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韩王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91节

父亲蒙骜本是齐国人,秦昭襄王在位时期,他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

先后夺取han国十余座城池、赵国三十余座城池、魏国五十余座城池,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并让秦国疆域与齐国相接,对han国、魏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为日后嬴政统一六国打下坚定的基础。

后来的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现在还年少呢。

在他面前完全不够看。

嬴政时期的十大名将,其中有三个是他儿孙。

蒙武是他儿子。

蒙恬和蒙毅是他孙子!

可以说一家满门三代都是秦国柱石名将!

而蒙骜在秦王政七年。

也就是去年年底,以七十七岁高龄刚刚离世...

蒙武最是崇拜老将军蒙骜,想要成为他那样的名将。

所以好不容易成为一军主将。

他说什么都要把han国给打下来。

要是能够将han国灭国。

自己绝对成为秦国上流名将,名震天下,更要学父亲那样替秦国开疆扩土。

※※※※※※※※

※※※※※※※※

“郑腾,你怎么看?”

蒙武忽然发问。

被问话的对象骑着一匹马,身穿han国大夫华丽衣袍、中等身材的中年男子正在一旁观战。

听到蒙武的话一愣。

此人正是武韩的代守腾,也是未来嬴政的名将内史腾!

假守一职并不是正牌的地方官,而是被派去临时掌管该地的最高领导。

‘内史腾’叛国,把整个南阳献给秦国以后,第二年就成为了秦国嬴政的内史腾。

在秦国,“内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官职,文书订立,法令施行,以及爵位废置、君王诏命,都在其工作范畴之内.. .........

可以说。

内史腾在han国是备受重视的,而到了秦国也得到了一众秦臣的信任,将灭国的首功都交给了这位从han国来降的将领。

而内史腾也不负众望,在秦王政16年的时候,投降秦国,并为秦国继续治理南阳;第二年便出师灭韩,行事雷厉风行,灭国之战打得异常干脆,可见其军事指挥能力出众。

南阳是han国重镇,驻扎的也是han国精锐。

所以内史腾的投降不是自己来的,他带来的还有大量韩军。

灭韩之战的主力也就是这一批人,可见内史腾的治军确有一套。

不过可惜。

因为这一次因为‘内史腾’提前了数年起兵。

所以跟着他造反叛韩归秦的将士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多。

只有几千人。

在发现被蒙武居然对他们投降的两座小城镇屠城后。

这几千han国叛军内部也出现了波动。

‘假守腾’原名其实是郑国之后,名郑腾。

是郑国亡国君主郑康公的子孙!

在韩忍辱负重,父亲将他过继给了郑国。

郑国不是春秋战国的那个郑国。

而是han国卓越的水利专家,被韩王安在嬴政刚登基的第一年就被派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从而“疲秦”。

没想到疲秦没成功不说,反而郑国渠修建之后, 关中成为天下粮仓,使八百里秦川成为富饶之乡,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现在郑国还在秦国给秦人修渠呢。

※※※※※※※※

※※※※※※※※

“蒙武将军,当今韩王辉与其父一样昏庸无道,韩人也遭受过了他们的统治。”

“将军可停歇休息一夜,等明日,我亲自去招降将士,他们必然欣然投降……”

郑腾正在烦恼那隐隐有不稳之像,要不要让蒙武坑杀了这数千跟他投降的韩军士卒。

不过他又清楚,自己去到秦国要是想要当上大官,势必要带着这些韩军一起叛韩反攻han国才行。

所以此时听到蒙武的话。

郑腾只好强颜欢笑,故作镇定的道。.

第88章

面对秦军还能够不溃败,或者没有和卫腾一起叛韩的,其实都已经心存死志。

“杀光秦蛮子。”

“他们几年前杀了我爹,又杀了我大哥,我要为父兄报血仇……”

“弟兄们杀啊,秦军杀了我们多少家人,我们死不投降。”

“跟他们拼了,杀一个就赚了。”

城墙上,一名名身穿韩甲的士兵有些精疲力竭,却仍旧拼上最后一口气疯狂与秦军厮杀着。

他们基本上都有亲人死在秦军之手。

毕竟秦军这些年抢了多少韩地。

背后就可想而知杀了多少韩人。

几乎家家户户和秦军都有血仇!

相比以往。

han国权贵畏战惧战媚上秦国人。

他们这些底层人却是更加恨不得杀光所有秦人报仇雪恨。

而且因为当年白起坑杀了四十万战败投降的赵人。

在场的韩军士卒也惊恐投降被杀。

这也是将士们拼死抵抗的原因之一。

血海深仇加上暴秦的屠城、坑杀士卒的事迹,让全体将士都疯狂奋不顾身的与之疯狂厮杀!

而且这其中。

还有不少锦衣卫督29战参战的身影。

“相信大王,援军一定已经在赶来的路上。”白虎和朱雀都在场奋力厮杀,为韩军鼓舞。

得知姬无夜等奸臣贼子被韩辉所杀。

让他们也都对韩辉抱有希望。

其实和郑腾一样愿意反叛的韩军,也只是对han国彻底绝望,看不到一丝丝希望才能够被他鼓动所造反。

今时不同往日。

时局还没有恶劣到那种程度。

加上南阳易守难攻的恐怖地形。

这一切都造成秦军有了挺大的阻力。

看着这韩军的作战意志。

“可恶,都是韩王辉这厮,解决了姬无夜和白亦非他们,我以为有可乘之机就提前仓促造反,没想到还派来什么锦衣卫给予韩军许诺了诸多好处,稳定了军心,否则整个南阳的韩军早就跟我一起反叛了。”

在心里面,郑腾还恬不知耻的骂死了韩辉。

“好,就依照你所言,希望你明日能够成功,到时候我亲自向大王替你请功。”

蒙武听后很满意。

点点头。

最后看了眼远处的小韩城城墙,心中想着不差这点时间,整个南阳不出三日肯定能够被自己打下,到时候han国也回天乏术,况且就算援军赶得及又几万人又如何是我们秦锐士的对手?

心中如此自信的想着,蒙武没把韩军放眼里便一抬手下令道。

“鸣金,收兵!”

敲锣声很快响起。

《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鸣金的“金”,是一种铜制乐器,名字叫“钲”,形状像个钟,也是空心的,但是比钟窄一点,长一点,有一个手柄,可以挂起来。敲起来是“当当当”的。

声音特别的清脆,凡是越清脆、尖利的声音,传得距离也就越远。

因为声波是一种波,频率越高的波,波长越短,传输的距离越长。声波也不例外。

一开仗,军队的大部队冲出去老远了。

光靠人声根本没办法迅速准确传达命令。

一敲起“钲”来,当当当一响,跑得再远的战士也能听得很清楚。

这就像现代人学生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喊大家集合,肯定是滴滴滴地吹哨,而不是敲鼓。

因为哨声又尖又利,操场上的人,无论在哪个角落,都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12万秦军战死数千人受伤的也有数千。

大家攻打了一天也早已经疲惫不堪。

听声后也松了一口气。

立刻前军便后军,后军转身便前军。

所有人一齐如同潮水一般后退。

首节上一节91/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