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第203节

先生拿了通行文件,守卫们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将众人放了进去。刚进大棚,就感觉到一阵暖意,仿佛瞬间从冬天到了夏天。随即见到里面的蔬菜清脆一片,不仅长势比书院的好,种类更比书院的多。

在大棚里忙活的并非是农民,全部都是军人。这让青青感觉非常不习惯,正想扭头和同伴说这个,却忍不住抬起手来捂住嘴,一个大大的哈欠就打了出来。看到青青打哈欠,旁边的同伴们仿佛传染般,纷纷打起了哈欠。一时间,你也哈欠,我也哈欠,好像大棚内被传染了瞌睡虫。

青青记得题库中有道题,说是最容易引发相同行动的人类行动是什么。里面好几个选项。标准答案是“打哈欠”。青青原本不是特别能理解,此时见到大伙这般,只觉得果然如此。

先生看众人这般,赶紧带了大伙出去。大棚外空气冰冷,青青不禁连着打了几个寒颤。虽然还是在打哈欠,速度越来越慢,幅度越来越小。周围同行的众人也一样。很快,矗立在隆冬寒风中的人们都被冻的清醒过来。原来是大棚种的温度太高,太暖和,才弄到如此局面。

大伙不敢再进去,都在外面驻足观看,就见大棚的屋顶全是玻璃制成。屋脊中线上是两排卷成卷的厚草席,整体构架与……不,是书院的大棚完全是模仿满城内大棚的模式。

之后众人继续向前参观,越看越觉得军营内的一切其实没什么不对头,却整齐的有些不对头。到了参观要结束之时,来了一名军官招呼众人到旁边屋子内。

这次的屋子并非是温室,进去之后的确感觉到一阵温暖,却不是温室那种又湿又热,只是简单的温暖感受。

军官询问众人可否有什么疑问,众人左看右看片刻,当即有人询问道:“请问这位军爷……同志,华夏军为何能打败官军?”

“能打败清军是因为清军无能。只是这等无能也是相对而已。就如守杭州的清军,见到局势不妙立刻撤走。我们只能说他们走了,却不能说我们打败了清军。”

青青听到军官这么回答,心中大赞,同时高高举手。然而前面的男生们也纷纷举手,他们比较靠前,个头更高,硬生生把青青挡住了。

之后军官又点了一人,这人的问题则是,“陛下何时称帝?”

军官淡然答道:“这是陛下的事情,我等商议此事,未免越俎代庖。”

在哄笑声众,青青赶紧再次举手,也再次被一众男生们挡在她前面。就听军官说道:“后面那位姑娘,你有什么要问?”

听到自己被点名,青青大喜,连忙站起身大声问道:“请问军中种地么?”

军官答道:“军中不种地,只是种菜,养点牲口。”

这个回答让青青有些意外,赶紧接着问道:“请问这是为何?难道是军中雇人种菜?”

“不,军中有令。这是陛下建军没多久就立下的规矩。各军皆不种粮食。各军在营地都要开辟一小片菜园,有条件的则开个饲养场。你们应该看到种植大棚,我军的蔬菜基本都能自己供应。至于为什么,陛下说,我华夏朝廷,从军并非人生全部。对志愿军人来说,这是选择的人生职业。对于义务军人来说,这是人生中三年从军经历。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些会种地的人民大众。”

华夏军的军纪是没的说,又如此骁勇善战。青青本以为这会是一支评书先生所说的“岳家军”。不成想军官竟然是用人民大众来讲华夏军,青青完全没想到会听到这样的回答,讶异中竟然生出些感动来。

然而她的问题已经问完,其他人立刻继续举手。听着军官回答其他问题,青青带着感动坐回位置上。

问题很多,军官一一回答。青青带着些感动聆听着,只觉得军官讲述的真是好。尤其是扣着“华夏军也是人民大众”的立场,感觉更是质朴简洁。直到书院老师看时间差不多了,主动告诉大家,时间到了,该回去啦。众人才停下来。

等军官要走之时,青青突然忍不住站起身,跑到军官旁边,大声问道:“这位同志,请问你是不是读过很多书?”

军官一愣,盯着青青看了看,神色间有些不解。

青青赶紧追问道:“我听你言谈十分高雅,绝不是只读了书。而是读了许多书,明白了许多道理。所以很想知道,你到底读过多少书!”

“哦。你这么讲我有些明白了。我读书也不是很多,不过我乃是朝廷新建的礼部成员,所学所知都是跟着礼部组织学习学来的。我还有工作,再见。”礼貌的道别之后,军官向青青点点头,转身就走。

青青看着军官迈着从容的步伐不紧不慢的离开,只觉得胸中都是仰慕之情。虽然军人本就该是赳赳武夫,国之干城。然而华夏军的军人身上却不是那种如狼似虎的凶恶感觉,而是更加从容自制带来的感觉。只是看,就令青青感觉安心。

此时,其他同学们已经啧啧称奇,“这位竟然是礼部的人,不一样啊,果然不一样。”

一路回去的时候,众人议论纷纷。朝廷关于建设礼部的事情已经用公文的方式传达下来。以考公务员为目的的众人当然是研读过朝廷的旨意。

满清是用的程朱理学,自然要讲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由于华夏朝廷讲“解放”,公布了《婚姻法》。所以三纲遭受到了严重冲击,大家都识趣的不去提。

而六经,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礼指《大礼》《小礼》,后失传其一,并更名为《礼记》。所以六部虽然历史悠久,真正有古风的,其实就是礼部。

霍崇拆分了六部中的五部,只留下一个礼部。可见对于礼的重视。既然这名军官乃是礼部的人,能够与一众文人对答如流,而且谈吐从容淡定,甚至有些优雅。还真有礼部该有的感觉呢。

青青心中很赞同众人的看法。只是听着众人觉得他们有加入礼部的能耐,心中却有些觉得这帮家伙们未免太自大。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开始有些细分了。原本考试分笔试与面试,一次考过,就可以成为公务员。由于各部拆分,规定发生了些变化。第一轮考试的确有,然而之后又要根据具体做什么,去进行新一轮的细分。

譬如教育部这个从礼部里头划分出来的部门,青青很想去这个部门。那么针对教育部,又出现了新的要求,还需要进行培训和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

当然了,财政部也不错。青青也觉得想去。而财政部就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与计算能力。都是考上公务员之后还需要仅需学习考试才能获取资格。

最初的考试有点科举的味道,全部是一套试卷。新规定,科举也只是敲门砖,让大伙进了大门。至于最终归属于大门内哪一个小院,还得继续靠自己努力。

听着同学们各种说法,青青心思却不禁落在了那名拥有礼部成员身份的军官身上。若是嫁人的话,能嫁给这样的人才好。看看周围这帮难免有些轻佻的家伙,那是真的靠不住。

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学员们回到书院就继续他们的日常学习,青青正在上课的时候却见老师突然被叫走了。大伙没了老师,只能自习。

自习了两节课,老师突然请了一人前来,向众人介绍道:“诸位同学,这位乃是江浙盐政陈铭泰陈厅长。”

听到陈铭泰的名字,青青是真的有些惊讶。原本陈铭泰就有些名声,直到陈铭泰的弟子高庞考上了朝廷恩科的状元,又“失足落入江中淹死”,陈铭泰才大大有名起来。

当高庞并没有死,而是隐藏了行踪,投奔霍崇,之后当了江浙总督的消息传遍。陈铭泰的名声更加显赫起来。

此时看这位著名的文人,就见他一身普通官员的制服,头上一顶普通的幞头。与传闻中的种种相比,显得十分普通。

或许是有同样想法,已经有人忍不住请教起陈铭泰来,摆明是想看看陈铭泰可否有传说中的神奇。

青青自己虽然不想试探考较陈铭泰,却也乐见。不成想这位看着挺普通的人,那些看似刁钻的科举问题根本难不住他。陈铭泰解答了问题之后,还偶尔反问几句,立刻将这帮都没考上功名的文人给问的回答不上来。

那些被考住的学员有些赌气的请陈铭泰公布答案,陈铭泰从容解答。尽显状元公授业恩师该有的水准。让一众学员们都没了小看陈铭泰的心思。

这时候书院老师才告诉一众学员,陈铭泰此行是受学院所请,给大伙来上课的。

说完了这些,书院老师甚至带了些故弄玄虚的感觉,“陈先生尤其要讲朝廷礼部的事情,若是诸位有意加入礼部,可得好好听。”

课程进行了两天,青青就觉得到书院学习是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陈铭泰果然有教出状元公的实力,同样的课程,在陈铭泰讲来就信手拈来,深入浅出。若是不来书院,真的没机会接触到这样的先生。

只是听闻陈铭泰只来讲一周课,令青青有些失落。同学们也是如此,王思宇就在课间叹道:“听闻礼部那些人都是听陛下授课,高总督这状元公又有陈先生这样老师讲课。真是羡煞人啊。”

众人都颇为认同,可这等事就得看命。青青同样羡慕,却只有羡慕的份。

陈铭泰与书院的老师并不知道学生们怎么想,他们正在谈论着相当世俗化的内容。

书院先生低声问道:“陈公,江浙朋友们说,还是想让朝廷官员娶了咱们江浙读书人家的姑娘,真的行么?”

陈铭泰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低声答道:“若是以前只怕是不行,现在却不同了。陛下公布了《婚姻法》,又提倡了新生活。成亲已经是个人的事情,不得进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问过高庞,他言说,朝廷对于官员尤其要管理婚姻。尽可能让官员娶考上公务员的女子。陛下的确是明君。各书院可得让诸位读书的兄弟们送女儿来读书考试。”

听陈铭泰直呼江浙总督高庞的名字,杭州地方书院的先生心中着实羡慕。陈铭泰是真的混出来了,他自己不仅当了盐政,女婿又是江浙总督,女儿还是公务员。只要华夏朝廷打下天下,这就是妥妥的从龙之臣。又全是文人出身,以后混个世家是没跑的。

羡慕归羡慕,陈铭泰此行的目的乃是应了江南愿意投奔霍崇的众文人的请求而来指点,书院的先生也赶紧把陈铭泰指出的要点记在心里。

女人当官的确是骇人听闻。但是官毕竟是官,女人通过考试当上官,那也是官。更不用说江南文人们知道自己无法与山东军官们争夺将门地位。那么文人与将门联姻,不就是本该如此的选择么?

第三百五十六章 礼部尚书(十四)

与杭州的满城相比,江宁满城大了许多,驻扎的人马也多了不少。坤隆四年,也就是西历1733年。进入二月,华夏军有了行动。

据守芜湖的江宁将军富察傅清并没有被褫夺将军的权位,皇帝弘昼更没有追究傅清撤退的责任。深感皇上圣明皇恩浩荡的傅清在提防江宁城的动静上十分用心,听闻消息之后立刻派人认真打探。

然而江宁城内人马却在江宁城这边进进出出,尤其是在江宁城西修建兵营。芜湖就在江宁城西,这动作怎么看都像是要对芜湖一带有动作的模样。傅清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下令全军做应战准备。

于浅团长此时已经带领了部队偷偷离开江宁城,乘坐船只抵达杭州。自从江宁围城战结束,华夏军就在徐州、江宁、杭州以及山东河南等地建立起军校,对部队进行全面培训。

经过考核,第一批完成培训的军官回到部队,替换了还没有参加培训的军官。作为这批军官中的一员,于浅当上了团长。并且接到任务,参加解放福建的战斗。

这次的军队调动来自徐州,并没有单纯调动某个战区的部队,而是从山东战区,江浙战区,江宁司令部,各抽调了一个团的部队,组成了进攻福建的部队。

三个团一个师,师长是由杭州这边的李存义出任。至于如何攻打福建,杭州这边也拿出了两个计划。

计划一是常规作战,部队从江浙出发,穿过已经被华夏军夺取的仙霞岭,进入杭州作战。

计划二则是水陆并进,一支部队从仙霞岭佯攻,进攻主力则乘船出发,从浙江外海直插福州。

两个计划出来之后,团长于浅一声不吭,倒是其他两位团长说了些评价。

师长李存义明显看出于浅是不想说话,就直接点将,“于团长,你怎么看?”

于浅果断答道:“报告师长,我并不知道我军海上运兵作战能力,无法评价。”

听了这话,李存义已经明白于浅的意思。所谓无法评价,就是根本不了。既然不了解,自然不会支持。于浅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

然而其他两位团长听了于浅的态度,立刻表示赞同。师长李存义更是不快,两个方案中,李存义明显是想试试水陆并进的方案。

于浅的说对,华夏军还没有进行过登陆作战。然而没进行过登陆作战,不就是应该有人尝试着去做么?

眼见三名团长都不支持,师长李存义就再去找了浙江的海防司令赵霖。令李存义讶异的是,赵霖竟然与之前说的不同,“俺也觉得不用想着走海路。”

“为啥?你之前可不是那么讲的!”李存义有些惊怒。尤其是对赵霖的反悔大大恼怒。

赵霖明显不想回答。但是李存义一再追问,赵霖登时变了脸,“之前是你说想试试水陆两线,我就等你来试,你一直拖着。现在竟然问俺为啥不答应!”

李存义被赵霖的话怼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想了想,李存义突然想起好像是之前喝酒的时候,赵霖先找的李存义,说起想试试从海上运兵实施攻击的事情。怎么就变成了李存义先向赵霖提起呢?

这事情当然不能忍了,李存义气的与赵霖分辨,很快就进入了对骂状态。若不是之后有人来拉架,两人只怕就要开练了。

霍崇很快就听闻了消息,当即下令,“让这两个人到徐州的军校来进修。我好多年没见到他们两个人打架,到军校来,我亲眼看着他们分出个胜负!”

命令却没有立刻发出去,钱清跑来了,“先生,我看这里面只怕是赵霖先挑的事情。他是水军,当然会想起搞海上运兵。这李存义怕是被赵霖给忽悠了。”

霍崇点点头,“我知道啊。可我们没办法每件事都这么仔细分辨。赵霖和李存义,我们都认识。以后华夏军数量会过百万,到时候咱们能有精神一个个都知根知底不成?”

钱清一愣,眉头不禁微微皱起。过了片刻才问道:“先生,这是何意?”

霍崇不快的答道:“百万军队,一个师满编就算一万人。一百个师长副师长师参谋长级别的就有几百。这时候管理军队就不能靠知根知底,而是纪律。到了师长,被人忽悠了并不奇怪。忍不住要动手,这算什么事?当师长当成这样,别当了!这等事决不能当没看到,非得让大伙知道什么叫做纪律!”

钱清劝道:“可这么一来,大伙会很委屈。”

“都委屈。可委屈也不能这么做!军队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

钱清想了想,最终叹道:“服从和纪律。”

霍崇点点头,“没错。给准备作战的部队下令,让三个团的礼部支部开会,商议作战计划!”

第三百五十七章 礼部尚书(十五)

李存义和赵霖到了徐州军校报道,两人完全不见面。几天后,李存义发现在军校里面的师长级别的军官们都很不高兴。

混到这个级别的军官大伙多出身山东,互相之间都认识。两人最初还不好意思,然而一次周末喝酒时候却被人笑了。说话的也是位师长,“你们黑住脸也没用,反正都是被撵来的。这么弄有啥意思?”

自己的委屈竟然被无视,李存义大大的不高兴。就反问对方,“你这话啥意思?”

这位兄弟笑道:“俺是说你们这么弄,就在这里学习吧,学到都督高兴放你们回去。”

李存义被这样的消息弄到有些惊骇,这怎么就回不去了?难道军校还是坐牢不成?

有了怀疑当然要打听。这一打听可就把李存义吓到了。军校是学习的地方,不过在徐州的军校可就不太一样。学习归学习,然而学习不合格的话,很多人就直接从军校专业回了地方。

华夏军从建立开始就相当完善的制度,从一开始,大伙就从霍崇这里听到,不会让大伙当兵当到死。当时李存义还觉得霍崇只是为了安慰大家。其实他已经做好了“不是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的义气。

此时真的要面对退役,李存义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想退役。找到军校校长钱清询问自己能不能回前线,得到了回答十分干脆利落,“考核通过,就能回前线。”

李存义尽力尝试,“大姐,前线还在打仗。”

钱清神色平静,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情绪,就听她用听不出情绪的声音答道:“放心,不会耽误打仗。”

在钱清这边找不出机会,李存义只能寻求尽快毕业的道路。然而军校的课程让李存义暗暗叫苦。这些课程简直是刁难人啊!

从基本的体能训练与体术训练开始。走路、跑步、军体拳肉搏,剑术,刺刀术。

李存义很快就觉得身体有些吃不消。好久没接受过这么系统的训练,体力消耗已经很大。更重要的是,李存义曾经完成过的训练内容比以前精细许多。以前是能做的差不多就好,现在是真的掰开了揉碎了的教给学员。

学员们不仅要有模仿,更要有学习,甚至要有解构。李存义发现自己以前连学习都谈不上,只是照猫画虎的模仿而已。

面对如此细致丰富的军事内容,李存义是真的有些怕了。恰恰与赵霖打了照面。

本来不想与赵霖说话,可见到赵霖直接过来,李存义就想着能不能和赵霖说说。如果赵霖肯认个错,把两人互怼的责任承担起来,李存义就能找机会回到部队。

赵霖开门见山的问道:“老李,咱们过去的事情能不能就过去了。你想不想回部队?”

听到这话,李存义当即把自己对赵霖的要求降低了一个档次。如果能回到部队,就当和赵霖从来没闹过好了。

首节上一节203/2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