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卖烧饼,朱元璋求我当皇帝 第20节

廖镛看了看四周说道:“咱这次奉命出宫,就是去保护那个曾经保护你的那个人。”

“他没有死,他一直还活着,有他在,那个位置某些人想得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殿下,为了他,你在宫里也不要再藏拙了,让东宫和整个皇宫的人都看看,谁才是正支嫡长系,谁才是皇孙这一辈的正统!”

廖镛小声说完这番话,便离开了东宫。

廖铭也不再言语,他走到门口,将崔真行替换了下来,守在了朱允院子的大门口。

朱允整个人都愣在那里,似乎还没反应过来。

突然,朱允只感觉到心跳加快,他连忙走进房间,翻出那个玉佩。

眼眶顿时泪如雨下。

“大哥,大哥原来你还活着,大哥,弟弟我日子过的苦啊,大哥,你终于回来了。”

朱允抱着玉佩大声哭着,这次终于不在压抑自己的情绪,哭的稀里哗啦。

良久,朱允止住了哭声,看着玉佩语气坚毅的说道:“哥,你放心,弟弟不会拖你后腿的!”

……

朱环的酒馆现在已经是每日都客满为患,但是今天朱环不在酒馆柜台坐着。

此时的他正在二楼自己房间躺着,看着面前的系统界面,搜寻着新的商机。

“土豆,红薯,这些农作物虽然是高产,但是我现在是商人,种地可是要犯法的。”

“卫生巾,避孕……这些东西目前在大明想要打开市场很难。”

看了一阵,朱环此时郁闷不已,这鬼系统,要么就是目前权限不够,要么就是制作出来没啥销路。

想来想去,还是钱的问题呀,要解锁二级商城,必须要两百万两银子,现在的朱环,哪里有这么多钱。

但是如果不找系统,现在酿酒这条路,目前看来就算用凉国公给的那个购粮凭证,也很难做开。

毕竟你大肆购买粮食,一旦因为你的原因,应天府的粮价涨了,信不信这个爱民如子的洪武爷第二天就把你的头给砍了。

而当前交通又不便,跨省运粮不可能做到像后世那么便捷,所以在当前大明的环境下,大规模酿酒,就等于找死!

第29章 廖镛来访

朱环满脸愁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

“大孙子,你这是在干嘛?”

突然,朱元璋的声音在门外传来,朱环一听,惊喜的从床上蹦了起来。

“黄老爷子,你终于过来啦,这好一段时间没来了,咱还以为你出啥事了,正担心你呢。”

朱元璋听到这话,本来板着的脸,顿时笑开了花,那满脸褶子都挤在了一起。

朱元璋本来进店看到人满为患的酒馆,听张家兄妹说朱环在上面歇着,心里就有点不舒坦。

心想,这小子,刚赚了点钱就懈怠了么,不知道经营一家酒馆跟经营国家一样,要时刻未雨绸缪才行。

但是在上来,听到朱环这番话,心里的埋怨一下子就消失了,原来自己这大孙子是在担心咱呀!

朱元璋看着从房间跑出来的朱环,满脸的宠溺,笑着说道:“最近还不是你给咱皇帝出的计策好,现在占城国答应附庸咱大明了,你知道他们一次朝贡带了多少来么?”

“多少?”

朱环虽然知道这占城国土地肥沃,先天条件好,但是他也只知道一个大概而已,具体好到那个程度,朱环并不清楚。

朱元璋像是炫耀一样,伸出两个手指头,说道:“折算成白银,足足有270万两!”

“哦!”

朱元璋见朱环对着数字没概念,便继续解释道:“咱大明去年一年财政收入折算成白银也就780万两,这小小的占城国,面积才浙江那么大,一年朝贡就占咱大明税收的三分之一还多,你说厉不厉害!”

嘶!

朱环此时才明白了过来,没想到自己就是根据后世对越南国的一些了解,所提出来的对策,居然会带来这么大的效果。

而更让朱环惊讶的是,大明此时的财政收入才这么点银子,看来这煌煌大明此时还真的很是脆弱。

“黄老爷子,既然这占城国的条件这么好,你一定要告诉皇上,咱们一定不能让这占城国被安南吞并了,这分裂对峙的两个国家比统一的安南国更有利于我大明。”

朱环凭借后世的了解,知道这国家一旦统一后,就会化身为白眼狼,不仅威胁周边的国家,还会以南朝自居,和北朝针对!

难怪后世这个国家会成为中南半岛的小霸王,最根本原因还是这红河三角洲每年能为他们带来这么多的粮食!

朱元璋听到朱环这句话,也心情大好,这个大孙子果然有当帝王的资质。

“只可惜朝廷里有些大臣,以及一些翰林院的翰林,一个个以儒道礼仪自居,认为咱们这次对占城国提出的要求,是对番邦的压榨,不符合道德礼仪,还专门集体上书给皇帝,斥责了一番,把咱们皇帝给气的半死!”

朱元璋看着朱环,说道。

爷孙二人此时已经来到了一楼,此时正好廖镛也走了进来,见到朱元璋,整个人也吓了一跳,差点就要朝朱元璋行礼了。

朱元璋看到廖镛,瞪了他一眼,廖镛赶紧装作不认识,在那里站也不是,走也不是。

“怎么了,不认识咱了?”谁知道朱元璋却主动先开口,朝着廖镛说道。

廖镛此时都不知道咋办了,您老人家不刚吩咐完要咱在外面装作不认识你么,怎么现在我装路人甲了,你倒又斥责起我来了。

好在朱元璋说完这句话,就又朝着朱环说道:“这位是殿前侍卫廖镛,楚国公的儿子,皇上知道你这次提的建议给咱大明带来了一大笔收入,所以就给你赏赐,今后这廖镛就是你的随身侍卫,听你差遣。”

廖镛也及时朝朱环行礼道:“卑职廖镛,参见小,小店家!”

这廖镛差点将小殿下这三个字说了出来,还好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及时改口了。

“哪里哪里,您可是楚国公的后裔,应该是咱给你行礼才对,咱就是个小商人,哪里能接受您这大礼。”

朱环连忙阻止廖镛行礼。

廖镛还想说啥,这时朱元璋又开口了。

“你在这里也不用那么拘束,咱大孙子说的也对,他现在就是个商人,按照大明规矩,你也不用行礼,今后就在这,保护好咱大孙子的安全就是,其他那些虚头八脑的礼节,就免了吧。”

“是!”

廖镛知道朱元璋这话里的意思,更是震惊到不行了。

而且从两人的神色表情来看,两人的关系比宫里那些皇子皇孙的关系也要更加融洽。

就连当年的太子,和朱元璋在一起也没有这么亲昵过。

这更加笃定了廖镛自己的判断,顿时心中更加欣喜了。

朱环扶着朱元璋在一个刚腾出来的座位上坐着,并且给朱元璋沏了一壶茶上来,再摆上一些小吃,看着廖镛还站在那里,诧异的说道:“大哥,坐呀,在我这里,没有那么多规矩,等下一起吃个饭,尝尝我这里的招牌酒,大明洋河!”

廖镛看向朱元璋,朱元璋训斥道:“咱刚说了叫你一切听大孙子的,你耳背呀!”

“是!”

廖镛赶紧坐下,朱环给他们二人一人倒了一杯茶,这时朱环才想起那个购粮凭证,便拿了出来,朝着朱元璋说道。

“黄老爷子,我这还有件事要找你说下。”

说着,朱环将购粮凭证递给朱元璋,再将蓝玉给他办理凭证的事情也一并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完,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而是淡淡的说道:“这些是咱都知道了,上次刘三吾和咱说来你这喝酒,其实一起来的也有凉国公,这刘三吾以为咱不知道,咱其实都清楚。”

“那黄老爷子,这购粮凭证,咱用么?”

朱元璋将购粮凭证随意的丢给朱环,说道:“用,为啥不用,这购粮凭证可是不限量的那种,人家凉国公可是费了番心思的,你不用,也浪费了。”

“哦!”

朱环见朱元璋说的这么轻松,也心下大定,连忙将购粮凭证小心的收了起来。

但是一边的廖镛已经彻底心中乐开了花,皇爷爷这话的意思,不就代表着,他并不排斥他们这帮淮西武将和朱环接触么。

这不就是在暗地里支持朱环建立属于自己的班底么。

廖镛脑海里思绪乱飞,而朱元璋却已经岔开话题了。

“大孙子,咱刚才说的,那帮大臣上奏给皇上的那番话,你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又将话题引到了刚才那个话题上面去了。

第30章 有德之人不能骂

“或者说,假如你是皇上,你会怎么看待这群大臣的上奏?”

“假如我是皇上?”

朱环笑道:“要是咱是皇上,那咱肯定就不理睬,但是咱也不会因此处罚他们。”

“哦,为啥?”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继续问道:“我既然不认可他们的言论,那为啥不处罚他们?”

“因为,他们虽然说的不对,但是他们能上折子上来,那也代表他们是在用心为大明做事,咱总不可能因为用心为大明办事而处罚他们吧。”

朱环解释道。

“那你说说,他们为什么说的不对,你建议将占城国朝贡翻倍,的确能增加国家收入,但是他们站在礼法的角度来说也无可厚非,毕竟咱大明作为宗主国,太过欺压番邦,也会影响咱大明的形象吧。”

朱元璋喝了一口茶,饶有兴致的看着朱环,想看看自己大孙子如何面对这番质问。

朝中大臣可都是这样质疑的,一位合格的帝王,必须要学会如何跟手底下的大臣掰手腕才行!

廖镛在一旁看着,突然感觉,皇上这不像是爷孙在闲聊,而是像老皇帝在栽培接班人,一步步的引导自己的接班人如何思考问题。

嘶!

廖镛倒吸一口凉气,顿时感觉自己在这里坐着有些多余了,而且还让自己知道了这么多事。

朱环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话,还是一脸笑意,仿佛这番质疑没有任何难度一样。

“老爷子,你刚才说的这番话有些错误,我们是在欺压番邦么,我们什么时候欺压番邦了?”

“我们找占城国要十倍朝贡,但是我们承诺给占城国提供保护呀,这占城国面对安南国的欺压,我们作为占城国的宗主国,承诺一旦占城面对安南的威胁,我们会出兵帮助占城,这叫欺压么?”

“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欺压,这叫保护,而咱们给占城国提供保护,难道占城国就不该给我们一些报酬么?”

朱环朝着朱元璋说道。

“但是宗主国对番邦提供保护,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咱们给他们提供保护,还要收取更多的朝贡,这也不符合咱大明的形象吧?”

朱元璋继续质疑下去。

“呵呵,什么形象,人家给那么点朝贡,咱们就免费给人家提供保护,这叫形象?”

“如果那帮官员认为这就叫做形象,那么他们为何不给自己手底下的佃农多分点粮食,自己少拿点,甚至将自己土地免费给那些佃农种呢?”

“说起大道理头头是道,一旦牵涉自己的利益一个个比咱商人还鬼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点道理他们难道不懂?”

朱环这段话直说的朱元璋都哑口无言,一旁的廖镛更是心中大赞。

小殿下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聪慧过人,这民间生活没有埋没小殿下的才智,还更加让小殿下成熟了起来。

“好,不愧是咱大孙,这番话说的在理!”

朱元璋大口喝掉杯子里的茶水,称赞道。

“这话说道咱心坎里去了,这帮文臣,说起道德礼法来头头是道,但是他们家里哪个不是田亩多到几辈子吃不完,但是他们哪个对自己手底下的佃农心慈手软过,大斗进小斗出,这些事情我就不信他们没做过!”

首节上一节20/10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