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00节

朱允沉思了下,没过多久,便微微一笑,对不安的徐辉祖道:“徐爱卿,你还不了解郑和,他不是一个冲动的将领,何况张玉、朱能也并非是泛泛之辈。陈祖义纵是设了陷阱,也困不住郑和这只大鱼。”

徐辉祖不知道朱允的自信从何而来。

徐辉祖调查过郑和,他在这之前,除了作为亲卫随朱棣远征过,并没有带过兵,也没有远航的经验。

这是一个并不出彩的人。

可皇上对他,似乎有着十足的自信。

朱允盯着广州海域,问道:“曹国公在哪里?”

“回皇上,应该还在阳江船厂。”

徐辉祖恭谨地回道。

“阳江?”

朱允手指顺着广州的位置摸索,最终点在了阳江的位置,说道:“这里是个好位置。”

第一百四十二章 草包李景隆的蜕变

李景隆并非完全是草包,他将船厂选择在阳江,朱允是认可的。

阳江虽不比广州,但也有其优势所在。

其一,阳江位于肇庆府,西面为高州,有神电卫防护,东面为广州府,有广海卫防护。阳江介于神电、广海两卫之间。加上阳江附近有海朗所、双鱼所,安全上不存在问题。

其二,阳江有海湾,适宜建造深港与船坞。出海不远便有海陵岛、下川岛与上川岛,一旦海试遭遇飓风大浪,可以紧急规避,不致造成重大损失。

其三,遂溪、吴川、阳江、新宁等沿海一线,是海匪经常袭掠之地,若将船厂设于广州,必难及时出动。选在阳江,则可将卫队主力沿海布防,也可调动广州水师进驻阳江一线,打击海匪。

广州,阳江。

李景隆站在阳江船厂,短衣短裤,见老船匠挥了挥旗帜,便高声喊道:“开船闸!”

几十个赤裸着上身,身着短裤的大汉用力地推动绞盘,沉重的船闸缓缓打开,汹涌的海水进入水道之中,与船坞的水面逐渐齐平。

海风吹动大船上的半个风帆,船只东摇西晃,似是想要破笼而出的猛兽。

船只沿着狭长的水道缓缓移动,逐渐进入大海。

李景隆眼神中充满了期待,这大船,犹如自己的孩子,其中的每一个部分,自己都了若指掌。

虽然这一艘福船算不得巨大,但依旧达到了一千料。

看着那首尾高翘、犹如城墙的船舷,李景隆便充满了感叹。

自己是国公,谁能想象的出来,自己竟然也学会了平接、搭接与榫接?

谁能想象自己会拿着锤子,敲打一个个参钉、吊钉?

谁又能想象,为了处理好船板之间的缝隙,自己也和船匠一起,拿着麻丝、竹茹、桐油灰等捣出的粘合物,一点点的填充?

呵呵,别说其他人,便是自己,也很难想象吧。

李景隆感觉自己变了,以前贪图富贵荣华,贪图享受,如今的自己,更想做点事出来。

造船虽然辛苦,但当看船逐渐成型,入海迎风时,所有的辛苦,都会荡然无存。

“大哥,可以登船了。”

李增枝一脸汗水地走了过来,咧嘴笑道。

“好,副总兵还没回来吗?”

李景隆走着问道。

李增枝微微摇头,道:“还没消息,不过应该快了。”

李景隆点了点头,刚想要登上船只,参将王佐便匆匆跑了过来,喊道:“大将军,副总兵急报。”

李景隆接过信,仔细看去,目光变得阴郁起来,对李增枝沉声道:“你来负责新船海试!”

“大哥,出什么事了吗?”

李增枝有些担忧。

李景隆将信交给李增枝,道:“陈祖义在玩火!他竟敢遣用倭匪,想要吃掉水师船队!”

“他竟有如此狼子野心?!”

李增枝惊讶不已,连忙看向情报。

最近一些时日,海匪很少会进入广州沿海,过于异常的安静,让李景隆等人感到不安。

海匪来,打便是了,简单。

如果海匪打累了,回家打打鱼,晒晒太阳,休息三五天也可以理解。

谁还没有个休息日?

只是海匪一个月都没任何动静,这就有点诡异了。

毕竟刚刚进入五月,还没到暑假呢,海匪也得上班,也得抢劫,也得吃饭啊。总待在船上或岛上吃老本,那怎么行?

往年四五月正是海匪猖獗的时候,这都一个多月了,还没见到鬼影子。

李景隆不会认为自己有霸王之气,直接将海匪给恫吓得远远的,也不会认为海匪找到了传说中的大宝藏,金盆洗手,退隐沧海了。

越是反常,越需要警惕。

李景隆懂得一些兵法,也明白海匪一定是有什么阴谋,所以派遣了徐增寿带了十几艘船只出海,打探消息。

至于打探消息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

见到船只,不用打招呼,直接迎上去,勾住船只,有人反对就干掉,没人反对就直接审讯。

因为是在海上,也为审讯提供了方便,听话的话,就乖乖交代,不听话,附送抹脖子与海葬服务。

什么?

错杀了咋办?

有什么错杀的,这年头就没通商入贡的使臣,能在海上飘的,不是海匪,便是走私商人,无论是哪一种,干掉都是对的。

徐增寿也不含糊,带人在海上飘了十几天,终于弄到了情报,原本海贼界的扛把子陈祖义在召集海贼,准备举办一场声势浩荡的抢夺盛宴。

陈祖义没有将目光放在广东沿海,可能是认为陆上打架太吃亏了,毕竟李景隆整顿了海防,调了不少船队,打的话,未必可以占便宜。

匪徒交代,陈祖义听说东海有个叫郑和的,整天开着船没事找事干,加上倭匪兄弟诉苦,陈祖义一拍大腿,便决定了,先干掉郑和。

至于好处,福船战舰不是好处是什么?

有了船,大海之大,哪里不能去?

抢劫的事业要做大做强,船是关键。

于是陈祖义便安排倭匪不断出击,引诱郑和南下,并打算在澎湖水道伏击郑和。陈祖义是有把握的,郑和远路而来,必是疲惫不堪,加上毫无名气,不是什么海上战将。

徐增寿的情报让李景隆深感不安,马上下令召集了两千战员,带大小船只二十六艘,直奔琉球附近的澎湖水道而去。

“大将军,郑和未必会去澎湖水道,我建议船队先行至金门打探消息,等有确切消息之后,再决定是否进入澎湖水道。”

徐增寿看着站在船头的李景隆,提议道。

李景隆思索了下,微微点头,肃然道:“那便在金门所修整等待消息,挂满帆,全速前进!”

徐增寿答应一声,回头喊道:“满帆。”

福建福宁府,笔架山。

郑和的船队停在了这里,以作简单休息。

张玉站在山上,看着远处的大海,对郑和说道:“倭匪引我们前行,前方必有埋伏。我水师势单力孤,未必可与其一战。”

郑和轻松一笑,活动了下肩膀,道:“陈祖义邀请我们去做客,总不能不去吧?无论前方有什么危险,总还是要去闯一闯。”

“哈哈,这性情,对老夫脾气!”

朱能欣赏地看着郑和。

张玉摇了摇头,道:“我张玉并非是畏他陈祖义,而是认为,孤军深入,一旦陷入重围,我等会损失惨重,无法完成靖海之务。”

郑和指了指远处的大海,道:“张将军,你能看到那海上有船只吗?”

“不能。”

张玉眯着眼看去,海上,并无船只。

郑和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狡黠道:“海匪也看不到。”

第一百四十三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

对于郑和、李景隆的行动,朱允并不知情,遥远的距离,让信息传递变得尤为缓慢。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不过是古人夸张的说法。

真正的八百里加急,大多只能跑五百里。

如果郑和写了一封急报,安排福宁府的驿使以八百里加急递送京师。

驿使兄弟一看地图,不过一千五百里而已,简单。

背上公文包,准备好吃的喝的,飞身上马,喊一声“我去也”,然后便一骑绝尘。

还没走出百里,道路突然变得泥泞不堪。没办法,老天爷下雨,谁也管不着,那您受累了,记得慢点,万一摔下马扭断脖子,也只能说你倒霉。

若是您要过山,那可要小心点,落石危险,快速通行,万一……

哎,好吧,安全经过危险区,突然看到前面被石头挡了路,没办法,马留这里吧,自己爬山而去,只能等下一个驿站找匹马了。

若是过河的桥断了,恰巧附近没船,那您只能绕远路了。不远,多走一段,也就二百多里路,就是这么多,谁让咱大明地广桥少、官道少呢……

等你风尘仆仆,要死要活到了京师,一算时间,好嘛,地图上一千五百余里的路,原本打算跑三天的,结果硬生生跑了六天。

特急件给弄成了平邮,这个……

皇上也不好怪你的,毕竟福建那边路不好走。

你且休息,二天皇上写好了回信,麻烦你再送回去。

回去倒是轻车熟路,一路顺风,没下雨,没断路,桥也修好了,花了四天到了福建,兴奋地到海边一看,傻眼了:

郑和的船呢?

找人一问,八天前就出航了。

咋办?

还能咋办,作为送快递的,天涯海角也得让收件人签收不是。

只能追。

沿着海岸线一路追,一路打听,等找到郑和,这位兄弟已经在路上颠簸了二十多天。

消息传递,时效性很重要。

若是七月的风,八月的你,这就不好了。

就是因为知道消息传也传不过去,就算是传到了,该发生的也发生了,所以朱允选择了不动,选择了等待。

首节上一节100/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