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8节

朱棣清楚,朱允并没有采取行动,他在等待,等待自己,彻底臣服!

可朱棣,不想就如此放弃!

热孝终于过了。

朱允一手抓新军,推动强军改革,一手抓民生,平反洪武时期的冤狱,该抚恤的抚恤,该召回的召回,并削减了广西、贵州等地赋税。

即赢得了民心,又缓解了帝国矛盾,维持了相对平稳的局势。

让朝堂有些意外的是,朱允自始至终都没有动削藩的念头,甚至提都没提,只是时不时召一些藩王入宫,谈谈家常,颇为亲密。

倒是朱棣,一直呆在燕王府,很少外出。

这一日,朱棣正在府中看兵法,突然听闻门外丘福高声喊道:“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陡然一惊,朱允竟亲自到了燕王府?

“起来吧。”

朱允一身常服,身后跟着双喜、刘长阁与徐辉祖三人。

朱棣连忙打开门,看着一脸和煦的朱允,便想要行大礼,却被朱允上前搀了起来,说道:“四叔,朕今日来,只是家人,非为帝王。”

“好,好,好。”

朱棣连说了三声好,侧身请到:“皇上请上座。丘福,上茶。”

朱允抬脚进了书房,走到桌案旁,拿起了《孙子兵法》,轻轻读道:“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朕听闻四叔用兵,便极善用势。”

朱棣听闻,暗暗心惊,连忙说道:“哪里,臣不过是执行太祖谋略罢了。”

朱允微微摇头,说道:“洪武二十三年,四叔率军出长城古北口,得知乃儿不花等屯驻迤都,恰逢天降大雪,四叔不辞辛苦,乘雪而动,直捣其营,攻其不备,便如这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可四叔并没有骤然出击,击杀乃儿不花,而是选择不战屈人之兵,迫使乃儿不花投降。不费一兵一卒,便悉收其部落数万人、马驼牛羊数十万头,可谓是大胜而归。”

“朕不止一次地想过,四叔如此善兵法,若是哪日,我们叔侄相对,朕会不会不是叔叔一回之将。”

朱棣悚然,魂都快要惊飞了。

皇上这样的话都能说出来,不是直接点名自己要造反,他日战场相见吗?

“臣万死不敢与皇上为敌!”

朱棣不得不低头表态,连忙说道:“臣封燕王,镇守北平府,乃是太祖之意,只为拱卫大明北方疆界,不敢有任何私心,更不敢与皇上为敌。若皇上不收回此话,臣今日便自裁于此!”

朱允认真地看着有些颤抖的朱棣,沉默了下,哈哈笑了起来,说道:“四叔,朕不过只是打个比喻,畅想而已,又非言四叔有二心,何须如此惊慌。”

朱棣冷汗直冒。

丫的,你都说出来了,还让我不惊慌?

哪里有你这么直接的。

我的小心脏啊!

“好吧,朕收回了。”

朱允见朱棣真的在恐惧,便出口说道。

就在朱棣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朱允突然严肃起来,问道:“四叔,你真心待朕吗?”

“天地可昭!”

朱棣连忙说道。

朱允微微点了点头,对朱棣说道:“那朕想给四叔要几个人,不知道可以吗?”

朱棣眼眸微微一眯,心中不安地问道:“不知皇上想要什么人?”

朱允淡然一笑,说道:“太后一心向佛,朕听闻庆寿寺有一位道衍和尚,精通佛理,想将他请至京师,不知四叔,应不应允?”

朱棣震惊地看着朱允。

道衍乃是自己的心腹智囊,很多重要决策中,都有着道衍的影子。

若是朱允将道衍要走,那自己将会寸步难行,日后想要找个人商议大事,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一招,釜底抽薪!

太过狠毒!

可最让朱棣不安的是,朱允这话隐藏的意思!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认为佛教“阴翊王度”、“暗助王纲”,于是设置了“善世院”,负责天下僧尼管理。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取消善世院,设僧录司、道录司,其中僧录司是管理全国僧侣的最高机构,是中央管辖僧官的机构。

府设僧纲司,州设僧正司,县设僧会司。

僧司衙门设置在地方寺院中。

道衍也是僧人,也是僧录司管辖的人,说到底,是中央管辖的人,只要朱允一句话,僧录司便需要将道衍乖乖调入京师。

可朱允在给自己要人!

还问自己应不应允!

这隐藏的意思是什么?

朱棣很明白,朱允是在说:

朱棣啊,我知道道衍是你的人,我现在想要用道衍,你给我,还是不给我?

到了这个时候,朱棣感觉浑身冰冷起来,朱允知道的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他在一步步,剪除自己的核心力量!

可自己,什么办法都没有!

朱棣有些颤抖地说道:“庆寿寺乃归僧录司管辖,皇上若需要,尽管调用,无须过问臣下吧。”

朱允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头对双喜说道:“燕王没有意见,那便传朕口谕,让僧录司通知庆寿寺,命道衍入宫,为太后念经祈福,派人去接,不得迁延,不得有任何意外。”

双喜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朱棣的心都在颤抖。

没了道衍,便如断了一臂!

自己纵是举事,恐怕也会寸步难行,困难重重!

朱允松了一口气,道衍对于朱棣的重要性,朱允比朱棣更清楚。

历史上,朱棣在靖难之役时,之所以避开济南,避开朝廷大军,舍弃一切,直逼南京,一个关键的因素,便是道衍力劝朱棣,放弃一城一池的争夺,直取南京!

也正是因此,朱棣才打到南京,坐拥天下!

没有了道衍,朱棣就算是闹腾,恐怕也闹腾不到南京去。

朱允看着不安的朱棣,笑着说道:“四叔,朕还想要一个人。”

朱棣脸色很难看,不知道朱允这次打算要谁,于是问道:“皇上想要谁?”

朱允微笑着,说道:“郑和!”

“郑和?”

朱棣愣住了。

自己的印象中,没有这个名字啊。

但看皇上期待的眼神,似乎不像是开玩笑。

“皇上,不知这郑和,是谁?臣实在是想不起来。”

朱棣不解地看着朱允。

朱允吃了一惊,难道说自己记错了?

不应该啊,朱棣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最开始的使命就是寻找可能逃向海外的建文帝,后来演变为了商贸、外交、政治活动。

郑和是朱棣的人啊。

“真的不知道?”

朱允拿不准地看着朱棣。

朱棣连连摇头,唤过来丘福,问道:“燕王府,可有名为郑和的人?”

丘福认真想了想,摇头道:“王爷,别说燕王府,便是军中,属下也没听说过叫郑和的人。”

朱棣让丘福退下,然后看着朱允。

朱允有些着急,没有郑和,自己去哪里找高素质航海人才,没有人才,怎么去南美洲挖特产?

能不能吃上土豆炖牛肉,就指望这个三宝太监了啊。

太监?

对啊!

郑和是个太监!

第二十二章 朕赐你姓郑,名和

朱允看着朱棣,询问道:“那燕王府中,可有太监名为郑和的?”

“太监?”

朱棣更懵了。

皇上该不会是找自己开涮吧?

整个燕王府都没有,太监怎么会有?

朱允看着朱棣有些发懵的样子,眉头紧锁,难道说,郑和现在还没在朱棣身边?

不应该啊,自己身边也没郑和啊。

徐辉祖没有说话,暗暗琢磨,这个郑和的家伙,到底是什么人物,竟然值得皇上亲自问询讨要?

太监?

皇宫还缺太监不成?

朱允没有再追问,朱棣连自己讨要道衍都没说什么,要一个郑和,他更不会说什么,除非,他真的不知道。

走出书房,朱棣带着朱允走向后花园,两人的交谈平和了许多,偶尔还有笑声。

月亮门前,一位大致两米高的大汉肃然站立,远远看到朱允与朱棣来了,便跪在一旁。

朱允扫了一眼,便走进了月亮门,但刚走了两步,突然停了下来,转身看向月亮门外,对朱棣问道:“这位护卫是谁?”

“马三宝。”

朱棣连忙回道。

朱允眼神一亮。

该死,自己怎么忘记了,郑和这个名字,是因为靖难时期,马三宝在郑村坝之战中为朱棣出谋划策,帮助朱棣取胜,后来朱棣当了皇帝,赐马三宝姓郑,名和。

怪不得找他不到!

首节上一节18/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