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民,最怕的是伤民心。
俗话说,得民心者可得天下。
民心的向背,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战争与和平。”
第110章 文华殿传张居正
历史不会重复,却有可能重演。
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因为历史的教训是对现在和未来最好的启迪。
一念至此,朱翊想到了二百余年灭国的大明:一个泱泱天朝上国从当初的恢弘建国恢复华夏衣冠、气势逼人、一统天下走到最终的风雨飘摇、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不会的,煤山的那颗歪脖子树的悲剧一定不会重演。
朱翊所走的每一步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要平衡朝堂,要不引起反抗,要处决贪官污吏,要处置勋贵权贵,要拿捏好分寸。
都说明代皇帝制度是君主专制的顶峰,但是其文官集团的势力甚至都可以集体联合起来对抗皇帝。
万历皇帝是个聪明的人,但是对于这种文官集团联合的反抗,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选择懒政怠政不配合作为自己的反击。
自己也想像书中那种穿越的主角一样,登基之后立马杀掉一批又一批敢反对自己的人。
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官场之上关系盘根错节,有时候在某件事反对皇帝,那并不表示自己是一个能臣干吏。
一味的杀戮和贬谪只会引起巨大的恐慌,就如武宗一般,正值壮年最后也是死的不明不白。
而明世宗居住深宫之时,也差点被宫女勒死。
所以说做皇帝其实也是个危险职业。
想到这里,朱翊想起了张居正。
自从对张居正的六省总督的任命下来之后,张居正就仿佛销声匿迹了一般,在京城这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并没有浮现出他的身影。
“高兴安,元辅张先生近日都在府邸中做些什么?”
朱翊出言问道。
“启禀万岁,张老先生这两个月有鱼都是在伏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基本上都是在其书房度过,奴才也不知道张老先生在书房里做些什么。”
高兴安回答道。
听到了高兴安的回答,朱翊微微颔首。
不世出的救时宰相张居正,不能像历史上一般在明年去世。
“来人,宣张先生入文华殿。”
高兴安领命而去。
去请内阁首辅大学士、六省总督,派一个东厂提督太监才刚刚配的上其地位,也能表达朱翊对其礼遇与重视。
……
朱翊下了龙辇便缓缓走进了文华殿。
往常他也是时常会来文华殿召见大臣,可这一次总感觉心境有一些不一样了。
“万岁爷,张老先生已经在殿外等候觐见了。”
小黄门躬身走进来,毕恭毕敬的说道。
这时候朱翊才刚刚登完丹陛,走到了御座之前。
朱翊衮袍长袖一挥,坐到御座上挺直了腰背。
“请张先生进来吧。”
“臣张居正参见皇上,吾皇万福金安。”
张居正身上穿的大红蟒袍还像往日一样,没有一点褶皱。
“张先生不必多礼。”
“谢皇上。”
君臣见完礼之后,朱翊转过头对着小内侍吩咐道:“赶紧为张先生赐座。”
张居正也不推辞,毕竟这种事情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敢问皇上此时召见老臣入宫,可是有什么圣意?”
张居正抬起头问道。
比起几个月之前的张居正,现在的他脸色明显红润了不少,刚刚走进文华店的脚步也是十分沉稳有力。
当初,朱翊派宦官送药材的时候,就已经下了令,勒令宦官必须看完张居正用完这些补药才能复命。
千年野山参,千年何首乌,百年灵芝,冬虫夏草……朱翊都快要把皇宫的宝库都要搬空了。
5天送一次小补品,7天送一次大补品。
就连一向倾慕和信任张居正的李太后,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好在是有一定成效的。
万历十年,因为积劳成疾而去世的张居正,仅仅也才五十多岁。
朱翊送了这么多珍贵的药材给张居正,也并不求真的能够逆天改命,但是。
哪怕是让张居正再多活一天,多活一个月,自己这些东西就花的值了。
“元辅,朕传你来文华殿就是想向您请教一下如何用人?”
朱翊一脸正色的问道。
思考了没有多久的张居正缓缓开口。
“具体看哪些人具有政治才能,这个需要一段时间来判断,但是臣以为有一点可以确定,清流不可用。”
宁为循吏,不做清流。
这是张居正自己的处世之道,同样也是他的的用人之道。
在张居正从官的三十多年里,接触过无数形形色色的官僚。
所以,他把官员分为了几类:第一类便是道德败坏且没有什么能力的贪官污吏,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鱼肉百姓的害虫。
第111章 万岁,郭公公求见
第二类就是品格高洁,自诩忠君爱民的清流派。
但是这些人往往是沽名钧誉,抱残守缺,做事不肯变通。
宦海沉浮之后留个清官的美誉,但是却是做不成几件实事造福国家和百姓。
第三类就是做事不拘形势、不拘小节的循吏,他们懂得变通,力求把事情做成。
张居正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引得朱翊频频点头。
“臣以为这第一类人要去除,第二类人做科道官员尚可。
若是想让国家兴盛,那就必须要选用第三类人,那就是循吏。”
“撇开无能的贪官污吏不谈,清流重在做人,循吏重在做事。
但是如果只讲做人而不会做事,那只能是一个庸吏,反过来能办成事却不洁身自好的就是贪官。”
张居正沉声说道。
朱翊点了点头。
其实对于张居正自己,就是循吏和清流的结合。
虽然说张居正也免不了接收什么冰敬炭敬,以及官员们对他的阿谀奉承,但是其一心为国的高洁品性也不容抹杀。
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万历六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向朝廷上报了长定堡大捷。
此时正是朱翊钧大婚的前夕,皇帝和太后都认为这是吉兆。
于是,万历皇帝决定开坛祭祖,赏赐百官。
除了给李成梁和张学颜加官进爵外,驻守辽东的中大小官员也被擢拔,各部衙门也都获得了赏赐,这是朱翊钧自从执掌神器以来,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赏赐群臣。
但事实上这场大捷也只不过是辽东副总兵杀良冒功的结果罢了。
张居正在中枢一手遮天,辽东地方偏僻又都是张居正的亲信,即使有丑闻,也可以轻松的掩盖过去。
但是张居正还是说了吏部尚书王国光揭穿辽东大捷的丑闻。
丑闻一方面使万历皇帝和两宫太后蒙羞,另一方面还打击了自己的亲信李成梁和张学颜,但是张居正没有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读书人正是有了这样的操守,才显得品格格外的伟大。
张居正忘不掉在他年少之时曾经读过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正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并不是要打造一个以自己为党魁的政党集团,他只是想任用自己的星星,才能更好的推进改革。
这等祸乱朝纲,目无法度的事情他无法容忍。
心思百转的朱翊怔怔出了神。
“万岁,万岁……”一旁的小内侍轻声呼唤着朱翊。
朱翊这才回过神来,“刚刚朕有些走神了。”
“老臣听说,皇上把山海路参将吴惟忠调入京城了?”
张居正主动开口问道。
“朕觉得整顿京营已经刻不容缓了……”朱翊道。
“恐怕皇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张居正饱含深意的望着朱翊。
“什么都瞒不过元辅。”
朱翊笑着说道。
“皇上的意思,老臣可以猜个七七八八,也并无异议。
虽然臣与御马监掌印太监冯保为好友,但是这件事,确实不应该让他来插手……”张居正面色凝重的说道。
“有御马掌印太监在,那必将会对将领进行掣肘,皇上亲自统御,当以皇上为唯一的权威。”
不愧是朕的偶像,张居正是真的能朕在想什么!
“下个月元辅就要动身去江南了,可是要带着家眷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