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34节

平安在收到倪琼等人的供词后,不到三个时辰,便调动了三万北平卫精锐,以雷霆之势,包围了燕王三卫,亲自进入大营,将正在训话的张玉、朱能给抓了起来。

张玉、朱能的亲卫想要阻拦,平安一声如雷怒吼:“谁敢动手,便是与谋逆之人同党,诛灭三族!”

谋逆之罪,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没成家还好,为义气死了也就死了,不牵连别人。可成家的人,谁会为了义气,葬送一大家子?

加上平安所带的人手,皆是人高马大,武器精良,准备充分,一旦开战,没有准备的燕王三卫只能如待宰羔羊,任人屠戮。

平安一剑斩断了桌案,喊道:“你们都给我听清楚了,皇上为了新军之策,殚精竭虑,日夜操劳!谁若是敢对不起皇上,敢对抗朝廷,那休怪我平安不客气!别说是指挥佥事,便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问问我手中的剑答不答应,问问我手下兄弟,答不答应!”

数万精锐之师,身穿明亮的盔甲,手持锋利的武器,士气高昂,耀武扬威地从燕王三卫大营离开,整个过程中,竟没有半点喧哗,没有半点嘈乱。

有序的,沉默的。

也是强大的!

张玉、朱能被抓,让燕王府的朱高炽、朱高煦等人惊慌失措,金忠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一时之间没了主意。

朱棣麾下有不少厉害的战将,如丘福、潭渊、柳升、张玉、朱能、观童、卢振等,但论统御力而言,张玉、朱能堪称最强。

如今张玉、朱能被抓,意味着燕王三卫失去了最强的指挥将领。而更为严重的是,燕王三卫人心浮动,濒临解体,五百余人叛出三卫,投奔都司衙门便说明了这点。

“进来吧,王爷醒了。”

徐仪华眉头紧蹙,拉开门,对拿不准主意的众人说道。

众人连忙进入房间,朱高炽将平安抓走张玉、朱能的消息告知朱棣,朱棣靠坐在床上,眼窝深陷,疲倦不堪,叹息道:“你们怎么看?”

“父王,我们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起事!”

朱高煦连忙说道,阐述着自己的看法:“当下朝廷步步紧逼,削藩意图已昭然若揭。我等不能坐视屠刀斩落,应趁此机会,以救出张玉、朱能两位将军为由,调动三卫,拿下北平府!”

朱棣目光中透着隐忧,看向朱高炽,问道:“你的看法呢?”

朱高炽叹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说道:“父王,事已至此,我们当下最好的办法,便是引新军之策入三卫。”

“大哥,你糊涂啊!”朱高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质疑道:“若能引新军之策,还需等到今时今日?”

朱高炽没有理睬朱高煦,看着朱棣,凝重地说道:“儿臣分析过朝廷之策,也调阅过朝廷在北平府周围的所有布置,只看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朱棣问道。

朱高炽认真地说道:“皇上知道我们要反,但却不希望我们反。”

一旁的袁荣讥笑出声来,说道:“什么叫知道我们要反?若朝廷知晓,那大家此时就应该被废为庶人,或羁押京师,又怎会安然待在这里?不希望我们反,又是何意?难道皇上宽宏大量,想要以仁来感化我们?让我们归心朝廷不成?”

“你闭嘴!”

朱棣冷冷喝道。

袁荣脸色一阵难看,但却不敢再说话。

朱棣闭上眼,问道:“金忠,你如何看?”

金忠上前一步,眉头紧蹙,目光中满是担忧,说道:“若新军之策再不入三卫,我们将再无机会。可一旦新军之策入三卫,我们的机会,也将极为渺茫。”

“现在便控制北平府,一切问题不就解决了?”

朱高煦不满地喊道。

金忠看向朱高煦,恭谨地说道:“世子,平安、盛庸此时早已做好防备,这种情况下,三卫未必可以控制北平府。纵然是控制了北平府,那我们又能去哪里?不要忘记了,北平府周围还有四十万大军。”

“向南,是耿炳文固守的真定、保定、河间,向东是瞿能、徐凯把控的山海关、开平、临清一线,向西是武定候郭英控制的大同,向北又是不毛之地。以当下三卫的军心与战斗力,无论是哪个方向,都没把握。”

“为今之计,也只能接纳新军之策,以图后势。这是不得不施行的办法,也是挽回三卫军心的,唯一办法。”

金忠的话,让朱高煦很不高兴,认为金忠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对朱棣说道:“父王,只需给一万兵马,我定夺下北平城。”

朱棣摆了摆手,看向朱高炽,说道:“你说得对,皇上不是在迫使我朱棣造反,而是迫使我不反!无论是北平布局,还是山海关、大同、济南、真定等地布局,亦或是道衍师父调至京师,皇上所用,皆是一个‘势’字!”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呵呵,本王这个侄子,好的很啊。”

朱高炽低着头,咬牙问道:“父王,我们该怎么做?”

朱棣哀叹一声,疲倦地说道:“罢了,引新军之策入三卫,静候机会吧。若苍天眷我,必有转机。”

“王爷,平安求见。”

丘福低声通报。

朱棣面色一凛,朱高煦等人也有些慌乱,平安前脚抓了张玉、朱能,后脚便来燕王府,是什么意图?难道说他已得到旨意,想要将燕王一众槛送京师?

“没有卫队。”

丘福补充道。

朱棣目光幽森,起身下床。

徐仪华连忙搀扶,朱棣摇了摇头,说道:“不碍事,若这点风浪都经受不住,本王又如何驰骋漠海?让平安来吧。”

主殿。

平安向朱棣行礼,带着歉意说道:“今日收到情报,张玉、朱能挑唆士卒对抗朝廷,意图谋反,事发紧急,都司来不及请示燕王,缉拿张、朱两人,还请燕王体谅。”

朱棣冷着脸,挥袖,将桌上的茶碗扫在地上,厉声说道:“体谅?张玉虽是元朝降将,却归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在捕鱼儿海战役中,更是威名赫赫,又曾随蓝玉征讨远顺、散毛诸洞,为太祖器重,任安庆卫指挥佥事。”

“后随本王,出塞征战,作战骁勇,足智多谋,屡建功勋,如此赤胆忠肝之人,你们竟然说意图谋反?那朱能原本是我燕山中护卫副千户,见他忠勇有为,便将其提拔为右护卫指挥佥事,追随本王多年,什么品性,本王会不知?”

“莫要说什么挑唆士卒对抗朝廷,便是一句不忠于朝廷的话都不曾说过。何来谋逆?平安,你若拿不出证据来,休要怪本王奏报京师,问你失察、纵兵、污蔑之罪!”

平安看着发怒的朱棣,只平静地拿出了一叠纸张,放在了桌子上,轻声说道:“这里有一百份三卫士卒口供,都司衙门还有四百多份,若燕王大人需要,本都司不介意再往返一趟。只是希望燕王,保重才是。”

说完,平安施礼,大踏步走了出去。

朱棣面色阴晴不定,拿起那一叠供词,看着上面的口供,耳中陡然传出了阵阵轰鸣,眼前一黑,再次昏厥。

平安听到了动静,但却没有回头,出了燕王府,直奔都司衙门,下令北平府戒严,没有都司命令,任何军队不得擅自调动;命令盛庸带兵三万,盯紧燕王三卫,一旦有异动,无需请示,可直接动手。

坐在都司衙门中的,不止是平安,还有张。

张对于平安的行事方式很是不放心,提醒道:“若没有朝廷许可,万万不可动用大军,清绞三卫,更不可围困燕王府。”

平安知道张是好意,不请旨而动燕王,那是擅专兵权,肆意妄为,是对皇室威严的蔑视与挑衅!

其下场,也可预料。

虽然朱允给了张、平安、盛庸很大的权力,甚至嘱托过,一旦燕王有异,可主动出击。但嘱托归嘱托,没有明确的旨意下来,万一出了问题,那谁来背黑锅?

平安清楚这个道理,但更明白,对付朱棣这种厉害人物,要么不动手,要么就直接干死,拖得时间长了,那死的人,便是自己。

“我给朝廷去一封奏报。”

平安清楚此时局势复杂,写完奏报,刚想以八百里加急送出,盛庸却匆匆跑了进来,脸色惊疑不定地喊道:“不好了。”

“难道说燕王真的行动了?!”平安面色凝重,霍然站了起来。

盛庸上气不接下气,看着略显惊慌的张,还有镇定冷峻的平安,连忙说道:“燕王,燕王,他疯了!”

“疯了?”

张一脸疑惑。

平安瞪大眼,有些错愕,难道不应该说燕王反了吗?

怎么说是燕王疯了?

盛庸喝了一口冷茶,打了个哆嗦,然后看着平安,严肃地说道:“刚刚得到消息,燕王朱棣,疯了!”

第四十章 预判了你的预判

寒冷的风卷着残雪吹过,刚刚泼的水结了冰霜。

一位披头散发,身着单衣的中年人大呼小叫地跑过街巷,高声喊道:“热死本王了。”

朱棣从货摊上,抢过一条活鱼,便往嘴里送,咬了一口,哈哈喊着痛快,跑到桥上,直接跳到了结冰的河水之中,扑腾起来,还不断喝着河水,大喊着“舒坦”。

北平官吏市民见此,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等人好不容易命人将朱棣从河里捞出来,朱棣却仿若不认识三人一样,一顿乱拳打了过去,将朱高煦踢到了河里,还在河边哈哈大笑,然后沿着河,浑身湿漉漉地跑了……

很多人都看到了。

信也好,不信也好,朱棣都疯在河边。

曾经威风凛凛的无敌统帅,如今成了令人扼腕叹息的疯子。

平安脱掉裘衣,大踏步走入都司衙门后堂,坐在炉火旁,烤着手,对盛庸与张说道:“燕王府的人说,朱棣在看过倪琼等人的供词之后昏厥,再醒来,便疯了。”

“疯,呵呵,我可不相信。”

盛庸断然回道。

张有些拿不准,说道:“如此猎猎寒冬,单衣不能活的日子,燕王竟认为奇热无比,屡屡跳入冰河降温,这不是疯了,是什么?”

盛庸看着炉火,呵了一声,道:“百战将军,如何会被一点罪名吓得疯傻?张布政使,盛庸不敬问一句,若皇上下旨杀你的头,你会疯掉吗?”

张仔细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说道:“不会,但难保……”

平安眯着眼,搓了搓手,说道:“没有难保,燕王是装疯。”

张吃惊地看着平安,问道:“你如何有这等把握?”

平安呵呵笑了笑,扯开衣襟,从最贴身的衣服里,取出了一封密信,递给了张,凝重地说道:“我平安并不信神,也从不相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如今,我信了。我们的皇上,他以天才的智慧,洞见到了今日局面!”

“什么?”

张不解地,打开信封,取出其中的信,看了一眼,顿时惊讶地站了起来,手哆嗦地看着平安,问道:“这,这不可能是真的吧?!”

“我看看。”

盛庸连忙抢过信,看过之后,也瞪大双眼,盯着平安,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平安凝视着橘黄色的炉火,里面的木炭已烧得有些发白。

一个多月前,大明安全局的人抵达北平,将这一封密信交给了平安,并告知了朱允的意图。

平安遵照朱允的安排,创造机会,让大明安全局的人走入燕王三卫大营,为大明安全局调查情报,秘密策反创造条件。

倪琼等人叛出三卫,便是大明安全局的功劳。

而这一封密信中,明确记录了朱允对北平时局走向的判断,其中有一句:

【策反之下,阴谋暴露。燕王为寻避祸,必行疯癫,以博同情,以待时机……】

信件落款时间,是十月十六日!

而当下的时间,是十一月二十一日!

也就是说,早在一个多月之前,远在京师的朱允,便洞悉了北平的局势,预判了朱棣的一举一动!

这是多么可怕的一种能力!

张、盛庸难以相信这一切,这简直比朱棣疯了更令人震撼!

尤其是朱允所用的字眼,是“必行疯癫”,而不是“或行疯癫”,这说明,朱允有着十足的把握。

平安最初看到这些字眼的时候,不以为然,付之一笑:

杀人无数的朱棣,怎么可能会疯?

首节上一节34/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