,所需的木料也不用太多。”
“这亲王府最早何日可竣工?”
听到曾省吾发问,金应徵在心中略略一思考,“回禀大司空,最快十日即可。”
“加快进度,万历亲王不移王府,这朝廷上下始终都有个心结。”
曾省吾叹道。
“下官怎不知有什么心结?”
金应徵不解道。
“这禅位之举,怎么看都有些儿戏了。”
“他日若是当今天子再有错处,岂不是万历亲王有机会再登皇位?”
见堂上只有二人,曾省吾这才直言道。
金应徵恍然大悟,“下官受教了,那这王府我们工部是不是再加加……”
曾省吾摆了摆手,“就按你刚刚说的来,不必再加些什么了。”
“若是天子知晓,定会闹些事端出来。”
此时,门子一路小跑来到正堂。
“大司空,衙门外有公公前来。”
门子恭敬的说道。
曾省吾虽说心中疑惑,但还是整了整官袍。
“随本部堂出去看看。”
工部衙门外,朱翊身边的内侍太监见尚书曾省吾出来,走上前去。
“曾尚书,陛下口谕。”
“臣曾省吾问圣躬安。”
“朕安。
工部尚书曾省吾即刻至文华殿见朕。”
内侍太监宣完口谕便对曾省吾道:“尚书大人,可莫要陛下等急了。”
曾省吾微微颔首,“劳烦小公公传口谕,本部堂这就动身进宫面圣。”
第24章 急切的朱翊钧!
“万岁爷,工部尚书曾省吾在殿外等候觐见。”
内侍太监道。
闻言,闭目养神的朱翊睁开了眸子。
“宣。”
内侍太监领命而去。
“臣工部尚书曾省吾叩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曾省吾行礼道。
“曾爱卿平身。”
“谢陛下。”
见礼之后,朱翊便直接开口问道:“如今军器局的情况如何?”
曾省吾一愣,在入宫之前他还想着天子问话,应该就是问询万历亲王王府之事了。
“陛下说的可是军器局下的王恭厂和盔甲厂?”
曾省吾马上反应过来。
“两厂的各类工匠有九千七百余人,工匠分两班制造火器和其他军器。”
朱翊点了点头,这个工部尚书马上能够反应出来,也是个称职的。
“万历三年,我工部主造战车一千二百架,其配备的火器有三千六百架二号佛郎机,两千四百杆鸟铳,两千四百架地连珠,两千四百尊涌珠炮和一千二百杆快枪。
其余边镇所需火器铸造若干。”
“以此为我工部火器制造的常例了。”
“这么说来,工部做还是不错的。”
朱翊赞道。
“陛下谬赞。”
曾省吾躬身。
“高兴安,把图纸给曾爱卿看看。”
朱翊道。
高兴安连忙把朱翊所画的图纸小心的递给了殿中的曾省吾。
曾省吾听到图纸,心中不解。
直到接过图纸来,细细看来,不禁心神俱震。
这是火枪的图纸!
诚是曾省吾是读书人出身,但在工部已久也对火器有了几分研究。
天子给他的这份图纸,比现在大明配备的最先进的鸟铳和三眼铳,更为精巧。
就在曾省吾看的入神的时候,朱翊问道:“此图纸爱卿以为如何?”
曾省吾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是何人所设计的火枪!”
“若是设计可行,能够提高我大明火枪战斗力一倍有余!”
“一倍有余?”
朱翊心里倒是犯起了嘀咕,理论上不是应该翻三番。
但殿中的曾省吾不仅双手颤抖,连说话都有些颤抖了。
“辽东李成梁之军,配备的三眼铳,可连发三枪。
而陛下给臣图纸所画之枪,若是弹药足够,可一直持续连发!”
“且射程比之三眼铳定会更高!”
“臣请绘图纸之能工巧匠入我工部!”
曾省吾躬身道。
“那恐怕不行。”
朱翊道。
闻言,曾省吾满脸失望,但又开口道:“那可否请其来工部一叙?”
“下次一定。”
曾省吾听着天子敷衍的话语,咬牙道:“陛下!如此能工巧匠岂能浪费其才?”
“陛下藏此大才之匠,想必是要做些什么小东西……”
“陛下已经十五岁,不可再像孩童一般胡闹了!”
朱翊明明前几月过了十三岁的生辰。
敢情给我虚十四,晃十五了?
怎么不再来个毛十六,快二十?
想破我防是吧。
“陛下,您可知这火枪对我大明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曾省吾痛心疾首。
话还没说完,朱翊看着这手舞足蹈的老臣,淡淡道:“图纸正是朕画的。”
脸上涨红的曾省吾还在手舞足蹈着,没成想天子来了这么一句。
气氛凝固,工部尚书曾大人觉得有些社死。
“陛,陛下,是您设计的……”曾省吾结结巴巴道。
“君无戏言。”
朱翊有些戏谑的看着曾省吾。
曾大人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陛下天纵奇才,臣佩服万分!”
朱翊扯了扯嘴角,这些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狐狸就是不一般。
“曾爱卿谬赞了。”
朱翊把曾省吾的话重复了一遍。
曾省吾假装没有听到,“陛下,这些图纸臣就带回去与工匠们研究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