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33节

既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霍崇还是决定先做做看。毕竟风险与机遇并存。霍崇觉得满清时代肯定没办法与2020年的中国相比。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不敢承担,那就更别说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想到这里,霍崇果断说道:“大伙谁愿意让俺代缴税金,俺就代缴。不愿意的,俺也不强求。俺把话说头里,以前大伙交税金,官府都要大伙交铜钱,俺代缴的,只会缴银子。能给大伙省多少钱,大伙自己算。”

第六十章 你就是霍爷(三)

1718年二月初十,霍崇带着大量琼脂粉从海边回来。张店距离海边直线距离也就是200里,霍崇很怀疑这次海边参与摘取牛角菜的百姓们是否覆盖超过100里的海岸线。

每个参与的渔民都抱怨霍崇来的太晚,秋天的海岸上覆盖着厚厚的一层牛角菜,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大家根本不用如此费力收集。

也有人表示霍崇幸好此时来,若是再来晚点,那就得等到夏末才能开始看到牛角菜。

霍崇在这样的抱怨中听出了不快和期待。只能再次保证今年秋天一定早早就来。

回到家,把东西放下,霍崇直奔朱家村。把一封信交给朱四叔。四叔激动的问道:“霍崇,俺先生身体可好?”

“先生身体很好。”霍崇介绍着朱四叔老师的情况。张店这边一直没啥像样的读书人,若是这里出过进士或者举人,代缴税金的事情早就被人接下了。

朱四叔就是张店这边努力读书的一位,为了找好老师,他家人还把他送到外地上的私塾。虽然最后朱四叔还是没能读出个什么名堂,却记得他老师家有向日葵。

霍崇就以为朱四叔带信的名义前往了这位老师那边,这位老师对朱四叔也没啥印象,听说霍崇居然想要向日葵的种子,很爽快的就给了霍崇一些。霍崇甚至没有亮明自己的官员身份。

只是这位老师还告诫霍崇,葵花籽吃多了会引发流产。这说法倒是把霍崇惊到了。霍崇从来没听说过有这种事情,21世纪的准妈妈们各种嗑瓜子,从来没听说过这等事。

霍崇忍不住想,这或许就是葵花籽并没有能在中国普及开来的原因吧。

从朱四叔这边回来,霍崇就找了佃户刘四金,把一些葵花籽与花生籽教给他,要他试着种植。

提供花生来源的乃是临淄县的那位放贷的,他曾经收账的时候曾经在某位债户那边拿到过一些花生。这位放贷的兄弟提起花生,就一脸不高兴。说花生粒吃起来经常会吃到苦涩发霉到令人作呕的颗粒。

霍崇也遇到过,明白那种发霉花生粒的可怕。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种都是能用来榨油的作物。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提供大量的蜂蜜。

在霍崇计划的农作物当中,油料作物是重要一环。除了油料作物,能够提供氮肥的苜蓿也很重要。只是此时还没到开始引种的时候。

农民们自然会安排自己的农活,霍崇也不方便插手。霍崇就把“合资酒厂”股东派给自己的年轻人派出去,让他们挨家挨户的上门询问大伙是否愿意参加霍崇的代缴税金团体。

愿意参加的当然欢迎,不愿意参加的也不勉强。

那帮参加了种福的人全部参加了这个代缴团体,有钱人也都参加了。剩下占人口大概八成的村民中有一半选择参加,另一半还在观望。

不等这帮人细想,差役来收税了。税收一年来两次,第一次是二月。据说要收上全年至少一半的税金。第二次大概在7到8月。要把剩余的税金都收完。

当然,县里每年还会不定时的打着各种名义到乡里收税。这种是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

二月和七八月的税收则是正税,与这种完全不同。

听着霍崇给出的名单,李捕头就从厚厚一叠的税单里面拿出写了名字的对应税单。霍崇趁机问了税单的事情,才知道这种印刷的标准税单居然是三联的。一联在户部,一联在官府,一联交给纳税人。

如此税收模式把霍崇给惊到了。上次拿到税单,霍崇就觉得税单制作的很精致。却没想到满清的税收居然如此正规。真的是大出意料之外。

即便不作为代缴税金之人,哪怕只是有了个官身,霍崇也能用白银支付税金,而不用凑起来大量铜钱。

李捕头笑嘻嘻的说道:“霍爷,不如你把这些税一次交了吧。”

因为朝廷下了旨意,在山东尝试摊丁入亩。以后税吏们就再不收人头税,只针对土地进行收税。李捕头非常希望能够霍崇就把一年的税金一次交清。对于差役来说,他们就能省下不少时间与精力。

霍崇手里还有十四爷给的银子,也乐得这么干。

两边结清之后,差役们就如狼似虎的开始到没有参加代缴的百姓家收税。很快,三个村里剩余的四成百姓中只有十几家就是不愿意参加代缴计划的人自行交了税金。其他人家都到霍崇这里请求代缴。

这些家庭里面都没啥银子,必须用铜钱交。而铜钱交税与银子交税之间有15%的兑换差价。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是绝不愿意承担的额外支出。

只用了四天,三个村子的税收工作全面完成。差役们喜滋滋的与霍崇道别,向着下一处地方去了。

霍崇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完全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简单。只是简单的利益趋势下,霍崇就成了这一片的头面人物。简单的令人觉得好像过家家一样。

税吏刚走,就有人跑来霍崇这里,陪着笑请求道:“霍爷,能不能借给俺些钱?”

“借钱?”霍崇心中大喜,便问道:“借多少?”

借钱的是刘家村的人,神色中都是期待与不安,“两百文。”

霍崇问道:“俺也不想问你借钱做什么。俺只想问问你,愿意不愿意在村里干些活,把这点钱挣出来?”

“霍爷,你不想借给俺钱么?”刘家大兄弟惊了。

霍崇笑道:“钱当然能借给你。不过还钱这事,俺也想帮你谋划一下。”

“霍爷,俺现在急用钱。”刘家大兄弟避而不谈关于参加劳动的事情。

霍崇也不说什么,让钱清去库房取了200文钱给了这位刘兄弟。又让六兄弟在借据上签了字。看着刘兄弟急匆匆而去,霍崇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

到霍崇这里借钱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不肯说原因,少数说出了理由。是为了交税而借了钱,此时听说霍崇这边有钱,就跑来借钱还给那帮人。

从三月开始,农田的事情越来越多。霍崇这边的制作固体酒精的事情也越来越紧。好在有了这么多琼脂,霍崇制作了琼脂与酒精混合成的固体酒精。

十四爷这边对此很是满意。三万斤琼脂到四月初全部运去了县城,由山东知府那边派人运往京城。

霍崇对运输业毫无兴趣,专心自己的事情。今年三个村里地豆子种植量可以说从无到有,除了少数整块的土地之外,参加种福的人你种几垄,我种几分,零零碎碎加起来竟然有大概二十几亩地。

葵花籽的耐活程度也超出霍崇想象,除了留种的几十颗之外,几百颗葵花籽竟然大多数都发芽了。花生也发芽了,不过长势实在是不乐观。

真正有大突破的乃是霍崇的养兔场,刘猎户得到了霍崇的命令,便开始各种抓捕兔子。这段时间刘猎户家的院子里又晾起大量剥了皮的兔子。这都是在抓捕行动中不幸丧生的兔子。那些没丧生的兔子都进了霍崇的饲养场。

现在霍崇这边的饲养场里已经有了四百多只在饲养场出生的兔子。霍崇发现自己家实在是不能充当饲养场。兔子看着的确很可爱,但是兔子身上的臭味也实在很可怕。不少村民已经公开表示味道不对劲。霍崇只能在村外寻找一个适合做兔子饲养场的所在。

这种丘陵地带,有人住的土地是少数,没人住的才是多数。霍崇很快就找到了一片地,询问这块地是谁的,得到的回答却是“这地是官府的”。

眼看着这片荒地多少人都没啥人烟,霍崇也不想去打搅官府,立刻就开始兴建饲养场。饲养场理论上很简单,就是给兔子们搭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冬天最好还能有取暖的设施。除此之外,还要方便提供和饲料与兔子的饮用水。

通过霍崇建立的情报网,三个村里的村民很快就知道霍崇要雇人。工钱当日结清。此时作物已经长了出来,农民进入了相对轻松的阶段。此时有点外快的确是好事,尤其是那些向霍崇借了钱的人,更是纷纷报名。

霍崇正在按照图纸让这帮人修建养兔场之时,村里来了几个人。几人都骑着马,引路的是临淄县放贷的,向霍崇稍微引荐一下,被引荐的这位问道:“你就是霍爷。久仰了。”

霍崇心中暗笑,自己出名还没几天,不用说的这么假惺惺的。便问道:“这位冯兄弟,不知有什么事指教?”

冯兄弟拿出一张用兔子皮缝制成的内衬,“这里衬是霍爷造的么?”

霍崇想象过会有人上门买酒,会上门买琉璃火,甚至会上门买琉璃器。万万没想到第一个上门的居然是来询问兔子皮的。

这些兔子皮上明显有伤口,毛色驳杂,就是野兔该有的模样。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捏了捏,霍崇答道:“这就是俺造的。”

“霍爷,你手里还有多少。俺都买了。”冯兄弟爽快的说道。

第六十一章 种福宝(一)

霍崇手里的几样产品中,真正做到技术不外泄的大概就只剩下单宁糅革技术。见到这位冯兄弟跑来专门购买兔皮,霍崇有点佩服这位的眼力价。既然对方识货,霍崇也不想过多试探。

“冯兄弟,俺这兔皮论斤卖。”

冯兄弟看着也是个爽快人,直接问道:“一斤多少钱?”

“六十文。”

“霍爷有多少斤?”

“俺给你看看。”霍崇命老四去库房把兔皮都搬出来。

冯兄弟一张张检查过,满意的说道:“俺都要了。”

这兔皮看着一大摞,真的称量下来也不过几十斤。算下来五两银子。

既然人来了,霍崇总得招待一番。没想到冯兄弟却看看天,“天色不早,俺还得回去。霍爷,俺一定会来。下次再来叨扰。”

等这位欢欢喜喜离开,霍崇颠了颠手里的银子,觉得这笔钱大概能把养兔场给修好了吧。

半个月后,养兔场真修好了。钱清噼噼啪啪的算盘声里,那些欠下霍崇钱的农民们盯着他们其实也看不懂的数字。钱清算出一个人的数字,帮忙的四师弟就喊了名字,讲出了结余。在四师弟把扣除欠款后的铜钱交给村民的时候,村民们脸上都有了笑容。

老三铁牛此时则上前开始讲述“种福钱”的意义,存半年给一百零一文,存一年给一百零二文。听得村民们一愣一愣的。紧紧捏着手里的钱,村民们只是听,却没有加入的意思。

“大伙,这种福钱不光是种福,交税的时候也能抵税金。”三师弟铁牛进一步向这帮从一开始就对种福没什么兴趣的村民放出了新的大招。

有些农民已经被说动,正犹豫间,铁牛便劝道:“你把这钱拿回去,你家媳妇孩子若是想买点东西,你要不要给买。隔几天一文两文的出去,等你急用的时候,钱够用么?不如加了种福钱,有人问你要钱,你就推到俺大师兄这里。若是真急用,来俺大师兄这里取出来就能用。到了每年缴税日子,直接就用这钱抵了税钱。”

铁牛已经对不少人说过这话,此时已经能非常流利把套路讲给众人,霍崇在屋里听得只想笑。如果到了21世纪,铁牛一定能在保险部门混得风生水起。若是把“种福钱”起个21世纪的“种福宝”,妥妥一优质金融理财产品。

正偷着乐,就听已经想明白其中关节的村民不爽的质问道:“铁牛,你说来说去,还是要俺们先把税金交了。”

对面质问,铁牛也嘲讽的答道:“你们自己交税金,一两银子换850文铜钱。差役问你要铜钱的时候可是按一两银子一千文铜钱算。你们交多交少,先多掏一成五的钱。俺大师兄是按一两银子850文给你们算,先给你们省下一成五。你们还想咋样?俺这是为你们好。不想种福,吃亏的是你们。你们多想想就明白了。”

虽然铁牛已经把培训过的内容都讲了出来,交钱的还是少数,大多数村民都选择了继续观望。霍崇不着急,建立信任需要时间,同样的,破坏信任也需要时间。

与十四爷的事情终于结束,霍崇想的是要不要再将许给四爷的固体酒精给结清。

如果可以的话,霍崇实在不想招惹四爷。不过霍崇知道四爷的性子,那是极为记仇的。也许四爷现在为争夺皇位费心,一时半会还想不起霍崇。可等他当了皇上,这些账肯定要清算。

最后霍崇还是决定将这件事给清了。正好手头还有五千斤固体酒精,霍崇先派人去联络大清河槽帮的洪舵主。

洪舵主并没有如徐右林所说的那般记仇,得知霍崇要运一批货到京城,很爽快的就答应下来。霍崇赶紧动身出发,也不知道在京城里会耽搁多久,这趟回来之后就得前往海边准备琼脂的事情。

有了这身官皮,霍崇乘坐的船只得到了各种优待。该交的钱虽然一文没少交,却也没被额外刁难。或许是这次运气就是很好,霍崇把固体酒精送到雍亲王府的时候,四爷竟然不在。而张卫竟然在。

张卫乜斜着眼看着霍崇,傲然说道:“东西留下。你先回去吧。”

霍崇等的就是这句。七八两银子的确不是个小数目,之前需要启动资金的时候,不管四爷出于什么目的总是给了钱。那个无比艰苦的阶段已经过去,和霍崇的小命相比,七百两真算不上什么。

离开了雍亲王府,只觉得天也蓝了,风也清了。直到一阵风卷着街边的尿骚气吹来,熏得霍崇连忙捂住口鼻。

这四爷已经不用继续招惹,霍崇却没有离开京城。之前张卫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介绍了些京城的商人与霍崇认识,霍崇就去见了这些人。

在商言商,大伙见面之后并不热情,但是以金钱为核心的局面却让霍崇感觉无比轻松。众人锱铢必究,却力求让生意完成。尤其是霍崇感受到这帮人竭尽全力想套出底价的时候,霍崇更是开心。

“诸位,十四爷买这琉璃火,到山东淄川县自取。一两银子十五斤。就这价钱。”

“十四爷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我们哪里敢和十四爷比。十四爷这边是一两银子十五斤,我们得一两银子三十斤。”

“诸位,你们都知道十四爷是皇上面前的红人,我就没听说过点?若是给你们的价钱比这个低,十四爷知道了,定然会怪我坑他。我可担待不起。”

“十四爷只会觉得霍爷看得起十四爷,知道十四爷能拿的出这个价钱……”

生意场上各种屁话乱飞,喝着茶谈不拢,众人就喝着酒说。霍崇坚持了底价,毫不放松。当这帮掌柜的最后各个喝到迷迷糊糊,霍崇还是一文钱不让。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

价钱按十四爷的这个走,但是一批一千斤,要压一批。下次这些人到淄川县再买货,就把上次的钱结清。

完成了这笔交易之后,还有点宿醉的霍崇立刻出京。看着越来越远的京城,霍崇扑到船边又干呕起来。这船晃悠的还真是厉害。

等胃终于平静下来。霍崇看着越来越远的京城,本想回忆起再别康桥的话。为这次也许是永久的分离做个收尾。

可河水上漂浮着垃圾,京城人也在河边随意便溺。凯撒的名言名言不知道怎么就蹦了出来,“我来了,我看到了,我征服了。”

霍崇心中恨恨的想着,若自己掌握了京城,一定要多建厕所。凡随地便溺的,轻则打屁股,重则割鸡鸡。

第六十二章 种福宝(二)

阴历八月初五,钱清很没形象的瘫在椅子里,直到霍崇进了屋,她才赶紧站起身,“大师兄。”

“辛苦了。”霍崇赞道。

税收马上就要开始。全村只有十几户人没有参加“种福宝”项目,便是这十几户人也都老老实实准备了铜钱给霍崇送来。

霍崇干过给几百号人做归档的工作,有了电脑之类的设备尚且累得要死要活。钱清一个人靠着账本,她没直接睡在桌上就算是不错了。

想到这里,霍崇笑道:“老七,要不要给你弄张小床,你累了直接躺下。”

“真的?”钱清眼睛亮了。不过片刻后她还是收起笑容摇摇头,“大师兄,算了。”

钱清是个很体面的孩子,霍崇也不逼迫她。便说道:“老七,接下来俺要给你安排个老师的差事。村里面的人娃可以来上学,认点字,学些算术。以后能给打下手。”

首节上一节33/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