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拥貂蝉,掌猛将,执天下! 第135节

说起来,诸葛亮也是个苦孩子,3岁丧母,8岁丧父,之后一直寄人篱下跟着叔父诸葛玄。

看到王也打量自己,诸葛亮显得有些局促。

他久闻王也大名,一直很好奇,想看看王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太会跟着大哥来晋阳城的原因。

在他想象中,能杀掉董卓,救下蔡邕,统一并州全境的封疆大吏,应该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做事沉稳干练,举手投足间,彰显着上位者特有的尊贵与冷冽。

但,眼前这个王也实在太年轻,而且也太过帅气,比自己大不了几岁,身上也没有什么王霸之气,横竖看不出是一州的州牧。

王也收回目光对诸葛瑾笑着道:“原来两位就是徐州琅琊来的诸葛兄弟,刚才蔡公还提起你们,称赞你们是当今难得的才俊。”

“在下与舍弟愧不敢当,蔡公谬赞了!”

诸葛瑾受宠若惊慌忙谦虚道。

“子瑜不必自谦!”

王也十分和蔼地道:“我现在求贤若渴,不知子瑜可愿意来助我!”

“承蒙使君看重,瑾莫敢不从!”

诸葛瑾没想到王也竟然还知道他的字,心中十分喜悦,忍着激动的心情向王也深深一揖道。

诸葛亮看诸葛瑾这么快就答应了,心里不禁叹息。

老哥,你能不能矜持一些,这么快答应,会被人看轻的。

王也告诉诸葛瑾,让他明日到州牧府详谈后便告辞离去。

至于诸葛亮,实在还太小,需要再学习和历练几年,王也并不急,只要诸葛瑾在他这里,诸葛亮就跑不了。

接下来的几日,王也又开始忙碌了起来。

相比奖励官学,王也最终还是选择了建立书院。

因为他也是有私心的,官学是为大汉培养人才,而书院可是他王也的,而且政治色彩没有那么浓重。

除了学习圣人之言外,王也还可以往里加一些私活,比如天文、地理和算数。

让书院培养出来的书生成为真正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说圣人之言的书呆子。

隔日,诸葛瑾到州牧府拜见王也。

诸葛瑾心中十分忐忑,自己虽然有些学识,但毕竟是一介草民,名声不显,不知王也为何这般看重自己。

这时的诸葛瑾虽然已经二十岁,但由于家境艰难,又没有钱财和背景举孝廉,所以一直未能入仕为官。

他也想找各州郡的大佬毛遂自荐,但分析眼前局势后,觉得并不是好时机,所以带着兄弟诸葛亮四处游历访师会友。

没想到,游历并州竟会偶遇王也。

诸葛瑾见到王也后,两人相谈甚欢。

诸葛瑾的才能虽然不及郭嘉等人,但也颇有才识。

五年后,他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后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孙权称帝后,他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这样的人才,王也求之不得岂能放过。

再说,自己多一个人才,对手就少一个人才。

现在,太史慈和诸葛瑾一文一武都被自己截胡,如果孙权知道的话,估计得吐血三升。

对了,孙权现在还是个小屁孩,孙策还在袁术手下当小弟,也不知道历史会不会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

最终,王也给了诸葛瑾一个太原郡功曹的职位,主要协助郡守考察记录官吏业绩,秩四百石。

第154章 蔡公嫁女

对于一个新人而言,这样的官职已经很高了,等同于一个大县的县尉。

而且王也暗示他,这只是对他的考验。

如果他表现优异业绩突出,那就会重用他。

诸葛瑾十分激动,差点就感动得流泪。

对于他而言,从一介布衣当上功曹简直就是一步登天,这运气无异于天上掉馅饼。他发誓,一定要干出成绩,绝不辜负使君大人的期望。

诸葛瑾有了官职,自然就不用在寄人篱下。

他到任的第二天,就给荆州的叔叔诸葛玄写了书信,告知了晋阳城的情况,并称会和弟弟留在并州发展。

诸葛亮看哥哥满面春风干劲十足,心里也替他高兴。

现在有了落脚地,再也不用寄人篱下四处漂泊了。

自从来了晋阳城,他明显地感觉到,这里和其他州郡的治所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里的道路十分干净整洁,路上看不到垃圾和便溺之物,人们解手都会去一个写着“厕所”的小房子。

在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防疫。

要知道,十年前的一场大疫情,夺走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而且直接导致了黄巾之乱还有,晋阳城的道路十分宽敞平整,马车行人众多,很难看到沿街乞讨之人。而且,他进.入并州范围后,就没见过匪盗,路上十分安全。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www.mimiread.com 安装最新版。】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惊讶和新鲜。

在和当地人聊天中,他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王也的事迹。

先后打败黑山军和白波军,千里奇袭奴云中城,之后出动数万大军收复被南奴占领几十年的并州六郡。

诸葛亮听得热血沸腾,真不敢相信这些事竟然是当日自己偶遇的那个年轻人做出来的。

也因此,他对王也越来越好奇,很想知道王也是什么样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诸葛亮在哥哥的引荐下,拜到了蔡邕门下,成了蔡邕的弟子。

而蔡邕对他也十分看重,倾心教授。

不过,诸葛亮对圣人之学不太感冒,倒是打着蔡邕的旗号经常往徐庶那里跑。

徐庶游历江湖多年,见多识广,对天下大事,诸郡的风土人情十分了解,而且颇有侠士之风,十分合诸葛亮的胃口。

而对于诸葛亮这个机智聪明的小兄弟,徐庶也十分喜欢。

这一来二去的,诸葛亮竟然混进了王也的军师圈子,还成了郭嘉、辛评兄弟两府的常客。

王也得知此事心中诧异,这诸葛亮果然不简单,小小年纪就懂得混圈子的重要性。

对此,王也并没有干预,只是让他顺其自然,任其发展。

这日,王也正在查看文书,一身男装的张宁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使君,在下有事禀报!”

张宁装模作样的躬身一揖道。

王也嘴角微翘,身体往后一仰,靠在椅背上笑着道:“宁女侠,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看样子是有喜事呀!”

“确实是喜事!”

张宁下巴微微一扬有些傲娇地道。

“难道你有了!”

王也故作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什么呀!”

张宁差点闪了腰,翻了个大大的白眼,一挑柳叶眉:“是顺风,我们的顺风成了!”

“是吗!”

王也心里也有点激动。

“顺风”的第一批情报人员已经培训了三个月了,也该检阅一下培训成果了。

王也高兴地道:“走,去看看!”

说着他就要往外走,结果回头一看,张宁还站在原地没有挪动地方。

“怎么了?”

王也一脸疑惑。

张宁抚摸着小腹,微微歪着头,有些幽怨地看着王也:“郎君,你想有孩子也得经常耕耘才行,要不地里怎么可能长出庄稼!”

“哈哈哈!”

王也先是一怔随即笑道:“放心,你这块地,夫君喜欢得紧,今晚就让你跪着唱征服随着大笔资金的投入,王也的“顺风”情报处已经初具规模。

从各地挑选的人员中,不仅有身怀武艺的游侠剑客等江湖人士,也有普通贩夫走卒。对于这些人,王也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忠诚。

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情报处的首批三百名细作已经培训完成。

经过检验,王也对他们的表现基本满意。

这三百人将被派往五个区域执行任务。

长安方面,重点是关注李、郭汜的动向。

南奴方面,重点是云中城和方朔,主要防止南奴的一些宗族势力反扑。

袁绍方面,重点是邺城。

公孙瓒方面,重点是北平。

曹操方面,主要是陈留。

此时的刘备、孙策还未成势,不在王也的监控范围内。

8月初,“顺风”的三百细作,在商队的掩护下,开始向这些区域渗透。

这个时期,虽然各州郡也有细作,但并没有王也这么专业,效率也很底下。

很快王也就收到了不少情报。

袁绍一直在对付黑山军。

他还收留了被袁绍赶走的吕布。

曹操方面正在整编青州黄巾军,而且正在觊觎徐州。

方朔风平浪静,暂时没有出现什么异动。

这五个区域,唯独李、郭汜的动向没有报回来。

不过,没过几天,消息回来了,而且还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消息。

董卓部将李、郭汜等人击败吕布后,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政权。

但一山难容二虎,久而久之,两人就产生了矛盾。

李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把长安城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汉献帝刘协实在看不下去,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结果二人根本不鸟他。

这时的汉献帝只有十三岁,还是个傀儡皇帝,他的面子实在不值钱。

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打到对方,郭汜准备用计将汉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

首节上一节135/2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