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81节

听丈夫这么评价,老八的老婆扑哧笑出声,一脸的不快消散开去。看着老婆的美丽容颜,老八突然激动起来,觉得要和老婆干点什么。

在之后的贤者时间里面,任由老婆靠在身边,廉亲王脑子里却想的是霍崇。也不知道霍崇看到了那份消息之后会焦虑到什么地步。

这边雍正也在询问急忙忙赶回了京城的“使者”,“霍崇看上去是志得意满还是惶恐不安。”

使者思忖片刻才答道:“皇上,奴才看霍崇有心事,却不是对咱们的。”

雍正觉得霍崇这厮一直有些怪,基于对人性黑暗面的理解,雍正自然觉得霍崇是有什么邪念。可现在雍正对霍崇的定为有些改变了,在雍正眼中的霍崇已经是绝对的大奸大恶,到了大奸似忠,大诈似信的地步。霍崇这反应并反倒是雍相信霍崇在考虑着无比邪恶的阴谋诡计。

不得不说,若是霍崇知道雍正的看法,一定会轻蔑的表示反对。霍崇觉得自己或许是一个被迫有了城府的人,可正因为如此,自己越来越不爱搞什么阴谋诡计。搞阴谋诡计的性价比太低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一)

60,80与100。

霍崇最终确定了应对雍正近期围剿的策略评判标准。完成60分,也就是及格。及格线是针对未来很可能与敌人进行拉锯战,而清军则占据了控制优势的地区。

在这种地区,今年秋收得完成,粮食入到各家库中。只要百姓们都能有很好的收成,霍崇在战争中强行征粮都可以维持部队很久的粮食供应。

完成到80分的地区就是敌人只可能短暂进入,由霍崇长时间进行主导的地区。这个地区不仅要完成秋收,还要完成一定的仓储。让霍崇作战的时候可以直接从仓储地区获得粮食供应。

完成到100分的自然是由霍崇完全控制的地区。这种地区没有清军攻入的可能,理论上要成为坚强的后方,为霍崇提供粮食、装备、物资。

总部根据霍崇提出的这套新的标准对现在的控制区进行了划分,就发现当下并没有一个能达到100分的地区。霍崇控制的地区大部分看上去都是60-80分之间,连80分都很难达到。

在地图上考虑了一圈,总部发现有可能实现100分的地区并不是沂蒙山区,而是胶东半岛。只要封锁了联通西边的通道,胶东半岛要面对的只是海上。满清的海上实力是极弱的。

细节的事情让年轻人闹着脑袋解决,霍崇看起了雷虎传来的新报告。

这些小子被安排分管牟平县,他搞出来个大事。报告开头写的非常清楚,雷虎在牟平县公开处决了百十号人。

自打打完了仗,部队需要修整。霍崇觉得呢,将军队关在军营里,是个办法。不过就出现太脱离群众的感觉。如果自己想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军队就得和人民有一定的互动。

尤其是当下,人民需要的是树立对霍崇的信赖。比起暴力恐吓手段,让人民相信大汉政府的军队和人民是一家人应该能更有效的获取支持。

所以部队被派到了基层,参加技术普及工作。这么做就得棉铃风险,如果敌人发动袭击,是有可能让分散成小队的部队遭到损失。

事实上还真发生了。霍崇派遣部队前去牟平县,之前与霍崇有过节的那些士绅们狗急跳墙,袭击了霍崇的部队。

在其他地区,霍崇杀人还算节制,尽可能以不惊扰地方为标准。牟平县这帮士绅早就与霍崇有过节,这都是完全公开的。

雷虎毫不犹豫的对首犯严惩,并且公开为何要严惩的理由。

处决发的告示让霍崇很满意。这位秀才写起白话文也很给力,加上河北、山东、河南的口音只是音调区别大,但是发音用词通用性很强。这文可以说没毛病。

在公告里,雷虎先明白告诉百姓,霍崇和这些人素来有激烈的矛盾。

在雍正没有试图谋杀霍崇之前,这些牟平县士绅已经好几次想通过官府弄死霍崇。却没有得逞。霍崇行的正,走的直。让这些士绅的阴谋诡计破灭。

霍崇现在造反了,这帮人就领着人对霍崇动刀动枪。

霍崇要杀这些人。理由有二,第一自然是那些人要杀霍崇,杀人不成反被杀,理所当然。第二,为何抓到他们之后还要杀,而不是关起来。这是因为霍崇若是不杀,只会让人看扁了霍崇。

所以霍崇本人虽然心存仁义,可是没办法。这些人命该如此。

霍崇对此非常赞。宣传是要大家能理解。普通人完全能理解雷虎的宣传,这就是好宣传。

选择与霍崇为敌,得死。

选择保持中立,承认霍崇的统治,生活不会变差。

只要这样的印象和现实能够落实,能够深入人心。霍崇认为就完成了现阶段宣传的最高目标。

霍崇很清楚,所以在会议上强调。想完成这样的目标,光靠宣传和杀戮是没用的。必须通过种福平台保证此次粮食能稳妥的收获。

只有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人民群众才能相信霍崇,相信平台。相信只要霍崇和平台不倒,这样的日子就能延续下去。

就在霍崇努力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摧毁霍崇的计划也在执行之中。

雍正的计划是调集山东官军余部,加上从河南与浙江的绿营,组成一支军队。霍崇没想到这帮绿营兵只是在前面打仗,由八旗军在后头进行督促。

河南巡抚田文镜此时正在河南下令调集绿营。河南位于山东西边,调动进入山东作战的军队非常方便。巡抚作为地方最高长官,便是总兵也得受巡抚节制。所以公文不断送到田文镜面前,请求田文镜进行决断。

官员们个个不言不语,一副以田文镜马首是瞻的模样。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头那个四十来岁的模样完全不同。田文镜眉毛和胡子都花白了,雍正四年,田文镜虚岁都已经65岁,完全不是那种少壮派。

老头虽然年老,行动也不方便,神色中却露出一种奇妙的精神。人说权力是男人的春药,此时的田大人明显药量充足,药效也极端的给力。

与精神焕发,完全支棱起来的田大人相比,他的手下们谨慎到有种萎靡不振的感觉。看得出,没人喜欢田文镜。同样也没人敢违逆田文镜的意思。最近发生的事情真的让河南官员们不愿意当出头鸟,甚至不愿意和田文镜说话。

李绂与谢济世,一位直隶总督,一位浙江御史。一位素来有贤名,一位刚临俘自尽的谢赐履的儿子。他们都不是能轻易扳倒的人物,却因为弹劾田文镜而落马。

比较起直隶总督,御史谢济世的落马更让官员们大惊失色。御史的指责就是弹劾,风闻奏事素来是御史的权限。御史们哪怕捕风捉影都不是问题,顶多是皇帝根本不信御史奏折上所写的内容而已。

专门弹劾人的御史弹劾田文镜,反倒是御史被下狱。这天下除了皇上之外还有谁能动得了田文镜呢?

面对雍正如此的支持,田文镜立刻上了奏折。表示在雍正五年,河南一定能全面实现摊丁入亩。若是有人反对,田文镜豁出一切都要进行到底。

这折子上了,雍正轻描淡写的批示:知道了。

这三个字可是把官场上的人吓坏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二)

河南巡抚田文镜的命令传到地方,士绅们几乎没怎么看就表达了相同的态度,“不卖。就算是放仓里烂了,俺们也不会卖给田文镜那货!”

田文镜在河南差不多就这个样子的风评,对他恨之入骨的人多得是。甚至那些从未与田文镜有过往来的河南士绅也被这样的风气所影响。

其实这次的士绅们倒是有点冤枉田文镜。名义上巡抚们高过总兵,实际上巡抚们并不乐于插手军事。尤其是山东连着死了两名前任巡抚,田文镜好歹也六十多岁,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军事上有什么建树。

田文镜完全将作战一事交给了河南镇总兵。唯一算是参与的工作,只是履行了自己文官的职责,把购买粮食的公文发了出去。这还真不是田文镜多管闲事,到了满清这个时代,任何造反都已经被研究的很透彻。军队可以随意购买武器囤积粮食,那和要军队造反没啥分别。

地主士绅的态度让粮草筹集速度明显变慢了。田文镜此时专注在摊丁入亩的推行之上,根本不管这等事。筹备粮食的效率明显没有提升。

相对河南的内耗,江苏这边只是正常的拖拉,整体倒还正常。然而军队行动,为难的就是各种准备,真的行动起来反倒没那么多问题。

按照之前的方略,这次剿灭走的是集中兵力一击致命的谋划。兵部那帮人智商没问题,很轻松就判断出霍崇乃是坐寇。只是普通坐寇们多数是占山为王之类,霍崇这坐寇的影响范围太大,受其蛊惑的人太多,这才呈现霍崇四处乱走的局面。

针对霍崇的坐地户特点,清军的计划是先沿着运河行动,汇集在济南地区。接着一路东进,依托大清河小清河的运输,官军一路南下,攻破霍崇控制的淄川、临淄等县城。直到将霍崇彻底解决。

田文镜很清楚,自从封丘罢考事件之后,他在士绅中的名声就彻底臭了。在士绅中的名声臭了,就意味着在民间的名声也臭了。

战争这等事兵凶战危,万一官军打败,田文镜丝毫出格的行动都会遭到指责。尤其是现在田文镜得罪完了河南士绅,又大得罪了一大批官员,此时他的性命声望都完全依靠皇帝雍正一人。

说的好听点,田文镜现在是个孤臣。说得不好听,田文镜现在就是一条只能一条路跑到黑的走狗。是死是活,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雍正现在对于田文镜的要求与打仗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位皇帝现在要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摊丁入亩执行下去。

所以河南官军的确按照朝廷部属在行动,只是速度比朝廷想的要慢。

兵部认为河南官军将在六月底抵达济南,结果六月底抵达济南一带的只是一部分先头部队。预计大队直到七月底才算是集结完毕。

霍崇便是知道古代行军并不方便,还是被官军的行动搞到有些惊喜。在总部会议上,霍崇命令各部队散到主要根据地的主要产粮区,帮助参加种福平台的民众抢收。

这命令可是把一众比较有想象力的部下吓得够呛。钱清绷着嘴不吭声,雷虎直接跳出来表示反对,“先生,当下官军即将抵达。我等再分兵,若是官军突然杀过来,咱们咋办?”

“雷虎,现在真正跟着咱们命令的人有多少?”霍崇问。

“嗯,四千多吧。”雷虎答道。虽然加入的晚,雷虎却获得了格外的信任,已经成为核心圈子里的成员。

霍崇也不知道该称赞人多,还是表示人少。最后霍崇索性不去评价,继续问道:“官军来了两万人,我们这四千人不够,起码得有一万人马才能歼灭。剩下的六千人从哪里找来?”

雷虎没想到霍崇心这么大,准备再弄来六千人。觉得这基本不可能,就说道:“先生,我以为可以拉些人马。”

“当然要拉人马,可咱们的装备可很值钱,又比满清的厉害,随便拉点走投无路的。他们带着装备跑了怎么办?”

“那就严加看管!”

霍崇微微摇头,“行军打仗,要的是部下能听命。管的严,就是说大伙的力气得放到自己队伍之上。与其如此,还不如趁着帮人收割,从知根知底的人中选出人来。”

这话听的雷虎搞不明白了。可雷虎毕竟是初来乍到,和本地人还来不及亲近。既然霍崇这个山东人这么讲,身为河北人的雷虎也没办法直接反驳。毕竟此事完全超出了雷虎的认知范围。

钱清看其他人都没有再反对,这才问道:“先生,此次新召集六千人,要训练多久?”

“能跟着大队走,能运输物资就行。我不指望他们能够冲锋陷阵。再说,这等事情也得看清军如何行动。毕竟打仗是双方的事情。”

雷虎等各县的人,都分配到了任务。最重要的自然是帮助种福平台那边的人赶紧收割粮食,其次就是请求众人出来帮助霍崇。

赶回到牟平县,雷虎在会议上讲述了上头的意思。还拿出了上头的会议结论。

“此次不要吆喝,而是说实话办实事。各路人员都要参加收割,尤其是为收割提供镰刀等农具。培训如何进行镰刀的磨制,培训运输工具的操作……”

雷虎虽然接受过了培训,知道这些要求不是瞎扯淡,而是真的经过培训的。便是知道这么干有道理,心里面却火烧火燎的难受。官军都近在眼前,随时能发动进攻。自己却带着人手在农田里忙碌。此时回到霍崇身边,哪怕是多一个人,也是多一分力量。

可牟平县并非雷虎一人做主,雷虎有职权赋予的权力,但这不等于雷虎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若是雷虎不听命令,立刻就有人会反对他。

即便是提供农具与技术服务,工作依旧非常辛苦。然而雷虎却没想到,霍崇这边不仅没有专心打仗,反倒按照约定,将一批手套送到了地头。

雷虎觉得这皮子和布制作的手套用起来很奇怪,可百姓们却非常熟练的就将这种家伙给用了起来。仿佛他们并非第一次使用,而是早就用了很久,至少是等了很久。

很明显,霍崇下令向农民提供的装备得到了农民的认同与支持。

第一百六十三章 迎面而行的双方(三)

面对自己在耕种方面的无知,雷虎果断选择再直接触及这方面。而是施展出自己掌握的长材,开始快速搜集情报。

征集人马有专门本地人员负责。这并没有看不起雷虎的意思,只是一个河北人操着河北常山口音向山东乡村的民众宣传加入反贼军队,真的没效率。

雷虎的硬笔字写的相当好,即便是到了霍崇这边之后才开始学习使用硬笔。这就大大提高写字速度。

“啥时候能回来?”

“打完这一仗,把官军都杀喽就可以回来了。”

“俺打架不中。”

“不让你们去跟人家打,听话,叫你们干啥你们就干啥,就中了。”

“要是这,霍爷还能在这里干多长时间。”

“只要咱们都跟着霍爷走,霍爷咋也得在这里几十年。”

……

征召人员和村民的对话差不多就是这样。雷虎听得简直是要晕了,万万想不到造反这么大的事,在田间地头的百姓眼里不过是出去跟着别人参与打架。

至于民众需要的报酬也格外有意思。这边的办事人员提到了工钱,大伙的确觉得钱是个不错的东西,却更想要各种现实的物件。今年民众普遍表示,粮食收获比较多。要粮食的人比较少。更多是农具、油料、棉布之类的物件。

没有人提到地位,也没人要获得一个地方上啥啥啥的称号。

就这么淳朴的对话,最后加上一句,“俺回去再问问家里。”

记录了好多次,雷虎甚至设定了不少重复内容。用学来的符号做一下,这样重复内容就不用反复写下,只用写几个符号。

只是听得实在是好奇,雷虎询问了不少前来的人一个问题,“你们为啥敢和俺们商量这些?”

前来的人无一例外,都不解的问道:“你这啥意思?俺只是觉得霍爷这人还中,才和你们说话。不然谁会搭理你们!”

雷虎这才明白事情的发展。合着这么多人都是看着霍崇的面子而来,他们是真的把造反看成一次霍崇与比较厉害的人之间爆发的一次大规模斗殴。

霍崇这边的确人为某种意义上战争就是如此。靠拳头牙齿,和靠刀枪棍棒,甚至是已经初见形态的外骨骼装甲为基础的未来战争。其实战争本身就是一场大规模斗殴。

在计划里,霍崇希望自己征召到六千人,将现在的人马扩张到一万。

同样,霍崇还希望能够组建一支几万人的运输队。上次长信道长那几万人的运输队可是帮了大忙。如果没有将登州镇大营全部搬空,现在满清就有更充分的运营手段。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外表淡定内心紧张的霍崇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清军这边还没有进兵的迹象。洪舵主通过情报部们的秘密通道送来的消息说,他听的消息中河北发了洪水,所以清军等的人没来。

八爷给霍崇提供了满清兵部的计划,在计划里,北直隶的清军虽然不参加战斗,而是承担起“侧应”的差事。大概就是督战吧。

首节上一节81/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