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57节

李老三有些腿软,能配得上安全局如此保护的,整个大明,恐怕也只有一个人了。

通济门外,无名小茶楼。

匡愚、郁震坐了下来,看着门外不远处的年轻人,目光中有些急切。

顾三审低声禀告道:“皇上,匡愚乃是常熟名医,其父亲匡忠年老之后,他便接替父亲,成为了常熟惠民药局医士,医德医术皆是上品。只是那郁震颇有些危险,臣请在侧保护。”

“有何危险?他只是医生而已。”

朱允不解地问道。

顾三审摇了摇头,道:“皇上莫要看那郁震稍有富态,其体魄强劲,行动生风,臣看得出来,他臂力不凡,有武艺傍身。”

朱允有些意外,没想到一些中医会武术,并非是杜撰之言。

“无妨,他们二人既然是戴院使推荐,杨祭酒亲邀之人,如何都不会鲁莽,在外候着吧。”

朱允不容顾三审多说,带骆颜儿进入茶楼。

“两位还请担待,有事耽误了。”

朱允和气地坐了下来。

骆颜儿将倒置的茶杯分开,然后拿起茶壶倒茶。

匡愚接茶谢过之后,开口道:“且容我介绍一二,这位名为郁震,郁鼎文,昆山人氏,在下匡愚,匡希颜,常熟人氏。尚未请教小兄弟?”

朱允平和地看着两人,道:“我本是这京师之人,至于名姓,不提也罢。”

匡愚看了一眼郁震,郁震只含笑点头,问道:“我二人从医,便直言了,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小兄弟海涵。”

“请说。”

朱允端起茶杯,却没有喝。

郁震将茶水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的茶水,严肃地说道:“我二人从医也有一些年头,翻看过的医书典籍无数,但也从未见过如此神奇之法。那女童已无气息,断无生存之理,如何死而复生?这实乃是天地间奇闻,若不能解其中疑惑,我等寝食不安。”

匡愚连连点头。

女童刚上岸时还有一点气息,但在呕水之后,最后的气息也已断绝。

这一点上,自己绝不会有误。

坐在一旁的骆颜儿也好奇地看着朱允,朱允救人的一幕,她看得真切。

难道说这就是天子,身负逆天改命的手段?

不对,他只是一个寻常的人,他也会生病,也需要太医,他也会伤痛疲倦。

朱允轻轻啜了一口茶水,抬头看向匡愚、郁震两人,道:“两位认为,心、肝、脾、肾、肺五脏,哪个最为重要?”

“自是心脏。”

匡愚毫不犹豫地回道。

《素问遗篇本病论》记载: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

《礼记》中也记载:总包万虑谓之心。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古代中医学中,其存在着两个观点。

在明李时珍之前,无路是儒家,还是医者,其都有着一个普遍的观点,那就是心主神明说,即心脏是人思考的器官,是意识与神魂所在之地。

走神了,成语叫心不在焉,而不是脑不在焉,后来的阳明心学,它不叫阳明脑学,便是“心主神明说”的结果。

李时珍提出了“脑为元神之府”的说法,才出现了脑主神明说。

当然,在这之后,两种观点并存,说也说服不了谁,哪怕是后世医学那么发达,也仍旧有人相信心主神明说。

朱允微微一笑,道:“是啊,心脏最重要,其实人在突然昏厥、溺水,失去脉搏时,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死去了,此时还有一口气息留在心脏之中,若是找准方法,按压心脏,便可促使心脏跳动,将这一口气运转出来。”

“还有这等事?”

匡愚、郁震吃惊地问道。

朱允没办法给他们解释更多,自己又不懂医学。就这点心肺复苏技术,还是当年考驾照时学来的……

半吊子技术,能把人救活过来,没被人打,没被人讹,就已经很不错了。

朱允继续说道:“自是如此,按压恢复气息,名为心肺复苏,若心肺复苏没有起效果,则需要过渡一口气,以气续气,此法则为人工呼吸。这些技法,算不得高明,却在很多时候,是救人的好法子。”

“可否详解一二?”

郁震询问道。

朱允微微点头,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口,道:“心肺复苏时,需要按在心脏上方,至于手势,则需要……”

两人听得连连点头,学习着手势、要点。

“不成想这世间竟有如此奇怪之医术。”

匡愚感叹不已。

朱允看着两人,轻道:“医术万千,能活人之术亦多,两位精研医学,未必只论五行、阴阳、经略,也可察其器官,了其特性,另辟蹊径,也未尝不可。”

“哦?若按这位兄弟之言,我二人岂不是要转行为仵作了?”

匡愚笑道。

朱允却没有笑,只是平静地说道:“若做仵作,可察医学新道,又有何不可?难道前辈穷尽一生所学,不就是为医学有所突破,更好救济苍生?”

“仵作能还有什么好学的,呵呵。”

郁震摇头。

仵作乃是地位低贱之人所为,正统大夫谁会去做那种事,自己还是需要脸面的。

朱允叹了一口气,严肃地说道:“你们知道血有多少个型号吗?知道皮肤怎么愈合的吗?知道伤口是可以缝合的吗?知道剖腹产吗?知道五脏六腑是可以更换的吗?呵呵,看你们的表情,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说仵作不是让你们成为仵作,而是希望你们能发现人体的秘密。”

匡愚、郁震脸上满是震惊,朱允所说的,他们丝毫都没有听说过。

人体的秘密?!

血有型号?

皮肤可以缝合?

剖腹产?

五脏六腑也可以换?这怎么可能?

过度吹嘘,一定是的!

可仔细看他的样子,竟没有半点张狂,反像是了解一切,随口说来。

“臣叩见皇上。”

户部侍郎卓敬听闻清水塘出了事故,连忙赶去处理,安排衙役告诫百姓管好孩子,莫要在水边玩耍,同时命人打了栅栏,围挡在湖边。

刚处理好这些事,便想喝口茶润润嗓子,突然看到朱允在这里,不由打了个哆嗦,连忙跪下见礼。

“皇,皇上?”

匡愚、郁震手中的茶杯顿时掉了,连忙起身,跪在一旁,周围之人听闻,也纷纷跪拜。

朱允郁闷地看了一眼卓敬,道:“朕微服私访,无需行此大礼,起来吧。”

卓敬起身,禀告道:“皇上,臣听闻清水塘旁出了一位神医,拥有死而复生之术,见者百姓众多,是否需要本官找寻一二,也好召入太医院?”

匡愚、郁震苦涩,偷偷看了一眼卓敬,心说:你这是想要让皇上转行当太医啊……

朱允起身,严肃地说道:“做好你的本职之事。”

卓敬连忙打消了心思。

朱允与骆颜儿走出茶楼,回头看向仍在跪着的匡愚、郁震,道:“起来吧,灾民病症,朕会安排人来看护,早点去国子监吧,杨祭酒等你二人多时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随我一起出关吧

工部。

尚书郑赐正在核算各项开支,查看所剩银两是否可以对上账目,算珠拨动数次,便拿去毛笔,填上数目。

侍郎黄福手中拿着一本账册,不急不缓地走到郑赐桌案前,施礼道:“大人,后宫中传出来一样新鲜物,还请大人一瞻。”

“后宫?呵,本部安排你去核查衣物库藏,不先汇报结果,反而谈及后宫,你便是如此做事的吗?”

郑赐有些不满地说道。

黄福已经习惯了郑赐的态度,晃了晃手中的账册,道:“大人,这账册为后宫安排编造,里面具明了各类库藏,衣物库藏也在其中。”

郑赐接过账册,展开一看,不由愣住。

眼前账册并非是满目文字,而是横竖线条勾勒出的格子,格子之中,填写着奇怪的符号。

“大人,下臣打听过了,这格子中的符号是阿拉伯数字。”

黄福说着,从怀中取出了一本《初阶数学》,道:“这种数学,已成为国子监主要课业,与四书五经地位等同。国子监正在推行这种数字。”

郑赐翻看了下,又看了看表格,道:“如此说来,这种格子……”

“大人,宫里称这类账册为报表。”

张福解释道。

“报表?”

郑赐第一次听闻,仔细看着报表,严肃地说道:“这报表账目清晰,填造简便,倒省去了许多麻烦,调阅、核对,也容易许多,如此神奇之物,竟出自后宫之手?”

张福微微点了点头,道:“具体怎么来得,下属也没打听,不过听宫中宦官说起,首推报表之人,乃是宫中淑妃。”

“淑妃?为何我从未听闻宫里还有个淑妃?”

郑赐有些疑惑。

“大人,淑妃便是那骆才人。”

张福连忙解释道。

“哦?竟是如此,看来这位淑妃心灵手巧,颇有几分才智。”郑赐拿起报表账册,思索了下,道:“你也认为当推行此种账册吧?”

张福肃然点头,道:“如此账册,当行朝野。”

郑赐将账册交给张福,笑道:“既如此,那就由你上奏折,请旨推行新式账册吧。在没有旨意下来之前,我们可不敢擅改账册规格。”

张福自然是清楚这一点,洪武年“空印案”便是因为账册变通,导致人头滚滚,若再来一轮,自己项上人头不保……

谨慎,遵守规矩,多请示老板,这是自保之道。

翌日朝堂。

工部侍郎张福拿出新式账册,主张推行数字账册之法,以代替繁杂的文字账册。

朱允欣然同意,安排经厂送来《初阶数学》,道:“新颖事物,有其优势,则取鉴用之。腐朽之物,有其劣势,则废弃抛之。朕愿诸位能有大思想,广博天下,取其优品,不论出处。”

百官然善。

朱允并没有索要新式账册的发明权,朝臣以为是淑妃发明,那就淑妃吧,这样日后他们攻讦女子入国子监的时候,自己也可以拿着账册问问他,是不是用这样的账册。

至八月十日,报备在册的四万六千余灾民全部转移京师。

受益于南京地理位置,粮食转运极为便利,加上周围便是产粮区,虽然多了几万人,但粮食价格却没有起半点波动。

首节上一节157/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