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关羽长孙,麦城先救祖父 第172节

  “给我杀了他,杀了他。”

  拓跋力微此时正在指挥大军围杀关翊,数千骑兵包围着关翊,但却被关翊麾下三千多兵马打得节节败退。

  石莽认出了关翊,暗自取出角弓,张弓搭箭,想要射杀关翊。

  “嗖……”

  羽箭破空,关翊正欲躲闪,一旁的岳飞早就已经催马上前,一枪将羽箭挑飞。

  邓艾此时也张弓搭箭,瞄准了石莽,正欲射出,突然看到石莽身旁一个骑着汗血宝马,身穿金丝宝甲的鲜卑人。

  “此人一看便是鲜卑胡虏中的大人,射杀了此人,定是大功一件。”

  邓艾心念一动,略微调整后,一箭射向了石莽身旁的那个鲜卑人。

  “噗……”

  秃发寿阗的身体一僵,他捂着喉咙,瞪大了眼睛。

  “啊!”

  石莽身旁之人,正是河西鲜卑首领,秃发寿阗。

  秃发寿阗一死,河西鲜卑大乱,石莽见势不妙,带着亲信想要逃跑,却不想刚刚逃出战场,便遇到了陈庆之带领的汉军后军。

  陈庆之挥舞令旗,一万多汉军甲士杀向混乱的战场,石莽等人当先被砍成肉泥,只留下一具具残尸,染红了大地。

  混乱的战场上,鲜卑和羌胡骑兵已经无法进行冲锋,面对突然杀来的汉军甲士,这些士兵很快便落入了下风。

  战斗一直持续了五个时辰,双方都感觉到了疲倦。

  “兵法:鼓舞……”

  “兵法:奋发。”

  面对这种局势,关翊激活了兵法鼓舞和奋发,原本已经感觉到疲倦的汉军士兵突然士气一震。

  “杀。”

  鲜卑和羌胡联军此时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而汉军却突然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变得更加强大,瞬间杀得鲜卑、羌胡联军措手不及。

  “退,我们退回漠北。”

  拓跋力微望着越战越勇的汉军,终于决定撤兵,在草原上,他们还有着许多敌人,若是再战下去,失去了最后的精锐,日后拓跋部可就完了。

  羌胡联军的首领们见鲜卑人开始败逃,也连忙集结自己的族人,想要突围。

  “杀了他们,让这些胡奴知道,什么叫做大汉天威。”

  关翊高举手中赤血凤嘴刀,他很清楚,眼前这些鲜卑人和羌胡,正是日后五胡乱华时期的羌、氐、鲜卑、羯等种族,这些人,都应该遭受惩罚。

  “杀啊。”

  陌刀兵结成方阵,一步一步的朝着鲜卑骑兵前进,他们的身后,还有结阵的汉军铁甲强弓兵和铁甲强弩兵。此时,正是收割战功的时机。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半夜,鲜卑和羌胡联军少部分逃脱,逃回了漠北,大部分则战死在了晋阳城外。

  “此一役,整个漠北的格局都将发生改变,药师,你让叔宝他们偷袭弹汗山的计划很好。

  不过,这还不够,中原百年战乱,让那些胡人们趁机壮大,光灭了拓跋部和河西鲜卑还不够。”

  晋阳城内,关翊一边安抚民心,一边对着身旁的李靖说道。

  李靖闻言,知道关翊还想对草原继续用兵,当即心领神会,说出了自己的灭胡之策。

  “大将军,经此一役,我大汉的声望将恢复到鼎盛时期,那些胡人们定会遣使来降,我们不如借机纳降,然后借胡人之兵,征战草原,一来除去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异族,二来也是削弱胡人的力量。”

  李靖开口说道,胡人,可不仅仅是匈奴、鲜卑,草原上各种部落上千,汉军大破拓跋部的消息一旦传出,有些部落为了生存,自然会选择依附汉国。

  如此一来,就可以借用他们的军队,剿灭如慕容部、宇文部鲜卑这些已经壮大的草原异族。

  关翊闻言,点了点头,说道:“这样吧,大汉如今百姓凋零,我再请陛下下一道圣旨,只要那些愿意归降大汉,且在我们征讨草原时立下功劳的胡人,皆可入我大汉之籍,后代子孙享受汉民待遇。”

  “如此一来,百年后天下无胡。”

  李靖眼睛一亮,看出了关翊的想法。

  陈庆之感慨道:“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销毁胡人的文化,让他们学习汉人礼仪,忘却本族传承才行。”

  关翊笑道:“胡人本就没有什么文化,他们的草原文化粗鄙,不过只是形成了简易的文字罢了,只要将那些守旧的胡人贵族除去,剩下的那些胡人,不需三代,当与我大汉百姓别无二样。”

  河西鲜卑驻地,烈火升腾,秦琼等人如同大破弹汗山一般,突袭了河西鲜卑驻地,将河西鲜卑杀散,劫掠马匹、牛羊若干。

  在河西鲜卑的驻地中,秦琼等人发现了数千被奴役的汉民,这些汉民,都是这数十年来鲜卑人趁着中原战乱,劫掠的中原百姓。

  这些百姓中,有匠人,有儒生,秦琼甚至发现,这些匠人们在鲜卑人的逼迫下,已经将各种冶炼、锻造技术教给了鲜卑人。

  若假以时日,这些鲜卑人也将学会锻造兵器、攻城器械,到时候,中原王朝最大的优势,也将荡然无存。

  “大将军的担忧果然有道理,这些胡人不除,中原将永不得安宁。”

  秦琼感慨的说道,然后分出两百多名骑兵护送这些百姓返回并州,自己和尉迟恭等人则继续带着军队,杀奔羌胡的大本营。

第298章 大汉仆从军

  羌胡诸部,是以古羌人、氐人和匈奴人组成,这些部落曾依附于汉,不过随着大汉衰落,他们又逐渐开始叛乱。

  当秦琼等人来到羌胡部落的时候,这些部落牧民虽然即使察觉到了汉军,可已经为时已晚。

  “杀。”

  秦琼、尉迟恭等人一声怒喝,带着汉军骑兵发起了冲锋。

  “敌袭。”

  一些羌胡牧民骑马抡刀想要抵挡汉军,却被汉军轻松射杀。

  无数箭矢横飞,面对汉军箭矢,没有甲胄防身的羌胡牧民死伤惨重,很快,便宣布投降。

  面对投降的羌胡,秦琼命令他们放下武器,然后以绳索将他们套在一起,将他们和牛羊一起,朝着西河郡方向赶去。

  公元240年,拓跋鲜卑与河西鲜卑、羌胡诸部遭到汉军重创,伤亡惨重。

  拓跋力微回到弹汗山时,看到弹汗山那堆积如山的尸体,气得汗毛倒竖,随后带着仅剩的千余残兵,自北投慕容部鲜卑而去。

  由于鲜卑、羌氐驱赶汉民百姓攻城,导致并州人口空虚,关翊决定暂时休养生息。

  他命令秦琼和尉迟恭,在九原,建立以鲜卑、匈奴、羌胡等部落俘虏组成的大汉仆从军。

  关翊准备休整后继续对外用兵,为了保证粮食供给,他决定用胡人组成的仆从军放牧牛羊,以牛羊充做军粮。

  大汉子民经过百年战乱,所剩不过一千多万,关翊自然不愿意继续在汉民中募兵。

  所以他想出了消耗胡人,让汉人休养生息的办法,等到百年后,汉民恢复了元气,而那些胡人后裔,也将融入汉民之中。

  这些胡人被关翊严令放弃本族习性,但凡有诞下子嗣者,子嗣皆由汉民抱养,而成年的胡人,则终身效力于汉军,若有立下大功者,可赐汉姓,脱离仆从军,进入真正的大汉军队。

  这些胡人早就被汉军打怕了,对于关翊的安排,他们自然不敢有丝毫异议。

  至于子嗣,在这个时代,胡人对于子嗣本就没有太大的感情。

  相反,他们对于自己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汉人感到十分的兴奋。

  仆从军的营地建立在九原,由秦琼和尉迟恭二将负责,王双、王昶为辅。

  为了防止仆从军作乱,关翊还安排了一万汉军锁甲弓骑兵和三千重甲槊骑兵驻扎九原,威慑仆从军。

  安排好这一切后,关翊领着众将返回洛阳,准备休整后,继续对草原展开征服。

  与此同时,薛礼领着大军,已经兵临高句丽都城,丸都城下。

  高句丽山下王高延优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不过就是去玄菟郡打了打秋风,竟会惹得汉军一路东进,一直杀到了丸都 城下。

  对于薛礼,高延优是真的怕了,这一路上,他派出数路兵马想要堵截薛礼,但全都失败了,高句丽数万大军被薛礼一击即溃,死伤无数。

  薛礼望着丸都城,略微皱了皱眉头。

  丸都城毕竟是高句丽都城,城郭以山石夯土所筑,高达六七丈,城中又有几万高句丽大军防守,想要破城,并不容易。

  “暂且扎营。”

  薛礼绕着丸都转悠了一圈,命令麾下军队暂且安营扎寨,准备仔细思索一番攻城之法。

  高句丽王宫中,高延优长吁短叹,心中懊悔不已,正烦躁间,国师高莫桑丸领着一个男子走了进来。

  “陛下,这位来自魏国的高人说有办法替我们化解眼前的危机。”高莫桑丸对着高延优行了一礼,满脸高兴的说道。

  高延优一听此言,连忙问道:“这位高人,有何办法可以击退汉军?”

  男子微微一笑,说道:“在下马昭,本是魏国人,如今魏国被汉所灭,所以特来相投。”

  高延优闻言,皱眉道:“你自己尚且是败军之将,又岂能有办法替我打败汉军?”

  马昭自信一笑,说道:“大王,请恕某直言,仅凭高句丽一国之力,面对汉国,必败无疑。”

  “哼,本王当然知道高句丽不是汉国的对手,可如今汉军已经兵临城下,就算本王投降,他们也未必会饶过本王。”

  高延优冷哼一声,看向马昭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杀意。

  马昭叹了一口气,说道:“大王息怒,仅凭高句丽自然不是汉军的对手。所以,大王想要保住高句丽,便唯有求援。”

  “求援?”

  高延优眼神一凝,陷入了沉思。

  马昭笑道:“只要大王赐我大对卢一职,我便可以三寸不烂之舌,从扶余国、挹娄国求来援兵。”

  大对卢乃是高句丽自国王之下最高的职位,一听马昭如此大言不惭,高延优当即就要命人将马昭逐出宫去。

  高莫桑丸却拦下了高延优,在高延优耳边低声说道:“大王,即便给他一个大对卢的虚职又能如何,若他能够求来援兵,解我高句丽之危,说明他的确是个人才,让他做个大对卢我们也不亏,若他不能求来援兵,我们大可将他斩首便是。”

  高延优闻言,觉得高莫桑丸此言有理,当下写下召令,任命马昭为大对卢,让他带着自己的手书,前往扶余国与挹娄国求援。

  马昭得了高延优的手书和大对卢的印信后,离开了丸都,驱马直奔扶余而去。

  “哼,如今汉国锋芒正盛,高句丽灭亡已是必然,不过有了这高句丽大对卢的身份,我去扶余应该也能混个不错的官职。”

  马昭离开了高句丽,他很清楚,扶余与挹娄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抗衡汉国,所以他也并没有真正要替高句丽求来援兵的意思,他的目的,正是这大对卢的身份。

  原来这马昭,正是司马懿之子司马昭,他本来想投奔高句丽,然后慢慢做大,掌控高句丽与汉国抗衡。

  可让司马昭没有想到的是,高句丽居然被薛礼一支偏师打得溃不成军,居然直接一败再败。

  眼看高句丽的都城都被包围了,司马昭决定,放弃高句丽,前去投奔更北方的扶余或者挹娄国。

  这两个国家与中原素无往来,司马昭担心自己无法融入这两个国家,所以他贿赂高莫桑丸,骗来了一个大对卢的身份。

  扶余和挹娄常年与高句丽打交道,高句丽大对卢的身份可以让这两个国家更加容易接纳司马昭。

  “先去扶余国看看吧。”

  司马昭催动胯下战马,直奔扶余国而去,至于高句丽是死是活,他根本就不在乎。

第299章 计取丸都

  “攻。”

首节上一节172/199下一节尾节目录