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62节

杨虎城盘算了一下,觉得黄克此举对他是百利无一害。看向张学良,张学良也觉得此法对二人百利无一害。不过他们并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表示“容我回去和左右商量一番”,但看态度此事已成了九成。

对于张学良来说,二十万东北军压在他的肩膀上,全是无产出尽是投入的“黑洞”,没有地盘,仅能靠驻地财政施口米汤残喘的他,其实压力极大。能把部分已不堪用的“老弱病残”转化成产业工人自力更生,当然求之不得。

黄克的这个计划,唯一的问题,其实不在张学良这边,反而是杨虎城这儿,要他把地盘让一部分给东北军开发,可能会有些“心理障碍”,杨虎城的些许犹豫,也就是在这儿。

作为一个老军阀,杨虎城其实和阎西山一样,都懂得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道理。西安事变,张学良的名气比杨虎城还大,但实际上整件事,作主导的却是杨虎城,张学良只是“一头羊”被他牵着走带着走。

他是有些想法,但是他手中的西北军只有六万人,又苦又穷。张学良虽然现在败落了,但好歹手上的东北军枪炮装备都极好。可是杨虎城的六万西北军,那是装备差,战力一般般否则也不会打刘志丹红军打了这么多年,最后把人家打得枪比人多这样的事都做出来了。

处了这么久,“黄克通匪”,二人早看出来了。但是在二人的眼里,黄克的做法一点都不稀奇,他通匪的同时,抱常委员长和宋家的腿也是抱得紧,在二人看来,这不过是在乱世极常见的“两面投资”,“多方下注”罢了。

三人分离后,张、杨二人找来部下,各自商量此事,结果却没有一个人反对,大家都在叫好。

为啥如此顺利,一个字,穷!

方案在第三天就定下了,张学良杨虎城分别派人,去黄克所说的地点找矿。同时杨虎城以地方长官的名义,向洋人定购了一大批开矿的机械当然,资金全是黄克出的。至于搞定地方士绅什么的,张、杨二人有枪有兵在手,应付这种小事都非常熟悉,谁敢不答应就是“通匪”,一点都不担心遇上钉子户。

黄克在西安待了四天,事情谈得差不多,而后在张学良的安排下,亲自开着他的飞机飞往延安。(注:张学良也是会开飞机的,曾亲自开着飞机从广州飞往武汉)

前来机场接黄克的,是主席的警卫员,原来这个时候,中央红军的指挥中心,已经从天水转移到了延安。

见到主席后,他对黄克道:“未来的一整年,我们的计划有二,一是消灭西北三马,其次是打通和北方蒙古的交通线!”

黄克想了想,终于问出了压在心中很久的一个关键问题。

“你们已经想通了,要向斯大林同志,剧透部分历史了吗,比如,提醒他德国入侵苏联的时间点?”

当时现场的人除了黄克外,还有五位:李主席,伍豪,王稼祥、张闻天、曾中生,五个人对着黄克一起慎重地点着头。至于朱老总,他则在天水压阵。

王稼祥问道:“你是怎么猜到的?”

“其实我早猜到会是这个结果。三千五百万中国人,和同样是超过三千二百万的苏联人民的死亡!这个包袱太沉重了!你们不是我们这类站在历史下游看历史的未来人,在我的网友们看来,死多少人,只是过去时代的一组历史数字,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残酷。但你们不同,你们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呼吸着这个时代的空气,两个三千多万,加起来近七千万条血淋淋的生命!这是个恐怖的数字,他太沉重了!”

主席首先开口道。

“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忽略了国家长远的利益。如果苏联倒下了,东欧的那一整片社会主义阵营倒下了那么,即使有你们提供的超时代知识相助,中国再强大,也要面临着以一国之力对抗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围攻的尴尬,有如你那个2020年的时代,或者1990年时的苏联,甚至比他还要糟糕。”

曾中生也道:“七千万条人命,这是个可怕的数字,铺在地上,够绕地图一圈了!只要我们和苏联的同志透露这个关键的历史机密,可以少死多少个“千万人”。”

伍豪道:“其实我们也自私过,也曾动过独享历史机密的私心。但是,未来十年里,这段灾难太沉重了!我们投过票,所有人都同意要阻止这一幕发生,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苏联的。”

当晚,私下和主席交流的时候。

黄克道:“让斯大林也知道历史,知道我们的存在,我很担心的是,他一定会约见我,询问所有的秘密,我怕他动了私心,确切地说,是民族主义私心,俄国的,或者苏联的......”

“我明白你的担忧,所以要作好充份的准备。这事是明年以后的事了,只靠一个中国,是无法建成共产主义事业的。无论是中国也好,苏联也罢,我们最大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另一个........”

黄克笑道:“啊,这是托派理论!”

“你这小鬼,不要调皮!别开玩笑。”

主席哼了一声,黄克吐吐舌头,老老实实的。

“能够把整个欧洲染红,能够把美国逼回美洲,赶出世界岛!为什么我们要因为自私与狭隘,跟着历史走,选择那么糟糕的另一个结果呢?”

黄克承认道:“没有人可以准确地预测历史,历史的进程,有大量的必然性,也有大量的偶然性。我们向苏联透露历史,哪怕是斯大林完全按照最理性理智的方式去面对未来。但是谁也不知道,被我们严重针对改变后的欧洲形势,最后会是怎么样的我和艾琳娜已经陷入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一部分了,欧洲的局面,我们也无法再预测了。”

主席笑道:“最后的结果,无非也就是红旗从欧洲向西插,能插到哪个国家,是德国,是法国,还是西班牙......但肯定,可以比你那个时空,向西插得更远。”

黄克道:“也是呢......如果是这样,英法直接崩掉一家,非洲也会大变,美国人发现无力插手欧洲后,或许缩回去,或许会把重心转向亚洲毕竟太平洋舰队太强大恐怖了。”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美国是很强大,现在的他,未来的十年里,也确实是个精气神都达到顶峰的可怕对手。你对我说过,社会主义阵营不怕战争,压力越大反而越强。最怕的,反而是长期和平的懈怠期。我们不能贪图那一点国家民族私利,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中国要避免犯日后的错误,但苏联同样也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毕竟我们两国未来的最大的对外矛盾,其实不是彼此,而是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残存的资本主义顽固势力。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战争,甚至会持续到你,甚至你之后的几代人,方能分出胜负。在这过程中,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哪一个先倒下,都会是一场灾难。”

黄克道:“中苏冷战,分裂,敌对,那是很愚蠢的,最后全都白白便宜了美帝国主义。”

“你说过那段历史,苏联有错,我们也有错。所以有些事是越早做越好。”

主席和黄克,为了未来的历史,推演了一晚上,而第二天,黄克来到红军这边准备好的仓库,将苏联支援中国的那一个师的装备全取了出来。

对红军来说,莫辛那甘是一把很熟悉的枪北伐时,其曾是北伐军的重要武器,当时人称水连珠。四一二后,国民党变身成“刮民党”,来自苏联的援助中断,作为北伐军主力武器之一的莫辛那甘,也因为缺乏子弹补充,逐渐淡出。无论是白军还是红军,经过九年的内战后,莫辛那甘要么退出现役,要么就是沦为民兵或二线部队的辅助装备。

天水整编后,红军这里将全军的莫辛那甘步枪集中起来,也只凑到了二百多条老旧不堪,几成废物的莫辛那甘(因为缺子弹)。此次黄克带回了四百多万发步枪子弹,一下子让这款型号的步枪成为最受欢迎的武器(子弹充足了)。

苏联运来的这批莫辛那甘步枪,是从远东的军火库里调拔出来的。接收现场的红军开始检查这批枪械。现场接收枪的人,是红军教导团的战士,全是久经沙场的老兵。

一个接一个的箱子被打开,黄克也跟在边上,随手拿起一把莫辛那甘,拉了拉枪栓,感觉确实比正版的毛瑟1924开枪栓要费力一些。

苏联人运过来的这批莫辛那甘,其实全是旧枪,大部分都是1918年产的一战老枪。

莫辛那甘的那些问题,小黄克早已从2010年的那网友那儿知道了。主要问题,还是枪放得太久,加上保养不当,有些锈蚀了,另外就是毛子的加工太过粗糙。

“大家都试试,这些枪有些旧了,趁着我在这里,所有不好开栓的枪全都集中起来,然后叫维修班的人统一修理一下。”

仗着自己的入微的感知能力,黄克着接连换了几把莫辛那甘,瞄准校对了一下,感觉都不是太满意。

“膛线磨损度不低,想当成狙击枪用是不行的。看样子得向斯大林订购一批特制的高精度的狙击型莫辛那甘才行。”

黄克心里正想着这事时,现场突然有个红军士兵叫道:“我这枪好象不是水连珠。”

接着连续几个红军战士也发出了类似的叫唤。

黄克走过去现场一检查,瞄了一眼枪械,不认识.......

但口径,他却目测读出来了,是7.92毫米口径。又看了一下装枪的木箱,发现上面居然用汉字写着辽-13。

很快,现场有人认出了枪。

“这是东北军的枪,我和东北军交流时见过。”

这段时间,东北军和红军私下里的秘密来往很频繁,说话的这位红军战士受张学思的邀请,在东北军部队里待过两月。

“检查箱子,顺便弹药也检查一下,发现上面的说明不对的或者有中国字的,单独挑出来。”

检查的结果很快出来了。120箱的枪械,实际上却多运了十箱。这本是好事,但是其中却有四十箱是辽13步枪。而那些7.62毫米的子弹箱,竟也有二十一箱是7.92毫米的毛瑟弹。

辽13是东北军的自产武器,这枪性能倒是不差,而且是为了适应中国人体质的中国改进版。只是苏联人运来的居然出了这样的乌龙事件,倒是令人莞尔。

首节上一节162/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