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5到2020 第110节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要努力地把自己的朋友变得多多的,而敌人减少(相对的)要两个拳头打一个敌人!陕北这儿的势力复杂程度,并不比瑞金地区差多少。目前红军出川,以过江猛龙的姿态,强压当地各种“地头蛇”,正在各处“跑马圈地”,如何处理好和周边军阀们的“朋友”与“敌人”关系,这是下一阶段的首要问题。

黄克把历史资料说了一遍后,与位的这些群高层人士,窃窃私语后,李润石出来做了总结。

“陕甘宁这一带,看似最强的势力,是张学良的东北军。但是,这些东北军刚刚失去了家乡,流亡关内,从基层士兵甚至到中上层军官,厌(内)战情绪非常地大。按小黄的说法,历史上的我们,是经过两场战役后,再进行政治攻势,最终消弥了和张学良的敌对状态,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诞生。”

“杨虎城西北军的情况和东北军差不多。杨虎城将军也不想打内战,他也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至于第三大股势力,也是小黄同志讲得最多,最细,反复提及的西北三马势力.......”

说到这里时,李润顿了顿,看了桌子旁的徐帅,以及董振堂。前者历史上在河走廊这儿吃了大亏,最后成为他永远的痛,而后者则牺牲在这里。这两人从黄克的嘴里知道这段“历史”后,表情都有些愤愤。

“老李,历史变了!”

说话的是曾中生,他被解救后,对中央红军十分地感激,加上本人在红四方面军的威望极高,也是中央红军联系前红四方面军的同志最重要的纽带。

李润石微笑道:“历史是变了,但西北三马的实力,潜力并没有变。我们并不能因为前段时间对胡宗南集团的全胜而骄傲自大。胡宗南集团老底子是第一师,北伐时第一师是什么战力,大家都明白。北伐之后,这里更成投机取巧之徒登龙门捷径。我们能以极小的伤亡全歼胡宗南部运气占了很大部分......”

说到这里,他严肃起来道:“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

李润石边说从位置上站起来,走到地图前,拍着地图郑重其事地对众人道:“松潘-包座之战,我有天时小黄给我们提供了全部的敌方情报!有地利,打的全是山潮伏击战!有人和,三军用命,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而对手却是一群少爷兵,而且战前敌方全体上下全是骄兵和疲兵,疏忽大意到极点!这次胜利,偶然性占了很大的比例,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复制”的胜利!”

众人一起点头称是。

“失败是成功之母!倒过来,过于轻松的胜利,往往也会孕育下一次大败的危机!”

李润石郑重其事地道,一旁旁听黄克,此时心里却只有佩服。此次松潘包座之战,期间故然有常凯申的神助功微操。但定下以包座为饵引诱胡宗南各部来援的却是李润石。而在全歼李铁军第一旅后,那一大堆的“抓住各类匪首”的电报,却完全是主席的神来之笔,一把就抓住了炮党将领抢功时“如饿狗抢食般,其疾如风,更贪婪胜猪”的心态。

最令黄克佩服的,是大胜之后,他不但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如此的冷静。

黄克想起了后世有网友戏评《李润石选集》和《常凯申日记》的段子。

“李润石选集:我们是怎样签下C罗的;我们是怎样签下鲁尼的;我们是怎样签下范佩西的;我们应该签下XX这样对我们队好;签下XXX是很重要的;当年我们签下董方卓是个错误,未来需要避免。如何正确的向裁判施压,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如何获得超长补时,告诉你点人生的经验。当年第二次反巴萨围剿的失败告诉我们实力不够不要硬刚,为了避免重现当年的错误,我们应向穆里尼奥同志学习!

常凯申日记:我差点签下伊布;我差点签下C罗;我差点签下梅西;要不是XXX我早拿下XXX了;范佩西这个叛徒;纳斯里这个叛徒;宋这个叛徒;小法这个叛徒;啊啊啊啊,,你们都坏;上半场已经三比零了,优势在我........最强之人已在阵中。

这就是二人最大的区别。

李润石用手拍拍墙上的西北三马的控制区地图道:“我刚才听了小黄对西北三马的分析,这是一个相当危险,且极有韧性的对手。”

后面的话,他没有马上说下去,而是用审视的目光,看着桌前的众人。他心里其实已有答案,但却没有说出来,而是要众人作出分析。

先开口的是徐帅:“这些西北三马,按小黄说的,他们军队的作风,让我想起了在川中遇上那些民团,开战前跳大神,以宗教狂热洗脑,叫嚷刀枪不入。

不过和义和团的大师兄们不同,这群军阀的作法,其实是以宗教洗脑制造出来的宗教军队。短时间内,战斗意志会十分狂热。按小黄说的,我们历史上的失败,很大一个原因是弹药不足当红军因为弹药不足,被迫陷入和他们肉搏拼刺刀人命消耗战时,这种狂热就成为他们最强的武器。”

从黄克这儿知道了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一生大憾”,徐帅对西北三马更是空前的重视。

李润石把目光移向林虎三,他开口道:“小黄说过,西北三马的正规军,大概也就在五万人左右。但是他们围攻西路军时,却前后了出动了十七万的地方民团,而且是一波接一波地不断攻击,直到把西路军的力气耗尽。”

说到这,林虎三沉默了数秒,这才道:“这种能被驱赶,心甘情愿地充当炮灰消耗的作法,哪怕背后有强力的督战队,也说明了一点,西北三马的动员能力很可怕。”

彭帅接着道:“同意你的说法,西北三马的这群人,让我想起来昨天小黄和我聊天,谈起日本人,说起日本军队里狂热的军国主义气息氛围,二者有相似的地方。他们的武器或者会差些,但战斗意志却远比第一师那些废物要强得多!”

曾中生道:“而且这些所谓的民团,如果真有小黄所说的作战意志,完全可以视为二线预备部队,类似我们的民兵游击队,主力部队损失后,可以很快地从他们这里调拔补充!”

刘帅道:“小黄和我说过,现代军队的标准,有思想,有作战目标,有战略预备队,有完整的递补体系。按这些标准看,其实西北三马已做到了,虽然其很粗糙!”

李润石看向伍豪,他点点头,只补充了一句:“听了小黄的话,还有你们的补充,我的看法是:他们很象我们.......”

李润石赞同地点点头:“总结得非常好,他们很象我们!我们是以马列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而他们,其实是用宗教为图腾,宗族纽带武装起来的封建军队确切地说,是封建宗教军队的顶峰。不要小看封建宗教军队!

一支军队,如果有了思想,不管是邪恶的,高尚的,先进或者落后的,其都比那些只想着发财劫掠的军阀土匪型军队,战斗意志要强大得多!”

黄克这才点头道:“我们后世评价西北三马的部队,给其定位是:近代军队,意思就是很接近现代军队。这是很高的评价了,因为刮民党的部队,四一二后就一直在堕落中,反而离现代军队越来越远。”

李润石拍了一下桌子。满意地看着众人道:“很好,大家现在对西北三马已经有了相对较清晰的认识了。这样的敌人,才是我们在西北立足,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最大同时也是最危险的敌人。”

众人一起点头做认同状。

“西北很大,青海,甘肃,宁夏都很大。我们红军最大的优势之一,是铁脚板和机动作战。但西北三马军队的主力,是大量的骑兵,骑兵的机动性,突击力,相当程度地抵消掉了我们的这份优势,甚至反过来把这变成了我们的劣势。这一点上,大家一定要有共识和认知。这是我军在西北与马家军作战的第一个弱点。”

“而第二个弱点,是群众基础。西北这块地,过去几百年里,发生过无数的战争。以清朝为例,白彦虎之乱,再到民国时马家崛起,这中间流的血,民族矛盾,很多时候甚至压过了阶级矛盾.......”

说出这话时,李润石看着黄克,关于这块地,还有更西边的那块地,这几天里黄克和他谈了很多。

他甚至还和他谈起了阿富汗那个帝国坟场上发生过的事。

红军才刚出川,正在控制甘肃东南地区,接下来就会向东北方向进军,先和陕南的红二十五军会师,然后再北进和刘志丹的陕北红军会师,而后在陕北开辟新的根据地。

甘南,陕北,这两块基地其实紧密连在一起的。

比起原历史,条件自然是好多了。

但在这里有一个天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陕甘宁贫苦,养兵不易。红军要想扩大,必须打出去,冲出去。

历史上,光光一个陕北地区,养兵二万,其实已是极限原历史主席拿下陕北后,东征打山西,相当大的原因,就是陕北的产出太低,养兵二万都极吃力,不得不去山西向阎老西打秋风。当时红四方面军残部会和红二方面军北上会师后,红四加红二,这时还有四万多红军。(前面说过,陕北的小米,一亩地的产量只有三十五斤,实在太苦穷了。苦穷到红军来了后,为了养兵,当地人交的粮饷甚至还比刮民党时期还多,以至引发民怨。李主席发现这一情况后,才有了抗日战争时的大生产运动,让军队在南泥湾囤田等一系列减轻民众负担的操作)

长征末期的西路军北上,开展宁夏战役,除了要接受苏联准备的援助军火外,另一个目的也是因为陕北无法养这么多的兵。而当时,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分裂中央的遗毒还未清,红四将领心中有愧,加上高层的私心,担心被报复,作出了“抢当西路军”的操作,而后又犯下“政治影响军事”的一系列失误,最终全军覆没。

如今红军占据甘肃东南,这里相对陕北要稍好一些。但是,甘南加陕西,要养十万红军,其实也是相当吃力的历史上胡宗南能在这儿养兵近二十万,那是有炮党政府的大量补贴输血。

而目前红军的兵力,根据黄克提供的资料,和甘陕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会师,再加上未来会北上到来的红二方面军,以及最近这段时间,在被俘的第一师中作思想工作吸收到的“俘虏兵”解放战士,最后总兵力,绝对在十二万以上!

虽然可以把一部分红军暂时复员去种田,但哪怕是只有十万红军,陕北加甘南,要养这么多兵也是很吃力。

更加糟糕的情况却是,得到了黄克拿过来的历史资料,未来三年里,整个陕甘宁,大西北这一带,都会旱涝连续登场,外加蝗灾不断,灾荒连连,到时候平民苦,养兵更难。

而现在已经是1935年八月底了,离抗战全面爆发不到两年。

新入手的根据地,必须快速控制,站稳脚。

不但要站稳脚,还要打出去,而且还不能四面出击,四面为敌。

在看了黄克给的资料后,红军高层很自然地就明白,目前首要的对手是谁。

红军占领天水后,高层开的第一次军事会议,讨论的就是这一话题。而在接下来半个月里,随着红军部分主力分兵北上,成功地和另外两路红军会师,根据地不断地扩大,类似的军事会议还在不断地召开中。

首节上一节110/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