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拥貂蝉,掌猛将,执天下! 第265节

不,他们非常明白。

但他们不敢赞同,世家豪族要立足,就必须集中资源,在少数主脉手里,如此才能维持自身的强大,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而集中资源,必然有人多有人少,因此造成人间处处有不公。

这是“仁”吗?

当然不是!

大家同是一个先,体内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凭什么你分得多,我分得少,甚至分不到手,还被处处打压针对?

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一个组织,无论是国家还是世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对内压迫剥削,集中资源。不这么干的,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迅速淘汰。

为此,后来的儒家,甚至渐渐淡化了仁义的概念,而去重点强调孝悌。

为何如此?

仁义,是上对下,本质上,代表的其实是下位者对利益的合理诉求。

而孝悌,却是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要求,是下位者必须做到的义务。

淡化权益,强调义务,目的是为了什么,不言自明。

现在王也就是要扯下世家豪族的这层遮羞布。

你们不是整天将孔子的教诲放在嘴边吗?不是整天拿仁义说事吗?行啊,现在我就分割你们的财产,允许庶出和旁系,也有资格参与到家族财富的分配之中。

谁敢反对,谁就是不仁不义之徒!

“臣恳请陛下,颁布新的《遗产法》,家主若是身故,那么无论庶、嫡,皆别看士族将孔子捧上神坛,把儒家经义奉为金科玉律,是他们真的喜欢这些大道理吗?

不是!

儒学能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所描绘的社会构想,最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刘邦建立汉朝之初,还提仁与孝。

到了东汉,孝悌成为主流,仁之一字,早就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

王也借“仁”之名,实则就是要分割世家豪族的财产和实力,文武百官有不是傻子,昔日汉武帝一纸推恩令,瓦解天下贵族和藩王,完成了中央集权。

如今王也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

因此朝臣立刻群起反对,就连袁隗和杨彪等刚刚投奔过来的政治盟友,都开始和王也离心离德,产生了裂痕。

王也要削弱天下世家,世家又岂会坐以待毙?

一场激烈的对抗,已然无法避免。

朝会不欢而散,王也刚想离开,却被王允叫住:“贤婿可有时间,你我好久没一起好好聚聚了。”

“岳父大人相邀,岂敢不从。”

王也坐上了王允的马车,去到了司空府。

大厅里,王允屏退左右,显然是有私.密的话,要和王也商量,刚开口就提起了今天朝堂上的话题:“天明啊,你这次是真的太冲动了。”

“怎么,岳父大人也反对《遗产法》?”

王也表情淡然,目光平静,让人丝毫看不清他内心之中真正的想法。

第332章 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

成为了大人物,习惯了被人万众瞩目的生活,如今的王也,已经越来越有威仪和城府,加上不断征战杀伐所积累的霸道气势。

在不少有心人的眼里,他不似帝王,胜似帝王。

就连曾经以长辈的心态面对王也的王允,此时此刻,居然也有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和王也交谈时,下意识就紧张和拘谨起来。

被王也问及是否反对《遗产法》的问题,王允苦笑着解释:“太原王氏并非只有我这一支,纵使我不反对你,天下世家也绝不可能答应此事。”

太原王氏,源自姬姓,如今分为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

王允这一支,就属于祁县王氏。

王允虽然为官清廉,但王氏可不穷,名下不仅拥有大片田产,而且还控制着多支并州的商队,每年都能从中获益不少。

而嫡、庶之分,本质上是世家内部的一种分配模式。

在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下,子女们被分成了嫡子、庶子,尤其是嫡长子,在继承爵位、家产等方面,都会比其他子女要优先,所享受的权利,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而庶子则落魄的多,他们的生母基本是妾、女婢、以及外面的情人所生,能享受的权利很少,并且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多是看重他母亲的地位如何。

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就是庶出,而袁术是嫡出,两人也因此而分道扬镳,甚至之后还为了争夺利益而彼此开战。

历史上若非袁绍和袁术相争,曹操、孙策和刘备等人,根本没有机会崛起。

袁家因袁绍和袁术的嫡庶之争而失了天下,就足以证明一个道理,想要成大事,还是得集中力量才行。

而王也的《遗产法》,却是要对世家釜底抽薪的杀招,彻底断掉他们的根子,世家怎么可能接受?

满朝文武,王允一直都是王也最为坚定的政治盟友,就连他都站出来反对,可想而知其他人会作何选择了。

王允劝道:“天明你素有大志,欲改革天下,但很多事情,并不是心急就能一撮而就的。当初武帝颁行推恩令,最后不也闹得天下皆反,不得不杀主父偃以平息众怒?如今你不过据四郡之地,掌数万之军,比之武帝如何?真要强行推广《遗产法》,恐怕关东诸侯联军又要复起了。”

这话倒也确实是为王也着想,当初给汉武帝出主意搞推恩令的主父偃,可是身败名裂,被下令处死。

然而王也又岂是轻易就会动摇的人,王允所担心的事情,他并未放在眼里,反而说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如今世家之害,以动摇汉室江山,危害天下,若今日不改,明日不改,那究竟何时才能改之?”

王也深深凝望着王允,字句铿锵地说道:“如果要改革,就应该从现在开始,立即,马上,一味拖延,最后只会和光同尘,不了了之。”

【讲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www.mimiread.com 安卓苹果均可。】

王允虽然也是世家出身,但身上依旧有着理想主义者的执拗,因此立即就被王也那激昂的语调所打动:“你说得倒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王也早就将人的本性看得通透:“左右不过是一个利字,天下世家,无非追名和逐利,只要我让出足够丰厚的利益,今日反对我的人,明日说不定就会成为我的支持者。”

“让利?”

王允有点迷糊了:“怎么让,让多少?”

王也笑道:“岳父大人可听说过天工坊?”

王允笑着点头:“哈,你那日进斗金的天工坊,整个洛阳谁不知道?”

笑过之后,王允却是露出震惊的表情,目光难以置信地看向王也:“你难道允许世家之人参与天工坊的经营?”

“有何不可?”

“这……”

看着王也似笑非笑的淡然表情,王允心中百感交集,真的很想问王也是不是疯了。

那可是天工坊!

不说能把黎家挤垮的铁器生意,光是垄断四轮马车的生产所带来的利润,就让天下世家极为眼红了。

不仅仅是因为四轮马车的昂贵,还在于四轮马车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

如今的洛阳城内,哪家的达官贵人若是出门能有一辆四轮马车代步,立刻就被人投来羡慕乃至嫉妒的眼光。

这是身份的象征!

这是地位的证明!

这种优质的产业,若是落在普通商人的手里,早就被人巧取豪夺,吞得骨头渣子都不剩了。也就是因为王也实力够强,所以才没人敢伸手。

可现在王也居然允许别人也参与到四轮马车的生产经营中来,这让王允如何不震惊和诧异?

“此言当真?”

“君子一诺千金,就看岳父大人信不信得过我了。”

让利而已,对王也来说,四轮马车的产业链只要掌握住核心技术,其余的环节给别人生产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甚至还可以趁机扩大产能,增加产量,光是洛阳一地的订单,天工坊就做不兀。

与其吃独食,不如拉上其他队友一块儿挣钱。

而王允可是从很早开始就支持王也起兵,一路走来两家人不仅结成姻亲,关系紧密,在政治上的合作也一直相当顺利,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于情于理,哪怕仅仅是为了千金买马骨,王也也当拉王家一把。

趁着这个机会,王也直接给了王家一个赚钱的机会。

“哈哈哈,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人。”

王允非常高兴,他虽然刚正清廉,但不代表他不喜欢钱。

王家这么一大家子人,起居饮食不需要钱吗?

人又不是活在真空里的,更何况王也给的机会,不违背良心,光明正大的赚钱,何乐而不为?

而王也也是有私心的,趁机建议王允:“生产四轮马车还是需要一定的工艺和技术的,这门生意想要做的长久,岳父恐怕还得早做打算才是。”

王允不太懂技术上的事情,顿时愣了愣,用求助的目光看向王也:“贤婿可是有什么建议?”

王也自得一笑,说道;“单单聘请工匠是不够的,岳父大人应当派遣一部分族中子弟,投身墨学,将知识和技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才是立身之本啊。”

王允听得一愣,随即摇头失笑:“好啊,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老夫。”

王也极力推广墨学,王允岂会不知?

第333章 嘴炮王杨修

可如今推广到自己头上,却是让他哭笑不得:“你这算不算让我背叛师门?”

王也淡然一笑:“岳父大人此言差矣,圣人教诲,教的是人间正道,而我所倡导的墨学,探索的是万物之理,两者并不矛盾。这如何称得上是背叛师门?”

“你说得倒是也有几分道理。”

王允性格耿直,却并非迂腐之人,也懂权谋和机变,因此对王也的这番话也颇为赞同。

反正太原王家枝叶繁茂,家族内部年轻子弟众多,也不是人人都能举孝廉当官的,倒不如分一批认出来,投身墨学,日后也算有个出路。

就这样,王也开始尝试对太原王氏进行改造,让王家参与到四轮马车的产业链之中。

关于《遗产法》的推进,王也一点也不急,可消息传开之后,天下世家却是炸开了锅,围绕此事争论不休。

渤海郡,太守府。

袁绍拿着手中密信,整个人蛋疼无比,一脸纠结地询问身边的几位谋士:“此事我该如何回应才好?”

王也的《遗产法》,虽然削弱世家的整体实力,但是却惠及那些身份卑微庶子,又或者是原本没有任何继承权的次子和三子。

袁绍就是庶子出身,他心里对《遗产法》是一万个支持的,这等于是为自己分割袁家获得了法理上的正当性。

而与会的几位谋士,却是面面相觑,不敢说话。

这话题他们完全没法接啊。

你袁绍是庶子,我们又不是!

最后还是荀谌站了出来,直言劝谏:“主公欲夺冀州,仍需世家之助,因此应当上表反对此事。”

“这……好吧,就依友若所言。”

袁绍心中权衡了一番,最后还是叹了声气,叫来陈琳:“孔璋,此事就交给你了。”

首节上一节265/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