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235节

自己的中央军,汤恩伯的13军(88,89两师),卫立煌14军(4,36两师),朱培德第三军(3,38两师),孙元良新编第一军(1,2两师),总计十五万精锐看似不多,但这些是实打实的,纯粹的中央军主力,无水分的。

宋哲元29军,十万人也是把地方保安部队和预备队算进去,注水货。

此外还有傅作义的三万人,高桂滋84师近万人,商震32军万余人。光是这些部队的数量,总兵力就达到了六十万!

如果再把西边的马步芳,汉中的薛岳,刚从湖南调往河南,随时准备支援卫立煌的关麟征的25师也算上,再加上中了他银币弹的东北军57、67两军部队,常凯申“包围”甘陕红军的部队人马,总兵力超过一百万人了!

“此次绥远-山西之战,朱毛最多只有二十万兵!而我们包围他的部队,就超过了一百万了!一百万对二十万,我们还有主场之利,优势在我!”

战前庙算,本来常秃子是信心满满的。

结果阎老西一顿神操作后,简直把常凯申血都要气吐出来了。

“我庙算中的三十万剿共主力炮灰晋绥军,好象要从主演变成龙套啦!”

阎老西把家底全藏起来龟缩起来,玩的那点把戏,傻子都看得懂,而他最后发电报给张、杨求救,引张、杨入山西的作法,才是常秃子气得要拔光自己头发,嗯,是拔光眉毛的原因之所在。

东北军是群穷逼,西北军是群苦逼!阎老西主动“送礼”,常凯申可以想象那二贼此时必然眼珠子都是绿的了。

山西战役爆发初期,常凯申本来还是大喜的,可是阎老西这出戏这么一来,这就不是一百万对二十万的话题了。

东北军号称二十万,西北军也有六七万,扣掉两家的水份还有守家的兵力,加起来少了算,他们要是对山西伸手,也能出动二十万人......

“如果张扬投红,那就是八十万对四十万了再把阎老西这坐壁上观的老东西的三十万人马再扣掉.....再把二十九军这个凑数的十万再扣掉,再把......不能这么算,哪有这样算的!57军和67已经被我喂饱了,张学良杨虎城也就只余15万人了,李润石进了阎老西的家,也要防着阎老西,他在西边还要防马步芳,还有薛岳,他能用的机动兵力,其实也就是十万左右吧.......”

常凯申和他的军政部、参谋部的何应钦、陈诚等人算来算去,觉得自己还是占着极大的优势的。

而这个时候,他很倚重的德国顾问,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为防万一,不能急着入晋,要稳扎稳打,另外要把十八军、二十五师也调过来,这样方才安稳了.......”

因为阎老西那两封电报的神操作,而引发大变数,导致常凯申举棋不定时,红军这边,李润石主席也在刚刚解放的离石县的“前敌指挥司令部”,讨论着阎老西这两封电报引发的大变数。

一张山西的大地图,被平铺在桌面上。

山西的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占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潮占20%。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与其东部华北大平原相对比,呈现为强烈的隆起形势。

境内山脉众多,包括吕梁山、太行山、五台山、恒山、太岳山、中条山等,诸多山脉把山西省分割出一大堆的“盆地平原”或潮地平原,形成六大人口聚集区。

他们分别是:最西边的黄河潮地(因为一边紧靠黄河),位于吕梁山和黄河之间,目前这片潮地已基本处于红军的掌控中。

正中心的晋中平原,太原是其核心区,这里又习惯称为太原平原。

晋中平原南边,就是晋南平原,以临汾为中心,周围辐射晋城、运城。更南边的黄河是其和河南省的分隔线。这里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是山西主要的粮棉产区之一。

而太原以北,则分别是沂定盆地和最北处的大同盆地。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包括大同市、大同县、怀仁县、山阴县、应县、浑源县、朔县等7个县,这是山西重要的煤炭基地。

太原有军工业,大同有煤矿,临汾有粮食土财主阎老西看得很清楚,这三个地方才是山西最精华的地方,只要保住这三处,他才有东山再起的本钱。

至于山西省内的其他几个盆地潮地区域。比如太原以北,和其紧挨的忻定盆地包括忻县、原平县、定襄县、代县、繁峙县等县市区。或者东边的长治盆地,以及整个和河北相连的晋东地区,阎锡山是一口气故意全扔了。

阎锡山在和他心腹赵承绶、杨爱源、王靖国、赵承绶等人开军事会议时,很清楚表明了自己的想法:“这些地方,就是丢给李润石和常凯申这两头恶狗争抢的骨头!”。

而李润石主席在离石县召开前线军事会议,讨论山西的新变局时,他也指着忻定盆地和长治盆地笑着对众人道:“这两个地方,是阎老西故意扔给我们的!尤其是忻定盆地,这里北接大同,东连保定、石家庄,红军要向东发展,必然在这里和常凯申入晋的部队,展开激烈的争夺!”而后他又敲了敲太原东南方的长治盆地区不是山西人,一般人或许会对此处地名有些陌生,但提到“上党”,长平之战,立刻就明白,这里绝对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两个地方,常凯申一定不会放过,一定会绞尽脑汁地抢到手。”

“我们红军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内线作战,现在我们已拿到吕梁山脉以西的黄河潮地”,正在东出吕梁向太原周边渗透,而常凯申的部队,这个时候......”

李润石看地图上张家口的“剿总”所在地,露出嘲讽的表情。

“现在是三月二十九日了,从我们发动渡河战役至今,时间已过去了整整九天!从北平到太原有铁路相连,可是常凯申的部队至今还没有踪影......”

李润石说着把目光看向在座的将领中,唯一的山西人,大战前刚刚“交接”完任务,从兰州乘飞机赶来的徐帅。

徐帅哼道:“常凯申狗改不了吃屎,他先前战略预判错误,把商震和高桂滋的部队都调到包头和归绥去了!现在他手上在张家口能用的部队,就只余自己汤恩伯的中央军,他舍不得拿自己的中央军先入晋和我们红军火并!”

“政治影响军事!这是小黄和我常提到的,后人总结的,领导者最容易犯的军事错误!”

李润石点点头,又敲了敲保定和石家庄的位置。

“这么多天了,东北军的57军和67军,到现在也按兵不动。而驻扎在他们边上的第三军,新一军,虽然有所行动,但前进速度很缓慢,到现在才刚刚占了阳泉与和顺,为何行军如此缓慢?”

彭老总道:“朱培德和我们是老对手了,这孙子在江西吃够了冒进的苦头,贼胆变小了,至于新一军是什么东西?那个孙长腿,大家都明白的,这两家是抱团前进,滚桶推进,想稳扎稳打,等着南边的卫立煌过河,也等着陈诚和二十五师赶到......”

而董振堂则发表意见道:“山西这道不好走,有的地方有铁路,运兵及快,一天可至太原城下。从晋东之地入太原,需越过太行,行军缓慢。晋东南上党之地,更是山路难行。常凯申是在想等东面和东南面的部队到位后,张家口的主力才会南下西进,几路齐发,聚歼我军于太原城下.....”

说到最后,董振堂也露出嘲讽的笑容。

刘帅则在这时发表意见道:“除了在等着把绥远的杂牌军南调先送死外,现在常凯申也一定对驻扎在保定石家庄的57、67这两支东北军头痛万分吧。逼他们入晋助剿,又生怕对方临战反水。放在后方,又提心被其背刺堵路,第三军、新一军行动如此缓慢,其实是他怕了......”

“这才是关键!常凯申怕了!”

李润石大笑了起来。

“他现在看似优势巨大,实则手中握着一堆难分敌我的烂牌!他所谓百万大军,实际上能信得过的,能有效投入的,也就是二十万人而已!二十万对我们十五万?他哪里有这个信心啊!”

李润石敲了敲太原。

“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是内线作战,可以在北面或东南面,在任何一个方向集中最大的优势兵力,吃掉常凯申几路并进的任何一路人马。”

“而常凯申挨了这么多年打,他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以第三军和新一军入晋后行动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做好了随时往后跑的准备。而汤恩伯的十三军至今仍然一动不动。常凯申,他胆怯了,但心里却又不甘红军尽得山西之地。

现在他也是故意放慢行军,在外线努力地聚集兵力,妄想在我们强攻太原、临汾,和阎老西打得两败俱伤后,再过来摘桃。这么多年了,他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

李润石的手指绕着太原周边划了一个圈,然后道:“常凯申在慢慢行动,送给我们时间,那么我们就不客气了!”

他敲了敲第三军和新编第一军所在的位置,最后又直指太原。

“他们在阳泉与和顺,进不敢进,退不舍退.....我们得给常凯申一点想头,助他早点下定决心!”

三月三十一日,东渡黄河的几路红军主力大军,突破吕梁山区,围攻太原。

这一天也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驾崩的同一天。

四月一日,日本政府发布仆告的同时,中国这儿,各地的新闻头版内容,登出的却是“二十万共匪围攻太原,太原危急!”之类标题吓人新闻。

首节上一节235/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